读书活动报名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139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活动报名表.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书活动报名表.doc

表1:

2012年“理想点亮人生”读书活动征文参赛报名表

区县关工委、单位(盖章):

组别:

中学组

征文题目

理想,让他活得更坚强

参赛者姓名

张栌月

性别

年龄

15

学校(单位)名称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联系电话

13399822844

邮编

401344

辅导员姓名

刘光波

单位及职务

石龙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学校

(单位)意见

同意推荐。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区县关工委(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表1:

2012年“理想点亮人生”读书活动征文参赛报名表

区县关工委、单位(盖章):

组别:

中学组

征文题目

理想,使平凡更加伟大

参赛者姓名

陶柳伊

性别

年龄

15

学校(单位)名称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联系电话

13399822844

邮编

401344

辅导员姓名

刘光波

单位及职务

石龙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学校

(单位)意见

同意推荐。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区县关工委(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表1:

2012年“理想点亮人生”读书活动征文参赛报名表

区县关工委、单位(盖章):

组别:

中学组

征文题目

理想,铺平了他的发明之路

参赛者姓名

吴文果

性别

年龄

15

学校(单位)名称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联系电话

13399822844

邮编

401344

辅导员姓名

刘光波

单位及职务

石龙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学校

(单位)意见

同意推荐。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区县关工委(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表1:

2012年“理想点亮人生”读书活动征文参赛报名表

区县关工委、单位(盖章):

组别:

中学组

征文题目

坚守大山的“红萝卜”

参赛者姓名

王倩

性别

年龄

15岁

学校(单位)名称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联系电话

13399822844

邮编

401344

辅导员姓名

刘光波

单位及职务

石龙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学校

(单位)意见

同意推荐。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区县关工委(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表2:

2012年“理想点亮人生”读书活动演讲参赛报名表

区县关工委、单位(盖章):

组别:

中学组

演讲题目

青春·理想

参赛者姓名

张涛

性别

年龄

13

学校(单位)名称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联系电话

13452308366

邮编

401344

辅导员

赖刚强

单位及职务

石龙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学校

(单位)意见

同意推荐。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区县关工委(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14

理想,让他活得更坚强

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荒芜沙漠中的一眼甘泉,理想是凄凉暗夜中的一缕光明,理想是惶恐孤独中的一份安慰。

现代诗人流沙河曾经写道: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

”由此可见,理想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就注定了他将虚度年华碌碌无为终结一生。

理想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引人注目。

处于好奇,我曾经四处询问过不同年龄段的人,急于想去探寻他们内心的那份崇高。

一个小孩子一手叉腰,一手在空中胡乱比划来比划去,昂着头瞥着眼,一脸的稚气说:

“俺的理想嘛,就是长大后要做一名科学家,当然,如果能当一个解放军也行!

”而一位“奔五”的中年人则显得稳中略带戏谑的回答:

“赚更多的钱,最好成为比尔.盖茨第二!

”听了他们的回答,你或许觉得有些迷茫,这样的理想是否过于飘渺,就好像在苍茫的大海里航行的船,面对如此遥远而又空洞的目标,真的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终点。

我们必须明白,理想不等于梦想。

一个人对于合适的理想是可以达到的,而梦想,就太过于茫然。

我班有个同学叫小浩,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寒的农村家庭里。

由于母亲在怀上他的时候营养不良,导致了他的早产,身体素质极差。

在他两岁的时候,一个重感冒顺理成章的将他送进了医院,在检查中,医生发现他还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可贫困的家庭条件,使他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只能回家做一些保守性治疗来防止病情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情况,一向懂事坚强的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更没有怨天尤人。

如今的他已经是一名优秀的中学生,生活中,他积极乐观,学习上,他刻苦优异,热情善良的他与同学老师建立了友好和谐的关系。

闲暇之余,我问过他的理想是什么,我原本以为这对他只是一个无聊多余的问题,殊不知他连想都没想就清脆利索的回答出来了:

“做一名内科医生!

”我奇怪:

“为什么呢?

当医生那么累?

