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98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docx

市场化进程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可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估计,我国环境污染80%是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获得。

环境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推行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对于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紫金矿业和康菲石油污染泄露、广西龙江镉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高度关注,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信息已经逐渐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周雯雯,2012)。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环保监管日益加强,2007年4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2010年9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进一步详细规范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编制。

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并不乐观,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相对较少(李海新,2012),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大多也是有选择地披露,存在“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黄珺和周春娜,2011),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参与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存在较为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沈洪涛和李余晓璐,2010)。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就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市场化程度不一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区收入水平的绝对差距也在显著扩大。

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资源无价”以及“经济挂帅”的思想主导着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因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意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不同的结论是否会在我国地区之间得到验证呢?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经营活动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组织理论在现代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将环境意识内化于内部组织制度结构的企业是否会显著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业绩继而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呢?

在我国,有关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开始,但还处在初步阶段,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本课题,其主要目的在于从企业外部宏观市场化进程和企业内部微观组织变迁的视角来考察我国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动机和影响因素,并对改进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对策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现代工业迅猛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灾害。

随着“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增强,企业环境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充分意识到企业对于保护环境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理论与实证也都表明了环境管理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至少,环境管理的实施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基于此,企业应主动进行环境管理,定期披露环境相关信息,为企业自愿进行环境管理以及国家有效进行环境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国外文献

1989年3月,在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

其后,西方国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德福欧文(1992)阐述了绿色报告的内容、作用及系统构建,为后续基本框架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罗博格雷与德福欧文等学者(1993)从公司的受托责任角度,系统阐述了环境报告的原理与理论,为人们了解公司环境报告的发展和开展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此后数十年间,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专题研究,尤其是在实证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L.L.Eng和Y.T.Mak(2003)的实证研究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趋向于更高的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水平,Anderson和Frankle(1980)、Belkaoui(1976)、Fry和Hock(1976)、Bowman(1978)以及Preston(1978)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在Craven和Marston(1999)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行业类型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而在此之前的Bigoness和Perrealt(1981)的实证研究发现IT类上市公司会自愿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Bowman和Haier(1975)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研究公司盈利能力对自愿性环境披露的影响时发现,二者显著正相关。

Leftwich等(1981)和Ferguson等(2002)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负债程度与环境信息披露存在正相关关系。

Mark和Santhakumar(2006)通过建立一个交易模型发现,强制信息披露可以克服环境信息披露相对公众需求的不足,并指出这能增加社会福利。

Magali等(2006)发现,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在能源、电力行业效果明显,不仅能提高环境方面的表现,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平均能耗。

2.国内文献

我国学界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研究相对较晚。

早先主要从规范的角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如孟凡利(1997)认为,环境信息的披露主要还是依赖于公司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吕露(2001)认为,公司外部利益关系人的需求、内部利益关系人的需求和各种环境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最根本的动因,王锐和于志鹏(2004)从信息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李建发(2002)提出了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基本框架设想,孙兴华(2002)提出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报告。

近年来,实证研究渐多,如耿建新等(2002)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汤亚莉等(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王建明(2008)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对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得出了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受到行业差异和外部环境监管制度压力显著影响的研究结论。

(三)论文研究的内容

从上述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大都是针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理论、影响因素、披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针对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宏观国情来研究微观企业对于环境保护责任的响应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起步较晚,肖淑芳等学者对我国沪深两市的1000余家上市公司2002和2003年度会计报告中有关环境信息进行了统计调查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2002年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比例是34.39%,2003年略有提高,达到36.99%。

由此可见,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污染行业。

相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整体披露水平较高的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可能在发展中国家没有什么吸引力,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更注重满足个人的基本生理需求问题。

Smith等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的投资者可能没有在他们的投资中考虑环境信息披露的价值,而是更注重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经济前景。

我国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长期以来东中西部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同时“资源无价”以及“经济挂帅”的思想主导着人们的经济发展观。

在这种情况下,因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意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不同的结论是否会在我国地区之间得到验证呢?

将环境意识内化于内部组织制度结构的企业是否会显著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业绩继而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呢?

各种企业特征如企业规模、财务业绩与债务水平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相关性又是如何的呢?

