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514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docx

普外科疾病护理学常规

阑尾炎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位休息,阑尾脓肿病人取半卧位。

按医嘱禁食或给予流质。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腹痛、呕吐等情况。

4、禁止使用泻药及灌肠。

5、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禁食。

静脉输液。

禁用吗啡、杜冷丁等止痛药,以免妨碍病情观察。

6、高热者给予降温,尽可能将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减少麻醉并发症。

(二)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单纯阑尾切除,无特殊情况,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病人,术后禁食,静脉补液。

3、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第一天可早期离床活动,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者,血压平稳后可予半卧位,根据情况鼓励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

4、术后腹胀者必要时可予肛门排气。

5、伤口有引流者,应观察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有引流管按引流管常规护理。

 

腹股沟疝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防止感冒咳嗽,吸烟者应劝其戒烟。

3、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术前一晚灌肠或服缓泻药。

4、手术前嘱病人排尿,使膀胱空虚,以免手术时误伤膀胱。

5、臣大疝手术前要求病人卧床数天,回纳疝内容物,使局部组织松弛有利于手样后切口合愈合。

7、嵌顿疝或绞窄性疝术前应纠正体液失衡,如腹胀明显,需放置胃肠减压管。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取平卧位,腘窝垫枕,使髋关节微屈,以减轻切口张力,腹股沟手术区可用0.5公斤沙袋压迫6-12小时。

3、用丁字带提高阴囊,以防阴囊血肿。

4、病人出现咳嗽或便秘应报告医生处理,预防疝的复发。

5、术后卧床3-5天,然后逐步离床活动,嘱病人术后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6、保持切口无菌,女病人排尿,避免污染切口敷料。

如果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

 

肠梗阴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禁食,按医嘱补液。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有休克即按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化验血常规,生化等。

结果立即通知医生。

4、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如病人是餐后急性梗阻,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并作记录。

腹痛:

注意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如疼痛加重、间歇时间智囊,肠鸣音亢进,疼痛范围扩大,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腹胀:

低位肠梗阻,肠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因此,腹胀明显,由于腹部膨胀,使隔肌升高,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病人可出现缺氧,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

呕吐:

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

呕吐物为胃液及胆汁,量较多,低位性肠梗阻呕吐出现晚,呕吐物为粪便样液体,量少而臭。

当病情况好转,呕吐可停止。

排便排气情况:

多数病人停止排便,高位肠梗阻者,早期仍有少量粪便排出,注意观察大便性质,如排血性大便,可能为肠套叠或发生绞窄。

如排出鲜血可能为下消化道肿瘤。

6、注意输液量,速度及次序,严重脱水者输液速度要加快。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呼吸。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记录引流量,一般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肠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拔除胃管后开始进流质,每次进食不要过饱,进食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

5、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在床上活,防止术后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6、术后放置引流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量,渗液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7、施行肠吻合者,术后两周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过快,影响吻合口愈合。

 

甲状腺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协助进行有关的化验检查,如抽血查T3T4,以排除甲状腺功

能亢进。

3、术前三天训练手术体位(颈部仰伸、去枕垫肩),以适应手术。

4、巨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切开术,床边应备氧气,气

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

3、术后可进食全流食或半流,观察进食情况,注意有无呛咳。

4、术后24小时内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发现呼吸困准备。

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5、观察伤口渗液和颈部肿胀情况,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发现颈部肿胀明显,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6、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者,床边应备气管切开用物。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和手术前常规护理。

2、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病人精神恐惧和紧张,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催眠药服用。

3、术前三天练习手术体位(方法同甲状腺瘤切除术)。

4、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限制刺激性食物。

5、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重、食欲。

睡眠,出汗等,每日测体温。

脉搏。

呼吸4次。

6、按医嘱服用抗甲状腺药,服药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如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区痛,恶心,厌油等反应时,应通报医生。

7、术前二周,如病情稳定,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停用抗甲状腺药,改服复方碘液,使甲状腺缩小,变硬,利于手术摘除,但应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8、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观情绪紧张的病人,术前晚应经予安眠药,观察病人入睡情况。

9、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护理常规护理.

2、备好氧气,吸痰器及气管切开包。

3、麻醉清醒,血压平稳者可采取半卧位,以减少颈部充血,

4、48小时内密切观察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30分钟测量一次。

平稳后改2-4小时测量一次。

5、术后1-2天可进食流质,进食时注意有无呛咳,防止误吸。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1)呼吸困难:

密切观察呼吸,如出现呼吸加快,出现三凹征者应予吸痰,如无效应予立即通知医生做紧急气管切开。

(2)伤口出血: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引流量,颜色,如出血多,应立即通报医生,并做好补液,配血,输血,止血的配合工作。

(3)甲状腺危象:

如出现血压、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腹泻和精神症状时,应通报医生,并给予降温,吸氧、补液等。

(4)观察有无呛咳,声嘶现象,如有咳嗽就服止咳药,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全麻患者就常规喷喉三天。