”只见他揉揉红肿的眼眶:

“也许我的生命之路并不是很长,但我希望我能做一名医生去拯救更多的像我一样的患者……”哽咽中,我顿时从开始的疑惑与不解陷入了从未有过的震撼与沉思。

读到这里,你是否与我有了同样的感受呢?

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普通的孩子呀!

普通得连上帝都不想多看顾他一眼,但他却无师自通的懂得了理想,懂得了用理想来支撑自己的人生。

虽然他的年纪还很轻,也说不好能否走到他真正当上医生的那一天,但他现在就能考虑到去救治像他一样的孩子!

正是因为他有了如此的理想,他短暂的人生之路才显得如此的宽广厚实。

理想,使他变得越来越坚强。

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小浩,你是好样的!

理想,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理想,对于身处困境的人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荒漠中的甘泉,暗夜里的星光,绝望中的明灯!

有了它,才让你更坚强!

理想,使平凡更加伟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叫做理想。

理想于人,是生命之圣火。

——题记

我们每个人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逆流而上,在河流的尽头,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令人神往的山峰,我们也把它称之为理想。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可是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山峰又岂能轻易到达?

于是漫漫人生路上,又多了无数求索的身影。

审视历史的车辙,总能引起人们对自身的思索,见贤思齐,人,应该有理想。

春耕劳作之时,一个头发蓬乱,坐在田埂上休憩的小伙子,慨叹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便是陈涉,与吴广一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跟统治者争吃螃蟹的人!

秋风玉露之时,一个小学生,郑重的道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他便是后来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总理,他以这种崇高而坚定的理想,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之崛起。

有这样一个老人,有人说他高尚,有人说他不可理喻,但在他死后,别人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一个坚守理想信念的优秀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一生彻底的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和社会,他就是当代白求恩徐立!

8月23日,82岁的徐立就这样静静的走了,他生前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眼科退休教授,走进徐立老人生前的住所——医院宿舍区一间二十平米的一室一厅,一张简陋的单人床紧靠墙角摇摇欲坠,除了14英寸的电视机、烤火炉、洗衣机、书籍外,再也找不出一件值钱的东西。

护士说:

“洗衣机是别人送的,徐老师中晚餐都吃面条,连油都不舍得放,只放点菜叶子、豆腐,偶尔加个鸡蛋,大冷天的拄个拐杖顶风冒雪去很远的市场,就只为买一斤鸡蛋能省两毛钱……”

徐立是医院建院以来的第一批眼科医生,退休前是眼科教授、主任医师,怎么会过得这么尴尬呢?

去财务科查看了他的工资单:

90年退休时每月230元,2000年后涨到1275元,去年涨到3916元。

医院主管说:

“徐老师那么节俭,我们看到都心疼,问他是不是缺钱,他说不是的,后来才知道,他的钱都捐出去了,汶川地震他捐,玉树地震他捐,水灾旱灾他还捐,十多年前,他花446元钱买了一套《眼科全书》送给了科室,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呀!

2009年,徐立老师从床上摔下来,严重骨折,上了手术台,他哭了起来,说这次恐怕下不来,可他还有四个孩子没毕业呀,怎么办啊!

其实他只有一个儿子,哪来四个孩子呢?

一问才知道,那是他资助的四个贫困大学生!

别人都劝他,人家捐赠都是有一千捐一十,你却是有一十捐九元,不能这样不顾一切的去资助别人呀,还是多管管自己吧。

他回答:

国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富裕,义务教育仅仅维持到九年,我不能眼看着那些有才华的青年因为贫穷就退学呀。

我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辅助一下别人,也是为国家分担一点忧吧,更何况这样我的良心也能得以安慰了!

徐立退休后每天都在医院转悠,夏天背个斗笠,冬天戴顶大棉帽,拄根拐棍,固定的转悠路线成了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早上从家里出发,靠近科室外墙行走,中午回家煮碗面吃,下午继续。

有人乱扔垃圾了,他弯腰拾起来;有人乱停汽车了,他去疏导;隔着窗户看见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了,敲敲玻璃提示纠正……

是什么在支持着他一辈子默默的付出呢?

——是理想,是信念。

人生之路,因为有了理想便不再黑暗;生活,因为有了信念而多姿多彩。

再黑再远再难的路,我们都不会胆怯!

