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47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教案

 

教案背景

课程名称

《小珊迪》

科目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程类型

综合课

 

学习者分析

通过课前预习对行文思路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能大体上抓住本文思想脉络,感情基调;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对本文的情感能有较好的把握

 

教材简析

《小珊迪》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中第七册的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动人故事:

一个穷困饥饿的小男孩——小珊迪,卖给了“我”一盒火柴,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还钱给“我”,临终前挂念的仍然是弟弟今后的生活。

“我”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

课文运用白描手法叙述故事,平实中见波澜,平淡中有震撼。

塑造了一个虽然可怜,但却诚信、善良的可敬形象。

课文结尾饱含深情赞美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激发了读者对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

因而,此文也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通过阅读实践使学生受到感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故事主人公诚信善良的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实践中学习。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我确立了以抓住关键词、关键段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怡情,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品质,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

用“勾画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由读课文,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通过抓住关键词,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重点品读描写小珊迪外貌、语言、行动等句段,感受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通过再次仔细阅读,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并进行课后练笔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研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

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善良,触发感动之情;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读写结合小练笔,情景设想等环节使学生更加深刻感悟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背景音乐等)、写话的卡纸

学生初步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研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善良,触发感动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等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等多种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师:

上课,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4分钟)

同学们,谁想来说一说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

(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

(板书课题:

小珊迪)

(由己及彼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

(5分钟)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

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再给大家一些时间来读一读课文读好吗?

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带着感情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读后反馈

师:

(课件出示一些词语:

又薄又破先令纠缠上当露出---)适机纠正生字发音。

师: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第一次读这篇课文,你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生:

伤心、难过……

师:

及时反馈

2.欣赏范读(配乐),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划分自然段。

(5分钟)

师: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配乐朗读,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并尝试给文章划分自然段。

生:

读课文,师巡视。

师:

读完课文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

讲了一个穷困饥饿的小男孩小珊迪,卖给“我”一盒火柴,为了给“我”找零钱不幸被车撞伤,最后死去的故事。

师:

及时反馈

师:

课文分为几段呢?

生1:

三段

生2:

四段

师:

指导

3.分角色朗读课文,划出表现小珊迪形象的关键词句,用一句话概括小珊迪的形象。

(15分钟)

师:

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的时候划出表现小珊迪形象的关键词句,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生:

分角色朗读

师:

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预设)生:

可怜、诚实、善良等(依学生发言板书)

师:

那么是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体会到了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和善良?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看边把它画下来。

(抓住外貌描写体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

如:

只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

学生汇报:

(预设1)生: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他对我说们说:

“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师:

这句话你感受到了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

可怜(概括出了小珊迪的形象)

师:

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出小珊迪的可怜?

(以下为预设)

生:

师:

“只”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什么音?

生:

zhi

师:

还有那些词最能表现出小珊迪的可怜?

生:

又薄又破

师:

通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小珊迪当时是怎样的状态呢?

生:

师:

是呀,天寒地冻的时候我们穿着什么呀,可是小珊迪却只穿着又薄又破的单衣在大街上卖火柴,本来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他多么的寒冷啊!

你能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吗?

生:

带着体会读(师适当评价)

师:

还有哪个词能让你体会到小珊迪的可怜?

生:

瘦瘦的

师:

从这个词我们能感受到小珊迪不但冷而且还怎样?

生:

饥饿

师:

是啊,小珊迪又冷又饿,非常的可怜,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

生: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师适当评价)

师:

此时此刻的小珊迪最需要什么?

生:

钱(食物,也由钱获得)

师:

是呀,他最需要钱,可怜的小珊迪在极度寒冷无助之时,看到了在旅馆门前谈话的“我”和同事在谈话,他想让“我”和我的同事买走他的火柴。

那他是怎样说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

【课件出示语段】“……他对我们说:

“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我给您去换零钱。

师:

小珊迪一次又一次的请求着先生买他的火柴。

小珊迪一共求了那位先生几次?

生:

4次

师:

谁来读一读这4次哀求:

生:

第一次“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生:

第二次“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生:

第三次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

“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生:

第四次“先生请您先在就买吧!

我饿极了!

”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师:

小珊迪在请求什么?

生:

他在请求两位先生买他的火柴

师:

是呀,他在请求两位先生买火柴,你能请求的读读吗?

