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662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城乡美景

课题名称:

第1课水乡的桥

隐性渗透:

感受水乡的美景,欣赏了解线条疏密的美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

学具:

粗细记号笔铅画纸彩纸等。

教具:

桥的照片,学生作品等。

知识要素

风景画的取景及构图

技能要求:

线条流畅有疏密变化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欣赏水乡桥的造型感受线描画的特点

创意及表现:

从不同角度描绘水乡的桥

欣赏及评议:

欣赏线条疏密对比的美,评议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临摹以桥为主体的风景

拓展层面:

从不同角度来描绘出水乡的桥

探究层面:

作画时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关系

教学重点

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

教学难点

不同角度桥的透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讨论

1.课件展示水乡的桥,感受古桥的造型美。

2.展示一种桥的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构图和取景方法。

3.小组讨论,从各个角度讨论桥的透视。

 

二.探讨及启发

1.欣赏两幅对比作品,分析小结:

线条有疏密对比,画面才好看。

2.演示画面中近景,中景,远景的添画和前后关系的处理。

3.启发学生对主体桥的最佳构图的选择。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想象及实践

1.学生对主体桥的绘画及表现。

2.以添加省略的方法画出完整的画面。

3.指导学生认识和应用线条的流畅及疏密的对比表现。

4.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个性化表现。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出自己的作品。

2.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赏、互评。

4.教师点评。

5.课后延伸。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城乡美景

课题名称:

第2课现代的桥

隐性渗透:

感受现代桥梁的美,了解现代桥的各种造型和功能,激发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画纸、色彩颜料、记号笔等

教具:

现代桥的图片,学生作品等

知识要素

桥的造型及透视现象

技能要求:

线条流畅有疏密变化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发现现代桥的造型美,感受现代科技的伟大

创意及表现:

以临摹的方法表现出现代的大桥

欣赏及评议:

说说自己或他人所画桥梁的造型特色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用临摹的方法画出现代的桥

拓展层面:

表现出桥梁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探究层面:

画出桥梁的造型特色

教学重点

不同造型结构的桥梁的表现

教学难点

画面中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讨论

1.课件展示不同时代的桥梁,让学生一同周游世界,了解桥的发展历史。

2.欣赏及分析桥的造型、结构及功能。

3.小组交流小结分析桥的形式:

斜拉桥、悬索桥、钢拱桥等。

4.讨论分析造桥的科学原理。

5.揭示课题。

二.启发及讨论

1.展示几幅透视效果强烈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探讨。

2.学生交流小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透视的表现方法。

3.教师示范绘画方法。

学生观看。

 

4.学生尝试初稿,画出大体透视效果。

三.体验及实践

1.欣赏书上作品,从其中或多媒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桥梁进行临摹。

2.在绘制中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画出桥梁的造型特色,并添加环境。

4.教师巡视指导(主要针对学生作品中的透视表现)。

四.欣赏及评论

1.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分析存在的透视问题。

2.说说自己画出的桥梁的造型特色。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教师点评。

5.课后延伸。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城乡美景

课题名称:

第3课漂亮的小船

隐性渗透:

了解船的各种造型和功能,发现生活中景物的美

教学准备

学具:

陶泥或造型土、刻刀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等

知识要素

船的造型及肌理制作

技能要求:

泥工综合技法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体验玩泥的快乐,了解船的造型特点

创意及表现:

用堆、挖、雕等方法塑造小船

欣赏及评议:

欣赏自己或他人作品并能会评价作品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能用基本方法塑造出一条小船

拓展层面:

用堆、挖、雕等方法各种方法塑造美观的小船

探究层面:

小船造型有特点有情趣及不同功能

教学重点

以各种方法塑造小船

教学难点

塑造出小船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交流

1.欣赏各种船的造型,并分析其特点功能。

2.运用谜语、故事导入,讲述关于船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船的兴趣,从原始时期的独木舟、古代帆船、各类渔船等,直到江南水乡的船。

3.引入课题。

二.发现及尝试

1.多媒体的演示的制作过程。

 

2.小组讨论:

制作的方法及各种工具的选择应用。

3.尝试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压印、刻制、刻印的效果。

三.制作及指导

1.学生用堆、挖、雕的方法塑造小船。

2.配上顶棚及小物体,注意连接的牢度。

3.搭配人物增添生活情趣。

4.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及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

