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60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word同步测试

2010年秋季南安市华侨中学九年级化学单元同步训练

§2我们身边的物质

§2、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通过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舍勒B.普利斯特里C.拉瓦锡D.道尔顿

2、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后,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会混入其他气体的是(  )A、磷  B、蜡烛  C、木炭  D、硫粉

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4、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5、空气中不存在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

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糖水、白酒B、铁矿石、氧气C、冰水混合物、自来水D、氮气、氧气

7、下列用途中,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B.用作灯泡填充气C.制氮肥D.制霓虹灯

8、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B、填充氮气C、填充稀有气体D、抽成真空

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种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气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

10、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炭燃烧 B、增加汽车使用量 C、燃放烟花 D、植树造林

二、填空与简答

11、(6分)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另一主要成分氧气约占空气的______%,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一种成分?

(填气体名称)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有些豆科植物的根瘤里有一种叫根瘤菌的微生物,很奇妙,它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一种气体,转化为它的营养物质。

该气体是     。

第1页(共8页)

(3)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空气中,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4)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5)夏天在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12、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不仅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

此外,空气还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廉价的自然资源,试回答:

(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在进行生活、生产活动中,改变了部分地区空气的成分,损害了人体健康,影响了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的破坏。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从世界范围看,排入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_______的燃烧和___的废气。

(2)请将产生下列空气污染现象的原因的序号填入相应横线上: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C、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中

形成酸雨_________,破坏臭氧层_________,产生温室效应_________

(3)请写出两条防止空气污染,发展生产,改善环境的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表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1)某日,我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5∽72。

根据以上信息,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____。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种物质暂不列入空气污染物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氮氧化物D、可吸入颗粒物

(3)测定空气污染主要是看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含量多少,下列情况不会产生以上污染物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焚烧垃圾C、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再排放

(4)泉州市已经成功申办2008全国农运会,整治环境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请你给市委、市政府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写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1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红磷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反应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大约达到集气瓶体积的_______为止;

(2)、写出发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最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4)、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

请写出四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哪些性质?

请写出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燃烧匙内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否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原因是。

(7)该实验中,测定的结果往往比理论值要小,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写出一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共8页)

§2、2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氧气极易溶解于水,使水中生物能生存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

2、已知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试回答: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火星四射B、有燃烧现象发生C、放出热量D有与铁完全不同的黑色固体生成

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A、红磷B、镁条C、木炭D、铁丝

4、在氧气中点燃铁丝前,集气瓶底要放入少量水或细沙,其原因是()

A、增加氧气量B、使实验现象越明显

C、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落下,使集气瓶炸裂D、使反应进行得更剧烈

5.下列关于氧气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助燃B.作火箭的助燃剂C.能使铁生锈D.焊接或切割金属

6、氧气的下列用途不是利用氧气可以维持呼吸这一性质的是()

A、气焊B、动植物的呼吸C、医疗D、潜水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烂B、白磷的燃烧C、钢铁生锈D、动植物的呼吸

8.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9、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气,不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度减慢C、放出氧气的质量减少D、放出氧气的质量增多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酒精灯B.铁架台C.试管D.天平

1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纯净的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瓶气体是()

A、空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1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14.下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C.用排水法集满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正放在桌上

 

第3页(共8页)

二、填空与简答

15、在I栏各项实验后面的括号中填入II栏对应的实验现象的序号

III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出现浓厚的白烟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C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生成

(4)磷在氧气中燃烧()D发出白光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E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6)硫粉在氧气中燃烧()F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气味气体

三、实验与探究

16、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

①,②__,③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母编号),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编号),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时装置A中试管口必须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步骤大致有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装入高锰酸钾,⑤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以上步骤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上述操作中若⑥⑦顺序颠倒,则后果是。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仪器②内盛放的液体药品是___,B中锥形瓶内盛放的固体粉末是二氧化锰,它做为反应的___________剂,若要得到比较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作为收集装置,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装置中采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只要求写一点):

