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18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

1.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2.管理学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管理学的特性: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4.有管理与组织的关系:

有组织必有管理,有管理必有组织;组织加管理能产生“协同效应”。

5.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将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并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6.组织的三个特征:

有既定的目标:

任何组织都是为目标而存在的。

组织由特定的人员组成。

组织有系统化的结构。

7.为什么需要管理?

组织加管理能产生“协同效应”,即产生单个个体所没有的集体的力量。

8.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并合理运用各种资源,以有效果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的活动过程。

9.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管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对人们共同劳动的合理组织和协调,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具有服务于、服从于管理者意志的特点,是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

10.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1.管理的起点:

计划。

12.管理的本质:

协调。

1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4.管理者三种人际关系角色:

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15.管理者三种信息角色:

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16.管理者四种决策角色:

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17.管理者的三种基本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8.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

人际技能在各个管理层次上都显得同样重要。

19.《周礼》中记载记载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管理,说明在2500年以期,中国就己出现了相当完备的国家管理思想。

20在管理思想和人生态度上坚持积极态度的是:

儒家;在管理思想上坚持“无为”中追求“无不为”的是:

道家。

21.提出国家的领导及国家的各种职务,应由经过挑选并受过训练的人来担任,提出管理具有普遍性这一思想的人:

苏格拉底。

22.最早论述劳动分工思想的人:

瑟诺芬(《家庭管理》)和柏拉图。

23.古罗马人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制订了有名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24.古巴比伦颁布的法律:

《汉穆拉比法典》。

25.根据劳动分工提出定额制度,成为后来科学管理理论思想基础的人:

斯图亚特。

26.系统论述劳动组织和分工理论,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创立者的人:

亚当·斯密。

27.空想社会主义者中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的人:

罗伯特•欧文。

28.管理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论述专业化分工的著作:

巴贝奇的《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一书。

29.使人类的管理由经验型的管理上升为科学型的管理的理论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产生的科学管理思想。

30.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

泰罗。

31.泰罗的代表著作是: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32.“大棒加胡萝卜”的管理形容的是:

科学管理。

3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实施科学管理的首要前提,是经营管理者和工人双方必须在观念上、心理上进行一场全面的革命。

就是:

使劳资双方把注意力从重视分配剩余转向增加剩余。

第二,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第四,泰罗系统提出了科学管理制度:

一是生产和作业管理。

包括制定科学标准,挑选最适合的工人,使其能力与工作相适;提供标准的工作条件;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

二是组织管理。

包括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

34.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法约尔。

35.法约尔的代表作: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36.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是:

揭示管理职能;归纳一般管理原则。

37.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人:

韦伯。

38.管理的中心开始由“物”向“人”转移开始于:

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后产生的人群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39.霍桑实验的最初目的是:

证明工作条件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

40.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影响生产率变化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变化,而是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

41.提出人群关系学说的人是:

梅奥。

42.人群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决定生产效率的首要因素是职工的“士气”,而不是物质条件;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3.“非正式组织”:

工人在企业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惯例,支配着成员的行为。

这就构成了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

44.为科学学派的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

关于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45.二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好比一片“丛林”。

主要学派有:

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学派。

46.系统概括权变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卢桑斯《管理导论:

一种权变学说》

47.权变理论主要思想:

在管理中,不存在某种到处适用的、一成不变的、绝对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和具体情况而定。

48当代管理思想产生的年代:

20世纪80年代。

什么是“核心能力”,目前说法很多,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核心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49.当代管理理论主要有: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50.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重要因素:

一是员工参与。

二是顾客导向。

三是标杆管理。

四是持续改进。

51.什么是企业再造:

所谓“企业再造”,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就是“从头改变,重新设计”。

52.管理环境的定义:

管理环境是指组织生存发展的物质和社会文化条件的综合体,它存在于组织内外,并可能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53.管理的一般环境:

是指存在于组织系统之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运营的各外部客观情况和条件等相关因素的组合。

54.管理的一般环境包括:

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和自然环境。

55.管理的特殊环境:

指那些对组织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频繁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总和。

56.管理的特殊环境包括:

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潜在入侵者和替代品供应商。

57.管理者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两种反应:

内部战略——“管理者象征论”;

外部战略——“管理者万能论”。

58.“管理者象征论”的观点:

管理者的作用很小,大量外部因素无法控制。

管理者所能做的是:

范围选择;招聘特殊人才;缓冲方法。

59.“管理者万能论”的观点: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管理者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管理者试图改变环境的行动有:

广告宣传;缔结合同;兼并收购;建立联盟;公关游说。

60.全球经济管理环境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汇率波动、通胀和税收政策。

61.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的内涵:

社会义务;社会反应;社会响应。

62.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彼此利益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

63.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六个阶段:

前惯例层次——遵守规则以避免受罚;符合自己直接利益时遵守规则。

惯例层次——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通过允诺的义务维持秩序。

惯例层次——尊重他人的权利,坚持自己的意见;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是违背法律的。

64.计划的定义:

计划是在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筹划和安排,以保证组织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65.计划工作内容(“5W1H”):

Whattodoit?

