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39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docx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

安全环保奖惩细则

第一章员工行为安全考核细则

为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员工行为,促进全员遵章守纪,倡导以行为安全来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与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考核细则。

一、奖励行为安全先进

在公司内部行为安全考核减发的行为安全奖,公司可用于对行为安全先进的员工另行奖励,最高每人奖励不超过300元/月,并予以公示,行为安全先进奖评选条件:

1、发现并制止他人违章。

2、及时报告重大安全隐患。

3、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建议。

4、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演练。

5、其它对公司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行为。

二、减发行为安全奖

1、员工有以下不安全行为,减发行为安全奖50元/次。

(1)新入厂员工和来厂实习、培训人员,初次三级教育考核不合格。

(2)进入车间着装不符合要求。

(3)特种作业人员证件过期。

(4)在厂区行走按规定未走人行通道,未做到“二人成排,三人成列”的,上下楼梯未扶好扶手的。

(5)带小孩或无关人员进入生产现场。

(6)未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7)不切实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导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被动。

(8)不按要求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9)不按要求形成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10)未持“安全作业证”上岗。

(11)不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

(12)不按要求督促各类安全隐患的整改。

(13)不按要求填写各种安全管理台帐。

(14)计划外检修未落实安全负责人。

(15)在防爆危险区域进行检维修作业,未使用防爆工具。

(16)检维修负责人未对检维修人员进行交底。

(17)生产厂未按要求安排本厂相应人员进行监护、协调管理。

(18)检维修监护人员不履行好职责或撤离职守。

(19)检修完毕后,检修人员未按要求检查自己的工作有无遗漏,未及时清理检修现场、将火种、油渍垃圾、边角废料等。

(20)检修结束后,检维修单位撤离现场前,未做到“三清”。

(清查设备内有无遗忘的工具和零件;清扫管路通道,查看有无应拆除的盲板等;清除设备、屋顶、地面上的杂物垃圾)

(21)进入设备作业未按要求设专人监护、注明作业时间。

(22)作业人员在无监护人或注明作业时间以外进行作业。

(23)未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向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24)进设备内的照明电压未采用安全电压。

(25)进设备内的电器设备未采用漏电保护器和隔离变压器。

(26)动火所在单位未按要求落实动火监护人。

(27)动火监护人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撤离职守。

(28)动火作业人不听动火监护人的劝阻,盲目蛮干。

(29)高处作业人员不按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0)安排不适于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高处作业。

(31)高处作业时,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工具不放入工具袋。

(32)所使用的登高梯子达不到安全要求,使用中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33)高处作业人员站在不牢固的结构物(如石棉瓦、木板条等)上进行作业。

(34)楼板上的孔洞未按要求设坚固的盖板或围栏。

(35)高处作业人员乘非载人电梯、罐笼上下。

(36)用电结束后,作业负责人不按要求通知电工及时拆除或电工拒绝拆除。

(37)临时用电结束后,用电单位未按要求向电气主管部门申请拆除而擅自拆除。

(38)在装置、罐区内动土作业未按要求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9)动土区域地下隐蔽工程主管部门未按要求进行审批。

(40)未按要求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1)动土作业人员不按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2)吊装作业前,未按要求对机具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完善。

(43)吊装作业前,未按要求对吊装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

(44)起重吊装作业区域未按要求进行警戒围护。

(45)作业所在车间未按要求落实安全监护人。

(46)作业监护人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撤离职守。

(47)盲板抽堵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8)生产车间操作人员不按《设备检修安全合格交出证》的要求落实相应措施。

(49)生产单位设备负责人未按要求对检修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交底。

(50)吹扫、置换作业不按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51)生产和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场所和操作人员不按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52)使用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时,瓶内残留余压低于0.05兆帕。

(53)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人员和搬运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按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54)未按要求将安全设施编入检修计划。

(55)因检修拆除的安全设施,检修完毕后未及时复原。

(56)未按要求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门档案和登记台帐,并建立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和定期检查。