本文拟从企业外部所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和企业内部对环境责任响应发生的组织变迁这一视角出发,运用沪深两市A股隶属于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2012年样本数据分析我国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现状,并检验市场化进程、与环境保护相对应的企业组织变迁以及企业特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政策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利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TATA12.0,以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展开实证研究。

本文的后续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局限性与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束语。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市场化进程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市场化进程表现为公司所处的外部宏观治理环境(杨兴全等,2011),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其法制化水平通常较高,一旦企业污染环境违法经营的情况被曝光,会遭致执法部门的严厉责罚。

企业为避免受责罚,会主动、积极地进行环境治理,改进生产技术,生产生态环保产品,并将这些环境治理信息公开进行披露,以将自己与其他企业相区别。

而在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出于对提升政绩等因素的考虑,地方政府可能不会对企业污染环境的情况严加约束,企业主动进行环境治理、披露环境信息的外部压力不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的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性存在和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以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例,广东省以57067.92亿元位居榜首,而排名最后的青海和西藏分别为1884.54亿元和695.58亿元。

此外,市场化进程高的东部地区其传媒产业通常较为发达,媒体作为一种外部独立的监督,治理力量作用强大。

当企业将有利、积极的环境信息予以披露时,媒体能够将这些信息及时、全面、迅速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整体认识,甚至改变其各项决策。

以上种种表明,市场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程度会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因此,在我国可能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市场化进程较快的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机也较强,披露水平较高;市场化进程较慢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温饱问题而将经济发展问题排在环境问题之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较差,披露水平较低。

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市场化进程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二)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在企业不同组织变迁阶段,由于其环境保护意识的不同,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有所不同,对政府管制需求也不同。

在组织变迁的静止阶段,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大多出于企业的自愿行为,表现为一种诱致性变迁,其环境责任意识极低,更多体现为一种需求驱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在组织变迁的形成阶段,在其初期殖民化阶段,大量环境保护法规的存在迫使企业履行环境法律责任,导致对组织实质性变迁和政府管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信息披露更多的是出于解除企业的环境法律责任,辅之以环境道德责任。

而到了组织变迁的演化阶段,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再依赖于政府管制以保证其数量和质量的延续性,而是自愿披露各种环境会计信息,基于合法性等动机向外界传递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并解除受托责任。

综上所述,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

企业组织变迁程度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三)企业特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公司特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理论研究热点。

现有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特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是复杂的,有些结论截然相反。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揭示对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数量有重要影响的公司特征因素。

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数量和企业经济业绩、规模以及所在行业具有相关关系。

鉴于此,本文选择了体现公司特征的若干因素,分析其与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1.企业规模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方面,规模大的公司比规模小的公司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多的资源;相应地,倘若造成环境污染的话,后果也会更加严重,更容易受到政府机构、社会公众的关注。

另一方面,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具有政治敏感度,越容易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政治成本越高。

因此,为了避免政府和社会对其的过度关注和降低代理成本,规模越大的公司更倾向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由此得出如下假设:

假设3:

企业规模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2.财务业绩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根据信号理论,绩效好、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为了与绩效差、盈利能力弱的公司区别开来,更有可能会主动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资源,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有关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Plumlee等(2009)分别以预期现金流和资本成本作为公司价值的代理变量,检验了环境披露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环境敏感行业的资本成本与环境披露质量成反比,环境不敏感行业的预期现金流与环境披露质量成正比。

另外,Freedman和Jaggi(1988)、Stevens(1984)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Ingram(1978)、Anderson和Frankle(1980)没有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

企业的财务业绩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相关。

3.负债程度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负债程度越高的公司,其获得股东和债权人投资的难度就越大。

因为更多负面消息披露会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公司难以获得资金来改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对于债务水平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当今的企业生存在一个严格注重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中,环境风险日益凸现,银行等企业债权人开始关注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以降低环境风险,保证投资安全。

由此可以推断,负债程度高的企业为了向债权人表明其严格遵循了环境法规、环境违规风险低,相对于低负债水平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较多的环境会计信息;另一种观点,即代理理论认为,债务契约所包含的限制条款会倾向于减少企业管理层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转移财富的能力,因此,具有较高契约成本和监督成本的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增加净收益的会计方法,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决策会导致环境保护支出的增加从而减少企业的盈余,因此具有较低契约成本和监督成本的企业,即低债务水平的企业会倾向于披露较多的环境保护信息。

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

企业的负债程度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相关。

4.企业性质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我国国有企业由政府控制,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国家赋予了国有企业更多的控制经济命脉、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国有企业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以解除其环境受托责任。

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企业性质对履行社会责任、披露环境信息可能会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从而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

企业性质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本文选用我国2012年隶属于污染行业的造纸和纸制品业的26家上市公司以及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的7家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作为样本。

行业的选择依据中证指数证监会行业分类2012版,手工收集的年度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数据来自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及巨潮资讯网,财务指标来自RESSET/DB金融数据库。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简单描述和初步分析

33家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可以看出披露信息最多的项目是“环境政策或公司关注环境的声明或讨论”,占总体样本的93.9%;其次是“循环经济或节能”项目,占总体样本的90.9%;然后是“政府补助”项目,占总体样本的84.8%;没有披露信息的项目是“或有负债、预计负债、负债、修复和基金”,其次,披露信息最少的项目是“环境监测”,仅占总体样本的9.1%。

