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285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宁化县2019~2020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九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

(4)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5)其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琅琊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7)有一句诗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

【答案】

(1)忽复乘舟梦日边

(2)暂凭杯酒长精神(3)满面尘灰烟火色(4)雾凇沆砀(5)林壑尤美(6)望之蔚然而深秀者(7)俄顷风定云墨色(8)秋天漠漠向昏黑(9)但愿人长久(10)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注意以下词语容易写错:

雾凇、沆砀、壑、俄顷、婵娟等。

尤其注意“凭”不能写成“赁”,是“尘灰”不是“灰尘”,“尤美”不要写成“优美”等。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以“创新发展,数说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5月26日在贵阳开幕,有59个国家约450多家企业参加了本次大会。

C.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D.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缺少主语,把“通过”或“使”去掉一个;

B.重复赘余,“约”或“多”去掉一个;

D.搭配不当,把“坚持”改为“倡导”,“增强”改为“实行”;

故选C。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①(A.wānB.wǎn)蜒腾跃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甲(A.风大浪急B.惊涛骇浪)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的施工现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乙(A.空前绝后B.前所未有)。

从上空俯kàn②(A.看B.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丙,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

①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甲乙

(3)下列填入文中丙处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答案】

(1)①A②B

(2)甲.A乙.B

(3)C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蜿(wān)蜒:

蛇类行走的样子,也有曲折延伸的意思。

俯瞰:

俯视。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甲空)

风大浪急:

巨大的风浪。

惊涛骇浪:

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甲处表明外海风大浪大,应该用“风大浪急”。

故选A。

(乙空)

空前绝后:

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

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叹的意味。

前所未有: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乙处表明挑战的绝无仅有,应该用“前所未有”。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从上文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括号中的句子也应是从“港珠澳大桥”的角度来说,而ABD三项都是从“小岛”的角度来说的,与上文不连贯,应排除这三项。

另外从后文来看,为了跟“贝壳岛”呼应,选项应是“状似蚝贝”更好。

故选C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动静结合,“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经成了定局,就用潇洒挥手来对待。

D.“萧萧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4.C5.对偶工整;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情感的理解。

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虽然离别已经成了定局,但依然不舍得离别;所以C项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所以此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

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③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

“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已也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

文侯问于群臣曰:

“我何如主?

”皆曰:

“仁君。

”任座曰: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⑥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

“仁君也。

”文侯曰:

“何以知之?

”对曰: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

魏国君主。

②适:

到……去。

③虞人:

古代管理山泽的官。

④中山:

中山国。

⑤击:

文侯的儿子魏击。

⑥任座:

人名。

6.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B.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C.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D.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文侯应之亦然

(2)皆朝于魏

(3)克之,以封其子击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9.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案】6.C7.

(1)这样

(2)拜见、朝拜。

(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8.

(1)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2)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9.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读。

根据句意“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

韩、赵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

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可断句为: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

魏文侯仍然用这样的理由拒绝。

然,这样。

(2)句意:

都前来朝拜魏国。

朝,拜见、朝拜。

(3)句意:

攻克后,把它封给了儿子魏击。

克:

战胜、攻破。

(4)句意:

使翟璜召任座而之反:

通“返”,返回。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不能出错。

(1)闻:

听说。

直:

正直。

向:

刚才。

是以:

因此,所以。

(2)期:

约定。

岂:

难道。

无会期:

失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特点概括。

从“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可知,文侯是一个守信的人;从“文侯应之亦然”“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可知文侯对待邻国一视同仁,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从“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可知,文侯能知错就改,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点睛】译文: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山野之中。

左右侍从劝说:

“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

”文侯回答:

“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

”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取消打猎。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

魏文侯说:

“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

”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

理由拒绝。

韩、赵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

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

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

文侯问群臣:

“我是什么样的君主?

”大家都说:

“你是仁德的国君。

”任座说:

“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您的弟弟,却分给自己的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文侯大怒,任座快步离开。

文侯又问翟璜。

翟璜回答说:

“您是仁德的君主啊!

”魏文侯再问:

“你怎么知道?

”翟璜回答:

“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

”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

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

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

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

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

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

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

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

“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

”我奇怪。

奶奶笑着说:

“奶奶的皮厚啊!

