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09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docx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doc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

1、填空选择、作家作品题

1.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

2.浪漫主义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和德国。

3.英国浪漫主义

A.先驱人物----------彭斯和布莱克

B.最早的作家---------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

C.兴起的标志--------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发表《抒情歌谣集》(奠基作)

D.华兹华斯---湖畔诗人成就最高、浪漫主义“美学宣言书”、“桂冠诗人”

-----“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E.柯勒律治-----《古舟子咏》是留下的唯一完整的长诗

F.撒旦派----拜伦、雪莱和济慈

G.雪莱-------《西风颂》《致云雀》《云》

----------恩格斯“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社会主义急先锋”

----“西风啊,要是冬天已经来临,那春天还会远吗?

H.济慈------“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

I.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历史小说之父,《艾凡赫》

4.德国(浪漫主义的故乡、浪漫主义理论策源地)

A.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施莱格尔兄弟,创办《雅典娜神殿》

B.德国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

①海德堡浪漫派-----《隐士报》、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②霍夫曼---德国浪漫主义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金罐》、《小查克斯》

③海涅---德国最重要、最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恩格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

----《乘着歌声的翅膀》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德国工人阶级的马赛曲”

 

5.法国浪漫主义

A.先驱人物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杰出代表是雨果。

B.夏多布里昂----中篇小说《阿达拉》,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勒内》(的主人公是欧洲文学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C.斯塔尔夫人---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探讨妇女问题

----自传式作品《黛尔芬》、《柯丽娜》

D.拉马丁的《沉思集》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篇之作。

E.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恩格斯“妇女权利的勇敢捍卫者”

F.大仲马-----别林斯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唐泰斯、法里亚神甫、维克福)

G.小仲马----《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

H.凡尔纳------科幻小说之父《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世界》

6.俄国浪漫主义

A.茹科夫斯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第一位抒情诗人

------别林斯基“没有茹科夫斯基,就没有普希金”

B.雷列耶夫---十二月党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致宠臣》

C.普希金------俄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D.莱蒙托夫----《童僧》《恶魔》

v亚当·密茨凯维奇----《塔杜施先生》被誉为波兰民族史诗

7.美国

A.前浪漫主义

①欧文——“美国文学之父”,《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

②库柏——“美国的司各特”,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为美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开了先河,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

③布莱恩——“美国的华兹华斯”

④爱伦•坡——“西方现代派的远祖”,美国哥特式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创始人

B.后期浪漫主义

①霍桑——《红字》(海丝特·白兰胸前的红字A)

②惠特曼——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草叶集》(自由体诗)

——“草叶”:

民主平等思想、“朴素的语言”的诗歌创作

③麦尔维尔——《白鲸》(以实玛丽、亚哈、莫比迪克)“捕鲸的百科全书”

8.拜伦

A.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B.歌德“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誉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

C.第一本诗集《懒散的时日》爱情诗《雅典的少女》“东方故事诗”

D.《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次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

E.《堂璜》——顶峰之作,英国文学史上篇幅最长、艺术最辉煌的诗歌之一

F.诗美学的核心——“诗的本身即是热情”

9.雨果

A.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B.罗曼•罗兰”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C.第一本诗集——《颂歌和杂诗》

D.《静观集》“法兰西文学中可引为骄傲的最美的个人诗集”

E.《历代传奇》是世界诗歌史上的一部雄伟的奇书,雨果的压轴之作。

F.第一个剧本《克伦威尔》

v《<克伦威尔>序言》:

提出“艺术自由”的信条和“美丑对照原则”

G.《欧那尼》——“欧那尼之战”,浪漫派对古典派、浪漫主义戏剧对古典主义

戏剧的胜利。

H.《城堡里的爵爷们》“雨果戏剧创作生涯的最后一曲”

I.《死囚末日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最早表现

J.三大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冉阿让)《海上劳工》

10.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A.奠基人——司汤达和巴尔扎克

B.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宣言书”《红与黑》(形成标志)

——被誉为“近代小说之父”,以“米兰人”自居

C.巴尔扎克——19世纪“现实主义之父”《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

——《幻灭》“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

D.福楼拜——“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包法利夫人》“文字的基督”

E.都德——带有自然主义倾向自传性长篇小说《小东西》《最后一课》

F.法朗士——诗歌团体“当代帕尔纳斯”的代表人物

1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A.特点:

关心“小人物”的命运,触及劳资矛盾,浓重的感伤色彩和道德说教。

B.狄更斯——奠基人和杰出代表“英国小说之王”