①讲述船的功能及相关的小故事;

②讲评自己做船的体会及优点或不足;

③评价他人的作品,发现优点及不足。

2.教师点评,总结:

①针对作业技能;

②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

③针对评价。

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亲近自然

课题名称:

第4课园林小亭

隐性渗透:

了解“亭”这一建筑的特点,以及它在园林中的地位;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亭阁

教学准备

学具:

陶泥,泥刀等

教具:

园林小亭的照片及学生作品等

知识要素

感受浮雕的魅力

技能要求:

泥工综合技法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体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民族文化

创意及表现:

用泥工技法制作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小亭

欣赏及评议:

发现各种泥工技法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用浮雕的方式来建造一座亭阁

拓展层面:

运用各种泥工技法深入刻画细节部分

探究层面:

能用夸张的手法,创作有特色的作品

教学重点

抓住亭阁的特征,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技法,并配合夸张的手法来完成亭阁的“建造”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及欣赏

1.出示并欣赏浮雕作品。

2.交流感受,回忆有关浮雕的知识点。

3.归纳小结浮雕的特点。

在平板上做出半立体效果。

4.出示课题。

二.体验及讨论

1.欣赏各类泥塑浮雕作品。

2.分组讨论这些作品中不同的制作技法。

3.发现制作步骤,讨论相关要求:

造型可以用整体块面也可以用线条来完成;

细节可以用叠加、刻印来完成。

4.夸张表现阁亭的主要特征。

三.制作及指导

1.学生实践操作:

制作一块底版,外型先不必确定;

大块面形状可以另做底版,在它上面切出所需要的形状,然后粘贴在一起;

小块面形状可用上面的方法,也可用搓出来的不同粗细的线条来完成;

在细节部分加以精细刻画;

最后修改整个底版的外型。

2.可进行合作作业。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作品。

2.组内交流成功之处。

3.互评,教师评议:

是否抓住阁亭的主要特征?

是否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泥工技法?

细节部分的刻画是否精到?

块面及线条的组合是否协调?

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亲近自然

课题名称:

第5课晨练的人们

隐性渗透:

感受人物的动态美,夸张的美

教学准备

学具:

陶泥或造型土

教具:

多媒体课件等

知识要素

人物动态及造型夸张

技能要求:

泥工综合技法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体验玩泥巴的乐趣,感受人物的动态美

创意及表现:

塑造出动态夸张的人物

欣赏及评议:

欣赏互评相互的作品,发现他人的创造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能塑造出一个动态的人物

拓展层面:

塑造的人物特征明显,动态夸张

探究层面:

塑造的人物有个性,服饰及动态相结合

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的夸张,特点的表现

教学难点

设计出有个性,不同神态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导入

1.在欣赏集体中仔细观察,交流探讨动态夸张的表现手法(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变化)。

2.请学生模仿各种动作表演并观察。

3.揭示课题。

二.尝试及思考

1.观察课本上的各种动态人物,及四肢的动作变化。

2.画出设计草稿,可以边演示边设计,注意动态的夸张表现。

3.教师简单示范,学生观看。

三.创作及指导

1.讲解严实操作要求:

①先捏塑人物的身体;

②捏塑四肢、注意夸张变化;

③添加雕塑小物品及衣纹服饰。

2.教师巡视指导:

①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创作稿;

②对人物夸张动态的表现;

③鼓励个性化的创作。

四.展示及评论

1.将作品放在实物摄影仪下,进行自评互评。

2.展示作品。

3.组内交流成功之处。

4.互评,教师评议:

是否抓住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是否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泥工技法?

细节部分的刻画是否精到?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感受城市生活

课题名称:

第6课上海的弄堂

隐性渗透: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规律,用平行透视的规律描绘生活中的场景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画纸、水笔或铅笔等

教具:

马路弄堂照片及学生作品图片等

知识要素

平行透视

技能要求:

线条流畅有疏密变化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欣赏马路弄堂,感受浓郁的历史风貌,体味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创意及表现:

用流畅的线条,描绘出带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马路弄堂

欣赏及评议:

发现他人作品中对透视现象的表现和线条疏密组合的美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能运用平行透视的原理画出有透视感的弄堂或道路

拓展层面:

能够在场景中添加一些生活中的人物

探究层面:

能够运用线条的疏密关系表现作品

教学重点

感受平行透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透视规律,表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感受

