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90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x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准备………………………………………………………………3

四、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6

五、混凝土施工……………………………………………………………9

六、测温…………………………………………………………………12

七、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13

八、混凝土养护…………………………………………………………14

九、质量保证措施………………………………………………………14

十、安全技术措施和救援预案…………………………………………15

附图一:

测温点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

大体积砼浇筑线路图

 

一、编制依据

1、中贸广场工程设计文件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

二、工程概况

承台厚度

1600、2000mm

底板厚度

防水底板厚300mm。

砼标号

基础底板为C45P8,地下室墙、柱为C55P8,、梁板为C50。

承台尺寸

1200*3300、3300*5400、4840*7500、4840*9600

4840*10800、4840*4200、4840*27800

4840*5600

抗震墙厚度

400mm、300mm、200mm

柱子截面尺寸

1200×1200

梁断面尺寸

400×700、200×600等

适用范围:

本工程15#、16#、18#、19#共计92个承台基础砼为大体积砼。

质量目标

达到国家质量验评标准,争创“长安杯”。

以“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

三、施工准备

3.1材料选择

(1)水泥:

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低碱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通过掺入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尽量减少水泥用量,试验表明每增加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用混凝土的温度相应上升1℃。

(2)选用粗骨料:

尽量选用粒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控制石含泥量,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采用粒径较大和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4)细骨料:

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得大于1%。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5)粉煤灰:

将粉煤灰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能使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显著增加,和易性好,且能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和干缩,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便于泵送。

同时掺入粉煤灰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有利于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所以本施工段地下室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硅酸盐水泥30%,普通硅酸盐水泥小于25%。

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粉煤灰的掺入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渗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

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6)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室结构需在混凝土拌制时掺入4.2%的DTA减缩增韧抗裂防水剂,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DTA减缩增韧抗裂防水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控制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为0.02%,并改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裂和抗渗性能。

3.3、现场准备工作

(1)基坑土方开挖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垫层,基础垫层强度符合要求。

(2)基础筏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及电梯井、集水坑的模板安装应分段施工完毕,并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3)基础底板上的电梯井、集水坑基础基坑支模采用木胶合模板和钢管扣件及5*10方木固定体系支模,并用Φ16(二级)的钢筋将螺杆与相关基础部位的底板钢筋焊接牢固,螺杆间距控制在450范围内。

(4)将基础底板结构设计标高利用水准仪将其高度(同一标高)测设在柱、墙钢筋上,并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便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标高控制。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电工必须及时事先与建设单位联系,请建设单位向供电部门了解近期施工现场的供电情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安排值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7)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对各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形状予以标识记录,对照施工情况逐个比对、检查,以免出现漏埋、错埋的现象。

(8)认真检查各预留孔洞、电梯井、集水坑及地下室底板外侧壁砖胎模的支撑和加固系统是否牢靠,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整改加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发生移位、倾斜等不良现象。

(9)计量器具的准备:

施工前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测,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10)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施工现场拟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浇筑,每台输送泵的出灰口处设置3-4台振捣器。

(10)其他物资的准备:

温度计23支、测温管、塑料薄膜、麻袋、对拉螺杆及混凝土表面抹平、拉毛用的器具等。

(11)将基础底板内的渣物清理并冲洗干净。

(12)检查钢筋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查模板的支设是否牢靠,稳固,是否符合方案的要求。

(13)拟设混凝土泵车停靠点及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行走路线。

3.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主要管理人员安排情况

值班

时间

负责人

收料员

砼养护

测温

泥工

钢筋

模板

0:

00~8:

00

胡正斌

张兴庆

杜艿红

张天

周云鹏

叶玲聪

8:

00~16:

00

吴向明

范义坤

解德生

郭孝尧

解渊博

斯海峰

16:

00~0:

00

童庆全

梁扣华

张布龙

范来旺

刘远恒

仵治国

3.5、砼浇筑施工班组人员安排

基础底板以后浇带划分,先施工一个后浇带,第一个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再施工下个后浇带,施工队成立由班组长组成的一个施工班组,明确人员分工,施工人员分为两班,每班人员组织如下:

交通指挥2人,记录2人,振捣手8人,后台放料2人,布管、拆管12人,刮平、收面20人,看模4人,守钢筋2人,覆盖4人,临电工1人,共计57人。

四、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4.1温度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强度为C45的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原材用量及温度情况如下:

水泥:

335kg,25℃;

DTA:

14kg,25℃;

砂子:

730kg,25℃,含水率为5%;