古语有云:

仰高山,慕景行。

青少年当有远大的理想。

也许你志在当政治家,那么你就该想着人民,而不是沽名钓誉;也许你志在当科学家,那么你就该努力学习,为社会进步刻苦钻研,而不该迎难而退;也许你志在当人民教师,那么你就应该及早播撒爱心和责任,而不是得过且过。

陶渊明有诗: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存。

”我们应该立下“欲大则逐于天地,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的大志,珍惜分分秒秒,用理想去点亮我们的人生,它会使平凡的你更加伟大!

理想,铺平了他的发明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的人生,是从理想的确立开始的;真正的生命的春天,是随着理想种子的播撒而来临的。

叶圣陶说过:

“理想是事业之母。

”人生之路离不开理想的支撑。

大风会席卷沙尘,模糊我们的视线,但同时,我们也会借助凤的力量翱翔起来,飞向天空。

人生就是这样,坎坎坷坷,备受磨难,一路跌跌撞撞的走来,最后却还没有倒下,一切都源于有理想的支撑。

山西晋城陵川一中的高三学生刘波,其父亲是一位木匠,刘波自幼陪伴在父亲周围,耳濡目染,养成了好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学校,他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家长同学心目中的重点大学的苗子。

在一次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他看见了因醉酒驾驶造成的车祸惨剧。

现场惨不忍睹,破碎的玻璃撒落一地,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格外刺目,路上淋漓的鲜血泛出死红死红的光,车内被削掉了脑袋的血肉模糊的几具尸体原本是一个多么幸福温馨的家庭啊!

这个触目惊心的场面深深地触动了刘波,他决定用自己的特长,做一款“酒后驾车控制器”,来提醒驾驶员朋友,来挽救更多的生命。

可是身为高三学生的他真的能说到做到吗?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班上的同学,结果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你以为搞发明像小孩子过家家那么简单么?

别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

没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他又回家告诉了父母,满以为一向开明的父亲会站在自己一边,殊不知却收到了一盆更大的冷水:

“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目前你的最大任务就是如何搞好学习,力争考个好大学,别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

那不是你娃娃家能考虑得过来的。

”接连的打击让他才升起的念想有了一丝的动摇。

但他自幼养成的脾性让他还是决定去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

班主任沉默了片刻,对他笑笑:

“你能勇于追求是好事,我支持你,但你得记住,学习也不能落下!

否则,门都没有。

”此时的刘波像落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每天都要去老师家接受相关知识的辅导,物理、化学、酒精感染器、传感器等等理科的知识,一下子要强加于文科生的他,我们可想而知有多么的难。

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激情,他就像饥渴的荒漠客发现了甘泉一样,迫不及待的猛吸起来。

进入到了研究阶段,他更是忙得没了白天黑夜。

眼看研究开始有了点起色,但他的学习却大大滑坡了,这下,父母、老师的责难来了,同学的白眼来了。

好在班主任很开明,专门给他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时间表,做到研究学习两不误,他也很耐心的遵循作息表,很快,他的工作又回到了正轨。

高考前两个月,刘波的“酒后驾驶控制器”终于研制成功!

并且很快就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在同类发明中的空白。

高考结束之后,老师专门为刘波开了一次班会,会上大家像采访明星一般把刘波围得水泄不通,其中一个同学问了刘波一个困惑大家已久的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能冲破重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下去的?

”刘波笑着回答:

“是理想、信念,它们就像核燃料一样,给我提供了无穷的能量,一直推动我前进!

其实我不完全认同他说的,我更加赞同的是他那颗想挽救无数生灵的心,他也许不知道,他的这个理想正好是和谐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东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是的,理想的实现就像收获真金白银一样,只有战胜无数的困难,改变和克服无数的不利因素才能实现。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但我们还是相信刘波的发明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开阔。

因为有理想,一切皆有可能!

