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02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

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韩婴《韩诗外传》说到:

“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

”反映了井田制()

A、是土地公有制

B、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C、有农村公社遗存

D、消除了社会矛盾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指出,不误农时的作物不仅有益于高产,也有益于质量,更有益于饮食。

这一思想()

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促进了健康饮食的产生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经济曾经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下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位学者说:

“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

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

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购买大量的外国商品导致白银外流

C、放弃海禁政策,重视海外贸易

D、实际上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晚明文献记载:

“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贵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

”材料表明当时()

A、闭关政策遭到内部质疑

B、“海禁”政策出现较大松动

C、“天朝上国”地位发生动摇

D、传统对外政策弊端显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

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苏轼曾经指出: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

A、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义务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右图)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

此会馆有利于研究

①瓦舍发展史②清代外贸史③运河文化史④清代商帮发展史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

唐初,唐太宗幸灵口(今陕西临潼县境),见“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这一现象()

A、反映了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

B、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放任

C、奠定租庸调制推行的良好基础

D、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县制的出现

B、铁农具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

D、一牛挽犁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明朝景泰年间,政府开始实行“纳监”制度,即只要向政府级纳一笔钱粮,就可以进国子监读书,出监之后还可以做官。

据统计,明代弘治末年,1200名京官中有八百余人的官衔是“纳监”来的。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吏治由清明逐渐到腐败

B、儒士备受杜会冷落

C、此举利于商人地位提高

D、政府财政倚重商业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了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个体农耕

D、铁犁牛耕

【答案】:

【解析】:

第18题【多选题】

朱熹认为:

“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

”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

”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

”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井田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

B、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

C、“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

D、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

【答案】: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答案】: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发展而产生的。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分别登记,地方官对所掌户籍和赋税要造册“上记”中央,以查考其政绩,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秦朝时,将户籍制度统一起来。

按不同情况区分不同的户籍,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

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

有时还有身高的记录。

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

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徒,迁徒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

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成文法典的公开而布之于众。

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

西汉时期,承袭了秦朝的户籍制度。

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完善和周密;秦朝的户籍制度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且按一家一户的原则来登记和管理户口,开始实行户斌和口赋相结合的算赋和征赋制度。

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止了旧的户籍制度,建立了新的户籍管理制度。

1951年,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制订的全国城市户口管理法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之安全及居住、迁拔之自由。

195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此时的户籍制度还是以人口统计为主。

随着肃反、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政府开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章、条例,户籍制度日渐形成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

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这种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由此带来社会权益和保障的不同,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由此正式确立。

2014年6月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户籍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016年9月19日,中国大陆31个省份全部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

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

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并分析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当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槪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槪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是从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要求:

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

“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中国丝绸之路新航路

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宋代“海上丝路”在开通背景上的相似之处及在历史影响上的不同。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难以找到能在欧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是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又一个原因。

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

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

16,17,18世纪时,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才解决与亚洲贸易的中的这一问题。

材料二:

这种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意义何在呢?

首先,第一次国际分工已经大规模完成。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以上材枓皆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之前,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指什么?

西欧如何“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

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

“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

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

“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

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

“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

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形势?

【答案】:

【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