在年报中明确提到设置了环保机构的有13家,占总体样本的39.4%。

这种结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和相关政府管制促进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

部分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关于“循环经济与节能”项目的说明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发展循环经济对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国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资源法》、2002年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198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决定》、1996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意见,党的十六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这些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反映在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上就是关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信息披露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表1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表

造纸和纸质

品业

(n=26)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n=7)

合计

(n=33)

比例

%

比例

%

数量

比例%

环境政策或公司关注环境的声明或讨论

25

96.2

6

85.7

31

93.9

遵循环境管制的声明

15

57.7

4

57.1

19

57.6

循环经济或节能

24

92.3

6

85.7

30

90.9

或有负债、预计负债、负债、修复和基金

0

0

0

0

0

0

公司污染控制设备及过程的讨论或提及、ISO14000或HSE

21

80.8

5

71.4

26

78.8

环境监测

3

11.5

0

0

3

9.1

对污染控制或减排的资本性支出

22

84.6

5

71.4

27

81.8

对污染控制或减排的的费用性支出

13

50

0

0

13

39.4

环保机构

12

46.2

1

14.3

13

39.4

研发支出

10

38.5

3

42.9

13

39.4

政府补助

22

84.6

6

85.7

28

84.8

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

17

65.4

4

57.1

21

63.6

2.关于“政府补助”项目的说明

肖特嘉和布里特认为,政府环境政策和行业政策将会支持企业管理当局把经济生态效益作为企业的环境会计目标。

因此,政府有能力且可以建立支持性的计划,以奖励企业节约利用各种能源、材料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鼓励生产厂商主动承担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责任和受托责任,并培育、研究和开发与经济生态效益改革相关的宏观支持环境,从而减缓企业对严重环境问题的敏感性。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政府补助项目深刻体现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相关环境政策,从披露的情况来看,84.8%的污染企业得到了不同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支持在引导企业进行环境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1.模型设定

根据假设1至假设6,本文建立下列多变量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β0+β1市场化进程+β2企业组织变迁+β3企业规模+β4负债程度+β5财务业绩+β6企业性质+μ

即Disc=β0+β1Market+β2Change+β3Size+β4Debt+β5ROE+β6State+μ

在上述回归方程中,β0-β6为系数,μ为误差项;Disc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计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市场化进程采用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District)排名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替代变量,指标排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原始数据整理得来;组织变迁(Change)以公司是否设置了环保机构作为替代变量,假设设置了环保机构的公司最少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改变,将环境保护事项作为公司常设机构的日常事项加以管理,制度化程度较高,可以推断其已经形成了与环境保护活动相对应的组织制度变迁,本文采用虚拟变量来衡量企业是否经历了组织变迁。

企业特征分别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计量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计量负债程度和净资产收益率计量财务业绩,企业性质采用虚拟变量,以最终控制人是否为国有控制人来衡量,具体变量设计情况见下页表3。

2.因变量设计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量化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因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多样,因此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量化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

截至目前,内容分析法是量化环境信息的主要方法。

借鉴Gray,Bebbington和Walter(1993)对环境会计中潜在组成要素构成的研究以及Patten(2002)对环境信息披露分数的构建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沪深两市样本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在对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分析的初步描述基础上确定如表2所示构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的组成要素。

在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按内容和性质分为12项,具体赋值情况如表2所示,各公司年度报告中每披露其中一项则赋值一分,最高可能得分为12分,最低可能得分为0,以显示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

由此得出的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分值越高,表明该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越充分,意味着可能该公司对环境保护活动给予的重视度越高。

表2环境会计信息指数构建赋值表

项目

分值

环境政策或公司关注环境的声明或讨论

1

遵循环境管制的声明

1

循环经济或节能

1

或有负债、预计负债、负债、修复和基金

1

公司污染控制设备及过程的讨论或提及、ISO14000或HSE

1

环境监测

1

对污染控制或减排的资本性支出

1

对污染控制或减排的费用性支出

1

环保机构

1

研发支出

1

政府补助

1

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

1

合计

12

3.自变量设计

解释变量的选取与定义如表3所示

表3变量定义表

自变量含义

变量符号

定义

市场化进程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

Market

按2012年各样本公司所属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生产总值最高为31,最低为1

组织变迁

Change

虚拟变量,若设置环保机构则取1,否则为0

企业特征

财务业绩

ROE

净资产收益率

负债程度

Debt

资产负债率

企业规模

Size

资产总额的对数

企业性质

是否国有控制

State

虚拟变量,若为国有控制则取1,否则为0

四、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