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82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微生物习题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习题全.docx

《微生物习题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习题全.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习题全.docx

微生物习题全

口腔、护理、卫生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试卷(A)及答案

一、填空:

(12%)

1、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和两大类。

2、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成分是。

3、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和。

4、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和。

5、人类沙门病主要有:

、和。

6、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厌氧芽胞梭菌包括:

破伤风梭菌、和。

7、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它的传播媒介是。

8、梅毒可分为和两种,前者通过传染,后者通过由母体传给胎儿。

9、分离培养病毒的常用方法有、、。

10、人类肠道病毒包括、、和。

11、根据和抗原性的差异可将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

12、HIV的传播方式主要有、、。

13、乙脑的传播媒介是,中间宿主是。

14、肾综合症出血热典型临床表现是、和。

15、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和四个步骤。

二、名词解释:

(24%)

热原质噬菌体菌群失调灭菌结核菌素试验支原体顿挫感染病毒体

CPE抗原飘移垂直传播细菌L型

三、判断解释:

(18%)

1、带菌者是指体内带有病原菌,但无临床症状,也不向体外排菌。

2、霍乱弧菌是革兰阴性菌,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

3、沙眼衣原体仅引起沙眼。

4、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于病毒时期灭活。

5、麻疹病毒与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可使机体获得终生免疫。

6、登革休克综合症往往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

四、简答题:

(16%)

1、简述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

2、主要动物源性细菌有哪些?

各引起什么病?

3、简述真菌的致病方式。

4、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五、论述题:

(24%)

1、何谓持续感染,包括哪三种类型?

各举一例说明。

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在医学上各有何意义?

3、列表说明肝炎病毒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特异性免疫预防的情况。

4、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致疾病。

六、英译汉:

(6%)

microbiologycapsuleantibioticsepticemiamycoplasmanucleocapsid

interferonprionverticalinfectionantigenicshiftcoagulaseHBeAg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2、脂质A特异性多糖

3、染色质质粒

4、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5、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

6、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7、普氏立克次体人虱

8、继发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性传播胎盘

9、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组织培养

10、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11、HANA

12、性传播血液、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

13、库蚊幼猪

14、高热出血肾损伤

15、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二、名词解释:

1、热原质:

是许多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种物质,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2、噬菌体:

是一类感染细菌真菌的病毒。

3、菌群失调:

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4、灭菌:

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5、结核菌素试验:

是指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杆菌是否有细胞免疫功能及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

6、支原体:

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性,能在无生命培基上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7、顿挫感染:

当病毒进入其复制的非容纳细胞时,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仅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成分,但不能组装成完整的病毒体,形成顿挫感染。

8、病毒体:

完整的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9、CPE:

即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胞形态发生异常性的改变。

10、抗原漂移:

病毒的表面抗原变异幅度较小,属于量变,常导致病毒性疾病的中小规模流行。

11、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或病原微生物)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12、细菌L型: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三、判断解释:

1、错。

带菌者体内带有细菌,但无临床症状,并且不断向外界排出细菌。

2、错。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肠毒素,属于外毒素。

3、错。

沙眼衣原体包括三个亚种和多个血清型,不同亚种和血清型所致疾病不同,有的可引起沙眼,有的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还有的可导致肺炎。

4、错。

干扰素是通过诱导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的,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的。

5、正确。

麻疹病毒与腮腺炎病毒均只有一个血清型,不易变异,且感染机体后侵入血流,故可使机体获得终生免疫。

6、错。

登革休克综合症往往发生于再次感染登革病毒者。

四、简答题:

1、简述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

(1)毒力侵袭力:

侵袭性酶

菌体表面结构

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

(2)数量

(3)侵入门户

2、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①布氏杆菌:

布氏菌病

②鼠疫杆菌:

鼠疫

③炭疽杆菌:

炭疽病

④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小肠结肠炎

⑤蜡样芽胞杆菌:

食物中毒、外伤后全眼球炎

⑥土拉佛氏菌:

土拉佛氏病

3、简述真菌的致病方式。

1病原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

5真菌毒素诱发肿瘤的作用。

4、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如①EB病毒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及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②HBV、HCV可能与肝癌有关。

③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

④疣病毒与人类的传染性软疣相关。

五、论述题:

1、持续感染是指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较长时间,甚至持续终生者。

持续感染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三种情况。

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于机体血液或组织中,病毒不断排出体外,经血液传播,。

潜伏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为例:

VZV初次感染主要在儿童引起水痘,病愈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细胞内,暂时不显示活性。

当局部神经受冷、热、压迫或X线照射刺激以及患肿瘤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活化,增殖的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到达皮肤发生带状疱疹。

