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426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He:

4Li:

7C:

12N:

14O:

16F:

19Na:

23Mg:

24Al:

27Si28P:

31S:

32Cl:

35.5K:

39Ca:

40Mn:

55Fe56Cu:

64Zn:

65Ag:

108Ba:

137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7年11月1日,中国环境网报道,近日,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集杰博士、李灿院士等人开发了一种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CO2)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

传统用于合成气制甲醇的Cu基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时,突出问题是甲醇选择性低(50~60%).研究团队开发的一种不同于传统金属催化剂的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ZnO-ZrO2,在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超过10%时,甲醇选择性仍保持在90%左右,是目前同类研究中综合水平最好的结果。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某些化学反应并非只有唯一的催化剂

B.使用传统Cu基催化剂不改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化学反应速率,因此甲醇选择性低

C.使用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ZnO-ZrO2和Cu基催化剂,前者所得产物甲醇的纯度高

D.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可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和碳资源可持续利用

【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某些化学反应并非只有唯一的催化剂,故A正确;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根据题意,Cu基催化剂的突出问题是甲醇选择性低(50~60%),故B错误;C.根据题意,使用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ZnO-ZrO2和Cu基催化剂,前者所得产物甲醇的纯度高,故C正确;D.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碳资源可持续利用,故D正确;故选B。

2.下列数据中不一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vB.化学平衡常数K

C.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B符合;C、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C不符合;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水的离子积增大,D不符合;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温度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

3.相同体积的溶液:

稀硫酸溶液a,醋酸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三者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分别加入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都相同的NaCl溶液后,它们的导电能力强弱顺序是()

A.b>a>cB.a=b=cC.c>a>bD.b>c=a

【答案】D

【解析】稀硫酸溶液a,醋酸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三者的导电能力相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为强电解质,加入NaCl溶液后,导电能力仍然相等,醋酸是弱电解质,加入NaCl溶液后,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a、b,故选D。

4.下列有关说法或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在TiCl4中加水、加热,得到沉淀TiO2·xH2O,继续焙烧可得到TiO2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pH为11.3,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已知H2燃烧热△H为-285.8kJ/mol,则:

2H2(g)+O2(g)=2H2O(g)△H=-571.6kJ/mol

D.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水,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答案】A

【解析】A.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将TiCl4溶液蒸干得到TiO2·xH2O固体,继续焙烧可得到TiO2,故A正确;B.pH试纸测定溶液pH为整数,所以用广泛pH试纸不可能测得某溶液pH为11.3,故B错误;C.已知H2燃烧热△H为-285.8kJ/mol,则:

2H2(g)+O2(g)═2H2O(l)△H=-571.6kJ/mol,生成的水为液体,故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涉及pH试纸测定pH值、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点,根据盐类水解的特点、弱电解质电离特点等知识点分析解答。

本题的易错选项是D,注意:

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酸碱性及浓度无关。

5.人体血液里存在重要的酸碱平衡:

使人体血液pH保持在7.35~7.45,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

其pH随c(HCO3-):

c(H2CO3)的值变化关系如下表:

c(HCO3-):

c(H2CO3)

1.0

17.8

20.0

22.4

pH

6.10

7.35

7.40

7.4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血液中,HCO3-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其电离程度

B.人体血液酸中毒时,可注射NaHCO3溶液缓解

C.pH=7.00的血液中,c(H2CO3)

D.pH=7.40的血液中,HCO3-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H2CO3的电离程度

【答案】D

【解析】A、正常血液的pH在7.35~7.45之间,溶液显碱性,因此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A说法正确;B、NaHCO3溶液显碱性,人体血液酸性中毒,可注射NaHCO3溶液缓解,故B说法正确;C、c(HCO3-)=c(H2CO3)时,血液的pH为6.10,随着c(HCO3-)增加,pH增大,因此当pH=7.00时,c(H2CO3)

c(H2CO3)=20.0,只能说明c(HCO3-)大于c(H2CO3),不能说明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H2CO3的电离程度,故D说法错误。

6.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2(g)

2HCl(g)+I2(g)。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D.断裂1molCl-Cl键同时断裂2molH-Cl键

【答案】B

【解析】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说明碘分子的浓度不变,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选;B.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和体积均不变,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选;C.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D.断裂1molCl-Cl键同时断裂2molH-Cl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故选B。

点睛:

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

一、直接标志: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

二、间接标志:

物质的浓度不变、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等。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知道断裂Cl-Cl键表示正反应速率,断裂H-Cl键表示逆反应速率。

7.室温下,下列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pH

9

9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两溶液中c(OH-)相等

B.①②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①②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0倍,稀释后前者pH>6,后者pH=6

D.等体积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0.01mol·L-1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

①>②

【答案】C

【解析】A、pH相等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故A正确;B、pH相等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B正确;C、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NH3·H2O是弱电解质,pH相等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NaOH溶液pH变化大,但都大于7,故C错误;D、pH相等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比氢氧化钠多,与盐酸中和时消耗的盐酸①>②,故D正确;故选C。

8.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

Cr2O72-(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 Δ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

点睛:

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图象中纵横坐标表示的量,利用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变化趋势与图中符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9.将4molA和2molB放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4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断增加A的质量,可使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达到2︱ΔH︱

B.4s内,υ(B)=0.075mol/(L·s)

C.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只升高温度,则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D.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则A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B不可能完全反应,增加A的质量,最终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仍小于2︱ΔH︱,故A错误;B.v(C)=

=0.15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0.075mol/(L•s),故B正确;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故C错误;D.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B。

10.对于MgCl2溶液和FeCl3溶液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时,为了防止溶液出现浑浊,可以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

B.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MgCO3,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C.向FeCl3溶液加FeCl3固体,水解平衡正向移动,FeCl3水解程度增大

D.向FeCl3溶液加水,溶液颜色变浅,FeCl3水解程度增大

【答案】C

【解析】A.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可以抑制FeCl3溶液水解,可以避免配制FeCl3溶液出现浑浊,故A正确;B.Fe3+水解溶液显酸性,Fe3++3H2O

Fe(OH)3+3H+,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碳酸镁,碳酸镁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镁离子和CO2,使三价铁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最终变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故B正确;C.向FeCl3溶液加FeCl3固体,相当于增大溶液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FeCl3水解程度减小,故C错误;D.向FeCl3溶液加水,溶液浓度减小,颜色变浅,Fe3++3H2O

Fe(OH)3+3H+,平衡正向移动,FeCl3水解程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C。

11.在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3mol·L-1溶液中,下列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Ba2+、NO3-、CO32-B.Fe2+、Na+、SO42-、MnO4-

C.K+、Mg2+、NO3-、SO42-D.Na+、Fe3+、Cl-、AlO2-

【答案】C

12.25℃时,下列溶液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2C2O4溶液:

c(OH-)=c(H+)+c(HC2O4-)+c(H2C2O4)

B.Na2S溶液:

c(Na+)>c(HS-)>c(OH-)>c(H2S)

C.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

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D.(NH4)2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所得的中性溶液中:

c(Na+)=c(NH3•H2O)

【答案】D

【解析】A.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OH-)+2c(C2O42-)+c(HC2O4-),根据物料守恒得c(Na+)=2c(C2O42-)+2c(HC2O4-)+2c(H2C2O4),整理可得:

c(OH-)=c(H+)+c(HC2O4-)+2c(H2C2O4),故A错误;B.Na2S溶液中硫离子要水解,且一级水解远大于二级水解,c(Na+)>c(OH-)>c(HS-)>c(H2S),故B错误;C.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Ca2+)=c(CH3COO-)+c(CH3COOH)+

c(Cl-),故C错误;D.溶液呈中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得c(OH-)+2c(SO42-)=c(Na+)+c(NH4+)+c(H+),所以2c(SO42-)=c(Na+)+c(NH4+),根据物料守恒得2c(SO42-)=c(NH3•H2O)+c(NH4+),所以c(Na+)=c(NH3•H2O),故D正确;故选D。

点晴:

判断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需要把握三种守恒,明确等量关系。

要熟练掌握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的书写。

对于质子守恒关系式可以由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推导得到,如本题的A选项。

13.已知某可逆反应:

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时间t、温度T、压强p与反应物B的百分含量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2>T1P1>P2m+n>P△H<0B.T1>T2P1<P2m+n<P△H>0

C.T1<T2P1<P2m+n<P△H<0D.T1>T2P1<P2m+n>P△H>0

【答案】B

【解析】考点:

考查了的相关知识。

14.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1mol·L-1的:

①(NH4)2SO4,②NH3·H2O③NH4HSO4,④NH4NO3溶液,⑤(NH4)2CO3溶液它们中的c(NH4+)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⑤③④②B.⑤①③④②C.③②①④⑤D.②④③⑤①

【答案】A

【解析】在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1mol•L-1的溶液中。

①(NH4)2SO4铵离子正常水解,浓度小于0.2mol/L;②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因电离程度很小,则c(NH4+)最小;③NH4HSO4,溶液的氢离子抑制了NH4+水解,浓度接近于0.1mol/L;④NH4NO3溶液,铵离子正常水解,浓度小于0.1mol/L;⑤(NH4)2CO3,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示碱性,促进了NH4+水解,铵离子浓度减小,小于0.2mol•L-1,并且比①小,则c(NH4+)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⑤③④②,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侧重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解决此类试题时,要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很小,能够水解的离子,水解程度很小,因此强电解质电离出的铵离子浓度远大于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铵离子浓度。

本题的易错点为③⑤的排序,注意其他离子对铵离子水解的影响。

15.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2NH3

NH4++NH2-,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微粒

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个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

c(NH3)=c(NH4+)=c(NH2-)

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c(NH2-)

【答案】C

【解析】A.液氨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液氨中含有 NH3、NH4+、NH2- 等粒子,故A正确;B.液氨中c(NH4+)·c(NH2-)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只要温度一定,液氨中c(NH4+)·c(NH2-)的乘积为定值,故B正确;C.液氨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液氨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c(NH3)>c(NH4+)=c(NH2-),故C错误;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电离出的NH4+ 和NH2- 的物质的量就相等,因为溶液的体积相等,所以c(NH4+)=c(NH2-),故D正确;故选C。