(57)未按要求组织制定相应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58)未按要求及时打扫库区或库房内卫生,造成库区或库房内脏、乱、差。

(59)未按要求对库房内消防设备、器材进行维护、保养。

(60)不按要求组织召开相关安全工作会议。

(61)不按会议通知时间无故不参加安全工作会议。

(62)不按要求形成安全工作会议纪要,并下发到公司相关人员。

(63)参加安全工作会议人员不遵守会议纪律。

(64)未按要求定期组织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65)不按要求对责任范围内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

(66)未按要求建立健全本厂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制度。

(67)未按要求建立和完善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台帐。

(68)未按要求对本界区内的消防水管、消火栓、固定式消防水炮及泡沫栓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69)未按要求对消火栓、泡沫栓进行编号管理。

(70)未经许可擅自在消火栓上接水用。

(71)未按要求建立健全消防水泵房管理制度。

(72)未按要求做好消防水泵房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73)随意改动消防安全标志或对不合格消防安全标志及时进行修理、更换。

(74)在消防泵房内放置杂物或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

(75)柴油机泵备用燃料少于6小时使用量。

(76)消防水池蓄水高度达不到设计高度,池内杂物、苔藓未及时清理。

(77)未按要求对所配置的灭火器材实行“三定”管理。

(78)不按“三定”管理的要求对灭火器材进行维护、保养。

(79)未按要求制定装置、罐区消防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80)穿带铁钉、掌的鞋或化纤服进入公司防爆危险区域。

(81)在公司防爆危险区域打手机。

(82)在生产设备、设施上搭晒衣物。

(83)未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84)未按要求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并及时督促落实各类安全隐患。

(85)特种作业人员不按要求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

(86)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而单独作业。

(87)未按要求组织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88)未按要求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89)未按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90)未按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演习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并形成评价记录。

(91)进入厂区人员不按要求持有效证件出入。

(92)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厂区。

(93)穿带钉子、铁掌的鞋进入易燃易爆装置区、罐区。

(94)上岗不按要求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赤足、穿凉鞋、高跟鞋、短裤、短衫、裙子、背心等上班。

(95)用汽油等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工具、衣物。

(96)上岗作业人员不按要求随身携带“安全作业证”。

(97)在各种机械旋转件(轴、齿、轮、辊、绳、皮带等)周围作业人员衣裤未扎紧,女工的发、辫未盘在帽内。

(98)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99)高压气瓶开启时不按操作规程缓慢开启。

(100)瓶阀冻结,用火烘烤或蒸汽直接加热。

(101)敲击、碰撞气瓶。

(102)随意乱放、混放气瓶。

(103)气瓶内未按要求留有相应余压。

(104)不按要求做好气瓶的维护保养工作。

(105)未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

(106)气瓶卧放无防止滚动措施,头部未朝向一方,高压气瓶堆放超过规定码放高度。

(107)充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未做到分类分室储存,并在附近设配备防毒面具或灭火器材。

(108)空瓶、满瓶未分开堆放,未做好相应的标志。

(109)未定期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督促落实各类安全隐患。

(110)物质储存场所未按要求建立岗位防火责任制度、库房(区)禁烟制度、火源和电源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及出入库登记制度、值班巡回检查制度、清点帐物制度、安全保管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等。

(111)物资储存场所未按要求配备足够的、适用的消防器材。

(112)不按要求对外协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113)施工单位不按要求组织所有进入生产厂区内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

(114)非工作原因在管廊下行走、逗留、休息的。

2、员工有以下不安全行为,减发行为安全奖100元/次。

(1)乘坐车辆未系安全带或骑摩托车未戴头盔。

(2)进入厂区、生产车间未佩戴安全帽或戴安全帽未系紧下颚带。

(3)厂内干道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停放车辆。

(4)从高处往下抛材料或工具等物件。

(5)用苯类、汽油或其他化学物品洗衣服、洗手、刷地板等。

(6)在煤气管道、蒸汽管道等管网上晾晒物品。

(7)非参与事故抢救人员,未经许可进入事故区域。

(8)不按要求组织本部门、单位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9)安排考试、考核合格人员上岗。

