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52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docx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整理

车用内燃机思考题答案

03111102班吐血整理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热力发动机、外燃机和内燃机的定义。

P1

发动机:

是汽车的动力源,它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力发动机:

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内燃机:

利用燃烧产物直接推动机械装置作功的发动机。

外燃机:

利用燃料对中间物质加热,利用中间物质产生的气体推动机械装置作功。

2.简述内燃机的分类情况。

P2

1)按燃料分——汽油机、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等

2)按气体循环与曲柄连杆机构运动的对应关系——四冲程与二冲程

3)按进气方式分——非增压与增压

4)按冷却方式分——水冷和风冷

5)按控制方式分——机械式和电子控制式

6)按着火方式分——压燃式和点燃式

3.基本名词术语。

P3

1.上止点

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所达到的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位置

2.下止点

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所达到的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位置

3.活塞行程

活塞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用S表示

4.曲柄半径R,

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成为曲柄半径,用R表示。

S=2R

5.燃烧室容积Vc

活塞在上止点时,其顶部以上与缸盖底平面之间的空间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用VC表示。

其是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小容积。

6.气缸总容积Va

活塞在下止点时,其顶部以上与缸盖底平面之间的空间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用Va表示。

其是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容积。

7.气缸工作容积Vh

活塞从上止点运动到下止点(或从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用Vh表示。

8.内燃机排量

气缸工作容积与气缸数的乘积,

9.压缩比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10.工作循环:

气体由进气开始,历经压缩、燃烧、膨胀及排气等一系列的连续过程。

4.内燃机工作循环由哪几个过程组成?

简述四冲程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P5

1.进气过程

进气过程中,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度,气缸内压力降到进气压力以下,在真空吸力作用下,在化油器(或汽油喷射装置)中形成的可燃混合气由进气道和进气门吸入汽缸内。

当活塞到达下止点时,进气门关闭,进气过程终了。

2.压缩过程

由于曲轴连续旋转,通过连杆推动活塞继续由下止点向上运动,此时进、排气门都关闭。

随着活塞上行,活塞顶上部的汽缸容积不断减小,气缸中气体被压缩,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不断上升。

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汽缸容积减小到燃烧室容积,此时汽缸中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达到了压缩过程中的最大值,压缩过程终了。

3.作功过程

在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时,装在汽缸盖上方的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所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此时,进、排气门仍处于关闭状态,可燃混合气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缸内燃气压力和温度迅速上升,推动活塞快速向下止点移动,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做功。

4.排气过程

作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开启,开始排气过程。

由于曲柄连续旋转而推动活塞继续上移,将汽缸中的废气通过排气管道推出汽缸外,活塞到达上止点,排气门关闭,排气过程终了。

5.阐述柴油机与汽油机工作原理差别?

P6

(1)燃料特性差别:

燃料粘度蒸发性燃点

汽油小好高(390~420℃)

柴油大差低(230℃)

(2)工作原理差别:

a)燃料雾化及混合气形成方式不同;

汽油机:

进气行程中吸入混合气,混合时间长,空间大,混合气较均匀;

柴油机:

进气是纯空气,压缩末期喷油,混合时间短、空间小,混合不均匀。

b)着火方法不同;

汽油机是点燃着火,为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缩后自行着火,为压燃式。

c)功率调节方式不同:

汽油机:

量调节,节气门调节进入气缸的混合气量,空燃比变化不大;

柴油机:

质调节,每循环进入汽缸空气量变化不大,调节喷入的柴油量。

6.发动机通常是由哪些机构与系统组成的?

它们各有什么功用?

P8

两大机构:

1)曲柄连杆机构

构成:

固定件(机体组)、运动件(活塞组、曲轴组)

功用:

①将燃料的热能转换成机械功,

②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

③以达到车辆传动装置输出功率的目的。

2)配气机构

按时开启或关闭气门,以保证新鲜混合气或空气冲入气缸或将废气排出气缸外。

五大系统:

1)燃料供给系─供给混合气;排出废气。

2)润滑系─润滑,减摩,清洗,冷却,密封,防锈

3)冷却系─散热,保证最佳温度状况

4)起动系─使发动机由静止启动到自行运转

5)点火系—汽油机采用,按时将汽油机汽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点燃。

7.发动机汽缸排列方式有几种?

