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2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际应用的十项新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条件时,使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3)施工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的技术措施。

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为40℃;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25℃;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为20℃。

2)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法:

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跳仓法施工:

底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

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3)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小于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的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

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

混凝土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并应尽可能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4)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建。

雨期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不宜超过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超过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6)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2.技术指标

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满足设计要求,抗裂性与所使用的试验方法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

(1)圆环抗裂试验

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A1。

(2)平板法

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A2。

(3)平板诱导试验

见《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方法9:

早期抗裂试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码头、桥梁及高层、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等。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红沿河核电站安全壳、润扬长江大桥等。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过200m的现代混凝土泵送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泵送高度超过300m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因而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包含混凝土制备技术、泵送参数计算、泵送机械选定与调试、泵管布设和过程控制等内容。

混凝土制备与性能要求

(1)原材料的选择

应选择C2S含量高的水泥,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塌落度损失有显著的效果;

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应控制针片状含量,而且要考虑最大粒径与泵送管径之比;

细骨料选用中砂,细砂会使混凝土变得干涩,而粗砂容易使混凝土离析;

采用性能优良的矿物掺合料,如矿粉、硅粉和一级粉煤灰等,可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工作性;

外加剂应优先选用减水率高、保塑时间长的聚羧酸型泵送剂,泵送剂应与水泥和掺合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2)混凝土的制备

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措施,使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流动性高,虽黏度较小,但无离析泌水现象,因而有较小的流动阻力,易于泵送。

(3)泵送设备的选择和泵管的布设

泵送设备的选定应参照《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中规定的技术条件来进行,首先要进行泵送参数的验算,包括混凝土输送泵的型号和泵送能力,水平管压力损失、垂直管压力损失、特殊管的压力损失和泵送效率等。

(4)泵送施工的过程控制

混凝土的性能是能否顺利泵送的第一关,应对到场的混凝土进行塌落度、扩展度和含气量的检测,如出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泵送过程中,要实时检查泵车的压力变化、泵管有无漏水、漏浆情况,连接件的状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良好,无离析泌水,塌落度一般在180~200mm,泵送高度超过300m的,塌落度宜>240mm,扩展度>600mm,倒锥法混凝土下落时间<15s。

(2)硬化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的输送排量、输送压力和泵管的布设要依据准确的计算,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进行模拟高程泵送试验。

超高泵送混凝土适用于泵送高度大于200m的各种超高层建筑。

上海金茂大厦,泵送高度382.5m,一次泵送174m3;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A阶段工程,一次泵送高度330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C60混凝土泵送高度289.55m,C5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344.3m,C4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492m;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410m,C9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167m。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指在热轧带肋钢筋的端部制做出直螺纹,利用带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对接钢筋,达到传递钢筋拉力和压力的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目前主要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

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钢筋端部的螺纹制作技术、钢筋连接套筒生产控制技术、钢筋接头现场安装技术。

钢筋连接工程中,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其中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该标准中表3.0.5的规定:

接头的抗拉强度表3.0.5

接头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抗拉强度

断于钢筋

≥1.10

断于接头

≥1.25

注:

——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接头试件的变形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表3.0.7的规定。

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HRB335、HRB400和500MPa级钢筋的连接,用于抗震和非抗震设防的各类土木工程结构物、构筑物。

不同等级的钢筋接头的应用于结构的不同部位,接头的应用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京地铁、上海地铁、首都博物馆新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工程。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清水混凝土模板是按照清水混凝土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加工,满足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和表面装饰效果的模板。

(1)清水混凝土模板特点

1)清水混凝土工程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工程,分为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加工、安装和节点细部处理。

2)模板表面的特征:

平整度、光洁度、拼缝、孔眼、线条、装饰图案及各种污染物均拓印到混凝土表面上。

因此,根据清水混凝土的饰面要求和质量要求,清水混凝土模板更重视模板选型、模板分块、面板分割、对拉螺栓的排列和模板表面平整度。

(2)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

1)模板设计前应对清水混凝土工程进行全面深化设计,妥善解决好对饰面效果产生影响的关键问题如:

明缝、蝉缝、对拉螺栓孔眼、施工缝的处理、后浇带的处理等。

2)模板体系选择:

选取能够满足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的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体系要求拼缝严密、规格尺寸准确、便于组装和拆除,能确保周转使用次数要求。

3)模板分块原则:

在起重荷载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蝉缝、明缝分布设计分块,同时兼顾分块的定型化、整体化、模数化、通用化。

4)面板分割原则:

应按照模板蝉缝和明缝位置分割,必须保证蝉缝和明缝水平交圈、竖向垂直。

5)对拉螺栓孔眼排布:

应达到规律性和对称性的装饰效果,同时还应满足受力要求。

6)节点处理: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合理设计模板节点。

(3)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特点

模板安装时遵循先内侧、后外侧,先横墙、后纵墙,先角模后墙模的原则。

吊装时注意对面板保护,保证明缝、禅缝的垂直度及交圈。

模板配件紧固要用力均匀,保证相邻模板配件受力大小一致,避免模板产生不均匀变形。

(1)饰面清水混凝土模板表面平整度:

2㎜;

(2)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表面平整度:

3㎜;

(3)饰面清水混凝土相邻面板拼缝高低差:

≤0.5㎜;

(4)相邻面板拼缝间隙:

≤0.8㎜;

(5)饰面清水混凝土模板安装截面尺寸:

±

(6)饰面清水混凝土模板安装垂直度(层高不大于5m):

3㎜。

体育场馆、候机楼、车站、码头、剧场、展览馆、写字楼、住宅楼、科研楼、学校等,桥梁、筒仓、高耸构筑物等。

北京联想研发中心、北京华贸中心、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西安浐灞生态行政中心、山东博物馆、锦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等。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指利用早拆支撑头、钢支撑或钢支架、主次梁等组成的支撑系统,在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表4.3.1规定时,保留一部分狭窄底模板、早拆支撑头和养护支撑后拆,使拆除部分的构件跨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实现大部分底模和支撑系统早拆的模板施工技术。

(1)早拆模板及支撑设计

1)早拆模板可以采用覆膜竹(木)胶合板模板、钢(铝)框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和塑料(玻璃钢)模壳等。

2)支撑系统由早拆支撑头、钢支撑或钢支架、主次梁和可调底座等组成。

3)早拆柱头有螺杆式升降头、滑动式升降头和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三种形式,宜推广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

4)主次梁可以选用木工字梁、工字形钢木组合梁、矩形钢木组合梁、几字形钢木组合梁、矩形钢管和冷弯型钢等。

5)支撑系统可以采用独立式钢支撑、插接式支架、盘销式支架、门式支架等。

(2)早拆模板施工

1)应根据工程结构平面设计图进行配模设计,编制模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并对模板和主次梁的刚度和强度进行验算,对钢支撑或支架立杆的间距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2)计算出所需的模板、钢支撑或支架和主次梁的规格与数量。

3)制定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等有关措施。

4)制定支模和拆模工艺流程,早期拆模时间。

5)对面积较大的工程,可采取“小流水段”施工方法。

(1)早拆模板成套技术可以大量节省模板一次投入量,减少模板配置量的1/3~1/2;

(2)可以缩短施工工期50%左右,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30%以上;

(3)可以延长模板使用寿命,节省施工费用20%以上。

早拆模板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楼板以及桥梁、隧道等工程的结构顶板施工。

天津嘉海嘉悦园、天津金摇篮商厦、北京国家大剧院、京德顺生态嘉园、北京林业大学宿舍楼等。

7绿色施工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预拌砂浆是指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用于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砂浆拌合物,预拌砂浆分为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两种。

湿拌砂浆是指由水泥、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运至使用地点,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的拌合物。

干混砂浆是指由水泥、干燥骨料或粉料、添加剂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或配套组分拌和使用。

预拌砂浆应符合《预拌砂浆》JG/T2003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适用于需要应用砂浆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市新电视塔、武汉摩尔城等工程。

7.4外墙体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墙体自保温体系是指以蒸压加气混凝土、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和硅藻土保温砌块(砖)等制成的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陶粒砌块等为墙体材料,辅以节点保温构造措施的自保温体系。

即可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节能50%的设计标准。

主要技术性能参见表7.4,其它技术性能参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7的标准要求。

轻质保温墙体材料自保温体系技术要求表7.4

项目

指标

干体积密度(kg/m3)

475~825

抗压强度

(MPa)

B05级

3.5

B06级

5.0

B07级

B08级

7.5

导热系数(w/m·

k)

0.12~0.2

体积吸水率(%)

15~25

适用范围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外墙、内隔墙和分户墙。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填充墙和低层建筑的承重墙。

广州发展中心大厦、广州凯旋会、北京丰台的世嘉丽晶小区、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科技部节能示范楼、京东方生活配套楼等。

7.5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一)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保温系统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是指将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在保温板表面涂抹抹面胶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的施工技术(图7.5-1)。

聚苯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有粘结和粘锚结合两种方式。

保温板为模塑聚苯板(EPS板)或挤塑聚苯板(XPS板)。

图7.5-1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示意图

①混凝土墙,各种砌体墙②聚苯板胶粘剂③模塑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④抹面砂浆⑤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⑥机械锚固件⑦抹面砂浆⑧涂料、饰面砂浆或饰面砖等

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体系》JG/T149标准要求。

该保温系统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房屋节能改造中各种形式主体结构的外墙外保温,适宜在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使用。

北京龙祥家园、北京漪龙台公寓。

(二)粘贴岩棉(矿棉)板外保温系统

外墙外保温岩棉(矿棉)施工技术是指用胶粘剂将岩(矿)棉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并用专用岩棉锚栓将其锚固在基层墙体,然后在岩(矿)棉板表面抹聚合物砂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其特点是防火性能好。