C.萨克雷——《名利场》

D.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最早表现劳资矛盾的小说)

E.勃朗特姐妹:

①安妮—《艾格妮丝•格雷》(自传性质)“英国文学史中最完美的散文体小说”

②夏洛蒂——《简爱》(简爱和罗切斯特)

③艾米莉:

“英国19世纪文学史中最奇特的女作家《呼啸山庄》(希刺克厉夫)

F.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威塞克斯小说(以《远离尘嚣》为代表)

G.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世界侦探小说之父”

12.德国现实主义文学

A.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毕希纳尔——20世纪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丹东之死》

13.北欧现实主义文学

A.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B.勃兰兑斯——丹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C.斯特林堡——瑞典著名的戏剧家《梦的戏剧》(欧洲表现主义戏剧的先声)

D.易卜生——“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社会问题剧”

E.比昂松——挪威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破产》

14.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A.现实主义倾向的文学就在这种新形势下产生,出现了“废奴文学”。

B.霍威尔斯率——“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C.希尔德烈斯——《白奴》(第一部废奴小说)

D.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E.马克吐温—美国文学之父《竞选州长》《镀金时代》《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

美国文学史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

F.欧·亨利——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最后一片藤叶》

G.杰克·伦敦——《马丁·伊登》(自传性质)《荒野的呼唤》

15.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主要特点:

废除农奴制,推翻封建的专制制度统治;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得到了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的有力支持。

A.普希金——奠基人《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多余人”)

——《驿站长》(“小人物形象”先河)

B.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第二个多余人:

毕巧林)

C.别林斯基——支持并论证“自然派”的理论

D.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俄国文学史最后一个“多余人”)

E.屠格涅夫——《罗亭》(“多余人”形象系列中正面因素最多的一个)

——《贵族之家》(“多余人”:

拉夫列茨基)

——最先描写“新人”形象《前夜》(“新人”先驱:

英沙罗夫)

——《父与子》(巴扎罗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赫尔岑称《猎人笔记》为“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

F.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普通的”和“杰出的”两类“新人”

——前者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后者是拉赫美托夫

G.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大雷雨》(卡杰林娜)

H.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I.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

J.契诃夫——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16.19世纪其他文学

A.孔德:

“实证”主义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B.吕卡斯:

遗传学(《自然遗传论》)

C.贝尔纳:

决定论(《实验医学研究导论》)

D.泰纳:

“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论

E.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理论集大成者

——《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戏剧中的自然主义》

——《黛蕾斯·拉甘》(1867,再版序言里首次自称“自然主义者”)

——《卢贡-马卡尔家族》:

“第二帝国一个家庭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

——代表作《萌芽》

F.波德莱尔——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

——《恶之花》“恶魔诗人”

G.龚古尔兄弟—自然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梅塘集团”—自然主义创作核心

H.戈蒂耶——唯美主义的先驱“为艺术而艺术”《珐琅和雕玉》

I.佩特——《文艺复兴:

艺术和诗的研究》结论部分是唯美主义的宣言

J.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莎乐美》(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快乐王子》

K.象征主义——先驱:

波德莱尔、爱伦·坡

L.标志——莫雷亚斯《象征主义宣言》

M.魏尔伦——“诗的音乐家”和“诗的画家”《泪水在我心里流》

N.马拉美——象征派领袖《牧神的午后》(“法语文学中无可争议的最精美的诗”)

O.维尔特—“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恩格斯语)《饥饿之歌》

P.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

 

2、名词解释

1.耶拿派

“耶拿派”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派别,它以创办于耶拿的文艺刊物《雅典娜神殿》为阵地,故称“耶拿派”。

代表人物有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

“耶拿派”反对古典主义理论,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

代表作有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等。

2.湖畔派

湖畔派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形成的早期消极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都曾隐居于昆布兰湖区,且有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诗风,故称“湖畔派”。

他们反对启蒙主义,逃避现实,讴歌农村生活,描写异国风光,美化封建的中古社会。

其中,华兹华斯成就最大,他与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1798)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

3.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都是社会的叛逆者,高傲倔强,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如《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哈洛尔德,《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因为这些人物是拜伦创造的,而且在人物身上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一些气质和特点,所以被文学史家称为“拜伦式英雄”。

4.美丑对照原则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5.废奴文学

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蓄奴制、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它是废奴运动的产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先驱)。