石子:

1029kg,25℃,含水率为3%;

水:

166kg,25℃;

粉煤灰:

90kg,25℃;

外加剂:

14.4kg,25℃;

1、混凝土拌和物温度

T0=[0.9(MceTce+MsaTsa+MgTg)+4.2Tw(Mw-WsaMsa-WgMg)+C1(WsaMsa×Tsa+WgMgTg)

-C2(WsaMsa+WgMg)]÷[4.2Mw+0.9(Mce+Msa+Mg)]

=[0.9×(453.4×25+730×30+1029×25)+4.2×25×(166-730×5%-1029×0)+4.2×(5%×730×25+0%×1029×25)-0]÷[4.2×166+0.9×(453.4+730+1029)]

≈25.0(℃)

为计算简便粉煤灰与外加剂DTA的重量均计算在水泥重量内。

式中:

T0——混凝土搅拌物温度(℃)

Mw、Mce、Msa、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e、Tsa、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Wsa、W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溶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C1=4.2C2=0;

≤0℃时C1=2.1C2=335;

2、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i)

=25.0-0.16(25.0-30)

=25.8(℃)

式中:

T1——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

Ti——搅拌棚内温度,取30℃

3、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2=T1-(dtt+0.032n)(T1-Ta)

=25.8-(0.25×1.5+0.032×3)×(25.8-10)

=18.3(℃)

式中:

T2——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d——混凝土温度损失系数(h-1),取0.25;

tt——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时间(h),1.0~2.0h;

n——混凝土转运次数,取3;

Ta——运输时的环境温度(℃),取10℃;

混凝土拌和物完成时的温度计算中略去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

4、混凝土最高温值

Tmax=T2+Mce/10+F/50

=18.3+425/10+90/50

=62.6(℃)

式中:

Tmax——混凝土最高温升值(℃);

Mce——水泥和DTA用量(kg);

F——粉煤灰用量(kg);

该温度为基础底板混凝土内部中心点温升高峰值,温升值一般都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再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

5、混凝土表面温度

规范规定: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25℃以内。

4.2温度应力计算

混凝土浇筑后2~3d左右,水化热量值基本达到最大,所以计算此时由温差和收缩收起的温度应力。

1、混凝土收缩变形值计算

εy(t)=ε0y(1-e-bt)×M1×M2×M3×……×M10

=3.24×10-4×(1-2.718-0.01×18)×1×1×1×1.21×1×0.93×0.88×0.76×0.86×1

=0.346×10-4

式中:

εy(t)——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ε0y——标准状态下的混凝土最终收缩值,取3.24×10-4;

e——常数,为2.718;

b——经验系数,取0.01;

t——从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

M1、M2、M3、……、M10——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2、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计算

Ty(t)=-εy(t)/a

=-(0.346×10-4)/1.0×10-5

=-3.46(℃)

注式中:

Ty(t)——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εy(t)——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a——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取1.0×10-5]

3、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度差

△T=T2+2/3·Tmax+Ty(t)-Th

=18.3+2/3×62.6+(-3.46)-15

=41.78(℃)

注式中:

△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度差(℃)

T2——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max——混凝土最高温升值(℃)

Ty(t)——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Th——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取年平均气温15℃

4、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

E(t)=Ee(1-e-0.09t)

=3.00×104(1-e-0.09×18)

=2.687×104(N/mm2)

注式中:

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

Ee——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近视取28d的弹性模量,C45为3.35×104N/mm2

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

5、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应力计算

σ=-{(E(t)·a·△T)/(1-γ)}·H(t)·R

=-{(2.406×104×1.0×10-5×41.78)/(1-0.15)}×0.386×0.25

=-1.442N/mm2

注式中:

σ——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H(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池系数,取0.386;

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0.25~0.5;

γ——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

6、安全系数计算

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龄期18d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左右。

C45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1.9N/mm2,即设计强度的85%为1.615N/mm2,

K=ft/σ

=1.615/1.255

=1.287>1.15

故满足要求。

注式中:

ft——到指定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K——大体积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数,应≥1.15.