P9

排列型式:

单列式和多列式(V形、对置)

单列:

简单,但缸数大于6时,刚度差,易产生扭振。

V型:

结构紧凑,长度、高度都可缩小,常见60、90、120度。

对置式:

高度很小,仅用于特殊要求的车辆上,如为改善面积利用、视野性、机动性。

8.内燃机产品和型号的编制规则。

P11-12

(5)行程符号:

无—四冲程,E—二冲程

 

第二章

1.内燃机进气终了压力和进气终了温度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P13

1.进气终了压力:

低于外界大气压力

两个主要原因:

a.进气阻力:

空滤器、气道、气门等

b.进气时间极短

2.进气终了温度:

高于外界大气温度

两个主要原因:

1.进气吸热:

进入气缸的气体要与进气管道、汽缸壁、汽缸盖和气门等高温零件接触,在接触中吸收这些高温零件的部分热量。

汽油机还有进气预热

2.残余废气影响:

进入汽缸的新鲜气体不可避免地要与上一循环排气过程的残余废气相混合。

综上,汽缸中的气体在进气终了时不能“充满”汽缸。

2.简述充量系数的定义,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高充量系数措施有哪些?

p14

充量系数ηv:

进气终了气体充填的程度,又称为容积效率。

1.充量系数定义:

2.充量系数影响因素

a)构造方面:

进气系统结构形式

b)使用方面因素:

转速与负荷。

转速对ηv的影响:

流速变化影响进气终了压力(充量系数随转速上升而下降,但在低速时,转速下降,充量系数也随着下降—配气相位的影响)。

负荷对ηv影响:

柴油机负荷对ηv影响微乎其微,汽油机负荷对ηv影响较大。

3.提高充气系数措施:

a)减小进气系统阻力;

b)延长进气时间——气门提前开启和延迟关闭,大于180°曲轴转角。

进气门早开:

准备进气断面,减小阻力;

进气门迟关:

保持进气断面,减小阻力;

利用惯性充气,

排气门早开:

准备排气断面,减小阻力,且利用压差排气;

排气门晚关:

保持排气断面,减少推出功,且利用惯性排气。

3.什么叫配气相位、气门重叠角?

P15

配气相位:

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及其开启的延续时间以曲轴转角来表示。

气门重叠角:

在进气上止点前后的某一区间,前一循环的排气门和后一循环的进气门存在同时开启现象,此进、排气门同时开启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4.汽油、柴油的主要使用性能指标。

P18-19

汽油的主要使用性能是蒸发性、抗爆性、胶质含量。

1.蒸发性:

用镏程表示:

沸腾温度范围。

10%镏出温度:

10%蒸发量对应的温度,影响冷起动性。

50%镏出温度:

50%蒸发量对应的温度,影响加速性能和暖机时间。

90%镏出温度:

90%蒸发量对应的温度,蒸发不完全成分含量,影响耗油率。

镏出温度过高,油耗上升;稀释机油,破坏油膜;

镏出温度过低,易产生气阻。

2.抗爆性:

防止爆燃能力。

用辛烷值表示—汽油标号;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压缩比高应选用辛烷值高的汽油)

提高抗爆性措施:

加抗爆剂—甲基叔丁基醚、乙醇等

3.胶质:

氧化生成,堵塞油路;缸内积碳,影响跳火。

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指凝点、十六烷值、黏度、闪点等。

1.凝点:

失去流动性而凝固时的温度——柴油牌号,

如-20、10号表示凝点不高于-20℃、10℃,不同季节

选用不同牌号,夏10号;冬-10或-20号,寒区-35号

2.十六烷值:

评定着火和燃烧性能,影响着火延迟期、起动性、排放。

十六烷值越高,自燃性越好;十六烷值过高,则

粘度增大,喷雾质量变差,燃烧不完全,冒烟。

车用轻柴油的十六烷值在40~50之间。

3.粘度:

流动性指标。

影响喷雾质量、耗油率、排放、供油精度。

4.闪点:

接触火焰,发出闪火的最低温度。

影响安全性(越高越安全)。

5汽油机、柴油机燃烧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1.汽油机实际燃烧过程P20

从跳火,点燃,至燃烧完毕,持续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1)着火延迟期:

1-2段,从火花塞跳火到汽缸压力脱离压缩线而急剧上升时的时间或曲轴转角。

与混合气成分、温度、火花强度有关。

(2)速燃期(又称明显燃烧期):

2-3段,从出现火焰中心到气缸压力达最大值,气缸压力最大值在上止点后10°~15°。

(3)补燃期(又称后燃期):

3-4段,大约10%未及时燃烧混合气继续燃烧,此时热功转换不充分经济性下降;使排温上升。

※为缩短补燃期,应使点火提前。

2.柴油机实际燃烧过程P22

特点:

①混合气形成时间短、空间小,混合极不均匀。

②混合气自燃,火焰中心可能多个。

③持续过程,边喷油、边混合、边燃烧,时间较长。

(1)着火延迟期:

从喷油到压力离开压缩线(A-B段);取决于十六烷值、混合状况及温度。

(2)速燃期:

从压力离开压缩线到压力达最大值(B-C段)。

特点:

压力升高率很大。

(3)慢燃期:

从最大压力到最高温度(C-D段)。

特点:

喷油可能中止,约70~80%燃料没有来得及形成可燃气而在慢燃期燃烧,释放出大量热能,使温度达最大值。

(4)后燃期:

从最高温度到燃烧过程结束(D-E段)。

特点:

剩余燃料燃烧,放热占10~30%。

,延续到上止点后50°-60°。

后燃期热功转换效率低,应力求减少后燃期,提前喷油。

6.点火提前角、喷油提前角的定义?

点火提前角:

从火花塞跳火,到活塞到达上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

(汽油机)P21

喷油提前角:

从喷油器开始喷油到活塞到达上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

(柴油机)P24

θ过大,缸内温度低,τi延长,预混合燃烧量大,工作粗暴;

θ过小,后燃量增大,功率下降、油耗上升、易过热。

7.汽油机爆震燃烧产生原因和危害?

P21

①产生原因与机理:

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

②现象及危害:

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燃油消耗率上升,产生冲击载荷,有金属敲击声,严重时损坏零件。

③影响因素:

a.燃料因素:

辛烷值低

b.结构因素:

缸径(应小)、燃烧室形状、火花塞位置(石器各个方向火焰传播距离尽可能近)。

C.使用因素:

转速(应增加)、浓度、负荷(不应过大)及点火提前角等。

※最大转矩点易爆燃,组织好冷却。

过量空气系数:

实际燃烧1Kg燃料所供给空气质量与理论完全燃烧1Kg所需空气质量比值

空燃比:

一定量的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

 

8.什么是发动机示功图?

有什么用途?

P25

示功图:

压力随气缸容积变化的关系,又称P-V或p-φ图。

用途:

1、揭示各行程压力状况。

2、揭示配气相位、点火提前角及燃烧过程的几个阶段。

3、表征有用功大小:

指示功,示功图曲线与横坐标间所包围面积。

9.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

P27

指示指标:

表示燃气的工作品质,包括燃气作功能力和热能转变为指示功的效率。

有效指标:

表示内燃机整体的工作能力,即对外作功的能力。

不仅表示了汽缸内气体的工作效果,而且也反映了内燃机本身的机械损耗。

式中

——内燃机有效功率;

——内燃机指示功率;

——内燃机机械损失功率。

10.何谓机械效率?

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些?