——做什么?

Whytodoit?

——为什么做?

Whentodoit?

——何时做?

Wheretodoit?

——何地做?

Whotodoit?

——谁去做?

Howtodoit?

——怎么做?

66.计划的性质:

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

67.计划的表现形式:

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预算。

68.回答组织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的是:

宗旨。

69.指导组织全局和长远发展、为组织长远目标选择发展方向的是:

战略。

70.用来指导和沟通组织思想和行动的原则性规定是:

政策。

71.规定处理重复发生的例行事务的方法和步骤的是:

程序。

72.对具体场合和情况下,规定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是:

规则。

73.规划的定义:

为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74.长期计划的年限:

5年以上。

75.战略计划由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术计划由中层管理人员制定;作业计划由基层管理人员制定。

76.计划编制的过程:

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订派生计划;编制预算。

77.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就是在已编制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期(滚动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并逐期向前推移。

78.网络计划技术法:

网络计划技术法就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的形成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79.组织使命应该表明:

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组织存在的目的或理由;组织所独有的东西;组织的主要产品(服务)和顾客。

80.组织目标设置的SMART标准:

明确(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间规定(timespecific)。

81.确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审视组织的使命;全面搜集情况,掌握内外部信息;提出目标方案;评价目标方案;选定目标。

82.组织目标的特性:

目标的层次性;目标的多样性;目标的网络性;目标的适应性;目标的可考核性;目标的挑战性;目标的可接受性。

83.组织目标的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标准作用;基础作用。

84.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的人:

德鲁克(《管理实践》)。

85目标管理的含义:

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86.目标管理的特点:

参与管理;自我控制;权力下放;绩效反馈。

87.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组织着眼于未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为获得持久竞争优势以求得组织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88.公司战略:

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

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动的最高行动纲领。

89.事业部战略是竞争战略,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进行竞争与合作。

90.公司层战略定位的四个方面:

行业定位;目标客户定位;业务范围及产品定位;价值链定位。

91.公司层战略的类型:

发展型战略;稳定发展型战略;防御型战略。

92.运用组织的强项去利用环境中的机会,这种战略是:

SO战略。

93.克服企业内部的弱项利用环境的机会,这种战略是:

WO战略。

94.业务处在市场迅速增长而且具有吸引力(高市场成长率),但企业没有在市场上占有领先地位(低市场占有率),这个业务在波士顿矩阵中被称为:

幼童业务(baby)。

95.业务是具有高度吸引力(高市场成长率)而企业又具有强大的实力地位(高市场占有率),这个业务在波士顿矩阵中被称为:

明星业务(stars)。

96.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制定事业层战略一般采取三种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97.组织工作:

是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建立组织结构,配备人员,并使组织协调运行的一系列活动。

98.组织结构:

是组织内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职务、职责、职权及相互关系构成的结构体系。

99.组织结构主要内容:

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职权结构。

100.工作设计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组织协作,首先要进行合理分工,为各个工作岗位设计工作内容。

101.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顾客部门化;地区部门化;工艺(流程)部门化;多种部门化形式的并用。

102.管理幅度:

是指管理者所直接管辖的下属人数。

103.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管理幅度大,组织层次就少;反之,管理幅度小,组织层次就多。

104.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

·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能力,如下属的能力强,幅度可以:

宽些;

·主管人员和下属及下属间工作地点较集中,管理幅度:

大些;

·主管人员所担负非监督性工作量大,则管理幅度应:

小些;

·下属人员工作标准化程序的工作量占的比重大,则管理幅度可以:

大些;

·主管所监督的工作的相似性大则管理幅度可以:

大些;

·主管人员与下属的素质好、能力强,管理幅度可以: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高、在工作量中所占比重大,则管理幅度可以:

宽些。

105.瘦长型组织: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的组织结构。

106.扁平型组织:

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的组织结构。

107.当前,组织结构趋向于:

扁平型组织结构。

108.直线权:

直线人员所拥有的作出决策、发布命令以及执行决策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直线权是组织中最基本的职权。

109.参谋权:

指参谋人员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110.职能权:

指由直线人员把原来属于自己行使的直线权力委托给参谋人员或某部门的主管人员去行使的那部分权力。

例如,人事部门对应聘者的资格进行审查并拒绝录用不符合标准的申请者时,就是在行使职能权。

111.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上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上一定程度的分散。

112.组织设计的任务:

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113.组织设计的原则:

统一指挥;管理幅度适当;权责对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柔性经济原则。

114.组织结构形式:

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组织;簇群组织;水平化组织;控股型组织。

115.人力资源概念:

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116.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11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使用;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

118.企业招聘员工渠道:

内部招募;外部招募。

119.360度考核法:

又叫立体考核法、全方位考核法。

是一种从多个角度对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考评的方法。

包括:

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下属评价;客户评价;上级评价。

120.组织文化:

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和。

121.组织文化七个要素:

战略(strategy)、组织结构(structure)、管理体

制(systems)、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s)、共同价值观

(sharedvalues)。

以图10-2表示,被称为“7S框架”。

122.组织文化五项要素:

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俗与仪式、文化网络。

123.组织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

124.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组织价值观。

125.文化管理:

是组织有意识地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建设来引领、推动、实施组织的经营管理工作。

126.领导的定义:

所谓领导就是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率领、引导或鼓励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27.现代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128.管理方格理论提出5种典型的领导行为:

(9,1)任务型——领导注重任务的完成,而不重视人的因素。

(1,9)俱乐部型——领导非常关注职工的情况。

(5,5)中间型——既不过于重视人的因素,也不过于重视生产因素。

追求平衡,但不追求卓越。

(1,1)贫乏型——既不关心人,也不关心生产。

(9,9)团队型——对生产任务和人的关心都达到最高点。

129.费德勒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于领导风格与情境类型的配合。

130.费德勒提出两种领导风格:

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

三项情境变数:

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

131.满意决策:

是指在现实条件可行的前提下,寻求一个相对优化的方案。

在现实的决策中,往往难以达到最优决策,而只能选择相对满意决策。

132.程序性决策:

也称规范性决策,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的决策。

133.确定型决策:

指决策问题的条件是已知的,每个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付诸实施后就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决策。

134.风险型决策:

指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不能完全确定,各种可行方案所需的条件存在不可控因素,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决策者只能根据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的决策。

135.不确定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在客观自然状态完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

136.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有: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等。

137.量本利分析法:

根据产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对产品投入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

138.线性规划法:

主要用于解决两类问题最大化(资源有限利益最大)和最小化(任务确定,消耗最小)问题。

139.线性规划法计算: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已知生产一个A产品需要用煤9吨,电力300千瓦小时,可获毛利7万元;生产一个B产品需要用煤5吨,电力1000千瓦小时,可获毛利10万元。

该企业每月有煤450吨,电力30000千瓦小时,怎样计划A、B两种产品的产量才能使企业所获毛利最大?

解:

设x为A产品产量,y为B产品产量,则由已知条件可得下列约束条件:

9x+5y≦450;300x+1000y≦30000;x、y≧0

在满足上列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希望获毛利最大,即目标函数Z=7x+10y →max

满足以上约束条件的可行域为图10-7所示的OABC区域,可行域的各顶点坐标分别为

O(0,0)、A(0,30)、B(40,18)、C(50,0)。

将其代入目标函数得:

ZO=0;ZA=300万元;ZB=460万元;ZC=350万元。

当生产40个A产品、18个B产品时,企业毛利最大,可达460万元。

140.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三种:

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

表10-4各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表单位:

万元

  状态

方案

销路好

销路一般

销路差

A.新建生产线

300

140

-80

B.改进生产线

220

160

-30

C.与其他单位合作

120

80

10

141.不确定型决策方法计算:

某企业计划生产某种新产品,根据市场预测,产品销路有三种情况:

销路好、销路一般和销路差。

生产该产品有三种方案:

新建生产线、改进生产线和与其他单位合作。

根据估计,各方案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见表。

企业应选择哪种方案?

(1)按小中取大法(悲观法或保守决策法),先找出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从收益数据表可知:

A方案为-80,B方案为-30,C方案为10。

经比较,C方案的最小收益最大,因此选择C方案。

(2)按大中取大法(乐观法或冒险决策法),先找出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从收益数据表可知:

A方案为300,B方案为220,C方案为120。

经比较,A方案的最大收益最大,因此选择A方案。

(3)按大中取小法(后悔值法),先求得后悔值,然后从各个方案的后悔值中找出最大后悔值,从中选择最小的方案。

经比较,B方案的最大后悔值最小,因此选择B方案。

表10-5各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后悔值单位:

万元

状态

方案

销路好

销路一般

销路差

各方案    最大后悔值

A.新建生产线

0

20

90

90

B.改进生产线

80

0

40

80

C.与其他单位合作

180

80

0

180

142.领导权力:

是指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组织目标的影响力。

143.领导的权力来源:

职位权力;非职位权力。

144.职位权力三方面构成:

合法权;奖赏权;强制性。

145.非职位权力构成:

专长权;榜样力量,也称为崇拜权力。

146.怎样正确授权:

适度授权;逐级授权;权责明确;可控授权。

147.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为前提。

148.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49.五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由低到高;总有一种占主导的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得到满足后,新的需要才会产生;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

150.双因素: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151.激励因素:

往往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有关,如工作成就、工作成绩得到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责任感、个人得到成长、发展和提升六个方面。

激励因素起直接激励效果。

152.成就需要理论提出三种需要:

权力需要、合群需要、成就需要。

153.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三种:

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

154.强化手段:

正强化、负强化、消退。

155.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有:

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56.工作激励主要方法:

工作任务具挑战性;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

157.精神激励方法:

目标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

158.沟通七要素:

信息源;编码;通道;信息接受者;障碍;背景;反馈。

159.非语言沟通包括:

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物体操纵。

160.控制:

是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计划执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161.控制的过程:

制定标准、衡量绩效、绩效与标准的对比、纠正偏差。

162.控制类型: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163.管理控制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预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