五、混凝土施工

5.1施工浇筑顺序

根据三标段基础设计要求,按后浇带划分为C1~CF轴,CE~CA轴,BG~BA轴,A1~A11轴,共四条竖向后浇带,后浇带宽800~1000mm,深与结构同厚,混凝土自C1-CF逐片浇筑,即15#~19#楼各块大体积抗渗混凝土数量如下表:

序号

区块名

部位

混凝土等级

混凝土

数量(m3)

强度

抗渗

1

15#

C1~CF

C45

P8

1400

2

16#

CE~CA

C45

P8

1380

3

18#

BG~BA

C45

P8

1360

4

19#

A1~A11

C45

P8

2600

合计

6740

5.2混凝土浇筑

(1)本工程大体积抗渗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将其运至施工现场,15#、16#~18#、19#楼分两次同时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泵送浇筑,即下坡道平台处设置一台,在现场钢筋棚边设置1台混凝土输送泵。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斜坡)、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进行施工,即采用自然流淌,承台基础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防水板面,第二次浇筑至连梁面,第三次浇筑承台面,中间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

根据划定区域,各台混凝土泵应分区配合施工。

1台混凝土泵车均从北侧向南段推进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问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3)混凝土浇筑需连续进行。

设计院同意留置施工缝时,施工缝留置在变截面处,施工缝位置留设ф12的插筋,间距500mm,长度为900mm,呈梅花形在混凝土表面布置。

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表面予以凿毛,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冲洗干净,润湿后在表面上抹10~15mm厚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加强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4)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输送泵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插入式振捣器,因为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对较大,在2000mm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2500mm远左右,1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3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5)由于混凝土坍落度相对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6)泵送混凝土斜面浇筑及泌水处理

因基础底板厚度较厚,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好、流动性大,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其基础底面和顶面之间的混凝土必将形成一斜面(如下图所示),随着混凝土灌筑该斜面也不断向前推进,为使大体积抗渗混凝土振捣密实,必须加强各混凝土斜面处的振捣。

混凝土坍落度相对较大,在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过程中,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泌水现象,为了不使混凝土泌水现象不至影响混凝土施工,必须及时进行抽水处理。

详下图(电梯井及集水坑中的排水:

 

 

5.3、试块制作

(1)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同条件(600℃),1组28d强度进行标准养护,1组拆模试块。

(2)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混凝土数量大,按规定取4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六、测温

6.1、测温人员安排及测温方法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

测温管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的要求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基础结构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三班考虑。

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根据现场的实测温差的变化结果,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表面温度之差接近25度时(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基面和基底的温差控制在20℃以内),并出现明显的温度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测温器具采用普通温度仪测温。

6.2、测温点布置和测温管的埋设

为及时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情况,地下室基础底板钢筋中须设置相应的测温装置。

混凝土测温管需在基础底板钢筋完成后同一位置采用φ48×3.5的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管埋设。

测温管需高出底板混凝土结构面100mm以上,固定在底板结构的钢筋上面,安装前事前将管底封堵密实,上口宜用软木塞或其它物体临时封堵牢固,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不得向孔内放进其它异物(测温时的水除外)。

测温计量仪器采用普通测温计,待基础混凝土浇筑好后向测温管内灌注200mm~500mm的自来水。

6.3、测温时间间隔

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h~4h测温一次,在温度下降时可8h测温一次。

在进行大体积内部温度监测的同时也需同时监测大气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工作待混凝土中心温度下降后停止测温。

混凝土测温管布设如下图

七、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度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施工前应进行计算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温度裂缝。

1、控制内约束温度裂缝的措施

(1)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与外界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急剧冷却,采用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或蓄水养护措施;

(2)加强混凝土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升温速度,使混凝土表面覆盖温差小于8-10℃。

2、控制外约束温度裂缝的措施

(1)从采取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温升、减少温差等方面以及改善施工操作工艺。

(2)采用低热水泥,如优先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商品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或缓凝剂等;

(3)掺入膨胀剂,在最初14d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

(4)改善骨料级配;

(5)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进行薄层浇捣,均匀上升,以便于散热;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使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7)适当配置温度钢筋,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

八、混凝土养护

(1)为确保新浇注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混凝土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12h内应覆盖养护,覆盖薄膜和麻袋保温可满足要求。

(2)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

(3)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事先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差,以控制裂缝的开展,并指导现场施工,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基础模板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不得拆除,模板的拆除必须等到混凝土温度下降到与室外温差相差不到10度时进行。

(7)适当配置温度钢筋,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

九、质量保证措施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2、在商品混凝土拌制过程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

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

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2度。

5、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

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坑内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十、安全技术措施和救援预案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措施和规定,作好安全交底,加强安全检查。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浇捣混凝土时穿长筒胶靴。

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严格贯彻安全防护工作

夜间操作应有足够的照明,电压使用低于36V的安全电压。

雨天施工,所有机电设备要做好防雨措施,各项安全防护要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