基本构造如图7.5-2。

①基层墙体②胶粘剂③岩(矿)棉④抹面胶浆⑤增强网⑥锚栓⑦外饰面

图7.5-2岩(矿)棉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该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和《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19686要求。

技术指标参见表7.5。

岩(矿)棉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技术要求表7.5

性能要求

抗冲击强度,J

普通型≥2

加强型≥10

吸水量,g/m2

≤1000,当≤500时可不做耐冻融测试

耐冻融,kPa

30次冻融循环后表面无裂纹、空鼓、起泡、剥离现象。

抹面胶浆与岩棉板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80,或断裂在岩棉板内

水蒸气渗透当量

空气层厚度,m

带有全部保护层的系统水蒸气渗透当量空气层厚度Sd值≤1

耐候性,kPa

80次热-雨及5次正负温循环后表面无裂纹、粉化、剥落现象。

抗风压

动态风荷载试验值不小于工程项目的风荷载设计值

该保温系统适用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新建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外墙保温,适宜在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使用。

天津华琛散热器厂节能示范楼工程。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是指将工业废渣制作成建筑材料并用于建设工程。

工业废渣应用于建设工程的种类较多,本节介绍两种,一是磷铵厂和磷酸氢钙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制成磷石膏标砖、磷石膏盲孔砖和磷石膏砌块等;

二是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外加剂、颜料和集料等,以坯料制备、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而制成的粉煤灰实心砖。

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是以粉煤灰、水泥、各种轻重集料、水为主要组分(也可加入外加剂等)拌合制成的小型空心砌块,其中粉煤灰用量不应低于原材料重量的20%,水泥用量不应低于原材料重量的10%。

磷石膏砖技术指标参照《蒸压灰砂空心砖》JC/T637的技术性能要求;

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的性能应满足《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JC/T862的技术要求;

粉煤灰砖的性能应满足《粉煤灰砖》JC239的技术要求。

磷石膏砖可适用于砌块结构的所有建筑的非承重墙外墙和内填充墙;

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尤其是多层建筑的承重墙体及框架结构填充墙。

贵州开磷磷业有限公司建材厂试验楼、贵州六盘水凉都大花园。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隔热断桥铝合金的原理是在铝型材中间穿入隔热条,将铝型材断开形成断桥,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的热传导性比非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降低40~70%。

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门窗自重轻、强度高,加工装配精密、准确,因而开闭轻便灵活,无噪声,密度仅为钢材的l/3,其隔音性好。

断桥铝合金窗指采用隔热断桥铝型材、中空玻璃、专用五金配件、密封胶条等辅件制作而成的节能型窗。

主要特点是采用断热技术将铝型材分为室内、外两部份,采用的断热技术包括穿条式和浇注式两种,其构造如图7.9。

图7.9断热型材(穿条式和浇注式)

断桥铝合金窗应符合相关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及《铝合金窗》GB/T8479标准要求。

铝合金窗受力构件应经试验或计算确定。

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1.4mm。

适用于各类形式的建筑物外窗。

北京上地工贸园,中银大厦等。

8防水技术

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

聚乙烯丙纶是由上下两层长丝丙纶无纺布和中间芯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一次加工复合而成的防水卷材。

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是由橡胶、沥青改性材料和特种添加剂制成的弹塑性膏状体,与空气长期接触不固化的防水材料。

施工时先将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涂刮于基面上,然后将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粘贴在上部,卷材与卷材之间也采用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粘结,从而形成复合防水层。

特点是冷施工、环保,并可在低温及潮湿基面上施工。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提高并强化了防水功能。

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可吸收基层开裂产生的拉应力,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强,并可以自愈合。

虽然卷材是满粘,但同时又达到了空铺的效果,既不窜水,又能够适应基层开裂变形的需求。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物理化学性能应满足表8.6-1要求,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应满足表8.6-2要求。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物理性能表8.6-1

项目

断裂拉伸强度/(N/cm)

常温

≥60

60℃

≥30

扯断伸长率/%

≥400

-20℃

≥10

撕裂强度/N

≥20

不透水性(0.3MPa,30min)

无渗漏

低温弯折温度/℃

≤-20

加热伸缩量/mm

延伸

2

收缩

4

热空气老化(80℃³

168h)

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

≥80

扯断伸长率保持率/%

≥70

耐碱性(质量分数为10%的Ca(OH)2溶液,常温×

人工气候老化

粘结剥离强度(片材与片材)

N/mm(标准试验条件)

≥1.5

浸水保持率(常温×

168h)/%

复合强度(表层与芯层)/(N/mm)

≥1.2

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物理性能表8.6-2

序号

1

外观

黑色粘稠状

固体含量/%

≥99

3

耐热度/℃

不透水性(0.1MPa,30min)

不透水

5

粘结强度/MPa

≥0.3

6

低温柔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