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33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课期末论文.docx

毛概课期末论文

毛概课期末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实践报告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时间:

2011至2012学年度第1学期

2011年12月30日

南京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

大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黄友访

摘要: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美德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在我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因此,探索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关系人情道德,而且事关社会和谐。

关键词:

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缺失;感恩教育;感恩意义

一.感恩的内涵

现代心理学认为,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我认为,感恩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通常我们说的感恩,就是向父母感恩,但其实远不止于此,对社会、对朋友、对老师等的感恩也非常重要。

总之,自己所受到的关爱,都应该感恩。

感恩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一种领悟,也是一种境界,是做人的根本。

写这篇文章也是在看自己心中是否有感恩是否做到了感恩。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

我们需要看一下一些尴尬事件折射出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一..新闻案例

案例一:

2011年3月31日,在日本留学近5年的汪佳晶从日本东京乘坐飞机回到上海浦东。

登机前,汪佳晶曾致电母亲急需生活费,表示自己“没钱了,都要饿死了”,在遭到母亲拒绝后,汪佳晶愤然搭机回国。

当晚8时30分,汪佳晶抵达上海浦东机场,见到母亲后,他问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汪母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其继续求学,然后双方发生争执,当听到身后的母亲唠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时,深受刺激的汪佳晶从随身的托运行李包内拿出两把尖刀,对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毫无防备的汪母受伤后最终倒地,汪佳晶在逃离现场时被民警抓获。

汪母的胃、肝等多处内脏破裂,一度生命垂危。

经法医学鉴定,其伤势构成重伤。

案例二:

长沙晚报近日刊登了一篇名为《<大学生毕业5年闭门“啃老”>的读者来信》引起了广泛关注。

来信写到一名大学生找工作失败,毕业5年天天在家打游戏,成了不愿工作的啃老族。

“啃老族”三个字再次成为热门词汇。

案例二:

这是几天前发生在我校的事情。

2011年12月2日下午三点,经济管理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校足球场举行院系杯足球赛。

比赛过程中,学生与裁判老师在某个评分细节上意见相左,引发争执。

争执十多分钟后,裁判老师意识到场面失控借机离开,进入办公室避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十名学生将其追赶到办公室,意图破门而入,破门不成后,就在办公室外大声叫骂,扬言要殴打老师。

如此僵持近两个小时,学生方逐渐散去。

案例三:

光明日报推出《圆助学老人一个梦》系列报道,讲述助学老人陈自绪的故事。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除2001年是空白)十年中,老人每年帮助的大学生人数分别为:

1,1,7,10,18,21,20,32,25,19;收到照片数量为:

1,1,6,9,11,8,11,4,4,6;照片与人数比率为:

100%,100%,86%,90%,61%,38%,55%,13%,16%,32%。

以比率为纵轴,以年份为横轴,形成了一条整体走向下降的曲线。

案例四: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4日报.由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设立的仲明助学金,在顺德国华纪念中学举行了2011年度助学金的颁发仪式,有广东19所高校的533名学生受助,并签订“道义契约”。

在1997年,杨国强先生设立了仲明助学金,每年捐赠100万元帮扶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自2006年起每年捐资200万元。

该助学金不需要大学生做任何经济抵押和承诺,只是要求大学生在领取助学金时,签署一份“道义契约”,承诺在经济情况许可时,返还助学金并加入到助困的行列中。

曾经签订的“道义契约”,到底有有多少大学生实践了当初的承诺?

据仲明助学金管委会负责人陈心宇介绍,14年来广东省内已有6446名贫困大学生接受仲明助学金的捐助,但目前仅有283名大学生履行了“道义契约”的承诺。

 案例五:

2008年某日凌晨,因为一双臭袜子发生口角,武汉工程大学一名大一男生在宿舍里被室友用水果刀刺伤,随后不治身亡。

案例六:

信息时报讯:

2011年4月11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两名学生因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过程中,者陈某拿出一把刀刺向雷某,致其重伤。

案例七:

龙虎网讯2011年11月14日讯:

两名女大学生,进入一家商店,在和女营业员几句口角后,其中一名女大学生竟对女营业员大打出手,导致女营业员躲进休息室……日前,一则关于南京女大学冲砸商店的暴力视频,出现在土豆网和优酷网上,引来不少网友点击。

案例八:

2011年12月5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因停车位与一名清洁工发生争执,清洁工被这名学生打倒在地,送至医院后不治身亡。

一件小事却导致了清洁工死亡的惨剧。

该事件中的清洁工是辛勤的劳动工作者,而打死人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该生开着是奥迪车,我们不难看出其拥有名校高学历之外,家庭条件也相当的不错,在我们看来高学历的人学识涵养应该都不错才对,但是该学生却因为一件小小的纠纷就把人打死。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到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对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父母无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时竟然对父母施以暴行,这是感恩意识极度淡薄的表现;对老师恶语相向,甚至意图用暴力对待老师,反映了高效学生道德素质的低下,同时也是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对老师没有感恩之情;接受社会慈善组织的资助,不能履行受助承诺,甚至没有简单的答谢、与资助人没有起码的交流,尽管其中可能会有其他的客观因素,但不能不说这些受助学生感恩意识不强,对社会缺乏感恩;小事争吵而将清洁工打死,这是对生命的漠视,道德的沦丧,同时可以看出当事人对底层劳动者的蔑视,对劳动人民缺乏感恩之情。

二.学校调查

上面的例子也许仅仅是个例,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此调查面向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园艺院、人文院五个院系的学生,发放问卷60张,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0张,并对答卷情况作了统计。

根据统计显示,有1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有30%的学生不经常或极少给父母打电话;有80%的学生与老师发生过冲突,其中6%情况恶劣;有40%的学生已经不再与以前的老师联系;受社会基金会资助的学生中,有50%的人每年只与资助单位联系一次,16%的人甚至没有资助单位的电话号码;有12%的从来不跟售货员说谢谢。

三.结论

结合新闻媒体的信息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是知恩感恩的,他们中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

但是,也确定有一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让人心寒。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发展到今天,反而被一些大学生所抛弃呢?

这不得不使人们深思。

经过对阅读及实践资料的整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三.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影响了感恩教育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轨与变型期,一些最为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的缺失之下遭受到严重的挑战。

为他人或社会奉献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也影响到大学生的感恩心态,一些施恩却得不到好报的事件给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容易导致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

 2.家庭教育中缺少大学生感恩教育

许多家庭都倾心尽力地想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即使经济和精力上投入再多也不会心疼后悔。

但他们往往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常常因学业太忙而放弃。

以至于有的孩子成了“两耳不闻社会事,一心只想分数线”的畸型儿,给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留下明显的性格缺陷。

  3.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缺少感恩到素质的教育

在调查问卷中,我对我校感恩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人在感恩节当天参加了集体举行的感恩活动;有10%的人竟然不知道那天是感恩节;有14%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爱心公益活动;有68%的人觉得我校举行的感恩活动不够多,应该多加举行此类活动;有76%的人认为目前我校感恩教育的力度不够,应该加强。

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

高校的感恩教育确实还做得不够。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以升学率为杠杆的现行教育体制,使得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除了分数还是分数。

有的同学具有很好的成绩,但不具有良好的品德;其次,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往往都拿一些高、大、全人物来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大学生所崇尚的永远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相反对身边的生活和小事缺乏足够的感受,因而体验不到感恩的感觉。

所以,正因为教育系统未能在学生们的心中播种下对身边的人和事的感恩种子。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缺少机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因而也就并不具备感恩之心。

四.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方式

 感恩教育是个庞大的工程,单靠某一方面去实行是做不全,也是做不好的,必须依靠家庭、社会、高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一.首先,家庭方面

家长要注意从思想上和生活细节上逐渐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体验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热爱家庭、珍惜生活、感恩生活。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说,感恩教育不是搞形式主义让孩子被动感恩。

家长自己在家里如何孝敬老人、对亲朋好友如何感恩,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家长只有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孩子才能够也以同样的方式满怀感恩之情,并且用行动表达对父母和前辈的感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对于一些学校组织孩子们给父母下跪、洗脚,孙云晓表示初衷可以理解,但做法欠妥。

“孩子可以给父母洗脚,可洗脚就是孝敬父母吗?