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带状疱疹可自愈,病毒又潜伏回原处。

慢发病毒感染如麻疹病毒感染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过程,儿童时期患麻疹后,病毒持续潜伏在脑组织内,直到青少年期才发作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表现为大脑机能渐进性衰退,最终导致死亡。

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在医学上各有何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四种。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粘稠性物质堆积于细胞壁外,若堆积物甚厚(0.2μm以上)、形成一定外形、界限清晰、性质稳定,则称之为荚膜;若其层虽然颇厚,但外形不定,界限不清、性质不稳定,不断向周围扩散,则称为粘液层;若其层甚薄(一般小于0.2μm)则称为微荚膜。

化脓性链球菌的M蛋白、伤寒杆菌的Vi抗原、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即属于细菌微荚膜。

细菌的荚膜有多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吞噬作用。

此外,荚膜有抗溶菌酶、抗补体、抗干燥等作用。

因此,荚膜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某些细菌的繁殖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医学上重要的具备芽胞形成能力的细菌,有需氧芽胞杆菌和厌氧芽胞梭菌两个种属。

芽胞携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及合成菌体成分的各种物质,保存有细菌的全部生命活性,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发芽而形成新的繁殖体。

细菌的芽胞对热、干燥等因素具有强大的抵抗力,使之成为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

在人类,有四种常见的严重疾病是由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引起的(即炭疽杆菌引起炭疽菌病,肉毒梭菌引起肉毒毒素食物中毒,产气荚膜梭菌引起气性坏疽,破伤风梭菌引起破伤风)。

另外,在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有些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半数左右的杆菌和极少数的球菌,由细胞膜生长出的穿过细胞壁游离于菌细胞外纤细、波状弯曲的蛋白性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数量不一,按其数目多少或排列方式,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能活泼运动。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借助鞭毛的活泼运动穿透小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层,使菌体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产生毒性物质导致病变。

鞭毛的数量、分布因菌体不同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

鞭毛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具有较强的抗原性,称为“H”抗原,也可用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

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和个别阳性细菌,菌体表面有极其纤细的蛋白丝状物,称为菌毛。

比之鞭毛,菌毛更为细、短、直、硬、多。

菌毛与细菌的运动无关,普通光镜下看不见,须用电镜观察。

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普通菌毛遍布整个菌体表面,每个细菌可有数百条。

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细菌借以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其构成感染的必要因素。

性菌毛为中空管道,较普通菌毛略粗,每个细菌可有1~10条。

性菌毛末端有一球状突起,可用其粘附不带性菌毛的雌性细菌,通过接合传递遗传物质,使受体菌获得某些相应性状,如细菌的毒力、耐药性等性状的传递。

3、试述肝炎病毒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特异性免疫预防情况。

种类主要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特异性免疫预防

HAV粪-口为主急性甲肝甲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HBV输血/注射急慢性乙肝,肝癌乙肝疫苗、乙肝高效价球蛋白

重症肝炎,肝硬化

HCV血/注射急慢性丙肝,肝癌无免疫预防方法

重症肝炎,肝硬化

HDV输血/注射急慢性丁肝,肝癌乙肝疫苗

重症肝炎,肝硬化

HEV粪-口为主急慢性戊肝无免疫预防方法

HGV输血急慢性庚肝无免疫预防方法

4、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致疾病

消化道途径传播即粪-口途径传播,这类微生物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如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腹泻、肠道外感染以泌尿系统和化脓性感染多见

沙门氏菌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

志贺菌属细菌性痢疾

霍乱弧菌霍乱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幽门螺杆菌胃炎

空肠弯曲菌散发性细菌性胃肠炎

创伤弧菌败血症、急性蜂窝织炎、急性腹泻

轮状病毒胃肠炎

另一类重要引起肠道外症状,

如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心肌炎等)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戊肝

六、英译汉

微生物学荚膜抗生素败血症支原体核衣壳干扰素朊粒垂直传播

抗原转换凝固酶乙肝病毒e抗原

临床医学、麻醉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疾病主要包括、。

2、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为内源性感染,其感染条件除寄居不为改变,宿主免疫力下降和

外,局部还应易于形成。

3、分枝杆菌属的细菌可分为、、三大类。

4、动物源性细菌主要包括、、等。

5、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存在两种形式,具有传染性的是,无传染性的繁殖型为。

6、莱姆病的病原体是,其主要症状为。

7、梅毒可分为和两种,前者通过传染,后者通过由母体传给胎儿。

8、多细胞真菌又称为,由和组成。

9、皮肤癣菌主要有、、三个属。

10、病毒的基本结构中和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关。

11、分离培养病毒的常用方法有、、。

12、经垂直传播导致先天性疾病或畸形的病毒主要有、。

13、总体上说病毒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和三个因素。

14、根据和抗原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个型,根据和

抗原性的差异可将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

15、儿童期初次感染VZV表现为,成人复发者表现为。

二、名词解释:

支原体干扰素Dane颗粒病毒潜伏感染

外斐反应抗原转换缺陷病毒朊粒CPE

三、简答题:

1、写出你所知道的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

2、简述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3、何谓慢发病毒感染,举一例说明。

4、人被疑为狂犬咬伤后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四、论述题:

1、什么是结核菌素试验,简述其原理、结果判断及应用意义。

2、沙眼衣原体种分哪几个亚种(生物变种),其中对人致病的沙眼衣原体的传播方式及所致疾病是什么?

3、简述HIV的主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临床过程及致死原因。

4、试述肝炎病毒的种类、核酸类型,各自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及临床特点。

五、判断解释题(先回答“对”或“错”,然后加以解释)

1、麻风杆菌只能通过破损皮肤粘膜感染人体。

2、支原体对青霉素不敏感。

3、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都是鉴定流感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4、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于病毒。

5、只要在光镜下观察到细胞内出现包涵体,即可证明细胞被病毒感染。

6、麻疹病毒感染后可使机体获得终生免疫。

7、登革休克综合症往往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

8、幼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六、英译汉

rickettsiavirionnucleocapsidinterferencehorizontaltransmissionviremia

inclusionbodyantigenicdriftadenovirusHBsAgrabiesviruscoxsackievirus

persistentinfectionpoliovirusspirocheteabortiveinfection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气性坏疽食物中毒2、菌群失调厌氧微环境

3、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

4、布鲁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5、原体始体

6、伯氏螺旋体慢性游走性红斑

7、继发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性传播胎盘

8、霉菌菌丝孢子9、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癣菌

10、衣壳蛋白包膜蛋白11、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组织培养

12、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13、病毒机体环境

14、核蛋白基质蛋白HANA15、水痘带状疱疹

二、名词解释:

1、支原体:

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性,能在无生命培基上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干扰素:

机体或组织细胞在病毒或其他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糖蛋白。

3、Dane颗粒:

是完整、成熟、具有感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

4、病毒:

体积微小,只含一种核酸,在活细胞内寄生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5、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以后,病毒长期潜伏在一定的组织或细胞内,不产生病毒颗粒,不表现临床症状,病毒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潜伏的病毒活化而发生增殖,出现临床症状。

6、外斐反应:

用普通变形杆菌的某些OX菌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检测患者血清有无立克次体抗体的定量凝集试验,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病和恙虫病。

7、抗原转换:

病毒的表面抗原变异幅度较大,属于质变,常导致病毒性疾病的大规模流行。

8、缺陷病毒:

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改变,使核酸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功能受阻,不能复制出病毒体的病毒。

9、朊粒:

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与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传染病有关。

10、CPE:

即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胞形态发生异常性的改变。

三、简答题:

1、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弯曲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创伤弧菌、轮状病毒、腺病毒、Norwalk病毒、呼肠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2、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多以肠道为原发病灶,引起全身感染;相同部位的病灶可由同一种肠道病毒引起,同一肠道病毒也可引起不同部位病变;多以粪-口途径感染;可反复发作。

3、慢发病毒感染是指病毒感染机体后,潜伏期很长,多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一旦发病,则为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病变,导致机体死亡。

如麻疹,多在儿童期感染,在青少年或中年时发作,表现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人被犬咬伤后应采取如下措施:

1将咬伤人的犬捕获隔离观察,如7~10天内发病应将犬杀死;如不发病,则可认为该动物不是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狂犬病病毒。

②对被咬伤的人应采取的措施为:

A)伤口处理:

立即用20%肥皂水、0.1%新洁而灭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70%酒精和碘酒涂擦;B)被动免疫:

用高效价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C)疫苗接种: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人被咬伤后如及早接种疫苗仍可预防发病。

四、论述题:

1、结核菌素试验是指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杆菌是否有细胞免疫功能及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

原理:

结核免疫与变态反应共存,有免疫力,皮肤试验可表现变态反应阳性。

结果判断:

①阳性表明已感染过结核,有免疫力,但不一定有结核病;

②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感染;

③阴性表明未感染过结核,但要除外老人,感染初期,严重病症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应用意义:

①卡介苗接种效果观察;

②婴幼儿结核病诊断参考;

③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④未接种过卡介苗人群结核病流行情况调查。

2、沙眼衣原体可分成三个亚种,沙眼生物亚种,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鼠生物亚种。

