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92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院校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docx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

附件2:

编号

 

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课题负责人倪建华

课题单位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填表日期2017年3月21日

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

认可所填写的《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书》(以下简称为《申报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报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

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

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

4.恪守学术道德。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

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维护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

××××)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正确表达科研成果。

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9.遵守财务规章制度。

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

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0.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特授权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有权保留并向我省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

2017年3月21日

填表须知

1.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关键词是按研究内容设立。

最多不超过4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3.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

每个申报项目限报负责人一名,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并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课题负责人一般需要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主要参与者是指课题负责人之外的课题研究方案的研究人员与子课题负责人等,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5.申报表必须经过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并由各市职教学会、职教科(处)、教科院(职教室)和学会工作机构初审。

经初审推荐立项的申报表,报送至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6.申报表一式叁份。

课题负责人持有一份,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持有一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部一份。

7.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

一、基本信息表

课题名称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72年4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高级讲师

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担任导师

所在市

工作单位

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信箱

单位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单位固定电话)(手机)

身份证号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签名

1978.06

教师

教育理论研究

本科

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71.04

教师

分析、总结,撰写论文

本科

工学学士

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69.08

教师

总结材料,撰写报告

本科

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82.10

教师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归纳

本科

工学学士

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71.02

教师

搜查、整理、归纳课题资料

本科

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85.10

教师

总结材料,撰写报告

本科

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申请资助经费(单位: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

(请提供课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如课题立项证书、结题证书)

主持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分层教学的研究》

威海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9.12

威海市教育学会、威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结题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7.01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结题

注:

此处只需要市级及以上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课题结题证书或证明。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张贴处

四、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依据:

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或综述;本课题对已有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等。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3.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创新之处: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5.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6.字数限定:

不超过3000字。

1、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历来被视为“政策风向标”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先后两次部署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强调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总理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所作的批示时,强调要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总理之所以对“工匠精神”如此看重,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

背后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完成一场“品质革命”,确保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当我们提到“工匠”一词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想到以前的木匠、鞋匠、铁匠、银匠、剃头匠等等。

古有干将莫邪历练三年,铸成世间第一剑;木匠祖师爷鲁班发明创造出锯、刨、伞、风箱、云梯等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

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专题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一系列当代顶尖技术工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高超的技术水准无法替代,职业道德意识是那么强烈而深厚。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凭借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对职业的专注和严谨,最终让世人瞩目。

如果仔细分析工匠精神,可以发现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工匠精神表现在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操作,如果螺丝规定拧七圈半,决不拧七圈,更不会拧八圈。

工匠加工产品,从不愉工减料,更不会急于求成和粗制滥造。

二是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

不放过任何一道工序、一个环节,一个细节,反复打磨,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直到无瑕挑剔,完美无缺。

三是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

从个体来说,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几十年如一日,有的甚至倾其一生只钟情一件事。

从企业来说,长期坚持一个领域,将该领域做到极致。

如杭州的张小泉剪刀,从明朝做到今天,历经380多年,仍为我国手工业的传统名牌。

北京的同仁堂中药老字号,因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精心制作,至今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遗憾的是,目前像张小泉剪刀、同仁堂中药这样超过150年的历史老店仅存他们和六必居、陈李济中药、王老吉等五家。

据说,我们的邻居日本超过百年以上的老铺多达10多万家,正是数以万计的工匠支撑着这些百年老店灿烂到今天。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58年,欧美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

可见,企业工匠和工匠精神的的丧失与企业的短命、品牌的缺失息息相关。

再看看国外,瑞士的钟表、德国的刀具和汽车、法国的香水和葡萄酒等等,无不是以“工匠精神”造就了其精湛,从而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引领消费时尚的苹果产品其实就是天才的创意和工匠精神的完美结合,每一样产品推出时都会让全世界为之疯狂。

日本东京九十多岁的小野二郎倾其一生潜心研究寿司的制作,从食材选择、寿司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最终获得日本“寿司之神”的美誉。