生:

一盒火柴只要1个便士呀!

(师适当评价)

师:

是呀,只要一个便士,一个便士少的可怜,不足现在的一角,但却是小珊迪的生活的希望。

谁再来用请求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生:

读(师适当评价)

师:

这里面有一组近义词,谁找到了。

生:

请求、乞求

师:

对,我们再看看“乞求”又是什么意思?

小珊迪为什么要乞求?

生:

他饿极了;他想吃饭

师:

不仅仅是他饿,还有谁饿?

生:

他弟弟

师:

是啊,家里还有一个比他更小的弟弟,他在为弟弟乞求,在为自己乞求,为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乞求着,你能乞求的读读吗?

生:

读(师适当评价)

(师:

我仿佛看到可怜的珊迪就站在我的面前,我听出了苦苦的哀求)

师:

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读,我们看看一开始是“请”再到“请求”到最后的“乞求”,你读懂了什么?

生:

小珊迪急于卖火柴的心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一次比一次迫切,最后甚至是苦苦的哀求。

师:

小珊迪似乎都要跪下了,他就那样拉着那位先生的手苦苦哀求着。

这是多么传神的对话啊!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

生:

齐读

(抓住对话描写体会)

师:

同学们都读出了小珊迪的无限可怜,无限辛酸。

那课文还有哪些语句让你很同情他?

说说你的理由。

(师板书“同情”)

(以下为预设)

生:

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

师:

哦,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生:

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

师:

遭遇车祸无钱住院,还要躺在破床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生:

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

师:

哦,本来就已经是够可怜的了,还被马车撞倒,轧断了双腿,真是太不幸了,雪上又加霜啊!

(初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词语,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对小珊迪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这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可以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文章脉络。

(10分钟)

师:

是啊,“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投影三段的段意)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看一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下面的内容的?

(1)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车祸。

(3)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生:

回答

(师根据三段的段意内容总结概括,划分各自然段。

师:

(引导学生一起划分自然段)全文共分三段(师适时板书“三段1~1011~1617”)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

小珊迪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珊迪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第11~16自然段):

小珊迪受了重伤,派他弟弟来送找的零钱,“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17):

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他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师: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划分自然段的方式?

(引导学生找一找分段的依据,使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

生:

回答

(师:

适当点评并归纳)

师:

(1)按时间分:

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师板书“时间”)

第一段表示时间的词:

(生)有一天。

第二段表示时间的词:

(生)晚上。

第三段表示时间的词:

(生)直到今天。

师:

(2)按地点转移:

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师板书“地点”)

(生)地点一:

旅馆门前

(生)地点二:

旅馆里

四、环节4拓展延伸——随堂小练笔(5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经过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积蓄后,请学生写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让学生和小珊迪直接对话,升华学生的情感。

1.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在你们阅读的过程中,课文里的哪些语句令你感动?

(师板书“感动”)

预设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预设1)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

“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我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

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谁来照顾你呢?

师:

请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生:

说理由(师适当评价)

师:

这四个便士对小珊迪来说重要吗?

生:

很重要

师:

是啊,哪怕一个便士也很重要啊。

师:

那对先生来说这四个便士重要吗?

生:

重要

师:

即便小珊迪不找还零钱,先生知道真相后会责怪他吗?

生:

应该不会

师:

那他轧断了双腿,却还一定要弟弟找还零钱,这种诚实的品质怎能不打动我们的心灵呢?

小珊迪平时处处关心、照顾小弟弟,临死前从没有想到自己,而是牵挂弟弟,怜悯弟弟将要过上更加悲惨的生活。

这么善良诚实懂事的孩子,你们感动了吗?

生:

感动

师:

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感动和同情齐读这一段。

(引领学生读出有特别感受的语句,而不从朗读的纯技巧上去处理,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心情来,读出自己对人物想说的话语来。

师:

还有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的?

(预设2)这是您那个先令……说不定他会死的

师:

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这里,你心情怎样?

读出你的感受。

生:

谈感受,带着感情读(师适当评价)

师:

是呀,小珊迪的两条腿全断了,鲜血染红了他的破衣烂衫,他已经奄奄一息,可是还记着换别人的钱,他真是一个(守信的人)(师板书“守信”),所以先生在前面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他不是那种人)

师:

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预设3)可怜的珊迪躺在……谁来照顾你呢?