(5)术后第1-5天注意有无手足抽搐。

如有应通报医生处理。

一般需抽血查血钙,必要时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

(6)鼓励病人进行吞咽运动,预防颈前肌粘连。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急性穿孔

1、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取半卧位,如有休克应取平卧位。

(3)留置胃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4)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如有休克,就按休克处理。

(5)严密观察病情,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痛部位、性质、有否加重。

(6)进行术备皮等工作。

2、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回病房后立即按好各种流管,如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3)术后继续禁食、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4)血压平衡后改半卧位,以利腹腔内渗液的引流。

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如敷料渗液应及时更换。

(5)术后如有发热,腹泻及上腹疼痛,应通报医生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腹腔脓肿。

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二)急性大出血

1、术前护理

(1)严格执行饮食护理和管理。

(2)按一般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记录呕血及便血量,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或输血等。

(5)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血压略低于正常值为宜,避免因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

(6)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术后护理

(1)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护理

(2)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及观察有否继续出血

(3)注意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4)术后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排便,可拔除胃管,先饮少量水,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食流质。

 

胃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一天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

3、术前留置胃管,抽空胃液,如幽门梗阻者,应手术前三天开始洗胃。

4、需行结肠或空肠代胃者,术前三天应开始准备肠道(包括流质饮食、服用新霉素或红霉素、术前清洁灌肠等)、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麻醉后及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病员回病房后,立即接上各种引流管并保持通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引流液性质及颜色。

3、术后一天,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坐卧位,鼓励病人早期作床上活动,以减少粘连及促进肠蠕动。

4、禁食、胃肠减压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或排便,可以拔除胃管,先进少量水或果汁,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食流质。

5、观察进食后反应,如有腹胀,腹痛,应及时通报医生处理。

6、胃切除加剖胸者,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协助咯痰,并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7、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敷料有无渗液,警惕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如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

胆道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一般外科术前常规护理。

2、低脂饮食

3、急性期应给予静脉输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输或血浆,以改善全身情况。

4、患者如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应先补足血容量,用升压药等纠正休克,等病情好转后手术治疗。

5、黄疸严重者,有皮肤搔痒,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搔痒时皮肤破损,出现皮肤感染,同时注意黄疸患者,由于胆道内胆盐缺乏,维生素K吸收障碍,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应注射维生素K。

出现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6、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如肝功能、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超声波、胆囊造影等,肝功能损严重者应给予保肝治疗。

7、需做胆总管与胆道吻合术时,应做胆道准备。

8、手术前一日晚餐禁食,术晨按医嘱留置胃管,抽尽胃液。

(二)术后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血压平衡后改为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

3、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停留置胃管,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引流液质并记录量,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正常,可拔除胃管,进食流质,以后逐渐改为低脂半流,注意病人进食后反应。

5、注意腹部伤口渗液,如渗液多应及时更换敷料。

6、停留T管引流,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及性质。

7、引流管停留时间长,引流量多者,要注意病人饮食及消化功能,食欲差者,可口服去氧胆酸,胰酶片或中药。

8、总胆管内有残存结石或泥沙样结石,术后两周可行T管冲洗。

9、防止T管脱落,除手术时要固定牢靠外,就将T管用别针固定于腹带上。

10、防止逆行感染。

T管引流所接的消毒引流瓶(袋)每周更换二次,更换引流袋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腹壁引流伤口每日更换敷料一次。

11、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有无低钾、低钠症状出现,注意黄疸消退情况。

12、拔T管指征及注意事项:

一般术后10-14天,病

人无发热,无腹痛,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退,胆汁引流量逐日减少50毫升以下,胆汁颜色正常、澄清时,用低浓度的胆影葡胺作T管造影,以了解胆管远端是否通畅,如通畅可试行钳夹T管或提高T管距离腋后10-20毫升,如有上腹腹痛、发热。

黄疸加深等情况出现,说明胆管下端仍有梗阻,应即开放引流管,继续引流,如钳夹T管48小时后无任何不适,方可拔管。

 

肝叶切除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如肝、肾功能检查、血液生化、心电图、超声波、肝扫描等。

3、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胆饮食,合并腹水者给予低盐饮食。

4、常规作护肝治疗,禁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5、观察神志、精神状态,注意有无腹痛,警惕肝癌并发症的发生。

6、手术前三日进行肠道准备,术前配血,左半肝配血1200-1500毫升,右半肝1800-2500毫升,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术晨留置胃管及尿管。

7、对右半肝叶切除术备皮时,应剃除右腋毛,并准备好水封瓶。

(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及外科术后重病护理常规护理。

2、72小时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血压稳定后取半坐卧位。

3、持续吸氧3-5天。

4、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各引流管畅通,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质,量,准确记录出入液量,特别尿量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有无肝肾综合症发生,有无肝功能衰竭,肝昏迷的发生。

5、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进食,并逐白增回摄入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食欲不振或因腹胀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静脉内高营养疗法。

6、鼓励病适当在床上早期活动,并静脉用抗生素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入院后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防治休克,观察有无高热,巩膜黄染,腹痛。