(10)不按要求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相关培训工作。

(11)对所负责的安全检查形成记录。

(12)不按要求组织所负责的安全检查工作。

(13)计划性检修前,未按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4)检维修之前,未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落实。

(15)在作业中材料、工具、设备等摆放不符合要求,堵塞交通、消防通道。

(16)监护人不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撤离职守。

(17)进入设备内作业人员在无许可证、作业内容不符、无监护人、劳动防护用品不全等而盲目进行作业。

(18)进入设备内作业前,未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

(19)未按《动火作业许可证》要求落实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20)各车间领导不按要求会签《动火作业许可证》导致动火作业被动。

(21)未按要求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而擅自接电源。

(22)动火作业不按《动火作业许可证》所规定的时间、区域(点)进行作业。

(23)在容器内或高处动火作业时,不按要求办理《设备内作业许可证》或《高处作业许可证》。

(24)未经许可采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

(25)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未对设备内工具、材料、设备等进行清理而交付生产。

(26)作业完成后,生产厂不对设备内工具、材料、设备等进行检查而投入生产。

(27)作业过程中,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正常作业时,监护人员不及时告知设备内作业人员。

(28)施工作业负责人不按要求落实安全措施而安排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29)不按高处作业证所规定的时间、点进行作业。

(30)高处作业人员安全带未做到“高挂低用”或用其他物件代替安全带。

(31)临时用电不按制度要求落实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32)电气主管部门未按要求对用电线路、电气元件、用电负荷等条件进行确认。

(33)用电单位不按审批负荷进行作业,擅自增加临时用电负荷。

(34)动土作业过程中未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5)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先未预想到的情况而不及时报告,而继续施工作业。

(36)在动土作业区未按要求设置围栏、警告牌、警示灯等

(37)起重机械、吊具、索具等达不到安全条件而强行起重吊装作业。

(38)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起重机械移送人员。

(39)在起重吊装作业时,未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信号。

(40)在起重吊装过程中,吊物长留空中,吊车司机离开驾驶室。

(41)无关人员不听劝阻,强行通过起重吊装危险区域。

(42)起重吊装作业负责人未按要求落实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43)起重吊装作业人员不按起重吊装作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作业。

(44)盲板抽堵作业负责人未按要求向参与人员交待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艺过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并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45)盲板抽堵作业过程中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6)盲板抽堵作业所在车间工艺管理人员不按要求绘制盲板位置图、落实监护人等。

(47)生产车间领导、装置长对《设备检修安全合格交出证》相关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落实。

(48)不按置换、吹扫方案进行作业,导致吹扫置换不到位。

(49)吹扫、置换过程中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

(50)无法达到隔断、吹扫、分析等安全要求的设备管道,未经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审批而擅自作业。

(51)未按要求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2)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单位不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

(53)不按要求组织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进行检测、检验。

(54)相互禁忌危险物质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存放

(55)储存和保管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未按要求配备消防、通讯、报警、灭火装置,有毒物品仓库配备防毒器具和防护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检测。

(56)爆炸物品、剧毒物品的储存管理,未执行“五双”制度。

(57)不按要求对所负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管理。

(58)未按要求建立“生产设施台帐”、“生产设施技术档案”,并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和检维修情况及时记录入“生产设施技术档案”中。

(59)未经许可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安全设施不用。

(60)不按要求建立特种设备台帐、档案和按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测。

(61)未按要求建立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和建立档案,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记录。

(62)未按要求对本单位装置、部门进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识别。

(63)检修单位不按要求做到检修项目“五定”(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

(64)劳动防护管理人员不按要求建立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领用台帐、编制劳动防护用品计划。

(65)不按要求参与公司的岗位劳动防护用品配置标准的编制。

(66)不按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进行发放。

(67)不按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进行环境监测。

(68)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未按要求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品、用具和器材。