1.出示马路弄堂的实景照片,请学生欣赏并观察它的特点。

2.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

这种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称之为平行透视。

4.揭示课题。

二.感受及体验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2.讨论他们是怎样处理物体的长、宽、高的。

3.教师归纳并示范:

及地面垂直的线条仍旧垂直不变;

及视线平行的线条仍旧平行不变;

纵深关系的线条都向一点消失。

三.绘画及表现

1.临摹马路弄堂实景照片:

确定弄堂的消失点;

抓住大关系进行表现;

注意绘画细节,注意分辨长宽高,并按照平行透视规律来画;

添加生活中的人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作品。

2.小组内交流绘画心得。

3.互评,教师评议:

近大远小的透视特征是否明显?

是否将每个细节都画准确?

线条的疏密关系是否得当?

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透视现象?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感受城市生活

课题名称:

第7课流动的车

隐性渗透:

培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理解各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用整体观察的方法理解并描绘的结构和用途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画纸、水笔或铅笔等

教具:

各种交通工具的照片及学生作品等

知识要素

绘画中的整体观察及表现

技能要求:

线条流畅有疏密变化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体验并发现设计及功能的密切关系

创意及表现:

学习用整体观察的方法描绘交通工具

欣赏及评议:

发现他人作品中对车辆的深刻理解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用整体观察的方法画出各种交通工具

拓展层面:

注意车辆结构的相互关系

探究层面:

在主体结构上画出丰富的细节部分

教学重点

用整体到局部的方法,逐步深入刻画车辆

教学难点

交代清楚各结构及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体验及发现

1.出示车辆各部分的名称词语。

2.请学生讨论各部分间的从属和平行关系,并将其分层罗列。

3.得出结论:

找到主要部分。

4.教师小结:

先确定主要部分,再确定次要部分,依次类推,逐步细化,这叫做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5.出示课题。

二.观察及讨论

1.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绘画步骤图,发现及平时画法的不同之处。

2.交流感受。

3.讨论、了解从整体到局部的绘画步骤,及其便利之处。

4.教师归纳总结。

 

三.绘画及表现

1.学生作业:

用铅笔画出几大主体部分,确立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各主体之中画出它们的细节部分。

2.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作品。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从整体到局部的画法的。

3.互评,教师评议。

4.课后延伸。

单元主题:

第四单元走近大师

课题名称:

第8课强烈的色彩

隐性渗透:

生活中的景物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夸张生活中的色彩表现有强烈对比色彩关系的风景作品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画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具:

大师作品图片等

知识要素

对比色在风景画中的运用

技能要求:

作画大胆,色块明确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强烈的色彩对比

创意及表现:

用色彩对比的方法,临摹大师的作品

欣赏及评议:

发现他人作品的对比色调及轻松的笔触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能临摹大师的作品,画出对比效果

拓展层面:

能改变大师作品的对比色调

探究层面:

能用明快强烈的色彩、轻松的笔触表现作品

教学重点

感受大师德兰作品的特点,并临摹大师作品

教学难点

能运用色彩对比规律,表现大师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及导入

1.出示一些有对比字词的成语或词组。

2.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部分字词的对比关系。

3.请学生讨论、交流包含有对比关系的颜色的成语或词组。

4.出示色块,请学生配对,发现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

5.揭示课题。

6.教师小结:

对比色有红绿,黄紫、蓝橙等。

二.欣赏及体验

1.欣赏大师德兰的绘画作品。

2.交流感受。

3.教师简介并小结:

法国画家德兰是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之一;

教材中欣赏到的作品色彩强烈,多运用对比色进行描绘,笔触轻松,构图是自发性的。

4.教师简单示范。

三.临摹及实践

1.临摹大师的作品:

直接用毛笔起稿,可以对作品进行裁剪,形成新的构图;

抓住大色块进行表现;

描绘细节。

2.感受大师作品中对比色彩的运用:

可以临摹大师作品的色彩;

可以移动大师作品中的色块;

可以自己安排其他对比色完成作品。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作品。

2.说说自己临摹的感受或收获。

3.互评,教师评议:

临摹的像不像大师的作品?

对比色的运用如何?

画面色彩效果是否强烈?

绘画的笔触是否轻松?