什么是‘孝’?

子夏问孝于孔子,孔子就说了两个字:

‘色难。

’孔子的理解是,对父母保持一种愉悦的脸色和态度是最难的。

不要以为给父母吃饱饭就是孝了。

假如把一碗饭“啪”地放在父母面前,就像喂动物似的,这是孝吗?

”想让孩子孝敬、感恩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关心父母的需求,观察父母需要什么帮助。

父母累了,可以给父母洗脚;碰到别的情况,则要以别的方式让父母感到愉快。

 孙云晓表示,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不能过于简单化、形式化。

“爱”确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孩子不能理解,教孩子学会爱,就让他一切从爱母亲、爱父亲出发,懂得观察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爱他人。

二.社会方面。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尊重,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使他们心存感恩,感谢社会。

反之,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一方面要倡导形成相互施恩与感恩的人际关系体系,在这样的感恩性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互相交融、互相激励、互相感染,能促进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发展。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有关感恩事迹题材的作品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最终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高校方面

结合各方面的资料并联系实际,我总结出如下两点: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应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来进行。

应该指出,感恩教育重在“情感渗染”,而不应该拘泥于教育方法方式。

尤其是管理教师应有意识地给予学生某种启发、内化,彼此共享感悟与心得,共同提高。

二.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应利用高校德育工作方式灵活多变、教育内容紧贴时代的特点,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强化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一个大工程,绝非权宜之计。

但如果仅仅是喊在会上,贴在墙上,摆摆样子,肯定不行。

那么,感恩教育应该如何落到实处呢?

近日,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竟然给大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堂作业,让他们每人写一份20字内的遗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舒曼主任这样做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原来,舒曼主任这样做是要对大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感恩父母。

后来,很多学生都认真地给父母写下了遗书,念到父母的关爱,他们都掉下了眼泪。

过后,学生们表示有很多感触,在记者的镜头前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舒曼主任的这一举措显得到了许多人士的充分肯定,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思考生命,更好地感恩父母,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度过人生。

同时, 舒曼主任的这一举措也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先例。

关于高校推行感恩教育具体的方案,本人有如下的建议可供参考: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感恩教育需要学生的参与,“感恩”主题宣传栏、条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另一方面通过评比感恩教育专题板报,营造校园感恩氛围。

二.关注细节,践行感恩。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倡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表达自己对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的感谢,成为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大学生。

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从点滴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树立关爱父母之心;开展演讲比赛等,学生深刻理解老师的谆谆教诲、进而感恩老师;开展寝室文化节等,促进寝室同学间感情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舍友的关爱,从而以感恩之情对待同学。

通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使同学们逐渐明白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经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蓄满了深深地感恩情结。

三.构建和谐,文化熏陶。

大力营造感恩文化。

组织学生观看《一个好爸爸》等感恩电影,并作观后交流,。

我们还组织与困难学生座谈感恩之心。

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的一道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

四.扎实活动,持之以恒。

为了使活动更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可以制作了活动方案,并把工作详细安排到每一周。

全体学生在学校、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接受爱”到“表达爱”,从知恩到报恩,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五.强感恩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更是整个人类的一种精神美德。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4﹞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孝文化,在中国历代的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的动人诗句;广传着“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弟子规》)的经典话语,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

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

只有用感恩之心回报他人的帮助,才会使我们所处的社会更和谐。

2.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而主动去帮助别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美德教育成了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学会对生活感恩,对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恩,进而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亟需补上“感恩”这一课。

3.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不仅应当成为社会的知识精英,更应当成为社会的道德精英。

马克思认为:

“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

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

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

所以开展“感恩教育”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关键环节。

因此,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以“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为荣。

以“不知感恩,不懂回报”为耻,帮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结语: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自立及自尊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教育作为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应该通过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他们感恩的行为,而这也是未来的社会公德普遍提高的保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朱颖.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中国国情国力》2010第3期