(4)实验室选用上述B装置还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有(只要求写一种),收集装置可选用(填字母编号),选用的理由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

(5)、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李红同学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编号),收集装置为___(填字母编号)。

 

第4页(共8页)

2010年秋季南安市华侨中学九年级化学单元同步训练

§2、3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按现在的消融速度,至2035年将全部融化殆尽。

与这种现象最密切相关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

2、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的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  )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

 

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在改变C、先变红色后变无色D、先变红后变紫

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  )

A、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6、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易溶于水 ②都可以灭火 ③通常情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④都能与石灰水反应 ⑤都是无色气体 ⑥都有三态变化

A、①⑤⑥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⑥

7、二氧化碳能作为“舞台上的云雾,人工降雨”等用途的原因是()

A、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B、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

C、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D、气体二氧化碳易液化

8、二氧化碳灭火的能原因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然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D、能溶于水

9、可以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分别观察颜色或闻气味

10、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   B.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须严禁烟火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须检验纯度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燃烧木炭        B.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煅烧石灰石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12、现有下列仪器:

①锥形瓶②酒精灯③长颈漏斗④导气管⑤水槽⑥集气瓶。

其中在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肯定用不上的是()

A②④B②⑤C①⑤D①③

第5页(共8页)

13、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

A都能用排水法 B都不能用排水法 

C用向下排空气法 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14.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可靠方法是()

A.通入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  B.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火焰是否熄灭

C.通入水中看溶解性  D.通入石蕊试液中看试液是否变化

15、检验一瓶用排空法收集的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内 D、用天平称量其质量

1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5步: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加几小块大理石;⑤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A.氢气+氧气

水       B.水

氧气+氢气

C.水+二氧化碳

碳酸       D.镁+氧气

氧化镁

二、填空与简答

18、二氧化碳是导致地球上发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人类意识到它的排放必须控制。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写出2种)①;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_______(填名称)。

(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二氧化碳)。

据此能说明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①   ;②    。

19、下图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在A处能观察到两支蜡烛(填序号)熄灭。

A、从下而上B、从上而下C、同时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

物理性质:

;还可得出

的化学性质。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用CO2来作。

(3)在B处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反应,请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

20、请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填化合或分解)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属于反应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反应

(3)、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反应

(4)、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反应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 __属于反应

(6)、碳酸受热分解 属于反应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 _属于反应

(8)、水通电分解_________ 属于反应

(9)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反应

(10)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左I)。

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①②。

(2)气体发生装置内装入的药品是和(填药品名称);请用化学式表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

第6页(共8页)

 

 

左I右II

(3)小红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设计了装置(右II),装置(右II)与装置(左I)相比较,装置(选填“左I”或“右II”)更好些。

理由是: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收集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其原因是。

(5)如何检验集气瓶中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满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分液漏斗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填名称)

§2、4自然界中的水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冰比水轻,能浮在水面上B.水结成冰是化学变化

C.标准状况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是100℃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2、能从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C、水通电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水通电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下列操作与净化水无关的是( )

A、过滤  B、吸附  C、蒸馏  D、电解

4.明矾净化水的作用是()

A.使暂时硬水软化B.使永久硬水软化

C.除去水中的悬浮物D.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5.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B.除去原有的臭味

C.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D.除去水中含有颜色的色素

6.下列方法中能除去溶液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是()

A.蒸馏B.加热C.过滤D.吸附

7、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量筒

8.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D.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9.能除去河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A.沉淀B.吸附C.过滤D.蒸馏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第7页(共8页)

11.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

12.下列水最纯的是()

A.自来水B.海水C.矿泉水D.蒸馏水

1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C、工业用水可以用硬水,也可以用软水D、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叫过滤

14.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15.下列方法中,可以明显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过滤B.静止C.煮沸D.吸附

16、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C、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D、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17、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措施合理的是:

()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⑤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A.①④

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二、填空与简答

18、(8分)水是生命之源。

请回答下列对水进行研究的有关问题。

(1)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占总水量不到l%,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有   。

(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含SO2、NO2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右图所示

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该作用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