16.298K时,向20mL0.1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mol·L-1NaOH(aq),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选择的指示剂为甲基橙B.d点:

c(Na+)>c(CH3COO-)>c(OH-)>c(H+)

C.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

b点大于c点D.a点:

c(CH3COO-)> c(CH3COOH)>c(H+)>c(OH-)

【答案】D

【解析】A.向20mL0.1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mol·L-1NaOH(aq),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故A错误;B.d点为NaOH和CH3COONa的混合物,且c(NaOH)=c(CH3COONa),溶液呈碱性,醋酸根离子水解,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OH-)>c(CH3COO-)>c(H+),故B错误;C.b点醋酸过量,抑制了水的电离,C为醋酸钠溶液,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c>b,故C错误;D.a点为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物,溶液呈酸性,所以c(H+)>c(OH-),以醋酸的电离为主,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H3COO-)> c(CH3COOH)>c(H+)>c(OH-),故D正确;故选D。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汽车尾气是造成天气雾霾的重要原因。

已知:

①N2(g)+O2(g)

2NO(g)ΔH1②CO2(g)

CO(g)+

O2(g)ΔH2③2CO(g)+2NO(g)

N2(g)+2CO2(g)ΔH3。

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根据反应①②,确定反应③中ΔH3=________。

(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2)根据图1,反应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表示反应③的反应物NO、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温度对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的影响。

则W、Y、Z三点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X、Y、Z三点,CO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恒温恒容时,反应④中NO、CO按一定比例投料,反应过程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________。

【答案】

(1).ΔH3=-ΔH1-2ΔH2

(2).2CO(g)+2NO(g)

N2(g)+2CO2(g)ΔH4=-745kJ/mol(3).Kw>Ky=Kz(或W>Y=Z或Y=Z合理即可)(4).Z>Y>X(或ɑ(Z)>ɑ(Y)>ɑ(X)合理即可此问必须由大到小)(5).曲线交点是0.4平衡点是0.5

【解析】①N2(g)+O2(g)

2NO(g)ΔH1②CO2(g)

CO(g)+

O2(g)ΔH2③2CO(g)+2NO(g)

N2(g)+2CO2(g)ΔH3,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②×(-2)-①得到CO2(g)⇌CO(g)+

O2(g)△H3=-ΔH1-2ΔH2,故答案为:

-△H1-2△H2;

(2)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H=E1-E2=145kJ/mol-890kJ/mol=-745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2NO(g)

N2(g)+2CO2(g)△H=-745kJ/mol,故答案为:

2CO(g)+2NO(g)

N2(g)+2CO2(g)△H=-745kJ/mol;

(3)①图象分析,反应物NO、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一定,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减小,T1>T2;因此W、Y、Z三点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w>Ky=Kz(或W>Y=Z);温度一定,随反应物NO、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增大,X-Y反应正向进行,一氧化碳的转化率X<Y,Y-Z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增大会提高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则Y<Z,X、Y、Z三点,CO的转化率的从大到小的顺序ɑ(Z)>ɑ(Y)>ɑ(X)(或Z>Y>X);故答案为:

Kw>Ky=Kz(或W>Y=Z);ɑ(Z)>ɑ(Y)>ɑ(X)(或Z>Y>X);

(4)恒温恒容时,反应④中NO、CO按一定比例投料,CO浓度随时间的逐渐减少,N2浓度随时间逐渐增大,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8.

(1)在一定温度下,测得0.1mol·L-1NaOH溶液的pH=11,则纯水的pH=________,同时测得0.1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该氨水的pH=__________.

(2)在25℃时,测得0.1mol·L-1Na2A溶液的pH=7。

则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测得0.1mol·L-1CH3COOH溶液的pH为4,则此温度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值为______。

(醋酸电离度小,平衡时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0.1mol·L-1)

【答案】

(1).6

(2).9(3).H2A=2H++A2-(4).10-7

【解析】

(1)0.1mol·L-1NaOH溶液的c(OH-)=0.1mol·L-1,pH=11,则c(H+)=10-11mol·L-1,因此Kw=1.0×10-12,则纯水中c(OH-)=c(H+)=10-6mol·L-1,pH=6,0.1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该氨水中c(OH-)=0.001mol·L-1,溶液中c(H+)=10-9mol·L-1,pH=9,故答案为:

6;9;

(2)在25℃时,Kw=1.0×10-14,该温度下纯水的pH=7,测得0.1mol•L-1Na2A溶液的pH=7,说明Na2A是强酸强碱盐,H2A是强酸,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A═2H++A2-,故答案为:

H2A═2H++A2-;

(3)在一定温度下,测得0.1mol·L-1CH3COOH溶液的pH为4,溶液中c(H+)=10-4mol·L-1,平衡时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0.1mol·L-1,则此温度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10-7,故答案为:

10-7。

19.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

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H2SO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I2+H2O=4H++SO42-+2I-。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已知浓度的标准I2溶液测定H2SO3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序号如下:

①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标准溶液润洗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I2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