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317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摘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农村基础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发展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它是制约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颈瓶之一。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流失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使其在国民教育事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教育观念;三教统

目录

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 3

(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3

(二)师生现状分析 3

1.学生现状分析 3

2.教师现状分析 4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

(一)教育观念陈旧 4

(二)教育资源短缺 5

(三)师资队伍薄弱 5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6

(五)辍学率居高不下 6

三、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7

(一)经费投入与观念支持并重 7

(二)实现“三教统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7

(三)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服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机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8

(四)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时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8

(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8

参考文献:

9

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

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农村的中小学教育。

(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取决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从国际的大环境看,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任务迫在眉睫,必须依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批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选择。

为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办好教育,特别是办好基础教育。

“基础不牢,高筑不稳”这是古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有办好基础教育,科学技术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国家和民族才能长盛不衰,而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在农村,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至关重要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N].光明日报,2006-07-08.

(二)师生现状分析

1.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

因此,也出现

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

由于留守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社区文化是一直被忽略的。

学生“减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

主时间。

大量的自主时间,学校无法甚至是不敢科学利用。

有些负责的教师曾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习功课,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因安全因素,遭到学校,家长的不满,甚至有家长直接批评老师做法不对,这样吃力不讨好,也没人愿意坚持下去。

而农村家长素质太低,根于成绩排名、升学率等的考核。

经常早上7点半到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要是你负点什么职责,想再强一点,出类拔萃些,那就得苛刻吃饭、睡觉的时间了。

下班之后想尽情享受家庭天伦之乐,无疑是一种奢望郑金洲.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病理现象[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2.教师现状分析

在“普九”时,几乎是每两个自然村就有一所漂亮的小学,也逐渐配置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

可十几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下,生源锐减,现在很多村小不足百人,有的只有三四十人,所以学校合并也是目前农村教育的一种现象。

在合校的过程中,年轻的教师大量被中学选调,留下来的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父辈93%是农民,74%的男教师属于半边户,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实在低得可怜,所谓“教师至贫”不无道理。

在生活必需品的物价飞速增长的同时,老师工资还在原地踏步,等到两年一调,也只加20元到90元不等。

年迈的父母,读书的子女,他们的工资能承担几何?

高昂的房价,使宽敞舒适的住房成为他们遥远的梦。

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也在情理之中农村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家访、培训、进修外,还要承受关于成绩排名、升学率等的考核。

经常早上7点半到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要是你负点什么职责,想再强一点,出类拔萃些,那就得苛刻吃饭、睡觉的时间了。

下班之后想尽情享受家庭天伦之乐,无疑是一种奢望陈强.信阳让留守孩子享受良好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05-16.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只有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能有正确的教育实践庞守兴.农村教育到底为了谁[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观念从整体上来说比较落后,许多人认为:

“农村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农村教育是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教育。

”在学校发展、教师教学、家长教育层面的观念上也比较落后。

在学校发展层面上,没有把农村基础教育看作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学校的发展没有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儿童发展的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而是走应试化的道路,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分数,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关注、价值的提升,把农村基础教育仅仅看作是升学的工具。

在教师教学层面上,由于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缺乏理性的思考,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农村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智慧的引领,缺乏对情感的关注和心灵的呵护,忽视科学方法的指导,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综合的科学评价,久而久之,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内容、片面的评价机制就会扼杀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对智慧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过早走上了人生的迷途。

在家长教育层面上,由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再加上农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普遍重视不够,即使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或由于经济条件差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家长的教育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家庭教育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大大削弱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

(二)教育资源短缺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城乡间的差异正在呈日益加大的趋势,尤其是中西部落后的农村与东部一些发达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为例。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2.6~2.8倍;20世纪90年代中期,差距扩大到3.3~3.4倍;到了21世纪初期,两者的差距扩大到了3.5倍。

城市与农村收入的巨大差异,再加上由于“很多地方把农村教育工作看成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而物质资本投资效果的外显性常常博得决策者的青睐,从而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企业的经常性补贴甚至是政绩工程上,导致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事业落后,职业技术教育‘发育不良’,农民得不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村人力资源远远落后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城市居民与农村农民子女在获得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严重不平衡。

尽管我国对此采取了积极措施,对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弥补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盛连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8,(3)

(三)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水平低,致使农村师资队伍薄弱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扭转,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水平是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关键问题。

正如成长教育论坛上的网友所言:

“农村教育最需要人才却没有人才。

”即使培养出一些农村优秀教师也很难留住,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在一些地方,县城的教师流失了,便从乡一级学校的教师中选调,这样层层“扒皮”,而又严重缺乏补充,结果造成农村基础教育因教师短缺或素质不高而长期处于滑坡状态。

由于缺乏师资,许多地方又不得不被迫使用代课教师,教师队伍长期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Benavot,Aaron.EducationandPoliticalDemocratization:

Cross-nationalandLongitudinalFindings,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Vol.40,No.4,1995.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为了改变生活的窘迫状况,有些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走上了异乡打工的道路,如地处豫南的信阳地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86万人,农民工留守子女(没有随家长迁移到城市的孩子)达20余万人。

这就造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家庭经济条件虽然改善了,但子女的教育条件却下降了。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在性格、态度、认知、社会交往、习惯等方面常常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如许多留守儿童心理抑郁,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这对于生活在教育条件本来就比较差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些研究表明,“与过去相比,中国社会分层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先赋性(家庭出身等政治因素)变为获得性(经济、教育等因素),教育对于个人的职业选择、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具有显著的影响”。

这些既缺乏父母关心、照顾、约束、激励,又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们,其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这也会使这些孩子过早地输在走向成功的起跑线上Jones,PhillipW.GlobalizationandInternationalism:

DemocraticProspectsforWorld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Vol.34,Issue2,1998.