坚守大山的“红萝卜”

在我的家乡小观,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校里,有一个憨憨的老头,别人都称他叫“憨包”。

顾名思义,很有些瞧不起他的意思。

可是他在我们孩子的心里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憨包”原来是个民办老师,六几年的时候我们那里还是村校,每年都有几十个孩子在那里读书,可是渐渐的却没有了老师来上课,都知道,我们那里到镇上赶集都要步行三个小时,下雨天不穿雨靴就休想出门。

公办老师来了去去了又来,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最后就没一个能安心于此的。

后来镇上的大领导和村里的小领导商量,准备撤掉我们那学校,可是老百姓坚决反对,尤其是刚高中毕业的“憨包”更是闹腾得厉害,说不能撤掉,如果是因为没有老师来的缘故,那他自己愿意来承担教学任务。

你说他憨不憨呀?

六几年的高中生可是稀罕物呀,随随便便进个银行呀供销社呀什么单位的,抢手得很,可他却偏偏看好了在山沓旯里当个娃娃头儿,真是不可思议呀!

憨老师也从此出名了,“憨包”的大名更是叫得山响,他的本名却反而叫人淡忘了。

憨老师从此就一直作为代课老师独自坚守在那里。

一个人包一个学校,什么学科都教完,每个年级都要上,他还专门为此去镇上学习什么“复式教学法”回来。

大集体的时候队里给记工分,和妇女一个级别——八分,可也没听他有什么怨言,每到年终决算的时候,据父辈们说,他总是乐呵呵的,也不眼馋别人比他多很多,反而觉得很快乐。

改革开放了,憨老师还是继续留下来做他的代课老师,一如既往的带好自己的学生,只是比以前更辛苦了,好多家长都没在家,外出挣钱去了,他既是老师又是代理家长。

每个月十多块钱,有时候好像还不能按时得到,这时候就经常见他自己在学校周围开荒种地来补贴家用。

八十年代中后期,他的很多同学也都纷纷外出经商呀挣钱呀,一听说他还是一个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的代课老师,都为他不平,给他找好门路,极力怂恿他外出,怎么也比守着那几十个孩子强多了,可他还是也不答应,说只要他在那里坚持一天,孩子们的父母就安心一天,孩子们也就不会流失了,更不用长途奔波去镇上读书了。

同学们都纷纷摇头,讥讽他“你以为你是红萝卜,少了你就不开席啦?

”还骂他是榆木脑袋不开窍,也有说他“憨包”之名真的名副其实的。

九十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以后,代课老师开始转正,不过需要考试,不单要考专业知识,还要考教心学相关学科等理论的东西,这对于五十多岁的憨老师来说无异于变相剔除。

我在那里读小学的时候,深深的感受到他的教学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教育学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质朴易懂,好像选用的都是我们农村人耳熟能详的事物。

可要叫他说出点理论道道,还真的难为了他。

就这样,我们的憨老师在代课三十多年后的2005年,被冠冕堂皇的“请了出去”。

我现在读初中了,每年回去的时候都要去拜望我的憨老师,我很喜欢他永不知疲倦的在教室巡回,也很喜欢他苦口婆心的唠叨我们的不是,更喜欢他常年坚守在学校,以至于我们回家都不用每次收拾完学习用品。

去年春节的时候,我的一群师兄师姐(憨老师曾经的学生,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已经在工作)相约去看他,他们中有人问老师:

“你一辈子都守在这里,又没能挣到钱,还被解雇了,你认为如何呀?

”憨老师幽幽的说了一大堆话:

“我心甘情愿。

我当年答应守在这里,这个学校才保留了下来,孩子们才能安心的读书,后来,你们的父母才能放心的走出大山去挣钱,你们学到了起码的知识,才走到更远的学校去读书。

我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但我还能够免费得到校地,自己动手也能丰衣足食吧。

”多么质朴的话语,恍惚不是别人亏欠了他,而是他占了别人好大一个便宜似的。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憨老师其实正是靠他那股子执著的憨劲坚守在大山深处,我们山区的孩子也正是有了许多像憨老师一样的人,才得以走出大山。

憨老师,我们敬爱的“憨包”老师,我们明白你们其实并不憨,正是你们的信念,你们的坚持,才让我们落后的山区孩子有了明媚的今天,有了灿烂的明天!

如果以后再有人嘲笑你是不开窍的“榆木脑袋”,嘲笑你是“红萝卜”,那我们都会为有你这样的“红萝卜”而骄傲。

你,才是真正的——红萝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