(69)有毒有害作业场所不按要求配置相应、充足的防护用品、用具和器材。

(70)不按要求对职业病患者进行申报。

(71)不按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并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

(72)化学性质互相抵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未做到分库储存,并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73)未按要求建立健全仓库管理制度、管理台帐。

(74)在库房或露天堆垛的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

(75)未按要求在库房内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76)未按会议纪要要求落实相关安全工作安排。

(77)不按要求及时传达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

(78)未经许可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79)未经许可擅自将安全出口上锁或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80)未经许可擅自埋压、迁移、拆除或圈点消火栓、泡沫栓。

(81)未按要求定期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检验、测试、清洗等工作。

(82)不按要求切实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

(83)不按要求定期组织消防设施的试验工作。

(84)不按要求对设备机械轴承等转动部位及时加油,并经常清扫附着可燃污垢。

(85)抛掷、拖拉、摔滚盛装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金属容器。

(86)未按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登记。

(87)不按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维修。

(88)装载物品不正确、物件拖地拉或人货混装等。

(89)擅自调动特种作业人员工种。

(90)未按要求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或三级安全教育考试不合格进入生产岗位操作。

(91)擅自动用非本人责任范围内的设备、阀门、管线、仪表、开关等。

(92)上班前四小时饮酒后进入生产岗位。

(93)运输土方、沙石、煤等物质沿途遗洒。

(94)未经许可将与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和儿童带入厂区。

(95)未按要求及时对生产厂区照明系统进行检维修,并按时开关厂区照明系统。

(96)未按要求及时对各自责任区卫生进行打扫。

(97)易燃气体气瓶开关时用铁扳手等敲击。

(98)使用不当导致氧气瓶沾染油脂或氧气瓶沾染油脂后未及时进行清除。

(99)动火作业时,气瓶与气瓶、气瓶与火源等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

(100)气瓶未做到横向放置,头朝一方,旋紧瓶帽的。

(101)未按要求备齐防振圈、瓶下用三角形木块卡牢,装车超高。

(102)氧气、强氧化剂气瓶与易燃品、油脂和带油污的物品同车混装。

(103)所装介质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混装。

(104)抛、滑、碰、撞气瓶、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105)搬运装卸安全附件不齐全的气瓶。

(106)装卸过程中吸烟,车箱内人瓶混装。

(107)未按要求建立健全的气瓶充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紧急处理措施等。

(108)充装前未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和确认等。

(109)气瓶检验后,未按要求将气瓶制造单位、制造日期、气瓶编号、设计压力、检查日期、检验结论等认真记录并入档同时妥善保管。

(110)物质储存场所未按要求制订有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消防责任人。

(111)危险化学品仓库未按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立安全警示牌等。

(112)未按要求建立物资出入库管理台帐。

(113)不按要求督促外协施工单位签订《外协施工安全管理协议书》。

3、员工有以下不安全行为,减发行为安全奖300元/次。

(1)2m以上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

(2)酒后上班或班中喝酒。

(3)在公司内吸烟。

(4)攀登吊运中的物件或在吊起的重物下通过或停留。

(5)进入受限空间检修或清理未办理许可手续。

(6)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7)对运转设备进行擦拭、修理和加油等操作。

(8)未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9)随意移动或破坏生产现场设置或悬挂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标志。

(10)遇有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情况,员工未采取应急措施或及时报告领导。

(11)安排无特种作业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

(12)不陪同与本部门、单位联系外单位人员进入生产现场。

(13)对暂时无法整改的安全隐患不落实防范措施。

(14)对所查出的安全隐患推诿,不及时整改。

(15)检维修前,未采取相应的停车、泄压、排放、降温等安全处理措施而盲目安排作业或擅自进行作业。

(16)检修作业人员及协作人员在进行动火、动土、设备内、高处、起重、电气、焊接等作业时,不按公司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开具相关作业票证。