其实从他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工匠精神”主要在于:

1.对待职业一丝不苟,从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产品的质量;2.耐心和专注,注重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3.使用的材料、产品的设计以及生产的程序,都在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产品工艺或服务的质量;4.对最新技术的不断钻研和创新,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塑造出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产品卓越性。

工匠精神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为:

“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

在西方文化中集中体现为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理念,这一观念来自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以及基督教的新教伦理精神。

工匠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大价值:

它是优良制造的灵魂所在,有助于工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关键所在。

工匠精神不仅涉及到中国制造及其产品质量,更是人们普遍的职业和工作伦理的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不仅是工作者的优良品质,而且是一个民族成员对待工作的优良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的要求,“工匠精神”进校园有助于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专业课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通过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为职业院校学生顺利转换为职业人做好准备。

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工匠精神”进校园,将有利于使学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将有助于培育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自觉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弘扬“工匠精神”,练就工匠技艺。

2、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课题名称是《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广义上说,“工匠”是各行业的劳动者,我们课题组认定的研究对象是职业院校学生。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科特点和心理特点,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依据岗位特点和工作目标,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培养,采取学习经验分享、革新成果交流、专业人员授课等形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效能力。

引入“互联网+”培训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定期在班级之间、不同专业职业院校学生之间组织互动训练,利用企业网络平台、微信群等多种载体,为职业院校学生加强更多的理论和技能。

开展“导师带徒”等活动。

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导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作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位操作技能,使“大国工匠”的绝技绝活代有传人。

 

总体框架

1)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弘扬工匠精神

为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应该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方面进行职业化改造,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

通过平面广告、新媒体等,介绍木匠祖师爷鲁班、厨师庖丁、中航工业沈飞钳工技师方文墨、巧手拼接航天之翼的金牌女工薛莹、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等古今中外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以及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工匠精神的传承。

同时举办一些讨论、演讲等活动畅谈工匠精神的意义,让工匠精神弘扬,深入学生的内心。

职业院校应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

传播、弘扬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可通过相关的演讲、比赛、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精神氛围.既丰富了高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磨练其实践能力.还能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比如举办“品质是一种坚持和追求”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活动。

此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品质意识,而对品质的坚持和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活动可凭借其丰富的形式.寓教于各类活动中.以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

2)职业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人才、传承工艺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和创业的重要职责。

在实施创业就业教育时,应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培育生涯规划、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开拓创新精神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就业和积极创业,使其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兼顾专业的特点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3)专业技能训练体验工匠精神

在校的短短几年,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将来适应生产、服务的技能,不可能成为一位大国工匠。

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专业方向等影响因素,在学生掌握专业综合技能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个性化的培养,突出个人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精通一门技艺,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给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4)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传递工匠精神

夏奈尔首席鞋匠曾经说过: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职业学校应该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企业高工、行业专家融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通过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传递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5)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塑造工匠精神

校企融合塑造工匠精神同样的材料,同种的生产线和管理,我们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却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缺乏“工匠精神”是其根本原因。

因此采取校企融合的方式,在学生学习阶段进行工学交替实践很有必要。

通过专业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做到边学边生产。

既增加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工匠精神的塑造。

6)创新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变化需要创新文化育人,将传统文化、工业文化、职业文化、自然文化视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打造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

重点难点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专业课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尝试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为技校中职生顺利转换为职业人做好准备。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兼顾专业的特点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主要目标

(一)坚持职业标准,培育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标准是企业产品品牌的保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之所以能率先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与其对行业标准的追求息息相关。

调查显示,在当前德国的各行各业中,共有2.5万个标准,确立标准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给各行各业的人一个规范,让大家按照规范来做,才能保证产品的品质。

德国产品为何深受消费者青睐?