种类传播方式所致疾病

沙眼亚种A,B,Ba,C型人—人、眼—手—眼沙眼

沙眼亚种D—K型人—人、性接触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手—眼包涵体结膜炎

产道—婴儿化脓性结膜炎

婴幼儿肺炎

LGV人—人、性接触性病

男性:

侵犯腹股沟淋巴结

化脓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肉芽肿

女性:

侵犯会阴,肛门和直肠

肠皮肤瘘管

鼠亚种不侵犯人类

3、试述HIV的主要传播途径:

1同性或异性的性行为;

2输入带HIV的血液、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受精、静脉药瘾者公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

3经胎盘、产道、哺乳等方式的母婴传播。

致病机制:

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从而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

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A)淋巴细胞数减少;B)迟发型变态反应减弱或消失;C)T细胞增生反应低下;D)T/NK细胞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降低。

②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A)病程早期B细胞多克隆激活,血清抗体水平升高;B)病程晚期B细胞对抗原的抗体应答能力下降。

临床过程:

包括原发感染急性期、无症状感染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型AIDS期。

致死原因:

HIV感染后,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缺损,抗感染能力大大降低,因而临床表现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严重继发感染,或因体内突变细胞不能被清除而继发各种肿瘤,进而导致机体死亡。

4、试述肝炎病毒的种类、核酸类型、各自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及临床特点。

种类核酸类型主要传播途径所致疾病临床特点

HAV+ssRNA粪-口为主急性甲肝潜伏期短,发病急

HBVdsDNA输血/注射急慢性乙肝,肝癌潜伏期长,

重症肝炎,肝硬化发病较慢

HCV+ssRNA输血/注射急慢性丙肝,肝癌潜伏期有

重症肝炎,肝硬化长短两种

HDV-ssRNA输血/注射急慢性丁肝,肝癌

重症肝炎,肝硬化

HEV+ssRNA粪-口为主急慢性戊肝潜伏期较短

HGV+ssRNA输血急慢性庚肝

五、判断解释题:

1、错。

麻风杆菌还可通过消化道感染机体。

2、对。

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的杀菌机理是破坏细胞壁,故对青霉素不敏感。

3、错。

血凝试验不属于血清学试验。

4、错。

干扰素是通过诱导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的,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的。

5、错。

细胞内出现包涵体并不是病毒感染细胞所独有的,一些理化因素或其他微生物(如沙眼衣原体)感染也会使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6、对。

麻疹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两次病毒血症,与机体免疫系统充分接触,而且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并且不易发生变异。

7、错。

登革休克综合症往往发生于再次感染登革病毒者。

8、错。

幼猪是中间宿主和传染源,蚊子是重要的储存宿主。

六、英译汉

立克次体病毒体核衣壳干扰现象水平传播病毒血症包涵体抗原飘移

腺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狂犬病毒柯萨奇病毒持续性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

螺旋体流产感染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卫生、心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

30%

卡介苗Dane颗粒衣原体抗原性漂移外斐反应

正常菌群病毒灭菌芽胞垂直传播

二、填空:

15%

1.厌氧芽胞梭菌包括、、、。

2.梅毒螺旋体有和两种传播方式,其所致疾病分别为和。

3.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和,其所致疾病分别为和。

4.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它的传播媒介是;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它的传播媒介是和。

5.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有、和。

6.革兰阳性细菌肽聚糖由、和三部分组成。

7.病毒的增值周期包括、、、和组装成熟与释放五个阶段。

8.干扰素的生物活性主要为、和作用。

三、判断并解释:

12%

1.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一定是未感染过结核杆菌。

2.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

3.L型细菌的子代永久保留L型细菌的特性。

四、问答题:

40%

1.常见以性接触传播的微生物有哪些?

各引起何疾病?

2.试述肝炎病毒的种类、各自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及致病特点。

3.人被疑为狂犬病犬咬伤后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4.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

各有何作用?

5.何谓机会性感染?

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五、英译中:

3%

plasmidtoxinmutationviremiainclusionbodyvirion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卡介苗:

牛型结核杆菌的减毒活疫苗,可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2.Dane颗粒:

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3.衣原体: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抗原性漂移:

病毒的表面抗原变异幅度较小,属于量变,常导致病毒性疾病的中小规模流行。

5.外斐反应:

用变形杆菌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抗立克次体抗体的非特异性直接凝集实验,辅助诊断斑疹伤寒、斑点热和恙虫病。

6.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7.病毒:

含有一种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8.灭菌:

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9.芽胞:

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体。

10.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或病原微生物)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二、填空

1.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

2.性接触,胎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