P27

机械效率ηm:

有效功率在指示功率中占比例。

包括以下几项:

a.运动件摩擦损失,占60~75%;

以活塞组与汽缸间摩擦损失最大。

b.配气机构和附件消耗功率,12~20%

c.泵气损失,自然进气内燃机进排气

消耗功率,约占13~15%

动力性指标:

11、简述有效转矩Ttq、有效功率Pe的定义。

P27-28

有效转矩Ttq:

曲轴输出端测得转矩N·m;为平均转矩:

多缸机各缸转矩代数和。

有效功率:

曲轴输出端输出到传动系统的功率。

标定功率:

表征内燃机最大作功能力。

标定转速:

在功率标定时,必须同时标定相应功率的转速。

平均有效压力:

一个假想的压力作用下,活塞在一个行程中所作的功,等于一个工作循环的有效功。

Pe=

(Pme-平均有效压力,Vh-单缸工作容积,n-转速,i-缸数,

-冲程数)

升功率:

是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升功率是从发动机有效功率的角度对其汽缸工作容积

的利用。

12.简述燃油消耗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P29-30

燃油消耗率(比油耗):

单位时间单位功率所消耗燃料量。

式中,B为单位时间锁消耗的燃料量

第三章曲柄连杆机构

1.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与功用是什么?

P32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

1)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活塞往复直线运动变成曲轴旋转运动;

3)向车辆传动装置输出动力。

组成(三部分):

机体组(固定件)

活塞连杆组(运动件)

曲轴飞轮组(运动件)

2.机体组有哪些零件组成?

见课件

包括缸盖、缸体、上、下曲轴箱、缸套、主轴承盖、飞轮壳及连接件。

3.气缸体的功用是什么?

它有哪几种结构型式?

P33

汽缸体功用:

①内燃机的骨架,支承曲柄连杆机构运动件;

②形成冷却水道、油道、气道;

③安装配气机构、供油系统等附件;

④承受内燃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气体作用力;

⑤安装在汽车上的支承点。

汽缸体结构型式:

①普通式(平分式),上曲轴箱与油底壳的分界面和曲轴中心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加工方便。

②龙门式,将上曲轴箱和油底壳的分界面移至曲轴中心线以下:

刚度与强度好,加工复杂;缸体材料:

一般采用铸铁或采用铝合金。

4.发动机气缸套有何作用?

什么是干缸套?

什么是湿缸套?

见课件

作用:

a.导向作用;

b.组成工作空间;

c.延长缸体使用寿命

干缸套:

不与冷却水接触,壁厚1~3mm,水密封性好,机体刚度好,加工要求高。

湿缸套:

与冷却水接触,壁厚5~9mm,安装与定位:

环形凸缘密封:

凸肩下表面,环孔间橡胶圈。

5.活塞组的基本作用和组成各是什么?

P39

主要功用:

①组成可变的工作容积;

②承受燃气压力并传至连杆;

③散热。

组成:

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及活塞销挡等。

6.活塞由哪几部分组成?

柴油机、汽油机的活塞有什么不同?

P40

活塞基本结构:

①顶部——组成燃烧室的主要部分。

汽油机:

平顶,吸热面积小

柴油机:

凹顶,形状、位置、大小与燃烧室形式有关。

②头部——环带部,又称密封部,活塞销座以上部分,与活塞环配合。

作用:

密封:

阻止气体进入曲轴箱、机油进入燃烧室。

传热:

将顶部吸收的热量大部分由头部传给汽缸。

③裙部——活塞与汽缸直接接触的部位,起导向作用0,承受侧作用力。

结构设计特点:

•裙部横截面呈椭圆,活塞销方向为短轴;

•纵截面呈上小、下大(上面温度高,膨胀大),或中凸形状(桶型,使活塞上、下运动均可以得到良好润滑),目的:

补偿裙部的椭圆变形。

7.气环、油环的类型及主要作用是什么?

P45

气环:

也称压缩环。

主要类型:

矩形环:

易出现“泵油”现象,多用于第一道气环。

微锥面环:

磨合性好,锥角通常在30ˊ~60ˊ的范围内。

装配时不能装反,否则机油消耗量成倍增长。

扭曲环:

密封性与磨合性都较好。

梯形环:

具有良好的抗结胶性,自动清除积碳的作用,一般用于强化柴油机的第一环。

桶面环:

外圆面为凸圆弧形,工作时圆弧接触。

抗拉缸性好,环的上下两面都为楔形,容易形成液体润滑。

主要功能:

1)密封,阻止气缸中高温、高压气体漏入曲轴箱;

2)传热,将活塞顶部的热量传给气缸壁。

油环:

功用:

布油和刮油,上行布油,下行刮油。

油环结构:

a.普通油环;

b.带胀圈的油环;

c.带卷簧胀圈的油环

8.连杆组的组成及功用?