 

单元主题:

第四单元走近大师

课题名称:

第9课我们的社区

隐性渗透:

培养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社区和乐于发现美丽景致的思想感情,用大师德兰的对比色表现方法、描绘社区中的部分景物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画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具:

社区照片及学生作品图片等

知识要素

色彩的透视关系

技能要求:

控制色彩的深浅变化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美的景物

创意及表现:

学习大师德兰用对比色的方法描绘风景

欣赏及评议:

发现他人作品中既有对比又协调的色彩处理关系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用大师德兰的对比色方法描绘社区景物

拓展层面:

色彩处理既有对比又协调,笔触轻松大胆

探究层面:

画面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远近空间和色彩关系

教学重点

景物的选择以及对比色彩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确定,以及用色彩表现三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讨论

1.出示社区的景物照片,请学生交流自己平时生活的社区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物。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比较哪幅图片表现出了空间感?

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风景画中,一般要有近景、中景和远景,还可以通过仔细描绘中景、大体画出远景来表现空间的远近感。

二.启发及感受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2.说说他人是怎样选择近景、中景和远景的?

在色彩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三层的远近关系的?

3.教师简单示范及小结:

用颜料、毛笔直接打轮廓;

选择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绘,但是造型要概括、简洁;

选择喜欢的一组和多组对比色进行作业;

近处的景物刻画的细致些、偏暖些,远处的景物模糊些、偏冷些。

三.绘画及表现

1.学生作业:

用毛笔颜料直接起稿;

选择对比色,思考色处理;

涂色完成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作品。

2.小组交流对作品中景物的安排及色彩处理的构思等。

3.教师简评。

4.课后延伸并布置回家练习。

 

单元主题:

第五单元体验版画艺术

课题名称:

第10课材料巧组合

隐性渗透:

体验版画的艺术魅力,体味巧妙运用材料的乐趣,通过巧妙的设计,制作出有独特并富有美感的作品

教学准备

学具:

收集各种材料、剪刀、糨糊等

教具:

各种综合材料、剪刀、胶水、油墨、滚筒等

知识要素

肌理的搭配及组合

技能要求:

制版及拓印技巧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感受不同材料所产生的肌理效果

创意及表现:

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组合成画面

欣赏及评议:

发现他人作品中的巧妙之处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挖掘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拓展层面:

发挥想象,巧妙运用材料,是塑造富有创意

探究层面:

印制出独特的富有美感的作品

教学重点

巧妙的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教学难点

掌握熟练的制作和印制过程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感受

1.出示次序打乱的版画制作步骤图。

2.请学生讨论并整理有序。

3.教师小结版画制作过程。

4.欣赏各种版画,讨论它们的制作材料。

5.出示课题。

二.体验及讨论

1.出示不同材料,感受它们的不同肌理,激发起制作的愿望。

2.小组讨论想象,进行巧妙的构思,确立制作内容。

3.讨论、了解制作步骤以及相关要求:

①设计草图;

②选择材料;

③粘贴组合,固定在底版上;

④印制完成。

三.想象及实践

1.创意制作:

材料及构思巧妙结合;

块面线条组合有节奏变化;

印制清晰美观。

2.可进行小组合作作业。

3.“印版”可以再做修改反复印制。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作品。

2.交流独特的设计思路。

3.互评,教师评议:

是否产生了各种有趣的肌理效果;

巧妙的构思使其成为了一幅独特的版画;

印制清晰,画面效果美观。

单元主题:

第五单元体验版画艺术

课题名称:

第11课版画风情

隐性渗透:

拓印出版画作品来装饰生活,培养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学具:

吹塑纸、剪刀、胶水

教具:

吹塑纸、剪刀、胶水、范画

知识要素

感受各种形式的版画

技能要求:

制版及拓印技巧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感受多种形式版画作品

创意及表现:

制作一张疏密有致的吹塑版画

欣赏及评议:

欣赏及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能绘画和拓印吹塑版画

拓展层面:

绘画一张疏密有致的吹塑版画并拓印出清晰的版画作品

探究层面:

同一个版上,拓印出多种颜色的多幅版画

教学重点

制作一幅吹塑版画作品

教学难点

用多种水粉颜料拓印版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欣赏

1.欣赏以前的剪贴画、藏书票等及版画有联系的课堂作业。

2.用剪贴画或藏书票印版来拓印作品。

3.学生谈一谈对版画的认识。

4.欣赏版画作品:

木版、纸版、吹塑版等版画作品。

5.教师小结。

6.出示课题:

版画风情。

二.讨论及绘画

1.吹塑纸的制作方法:

①教师演示几种:

点、划、卷的方法;

②学生讨论交流其他制作方法。

2.出示有和无疏密关系的两张作品,学生进行比较和学习。

3.学生在吹塑纸上绘画。

三.拓印及指导

1.示范拓印:

①用夹子夹住“印版”和铅画纸;

②掀起铅画纸,在印版的局部涂上水粉色;

③盖上铅画纸,用手来回的在纸上磨;

④掀起铅画纸看效果,太淡的地方,可以再次涂色拓印。

2.学生练习。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学生作品。

2.评论:

①疏密是否安排得当;

②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③绘画内容是否有美感。

3.教师小结。

单元主题:

第五单元体验版画艺术

课题名称:

第12课古朴的纹样

隐性渗透:

发现古代纹样的美,鼓励学生用作品美化生活

教学准备

学具:

石膏,刻刀

教具:

石膏,刻刀,图案,范作

知识要素

体验古典纹样美

技能要求:

阴刻及阳刻的技巧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发现古代设计的美,体验装饰生活的情感

创意及表现:

在石膏板上用阴阳刻的方法表现古典纹样

欣赏及评议:

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能评议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掌握阴刻或阳刻的方法

拓展层面:

在石膏上能阴刻或阳刻出简洁而古朴的纹样

探究层面:

能把石膏作品印在餐巾纸上,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雕刻和拓印出简洁而古朴的纹样

教学难点

雕刻石膏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导入

1.教师播放收集的图片,请学生欣赏古代器皿上的图案。

2.出示课题;

3.导入:

如果把这些器皿搬回家,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要把这些图案搬回家,那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4.通过图片或录象欣赏家中的石膏装饰,餐巾纸上的古典纹。

二.自学及辅导

1.石膏的制作步骤:

①调配石膏;

②浇制模型;

③成型后去掉模板。

2.石膏雕刻的两种手法:

①阴刻;

②阳刻。

3.教师辅导:

示范石膏的制作步骤。

三.雕刻及拓印

1.学生雕刻:

①决定阳刻或阴刻;

②画铅笔稿;

③雕刻注意边缘轮廓要清晰;

④大片面积的雕刻用点的排列。

2.拓印:

①在石膏板上涂上水粉颜料;

②用餐巾纸拓印。

四.展示及评论

1.展示学生作品(根据学生的速度,可以分成两个区域进行展示):

①拓印的石膏版画;

②还没有拓印的石膏板。

2.评论:

自评、互评、师评。

单元主题:

第六单元装饰生活

课题名称:

第13课钙塑板拼贴

隐性渗透:

感受钙塑板浮雕作品的美感,并能发现大小板块的搭配和疏密组合美,用剪、刻等方法设计出多种题材的钙塑板拼贴浮雕作品,并做成不同形式的装饰品美化生活

教学准备

学具:

钙塑板,底版,剪子,刀片,白胶等

教具:

钙塑板浮雕作品,装饰画或浮雕作品的参考图片等

知识要素

体验板材组合的形式美

技能要求:

钙塑板剪、刻、贴技巧

教学目标

体验及发现:

体验钙塑板的材料特性,感受作品的浮雕感

创意及表现:

用剪、刻等方法设计制作出钙塑板拼贴浮雕作品

欣赏及评议:

能发现大小板块搭配和疏密组合的美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用剪、刻等方法设计制作出钙塑板拼贴浮雕作品

拓展层面:

作品注意多种形状、大小板块搭配和疏密组合的美感

探究层面:

用钙塑板碎片拼贴组合成美丽的画面

教学重点

理解浮雕的特点,并能用钙塑板进行设计制作出浮雕小品

教学难点

作品的装饰性设计要注意形状,大小板块的搭配和疏密组合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感受

1.出示浮雕作品,请学生欣赏。

2.交流感受。

3.小结浮雕作品的特点: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4.讨论:

浮雕作品可以装饰哪些地方?

5.出示课题。

二.体验及讨论

1.出示钙塑板,用多种工具尝试操作,体验钙塑板的特性。

2.交流感受。

3.讨论、了解制作步骤以及相关要求。

4.教师示范并进行相应的提示:

①设计草图;

②用钙塑板剪出各个部分;

③粘贴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