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640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占1/5

B.为了让结果更准确,红磷燃烧的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该实验中的红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D.实验时红磷要足量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取少量液体C.

加热液体D.

称取氯化钠

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B.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7.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化学性质与第三层的电子数目密切相关

B.该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D.该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8.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是“生态建设”,下列符合该主题的是()

A.为了节约能源,多使用煤作为生活燃料B.为解决白色污染,将废旧塑料焚烧处理

C.人们富裕了,建议每家每户使用私家车D.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泛伐

二、填空题

9.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2)3个氢原子_____;

(3)亚铁离子_____;

10.按要求写文字表达式:

(1)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_____;

(2)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_____;

(3)用催化剂且需要加热制取氧气:

_____。

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每一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

(2)第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其离子符号是_____。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标号”)。

①Na和Ne②B和Si③N和O④F和Cl

12.有两瓶从外观无法区别的“水”,其中一瓶是硬水,一瓶是软水,区别它们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__;生活中通过_____的方法将硬水进行转化。

三、推断题

13.A—G是初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且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B、F是无色气体,D、G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火星四射,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F_____;

(2)写出A→B+C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

(3)在做B→G的燃烧实验时,通常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四、实验题

14.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用序号填空,下同),该装置有一处缺陷是_____,其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_____。

(3)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什么_____。

15.某兴趣小组做实验,以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1: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

(2)实验2(如图甲所示):

烧杯B中的现象是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6.“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符号);

(2)实验II和III证明:

氧化铁的_____和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司马光砸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凿壁偷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烧赤壁,发生了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D

【详解】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1/5,不是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为了让结果更准确,红磷燃烧的火焰熄灭后,应等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使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该实验中的红磷不可以用木炭代替,不符合题意;

D、实验时红磷要足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B.取少量液体应用滴管取用,另外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所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A、细铁丝在空气不燃烧,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D、物质名称不是对化学反应现象的描述,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水结冰时,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变,还各自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7.C

【详解】

A、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该元素化学性质与第三层的电子数目密切相关,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原子序数,17号元素是氯元素,由“气”字旁可知,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7=17,符合题意;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使用煤作为生活燃料,会产生污染气体,错误;

B、废旧塑料焚烧处理会产生污染气体,错误;

C、建议每家每户合理使用私家车,因为车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错误;

D、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泛伐是一种好的做法,正确;

故选D。

9.Al3HFe2+

【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的表示要在对应微粒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Al;

(2)氢原子可以用氢元素符号来表示,3个氢原子3H;

(3)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10.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详解】

(1)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和氧气反应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11.电子层数相同失Mg2+④

【详解】

(1)由图示可知,在每一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电子层数相同;

(2)12号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Mg2+;

(3)题干提供:

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图示可知,①Na和Ne不是同一族;②B和Si不是同一族;③N和O不是同一族;④F和Cl属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④;

12.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煮沸

【详解】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肥皂中的硬脂酸钠遇到钙镁离子会产生沉淀,故硬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沉淀多,泡沫少;而软水中含的钙镁离子减少,加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沉淀很少、泡沫很多。

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3.过氧化氢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分析】

A—G是初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已知A、C是无色液体且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A能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转化为B和C,B是无色气体,可推出A为过氧化氢,B为氧气,C为水,D、G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G,可推出E为铁,G为四氧化三铁,B能与D转化为F,F是无色气体,可推出D为碳,F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F为二氧化碳;

(2)A→B+C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B→G的燃烧实验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14.锥形瓶A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E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②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A,该装置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

(3)B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15.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呈碱性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没有必要,因为酚酞溶液本身就含有水

【详解】

(1)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故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呈碱性。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A烧杯中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故烧杯B中的现象是:

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3)图乙中将浓氨水替换成了蒸馏水,试图排除蒸馏水的干扰,得出酚酞溶液变红与蒸馏水无关的结论,但却忽略了酚酞溶液本身就含有水的事实,故没有必要,理由是:

酚酞溶液本身就含有水。

16.氧气化学性质质量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详解】

实验结论:

(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有实验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Ⅱ在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完毕后,再反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氧化铁都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说明氧化铁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Ⅲ将反应后混合物中氧化铁分离出来烘干称量,前后质量不变;

通过实验II和III证明:

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

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所以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