P47

功用:

①传递力:

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

②运动转换:

将活塞的王府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组成:

连杆体、连杆盖、连杆衬套、连杆轴瓦、连杆螺栓等。

9.连杆大头切口常见定位方式有几种?

P47

①锯齿定位;②圆销定位;③套筒定位;④止口定位。

10.V型内燃机的连杆有哪几种结构型式?

P48

三种型式:

并列连杆、叉形连杆、主副连杆。

并列连杆:

结构相同,通用性好,可以互换;

叉形连杆:

左、右排气缸中心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汽缸体长度比较紧凑;缺点是叉连杆的强度与刚度都较差,且拆装修理不方便。

主副连杆:

左、右两缸活塞运动规律不同;主缸活塞与连杆还受到副连杆施加的附加侧作用力和附加弯矩。

 

11.连杆轴瓦有几种结构形式?

见课件

①连杆大头孔内轴瓦,及主轴瓦,做成分开式。

外层为钢质,内层浇铸耐磨合金层。

②滚动轴承:

小功率二冲程汽油机,可拆卸曲轴,连杆大头整体式。

12.内燃机曲轴的结构、功用及类型?

P49

结构:

由前端(自由端)、后端(功率输出端)及若干个曲柄组成。

前端:

阶梯式轴段,装有传动齿轮、皮带轮、密封件等。

某些装有扭转减振器。

曲轴后端:

功率输出端。

结构:

法兰盘或花键。

曲柄:

又称曲拐,由曲柄销、曲柄臂、主轴颈组成。

功用:

1)将连杆传来的力转变成转矩输送给车辆传动装置;

2)驱动配气机构;

3)驱动其他辅助装置。

类型:

整体式与组合式两种。

整体式:

一般采用滑动轴承;结构简单、重量轻,广泛应用。

组合式:

分段加工再连成一体,采用滚动轴承。

刚度好,缸心距小,易于系列化,但质量加大,且装配复杂,应用少。

13.曲轴为什么要轴向定位?

怎样定位?

为什么只能有一处定位?

P50

目的:

防止曲轴轴向串动,破坏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位置。

轴向移动原因:

a.斜齿轮及圆锥齿轮产生轴向分力

b.摩擦式离合器分离时产生轴向力

c.上、下坡时,由于重力产生轴向移动。

止推方式:

a.止推轴瓦;b.止推片;c.轴向止推滚珠轴承

曲轴在受热膨胀时,应允许它能自由伸长,所以曲轴上只能有一处轴向定位。

14.多缸内燃机发火顺序的确定原则?

P50

曲轴的形状:

指各曲柄间的相对位置,即曲柄间夹角θ。

曲柄夹角θ与发动机气缸数、气缸排列及冲程数有关。

在确定曲柄夹角θ值时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为使发动机工作平稳,各缸着火间隔角尽可能相等。

例如四缸机应为180°,三缸机为240°。

2)为了减轻主轴径和主轴承载荷,相邻两缸尽量不连续着火。

3)发动机平衡性好。

4)对于V型发动机,要考虑左右两缸交替发火。

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发火顺序:

1—3—4—2或1—2—4—3

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发火顺:

1—5—3—6—2—4或1—4—2—6—3—5,着火间隔角均为120°

15.作用在曲柄连杆机构上的力有哪些?

对外作用效果如何?

P52

1.燃气作用力:

活塞上下面气体压力差和活塞顶面积的乘积

2.惯性力:

往复运动惯性力Pj(Pj的作用方向沿气缸中心线,或正或负)

旋转运动惯性力Pr(Pr的作用方向总是沿曲柄向外)

3.摩擦力:

忽略不计。

曲柄连杆机构作用力的对外作用效果P54

作用在曲柄连杆机构上的力有Pg、Pj、Pr,对于多缸机,还有其形成的力矩。

其中Pg在机体内部达到平衡;

侧压力所形成的反转矩M’无法平衡(证明略),将传递到发动机的支架上。

Pj与Pr随α的变动呈周期性变化,这些力与力矩不断传递到机体外的支点,引起内燃机振动。

16.曲轴系统产生扭转共振的原因是什么?