师: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善良

师:

是呀,此时的珊迪危在旦夕,可是他首先想到却是(弟弟)

一对相依为命的孤儿,此时不得不生死离别了,看着更加孤独可怜的小弟弟,珊迪的心都要碎了,他伤心欲绝的说——

生:

接答:

“可怜的小利比。

我的好弟弟!

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谁来照顾你呢?

师:

你们读的太好了,命运悲惨的珊迪,即便自己遭遇到车祸,生命危在旦夕,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把钱尽快还给人家,想到的是自己可怜的弟弟,这样的珊迪真是(可敬),难怪这位先生会由一开始的不买火柴到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这句话里有“我“重重的(承诺)。

师:

“珊迪听了,(引读)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

他死了。

师: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对珊迪的同情、赞美。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一种赞美,一份怀念,一份感动齐读最后这一段。

生:

齐读

2.随堂小练笔

师:

(小结全文)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

师:

(随堂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拿起笔来写写吧。

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生:

读自己写的话。

师:

及时反馈。

五、课后思考(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后思考题是:

通过下面这四个句子,你能说一说便士有什么作用吗?

你能用数学算式表达上面的四个句子吗?

1、“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2、“我给了他一个先令(买火柴)”

3、“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

4、“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

(学生可以猜到先令和便士可以买火柴,而且1先令=1个便士+4各便士+7个便士;师补充归纳:

在英国的货币当中,便士、先令、英镑,都是基本的货币单位。

1971年前1先令等于12便士,12个先令等于1000个英镑。

师: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同学们再见!

生:

老师再见!

六、板书设计:

   

小珊迪

可怜(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诚实三段(1~1011~1617)

善良时间(有一天晚上直到今天)

守信地点(旅馆门前旅馆里)

七、教学反思

师及时总结课上经验教训,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知人物形象;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教学重点】

情景假设中发散思维,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文本联想中体会人物可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3分钟)

师: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初步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并且深深感受到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生:

很可怜,很善良,很诚实,很守信。

(师适时板书“小珊迪”)

二、品读重点语句()

(一)师:

(投影出示重点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2分钟)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生:

齐读

师: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一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的孩子,此时换零钱没有回来,文中的“我”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预设)生:

无信无义、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二)师:

“……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思考(7分钟):

(1)“断定”是什么意思?

(2)“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

(3)“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经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为理解和概括小珊迪的品质搭了一座桥。

(以下为预设)

生:

“断定”是下结论的意思。

生:

“那种人”指的是用行骗的方法得到别人的怜悯,品质低劣的人。

师:

(进一步引导学生)请同学们联系上文小珊迪的外貌和他卖火柴时的语气理解:

“我”是根据什么断定的他不是那种人?

生:

(理解回答)“我”是根据他的面孔和神情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师:

请你具体地举例说一说

生:

举例说明

(师适当点评并总结:

联系上文,他的面孔是“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紫,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骗诈取钱财的人;他的神情从请求到乞求,迫不及待地要把火紫卖给“我”,并且不惜降低价钱,也说明了他不是那种人。

师适时板书“可怜贫穷”)

(三)师:

投影出示: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请同学们读句子,思考讨论(6分钟):

(1)“目不转睛”什么意思?

(2)联系上下文思考:

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看着“我”?

(3)他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

(以下为预设)

生:

(经过讨论知道了):

“目不转睛”的意思是不转动眼珠地看。

师: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他的弟弟。

师:

(引导学生渐渐感悟)(适时总结,联系上文理解:

小珊迪和他的弟弟是孤儿。

小珊迪惨遭车祸,在那个社会里,无人过问,足见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

小珊迪临死前担心的是他弟弟将来的生活。

他的话,表达了他对弟弟的爱、深深的担忧和绝望。

珊迪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决心照顾小利比。

当小珊迪听了“我”的回答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明他对“我”寄予无限的希望。

“目不转睛”体现着一种托负,一种信任,一种感激。

三、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10分钟)

师: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中,小珊迪真的没有带着那一先令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更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读课文,如果你已经找到了答案你也再读几遍。

(课件出示语段:

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师:

同学们展开你的想像,一起和老师回到那个故事中去,看看小珊迪在回来的路上究竟遭遇了什么?