(17)检修竣工结束后,使用单位未对所检修的设备、设施进行仔细检查验证。

(18)工艺进行变更后,未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19)未按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办理《设备内作业许可证》或未经分析合格而进行容器内作业。

(20)进行设备内作业,同时进行动火、起重吊装、高处、临时用电等作业时,未依照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办理相应的许可证。

(21)未按制度要求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而进行作业。

(22)未经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许可,非防爆电瓶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翻斗车等擅自进入正在生产运行的工艺装置和罐区。

(23)未按要求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而从事高处作业。

(24)现场环境条件达不到安全作业条件(如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而盲目安排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25)未经许可进行上下高处作业或经许可后未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

(26)高处作业人员坐在平台边缘、孔洞边缘和躺在通道或安全网内休息。

(27)30米以上的特级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未按要求设专人负责的通讯装置。

(28)在运行的生产装置和罐区以及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接临时电源,未按要求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29)《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超过许可期限,作业负责人未按要求办理申请延期许可。

(30)无电工证而擅自接临时电源。

(31)临时用电电源施工、安装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

(32)动土作业前,未按要求办理《动土作业许可证》而擅自动土作业。

(33)在动土作业前未按要求进行降水、对周边设施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而盲目作业。

(34)在动土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险情而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5)在生产装置区进行起重吊装作业前,未按要求办理《起重吊装作业许可证》。

(36)作业单位未按要求编制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方案而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37)起重吊装作业人员未按要求持合格、有效的吊车司机、起重工等相关资质而进行作业。

(38)起重吊装作业司机在紧急情况不听指挥。

(39)抽堵盲板作业前,未按要求办理《盲板抽堵作业许可证》。

(40)盲板抽堵作业危险区域相关作业不听指挥、盲目蛮干。

(41)检维修作业所在分厂工艺管理人员未按要求编制《设备检修安全合格交出证》,并组织落实相应措施和办理此证。

(42)不按要求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相应的危险化学品知识培训。

(43)不按槽罐、气瓶充装管理规定进行充装,导致超量、超压。

(44)将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委托不具备相应资质人员进行运输。

(45)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未按要求装设导除静电设施。

(46)遇热、遇湿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在装运时未采取隔热防潮等措施。

(47)不按相关程序擅自处理公司废弃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

(48)危险化学品仓库未按要求建立入库、储存、保管、发入等管理制度、《仓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及《仓库防火安全责任制》。

(49)发生危险品事故后,公司相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无故不及时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50)关键装置、重点部门所在单位未按要求落实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设置“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牌”。

(51)设备设施的拆除和报废未按要求报专业管理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52)设备、设施拆除单位未按要求制定相应的拆除方案和安全措施。

(53)拆除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和管道未按要求进行置换、清洗、分析而擅自进行作业。

(54)未按要求组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网络,并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55)不按要求对各单位上报的劳动防护用品计划申请进行审核、批准。

(56)未经公司主管部门许可,擅自停用、挪用或拆除各种防尘、防毒设施。

(57)未按要求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的职业健康体检。

(58)库房内物品储存未做到分类、分堆,堆垛与堆垛之间未留出必要的通道或距离不够。

(59)未经许可随意堆放危险化学品的或堆放点达不到安全条件。

(60)在库房内设置办公室、休息室或住人。

(61)未经许可在危险化学品仓库内安装电器设备。

(62)未经许可擅自在库房内生火。

(63)未经许可擅自堵塞、断开或占用消防道路。

(64)未经许可擅自在消防水管接管。

(65)未经许可擅自在消火栓、泡沫栓周围5米内停放车辆或堆放物品,堵塞周围通道。

(66)在生产厂区内违章动火和吸烟。

(67)驶入厂区的机动车辆不按要求佩戴好防火罩。

(68)在厂区行驶的机动车辆超过规定速度行驶。

(69)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不按要求进行复训。

(70)未按要求制定相应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演习。

(71)未经许可与生产无关车辆私自进入生产厂区。

(72)进入厂区车辆不按要求佩戴防火罩。

(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