曲轴扭转减振器的作用是什么?

P62

产生原因:

当干扰力矩的圆频率Ω与曲轴系统的某一个自振频率相等或是它的某一个倍数时,曲轴系统便产生共振。

产生共振时的曲轴转速就是——临界转速。

曲轴扭转减振器:

橡胶减振器、粘性减振器。

作用:

使扭振振幅减小

摩擦式减振器的作用是使曲轴的扭转振动能量逐渐消耗于减振器内橡胶垫的内部分子摩擦,从而使曲轴扭转振幅减小,把曲轴共振转速移向更高的转速区域内,从而避免在常用转速内出现共振。

粘性减振器的作用是当曲轴发生扭转振动时,带动外壳共同振动,惯性质量块因为惯量较大而保持转速均匀,使二者发生相对运动,硅油油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摩擦生热而消耗扭振能量,使扭振振幅减小。

第四章配气机构

1.

1.配气机构的功用是什么?

由哪些零件组成?

P63、P68

功用:

按发动机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要求,按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吸入新气,排出废气。

组成:

1.气门组(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圈、气门弹簧)

2.气门传动组(凸轮轴,挺柱,摇臂,摇臂轴)

2.凸轮轴轴向定位有几种方式?

P71

a.止推片;b.止推螺钉;c.止推轴承

3.配气机构的结构型式有哪几种?

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优缺点?

P63

配气机构的结构型式:

按凸轮轴在发动机上的布置,常见配气机构可分为两大类:

•顶置凸轮轴

•下置凸轮轴(包括中置凸轮轴)

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

(1)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使用最广泛。

优点:

①传动比准确,用于配气定时,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

②使用寿命长。

缺点:

噪声大。

齿轮种类:

采用圆柱齿轮或圆锥齿轮。

(2)链传动。

用于传动附件较多或距离较远时较理想。

优点:

噪声小;重量轻;对附件布置没有很高要求。

缺点:

造价高;过去因磨损而拉长,破坏传动准确性的问题已解决,广泛应用。

4.气门弹簧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在装配气门弹簧时要预先压缩?

功用:

①保证气门回位和密封;②抵消惯性力,防止脱节。

气门弹簧安装时预先压缩产生的安装预紧力是用来克服气门关闭过程中气门及其传动件的惯性力,消除各传动件之间因惯性力作用而产生的间隙,实现其功用的。

5.为什么一般在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要留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有何危害?

P75

发动机工作时受热温度升高产生热膨胀,如果运动件之间,在冷态时没有间隙或间隙过小,热态时由于运动件受热膨胀,容易引起气门关闭不严,使发动机在压缩和作功行程漏气,导致功率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气动困难。

(留有适当的间隙,以补偿受热后的热膨胀量)

间隙过小,发动机在热态可能关闭不严而漏气,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间隙过大,则使气门有效升程减少,使实际进气充量系数下降,此外还加大了传动件之间的冲击,使配气机构噪声增大。

6.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基本原理是什么?

P76

作用:

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改变配气相位

基本原理:

1.采用可变气门正时与气门升程控制2.改变进气管长度:

7.二冲程内燃机换气方式有哪几种?

(只需了解)P78

1)横流换气2)回流换气3)直流换气

第五章汽油机供给系统

1.什么是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

P81

空燃比:

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的质量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

=1的混合气为理论混合气,汽油:

14.7

>1的混合气为稀混合气,

<1的混合气为浓混合气。

2.可燃混合气成分对汽油机性能有何影响?

(回火、放炮的原因)P81

着火极限:

=0.4-1.4,相应5.88

>1.15时,虽然混合气中的汽油能完全燃烧,但这部分混合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中转变为机械功的效率较低,单位体积混合气所放出的热量也少,通过汽缸避免传给冷却水的热量相对增多,使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坏。

=(0.8-0.9)时,汽油机的输出功率最大,但因空气含量不足,部分空气不能完全燃烧,经济性稍差。

<(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