希尔德烈斯(1807-1865)的长篇小说《白奴》(1836)是第一部废奴小说,而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则最为著名。

6.自然派

19世纪30-40年代在俄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要求文学创作真实反映生活,揭露农奴制的黑暗现实,注重描写下层人民的命运。

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批评家布尔加林大肆攻击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进步文学,把他们贬为“自然派”。

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支持“自然派”的创作。

从此“自然派”就成了当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流派的别名。

7.多余人

19世纪30年代以后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类贵族青年典型。

他们受过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现实,但贵族生活方式使他们灵魂空虚,无所作为,成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的“多余人”。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都属于这一类典型。

8.托尔斯泰式人物

托尔斯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带有自传色彩的探索型主人公形象,包括《童年·少年·青年》中的尼考林卡,《哥萨克》中的奥列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复活》中的聂赫留道夫等。

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社会的出路和人生的意义,思考着农村破产、农民赤贫的原因,寻求着接近人民、实现“平民化”的途径。

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托尔斯泰本人不同生活阶段中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故称托尔斯泰式人物。

9.“社会问题剧”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19世纪70-80年代首创的一种戏剧样式。

因在剧中尖锐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迫切关心的有关资产阶级法律、宗教、道德、婚姻、家庭等重大社会问题,故得名。

它取代了当时“巧凑剧”对欧洲剧坛的垄断地位,开启了欧洲现代戏剧之先河。

代表作有:

《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10.宪章派文学

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作品形式多样,以诗歌为主,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

琼斯(英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始人,最著名的作品《未来之歌》)、梅西(《红色共和党人之歌》)和林顿。

11.巴黎公社文学

19世纪无产阶级文学的突出表现,是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

主要内容是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揭露反动派罪行,总结公社经验,号召人们继续斗争等。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狄埃的《国际歌》等。

巴黎公社文学以其革命的激情、理想的光辉和战斗的风格,开拓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3、简答题

1.浪漫主义的产生及特征

A.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B.产生:

①社会政治:

法国大革命社会思想产物,19世纪初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

②哲学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其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③文学自身的条件:

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

飙突进”运动文学以及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是促成浪漫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C.特征:

-------思想特征:

①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②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③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④偏重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榜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艺术特征

①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②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探索,注重民间文学及诗体长篇小说创作,强调民族文化传统

③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④忧郁感伤的情调

 

2.《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

A.爱斯美拉达

①与人为善,以诚相见

②天真热情,坦率开朗

③富于同情心,仁爱的精神

④坚贞不屈,爱憎分明

⑤纯洁执着,忠贞不渝

她是美丽、纯洁和善良的化身,是外形美与内在美最完美的结合。

她代表着光明和自由,代表着真善美,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

爱斯美拉达最后惨死在封建专制和教会势力所编织的双重罗网之中。

她的遭遇形象地表现了社会底层的人们深受教会势力的迫害。

B.卡西莫多

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也是善的化身。

他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成了父母和社会的弃儿。

他从来到世间就没有享受过丝毫的快乐。

爱斯美拉达的宽恕与仁爱深深地感动了他,爱的种子在他的心头萌芽。

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一种充满着互爱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单相思,它含蓄而深沉,理性而崇高。

C.克洛德

教会势力的代表,淫邪、虚伪和凶残的化身。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魔鬼形象而是令人同情的一个真实的普通人。

3.《巴黎圣母院》艺术特色

A.紧张奇异的故事情节

B.色彩缤纷的景色描写

C.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

D.绚丽多姿的语言

E.对照原则

①人物形象的对照(美丑与自我)

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以爱斯美拉达为核心的一个对照体系,围绕平民乞丐与

僧侣贵族两个对立阶层的人物,其外表或内心的美丑善恶显得格外分明。

人物本身的自我对照——卡西莫多外丑内美;法比斯外美内丑;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阴森恐怖,在神圣的法衣下掩藏着一个卑鄙的灵魂。

②情节场景的对照

------巴黎,法国的中心,圣母院,宗教权威的象征地,然而这里凄惨,阴森可怕,

鲜血淋漓,尸体堆积如山。

这种强烈的对照无疑是对宗教权威的极大讽刺。

------两个王朝的对照:

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与乞丐们的“奇迹王朝”

------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

“奇迹王朝”的怪厅对甘果瓦的审判与专制王朝的法

院大厅对爱斯美拉尔达的审判

4.悲惨世界

v《悲惨世界》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①人道主义立场:

满怀同情地描绘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荒谬、虚伪、与人民为敌的本质。

②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

宣扬了仁慈博爱精神和道德感化论

③突破人道主义的局限:

肯定了革命的暴力,支持人民起义的正义斗争,热情歌颂了共和主义者和革命人民的英雄主义行为。

v冉阿让:

一个善良的、倔强的、叛逆而又充满博爱精神的人。

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人性堕落、幡然悔悟、人格升华三个阶段。

v艺术特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紧密结合

浪漫主义因素:

情节离奇之处不少,巧合巧遇很多,且富有戏剧性;人物形象的配置和描写上运用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夸张手法;注重心理描写

现实主义成分:

冉阿让受迫害的一生,芳汀的悲惨命运,柯赛特痛苦的童年,资产阶级的日常家庭生活,修道院阴冷寂寞、与世隔绝的气氛,贫民窟破败零落和阴森可怖的景象以及巴黎的街垒战等等

5.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特征

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又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A.产生:

①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的胜利,矛盾更加尖锐化;社会风气、思想意识随之转变

②思想基础:

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

③文学基础:

以前的现实主义传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文

学的继承和发展

B.思想特征:

①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的揭示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③形式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C.艺术特征:

①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③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和外部社会形态)

④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

 

6.《红与黑》

A.书名寓意

“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象征革命。

“黑”指教会神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的反动力量,象征复辟。

书名寓含着于连人生道路的选择,象征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B.思想意义

小说围绕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代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法国社会的本质特征,深刻地表现了反对封建复辟的基本主题。

C.人物形象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具有平民反抗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其性格充满着真诚与虚伪、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反抗与妥协等对立因素的矛盾,走过了一条反抗→妥协→反抗的生活道路。

v于连的个人奋斗

①三个不同的社会环境:

维立叶尔小城的资产阶级→贝尚松省城神学院的宗教社会→巴黎贵族上流社会

②三种职业:

市长家的家庭教师、神学院的修道士、侯爵的私人秘书

③两种爱情:

市长夫人的“心灵的爱情”、贵族小姐的“头脑的爱情”

同时于连是个“性格分裂”的复杂人物。

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独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

✧于连在短暂的一生里奋斗不止,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

这是为什么呢?

✧于连的悲剧告诉我们:

在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平民青年,试图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却又不愿意厚颜无耻地讨好主子,丧尽天良地利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最终只能成为上流社会的“局外人”。

D.艺术特色

①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尤其强调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围绕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来组织情节,从政治角度为于连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四大典型场景。

②细致微妙的心理描写。

淡化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突出人物内在心理特征的表现,是《红与黑》心理描写的首要特点。

心理描写的主要手段是内心独白,书中用了大量的独白,有力烘托出人物性格。

v夏夜纳凉----连夏夜纳凉,趁天黑之便想吻德·瑞那夫人的手,而后者以为于连喜欢女佣爱莉莎,于是妒意中烧,冷冷拒绝了;而于连则误以为这种拒绝是出自于贵妇人的高傲,便带着鄙夷的心情,放下她的手走了。

奠定了全书心理描写的基调。

v“高傲”的求爱信-----于连收到玛特尔小姐挑衅似的求爱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细微而激烈的心理活动;欢乐、自豪,又彷徨、自疚;兴奋、惋叹,又警觉、怀疑。

v月夜偷情——于连在月明星稀之夜,第一次爬进玛特尔小姐房间前后的心情:

从犹豫、怀疑到激动、自傲,栩栩如生。

v复仇的火焰——于连正与玛特尔议论结婚之事时,一封信击碎了他的狂傲;于连乐极生悲,受到强烈的刺激,在一种近乎疯狂的心态下,枪击德·瑞那夫人。

这段犯罪动机萌发到完成的心理处理,是全书矛盾冲突的高峰。

v罪犯的审判——于连在法庭上,由被告转为原告,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政治演说,其犀利无情的政治解剖和人生彻悟是饮誉文坛的名言。

这是全书人物命运悲剧产生症结的谜底。

“先生们,我本没有荣幸属于你们那阶级,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农民,一个起来反抗他的卑贱命运的农民。

我对你们不求任何的宽恕,我绝不存在幻想,等待我的是死亡,而死亡对我是公正的……我在陪审官的座位上看不到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民,我看到的只是一些愤怒的资产者

③情节结构严谨、完整。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那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

④语言简洁、精确。

7.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A.基本内容

①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

②形象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