行业标准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此,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要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要确立与工匠精神相对接的职业培养标准,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型人才。

然而,在审视我国职业技术培育标准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一是缺少标准,包括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二是有标准却不执行或者不按照标准来展开教学,尤其是在专业教学中,满足于“大概”“大约”和“差不多”,而不是追求“100%”的要求,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能力一般”。

对此,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从制定培养标准,以标准来开展教学,要求达标,不达标就不予以毕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求精求准的工匠品质。

(二)坚持规范操作,培育一丝不苟的精神。

俗话说: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制定规范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遵守规范主要体现为日常学习、生活、顶岗实习中耐心、细致和专注,概而言之,就是不折不扣、一丝不苟。

因此,在职业教育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树人的实践中,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每道工序和每个细节,尤其是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刻刻、处处要求大学生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不管是实训前的准备环节、实训中的练习环节,还是实训后的整理环节,都要把细节做好、做实、做细,丝毫不能马虎,丝毫不能懈怠,因为这些都是养成工匠精神的充要条件。

职业素养无小事,工匠精神无大道理,只有从细节做起、从规范做起、从平时做起,才能生成工匠精神的职业文化素养,才能生成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职业品质。

对此,要把坚持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培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确保其能够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所有的事情。

(三)培养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

“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敬、可为的”,但是,要实现这些特质,必须要经过历练、锻造和教导。

要想可为,就要能干事、干成事,然如何能实现一番作为呢?

必须要学会淡定、坚定,能够乐此不疲、精益求精,除了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艺外,还有一颗热爱事业的心,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钻研专业课”,这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情怀。

所谓职业情怀,实际上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

只有拥有强烈职业情怀的人,才能够从内心产生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从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特别的敬业精神。

对此,在职业教育中,要从如何培育大学生敢于担当、认真热爱、甘愿付出的职业情怀着眼,不应该让职业情怀成为一种奢谈,而是通过思政课、专业课、职业素养课等课程来厚实大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职业情怀,使其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具体研究方法

理论思辩和经验实证结合是本研究遵循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我们以经验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为依托,采用文献分析、个案观察分析和经验概括方法完成。

同时结合下述方法进行:

观察法:

是有计划地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察所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法:

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同时根据研究需要,我们还将使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其他方法。

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

通过采用调查、讨论法选题、文献分析法,申报课题、确定课题组成员、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

课题名称确定:

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为《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

2).研究阶段(第一轮)实施研究并作好阶段小结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调查、讨论法选题、文献分析法、个案观察分析、经验概括方法,收集有关学生心理和学习成绩等文献基本资料,达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的目的。

3).研究阶段(第二轮)采用调查、讨论法选题、文献分析法、个案观察分析,实施研究并作好阶段小结。

这一阶段工作重点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升华“工匠精神的精髓”开展第二轮的教育设计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

4).总结阶段:

课题资料整理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成果以论文和结题报告形式展示,以专家的综合评估来测量。

可行性

1)职业院校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其渗透到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当中。

职业院校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

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社会实践各整个环节,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在顶岗实习环节中加强技术理性培育和引导,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于学生的精神之中。

2)社会实践基地要秉持工匠精神,以“现代学徒制”为手段传承“工匠精神”。

培养工匠精神,最终目的是让企业长久树立高质量的品牌形象,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在市场动荡中永远保持核心竞争力。

企业作为高职社会实践的主阵地,要秉持“工匠精神”,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企业员工的职业追求。

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企业要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师傅要帮助学生克服急躁、毛糙、马虎等毛病;师傅要让学生严格遵循行业专业标准,以创造最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效果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用专业立身、用敬业做人的工作精神。

3)倡导工匠精神,社会上既要弘扬劳动光荣,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机制。

倡导工匠精神,一方面,社会要重塑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制度和机制,要提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特别是一线技能工人的收入,让蓝领工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

唯其如此,才能在社会上真正营造出劳动者光荣的舆论氛围,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意义才有保障。

五、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

1.学术简历:

课题负责人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积累和贡献等。

2.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

3.承担项目:

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

4.与已承担项目或博士论文的关系:

凡以各级各类项目或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课题,须阐明已承担项目或学位论文(报告)与本课题的联系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