(以下为预设)

情境一:

体会得到钱的喜悦:

师:

那一天,小珊迪握着刚刚找回来的11个便士,高高兴兴地往回跑。

他想……生:

设想(师适当点评)

情境二:

体会小珊迪遭受的痛苦。

师:

可是,就在这时,在前方路口,奔来一辆马车,那马车奔得极快,小珊迪还不及躲闪,被马车撞倒了,可是那马车不但……,反而……

生:

设想(师适当点评,师适时板书“可悲惨死”)

情境三:

体会小珊迪的坚强:

师:

小珊迪挣扎着坐了起来,他忍着疼,忍着痛,他用手四处摸索着,他在找什么?

……

生:

设想(师适当点评)(师适时板书“可敬诚实善良”)

情境四:

体会小珊迪对弟弟的亲情。

师:

太阳快落山了,小珊迪的腿断了,他无法站起来,只能依靠着双手一点点向前爬去,他要爬回家,因为……

生:

设想(师适当点评)

情境五:

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守信的可敬:

师:

就这样,他在几个同伴的搀扶下回到了家,迎面扑来了惊惶失措的小利比,小利比喊着:

哥哥你怎么啦?

突然他看到了哥哥手中的钱,他说哥哥我们拿这钱去找医生吧,说不定他会治好你的!

小珊迪说……可是小利比不听啊,他哭着说,那位先生不会在意的,求你了哥哥!

我们去找医生吧!

可是小珊迪仍然坚持着……

小利比说你的伤那么重,说不定你会死的!

小珊迪仍然摇了摇头说……

生:

设想(师适当点评)

师:

(感受小珊迪的形象)通过这一段的情境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啊?

生:

可敬,诚实,守信

师: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读这段话

生:

带着理解读

(通过想象使小珊迪的形象更加的丰满。

小珊迪虽然可怜,但那诚实守信的品质却是十分可贵的。

四、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10分钟)

师:

带着你自己的感情,用心读一读,再听一听小珊迪用他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着什么?

(课件出示语段:

“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

我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

我的好弟弟!

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谁来照顾你呢?

”)

师:

(感受小珊迪的形象)就在这样的时刻,就在小珊迪奄奄一息的时候,他仍然想着什么?

生:

他想着他唯一的亲人弟弟,想着他对先生的承诺。

师:

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小珊迪:

他是(可怜的)、(可悲的)更是(可敬的!

)作者深深的(同情)他,我们也深深的(同情)他。

面对这样的小珊迪,“我”怀着深深的(同情)说: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

面对这样可怜的小珊迪,“我”怀着浓浓的(感动),握着小珊迪的手对他说: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我”不只是用自己的手在握珊迪的手,而是在用自己的心,一颗感动的心、震撼的心、向善的心在握着珊迪的心!

一颗善良、诚实、纯真、高贵的心!

行文至此,受到感动和震撼的仅仅是“我”吗?

不!

不是的!

是我们大家,是每一位有着纯真、善良的心灵的人!

是我们一起握住了珊迪的手。

面对这样可怜又可敬的小珊迪“我”许下“我”重重的(承诺):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师引导生一起填词)

师: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大声齐读最后一节。

师生:

齐读

(在学生精读课文,对课文内涵逐步理解,对小珊迪同情之情逐步升华的基础上,进而合作探究,悟文明理,随之感受到小珊迪的诚信品质,由同情而敬佩。

五、拓展思维,呼唤诚信(2分钟)

师:

小珊迪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相信同学们会

永远记住这位可怜的,生读题(小珊迪)

永远记住这位命运可悲的,生读题(小珊迪)

永远记住这位品质可敬的,生读题(小珊迪)

师: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

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六、课后思考(3分钟)

师: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课后请同学回去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三个问题:

1.找出小珊迪在全文中一共“跑”了几次?

2.小珊迪为什么要跑呢?

3.每次“跑”有什么不同的原因吗?

4.最后请在心底默默想象一下,假如珊迪换好零钱不是往回跑、而是往回走,那么,悲剧还有可能发生吗?

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

(找出是“两次”,第一次“跑”是: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第二系“跑”是:

“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

(预设原因)

生:

第一次“跑”是因为小珊迪饥饿、寒冷……

生:

第二次“跑”是因为他很清楚,叔叔正怀着疑惑的心情等着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