”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

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

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

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

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

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

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

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

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

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

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

我问奶奶:

“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

”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

“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

”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

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

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

“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

”“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

奶奶嗔怪:

“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

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

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

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

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

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

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

“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11.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2)奶奶嗔怪:

“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12.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13.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答案】10.C11.

(1)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

(2)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

12.结构上:

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答出“首尾呼应”即可)

内容上: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13.

(1)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答“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和“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中任意一句即可)。

(2)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

(3)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

(4)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解析】

【10题详解】

C.有误。

奶奶做的“送老衣”不但表现奶奶的手巧,更从中表现了奶奶用“指尖”带给“我”温暖,与题目中“指尖”是密切相关的。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和人物情感的理解。

理解词语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要能结合语境来理解。

①“刺痛”本义指感到剧烈的烧灼样的疼痛。

这里是当“我”看到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时,内心为奶奶的苍老和辛劳而难过痛心,表现对奶奶的关爱。

②“嗔怪”本义为发怒、生气。

这里是当“我”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

奶奶心里是高兴喜悦的,却嘴上说着怪“我”的话,奶奶为“我”的懂事而欣慰高兴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按题干要求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

这句话是文章的结尾句,收束全文。

再次强调奶奶的指尖的温馨感觉,表达了自己对奶奶的感激与眷恋之情,点明了中心,并与首段中“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相互呼应。

在内容上,分析这句话,其运用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奶奶深深的感激之情,以“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表现出希望奶奶健康长寿,能永伴我身边的美好愿望,点明文章的中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类题,一般可先分析标题的字面与深层含义,再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本文标题中的“你的指尖”指的是奶奶的手,由“奶奶的手”引出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而回忆又都是围绕着奶奶的“手”展开,并以此来表达奶奶对“我”的关爱。

所以本文的标题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全文中心的体现。

从写法上来看,文章从“奶奶的手”着手赞美奶奶,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且标题富有文采、生动形象。

根据这些理解来整理作答。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

“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

数学家华罗庚也说:

“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

”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

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

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

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

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

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

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4.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

(限12个字以内)

15.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第②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

【乙】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

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丙】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

16.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

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14.读书需要循序渐进

15.乙16.示例:

我认为第一句话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合。

温习旧知识的过程,随着理解的加深,就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循序渐进的阅读有助于读书者的进步,与原文论点表述一致,所以我认为第一句话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

【解析】

【14题详解】

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即可。

可提取第一段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一句概括为答案,即“读书需要循序渐进”。

【15题详解】

乙处说法不严密,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16题详解】

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

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

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所给句①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合。

温习旧知识的过程,随着理解的加深,就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循序渐进的阅读有助于读书者的进步,与原文论点表述一致,所以我认为第一句话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扫码风行,你还花“钱”吗?

近年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地,“扫码支付”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但是不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地,“扫码支付”的发展和普及依然有所不同。

能够确定的是,这种“非现金支付”的方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

【社会现象】

很多人调侃,手机支付发展太过迅猛,有两类群体深受打击,一是乞丐。

以前出门很多人都会备点零钱,当看到路上的乞丐,产生怜悯之心时,便会顺手将口袋中的零钱给乞丐。

可是现在很多人随身都不带现金。

二是小偷。

人们不带钱包,小偷就无钱可偷;改偷手机吧,一个个走到哪儿都机不离手,哪有下手机会啊!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花“钱”不用现金是再普通不过的事。

虽然“扫一扫”“刷一刷”发展越来越快,但仍有不少人习惯买东西付款时花“钱”。

郝阿姨说,孩子多次教她用手机支付,但她都记不住操作,听了那么多被盗刷的新闻,自己担心上当受骗,还是感觉用现金安全。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取点新钞票,包个现金大红包给孩子更喜庆,更能表达心意。

”像郝阿姨这样的老年人,以及一些对新技术还不熟悉的人,觉得移动支付的操作方法还很复杂,相比传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只是账户数字的变化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专家分析】

“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其实各有利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现金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不同于刷卡需要POS机、手机支付需要网络,现金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

从现实情况看,还有不少人依赖现金支付,对一些中老年人以及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消费者来说,现金支付仍将是重要的支付方式。

同时不可否认,现金在印制、运输、存储等方面与非现金支付相比确有其劣势。

如今,不少人会遇到这种情况:

买东西付款时,扫微信或支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