如低血钙引起抽搐,必要时遵医嘱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

3、禁食,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按医嘱补液,并抽血抽查血常规及有关生化检验。

4、遵医嘱定时用解痉镇痛药,如杜冷丁,阿托口等。

5、如腹痛消失,体温正常后可以进清流质饮食,按病情逐渐增多,进低脂饮食。

6、若采用手术治疗,则按一般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准备。

7、手术后按麻醉后和一般外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血压平稳后可取间卧位,有引流者应注意引流量、性质、保持引流通畅,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并准备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继续胃肠减压,注意有无腹痛、腹胀、以及水电电解平衡失调。

 

腹部损伤

一、概念

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

多数腹部损伤同

时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导致死亡。

二、临床特点

(一)闭合性损伤:

一般伤情不重无明显临床表现,如肝脾破裂时表现为内出血,出血多者有明显的腹胀和移动性浊音甚至休克。

(二)开放性损伤:

外伤后实质性脏器破裂造成出血,空腔脏器破裂造成腹膜炎。

三、护理目标

减轻焦虑配合治疗,身心舒适预防并发症。

四、护理措施

(一)观察期病人的护理

1、严密监护,每15至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

2、体位观察期的病人要绝对的卧床,不能随意搬动病人(包括

大小便也应不离床),如做特殊检查,应护送病人,轻抬轻放,病情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3、病人应绝对禁食,给予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应保持胃肠减

压通畅,并注意引流量的性质、量、颜色。

4、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必要时留

置导尿。

5、观察期间禁止用镇定剂,以免掩盖病情。

6、禁止灌肠,防止受伤的肠管破裂后加重病情。

7、根据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感染。

8、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关心病人,解除紧张,焦虑情绪以配合治

疗。

9、如经观察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全身情况有恶化的趋势应

终止观察,进行手术。

(二)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对休克的病人做好抗休克,及时补充血容

量。

2、紧急配血,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三)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麻醉过程,手术有无异常情况及各种引流管放置部

位、注意事项。

2、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和吸引。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并即使准确记录,如发

生血压下降,少尿,无尿,高热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积极的处理。

4、饮食书后应禁食并继续胃肠减压,直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

气可拔除胃管,饶后逐渐恢复流食、半流食、肠道手术这进食时间应酌情推迟。

5、协助病人咳嗽、排痰,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早期下床活动,防

止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6、如有腹腔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如

引流出新鲜血每小时超过100毫升,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保持引流周围的干燥与清洁。

五、健康教育

1、平时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2、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腹痛、腹胀。

3、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急性腹膜炎

一、概念

腹膜炎是腹腔脏层腹膜和臂层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引起。

二、护理目标

患者腹痛减轻,体温、脉搏接近正常。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了解有无休克及呼吸功能障碍。

2、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范围的变化,如疼痛持续加剧,范围增大则为炎症蔓延,应及时一医生联系。

3、无休克的患者应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渗出积液在盆腔而局限、吸收。

4、急性腹膜炎的患者应禁食,以免加重肠麻痹而引起腹胀及呕吐。

5、持续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的胀气,改善胃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6、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将买通畅。

(二)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呼吸功能,观察有无脱水、休克和代谢紊乱等情况。

2、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平卧位,完全清醒后给予半卧位。

3、术后患者应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待胃肠蠕动恢复后方可开始进食。

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

5、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水电解质平衡。

(三)健康教育

1、平时应多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2、注意体温及腹痛的情况,保持大便的通畅及防止便秘。

3、可适当下地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对突发的腹痛者应去医院就诊。

 

重症胰腺炎

一、概念

重症胰腺炎主要由被激活的胰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造成肺间质水肿,肺的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缩,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肺血管栓塞等症状。

1、出血

对于创口局部出血,量一般不大,多为肉牙创面损伤出血,采用加强局部灌洗或添塞治疗,若对局部较大血管被感染坏死组织腐蚀而继发出血,一般出血量大需手术止血。

2、感染

感染可分为局部残余脓肿,全身脓毒血症及真菌感染,局部残余脓肿CT定位,尽早做穿刺引流手术,脓毒血症及真菌感染前者应根据培养、敏感实验采用针对性敏感抗生素,后者根据真菌菌种使用药物。

3、瘘

包括胃肠道瘘及胰瘘,大多数病人使用局部加强持续吸引,同时加强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全身使用消化道分泌抑制剂,必要时手术治疗。

 

普外科危重患者术后护理常规

1、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常规:

(1)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一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

(2)保持各个引流管的在位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记录引流量。

(3)开始进食时,宜少量多餐,观察进食后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

(4)鼓励患者活动,以利于促进胃肠蠕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2、胆道手术后护理常规:

(1)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禁食水,在这期间给与静脉输液对症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3)可以进食后,首先是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低脂饮食,并注意病人进食后的反应;

(4)保持各个引流管的通畅在位,观察引流的性质与引流量。

3、肝叶切除手术后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持续吸氧3-5天;

(2)准确记录各个引流管的引流量及性质,尤其是尿量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注意有无肝肾综合征发生,有无肝功能衰竭,肝昏迷的发生;

(3)可以进食后,逐步增加摄入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食欲不振或因腹胀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疗法;

(4)鼓励患者适当在床上早期活动,并静脉给予抗生素以预防肺部的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