(五)辍学率居高不下

辍学儿童的增多不仅是学校的失败,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灾难。

我国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问题,并且于2006年修订了《义务教育法》,出台了“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大大缓解了农民在基础教育阶段沉重的子女教育费用负担,但由于“基础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将来能跳出龙门,当学生自己认为升学无望的时候往往选择离开学校”

再加上部分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即使一些家长认识到了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近几年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给农村子女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高校的教育质量滑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严峻,高校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等。

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农村父母包括农村孩子对接受教育的信心。

尽管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采取了种种优惠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现状BrentDaviesandLindaEllison.SchoolDevelopmentPlanning[J].LongmanIndustryandPublicServices.1992:

1-10

三、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经费投入与观念支持并重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经费的大量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观念的支持。

首先,要通过宣传、培训、支教等措施,使学校明晰办学思路,转变办学理念;其次,要结合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实际,更新教育发展理念,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特色发展;再次,要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来提升教学水平。

此外,还要进RavensteinE.G.TheLawsofMigration[J].JournaloftheRoyalStatisticalSociety.1885-1889.48:

167-227and52:

241-301

一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农民切实认识到基础教育对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基础教育不仅仅是孩子进入高等学府的阶梯,而且也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

因此,要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经费投入与观念支持并重的原则,只有不断地提升学校的发展理念,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让教师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反思型、创新型教师,让农民从内心对基础教育以高度的重视和认同,在国家政策的倾斜和经费的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基础教育才会不断发生变革,获得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DengJulong.Positionaltargetingreytargettheory[M].TheJournalofGrey System.2000.12(l):

1-8

(二)实现“三教统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使农村基础教育获得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就应跳出狭隘的思维模式,探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的外在原因。

由于当前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基本上走的是“应试化”的发展道路,所以,农村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被窄化为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跳进“龙门”。

然而,由于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差,师资水平不高,教育氛围不浓等原因,最终跳进“龙门”的人是凤毛麟角。

再加之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是以知识取向为主,忽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一旦孩子不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其学习的知识将很难在农村真正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在农村取得较大的发展,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继续支持孩子接受教育的信心。

因此,要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最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发展。

首先,农村教育应以农村中小学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建立完善的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农村教育模式应从传统的分流教育、早期定向教育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性素质教育,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EconometricModelsandEconomicForecasts(Edition).ChinaMachinePress.1999.11

其次,要通过办好优质高中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的辍学问题。

让失去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孩子有机会到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服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机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短缺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弥补农村师资的不足,应强化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城市教师到农村服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机制。

同时,应大力拓展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普职、职教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鼓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通过这些措施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元俊国,姜红.日法两国中小学教师任用管理模式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3(7):

22-25.

(四)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时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加上农村教师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有一个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的任务就是种田、养家糊口。

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教科书和教参之外的其他方面的书籍,也很少能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农村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的农村教师培训大多流于形式,培训内容散乱、空洞,脱离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实际,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没有引起农村教师的重视。

因此,农村教师培训应根据当地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和教师的实际水平,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时效性,使其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使其从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的谋生者转变为以教书育人为业的教育者,使其从应试教育的追随者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者刘泽云.西方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3

(1):

35-40.

(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不理想,除了历史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农村基础教育了解不够、重视不够,归根结底是研究不够。

因为研究不够,对农村基础教育就不能深入了解;由于研究不够,对农村基础教育就不能给予足够重视;由于研究不够,对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就不能充分认识;由于研究不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没有充足的把握,也就无法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那么,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就不能得到改变。

虽然农村教育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处在边缘地带,还没有引起教育者应有的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当前教育理论研究蔚然壮观的局面极不相称。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神圣使命,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问题的解决,均取决于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因此,建议国家、省、市、县、乡都要建立相应的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研究,为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应该引起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农村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N].光明日报,2006-07-08.

[2]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3]郑金洲.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病理现象[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4]陈强.信阳让留守孩子享受良好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05-16.

[5]庞守兴.农村教育到底为了谁[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6]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

[7]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8]盛连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

2008,(3)

[9]Benavot,Aaron.EducationandPoliticalDemocratization:

Cross-nationalandLongitudinalFindings,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Vol.40,No.4,1995.

[10]Jones,PhillipW.GlobalizationandInternationalism:

DemocraticProspectsforWorld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Vol.34,Issue2,1998.

[11] BrentDaviesandLindaEllison.SchoolDevelopmentPlanning[J].LongmanIndustryandPublicServices.1992:

1-10

[12]RavensteinE.G.TheLawsofMigration[J].JournaloftheRoyalStatistical

Society.1885-1889.48:

167-227and52:

241-301

[13]DengJulong.Positionaltargetingreytargettheory[M].TheJournalofGrey

System.2000.12(l):

1-8

[14]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EconometricModelsandEconomicForecasts(Edition).ChinaMachinePress.1999.11

[15]元俊国,姜红.日法两国中小学教师任用管理模式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3(7):

22-25.

[16]刘泽云.西方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3

(1):

35-40.

11

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