2.渠东玲.高校大学生感恩心理的缺失与教育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08第9期

3.祝国超.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9第11期

4.庞明珍.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当代经济》2008第22期

5.马蓉张祺张沛亮.试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教育与职业》2009第15

6.周元明.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江苏高教》2007第1期

7.李晓杰.和谐校园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感恩教育.《林区教学》2010第9期

8.刘凤.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科技创新导报》2010第20期

9.梁吉霖.和谐社会的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国冶金教育》2008第2期

10.孔凡东.以感恩教育为核心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第3期

11.期钟铧.施恩图报:

内涵、依据与策略——家庭感恩教育的视角.《学术论坛》2009第7期

12.柳礼泉张红明吴红艳.感恩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思想教育研究》2009第2期

13.敖道.关于感恩教育的思考.《中国冶金教育》2008第2期

14.李允王义仁.感恩教育:

大学生不可缺乏的一课.《中国成人教育》2007第6期

15.黎斌赵志强于刚.浅析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第5期

 

学生自我鉴定: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中,我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力求与本课程紧密关联,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过认真斟酌后,我定下了此篇文章的题目。

在开始写作之前,我做了各方面的调查,主要有新闻资料的浏览、搜集以及设计、发放调查问卷。

一共收集到了反应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象的八个案例;收回有效问卷50张。

因此,本论文有足够的现实资料为依据。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以为文献资料为参考,,

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对感恩的内涵、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以及感恩教育的意义做了比较系统的陈述和分析。

整篇文章内容完整,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观点;文章的格式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编排,基本做到严谨、规范。

总的来说,我在本文的写作中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文章的效果也很让我满意,我相信能够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

 

评语:

1、报告的选题:

(好、较好、一般、较差)

2、报告的意义:

(好、较好、一般、较差)

3、逻辑层次清晰、严谨和文体规范:

(好、较好、一般、较差)

4、采用的资料翔实、得当和可信:

(好、较好、一般、较差)

5、报告有自己的分析、见解和建议:

(好、较好、一般、较差)

6、报告进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

(好、较好、一般、较差)

 

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

同学你好,我正在做一份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

如果你愿意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做这份答卷,请浏览下面这些问题,在你认同的选项的序号前打钩。

谢谢你的奉献!

1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

1很清楚2不太清楚3从来没问过

2你有没有给父母送过礼物?

1送过2觉得没有必要,因为都是他们的钱3没有想过

3你经常给家里面打电话吗?

1每天都打2每周打一次左右3不定期4很少

4你跟父母通话的时间一般有多长?

1几分钟2十几分钟3半个小时后以上

5通常你与父母交流哪些话题?

1心灵的深层交流2日常学习生活现状3生活费问题

6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经济上陷入困境,你会:

1回家跟父母过2暂时跟父母借3自己想办法解决

7你是如何看待“啃老族”的?

1可以理解2不能一概而论,依具体情况来而论3应该受到谴责,因为他们没有尽到孝顺父母的义务

8你跟你以前的老师有联系吗?

1经常2节假日问候3没有联系

9你感激你的老师吗?

1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我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2感激,因为他(她)给了我很多帮助。

3没有感情,那是他们的工作而已。

10你有没有与老师发生过冲突?

1有,而且情况很糟2有,但后来化解了3自己没有,但看到过4从来没有经历过

11你有没有接受社会慈善机构的资助?

1没有(从15题开始做)2有(继续做12—14题)

12你经常和资助单位联系吗?

1每个月都有联系2每个学期联系几次3极少有联系4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

13你认为你们不经常联系的原因是?

1没有时间2资助单位没有要求3觉得没有必要

14你是以什么方式与他们联系的、(多选)1电子邮件2电话短信3书信4节日贺卡

15你觉得你以后会加入类似的慈善机构吗?

1会的2依以后的具体情况而定3不会

16你去买东西时,会跟售货员说“谢谢”吗?

1经常2偶尔3从来没有,没那个必要

17你怎么看待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1他们为社会奉献了劳动,应该得到肯定、尊敬、和赞美。

2他们很可怜,我同情他们3没有感觉

18感恩节的当天你参加了哪些活动?

1班级的感恩主题班会2社团的主题活动3知道有活动,但没时间参加4不知道那天是感恩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