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48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docx

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

红枣种植之枣树栽培方式与密度

选择栽种方式因栽培目的而异。

在城市郊区、旅游区和距离市场较近、交通便捷的农村,一般选择生产鲜果供应市场为主要目的,进行纯枣园式集约栽种管理。

远郊和交通不发达的偏远乡村和山区,一般以生产红枣、乌枣、南枣、蜜枣等干制产品为主要目的。

在基本农田进行大规模栽种时,为提高农田综合经济效益,可采取枣粮间作的方式。

小规模栽培,可利用四旁小块闲地,零星栽种。

    根据栽种目的、品种不同,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栽培方式:

    1、盆栽

    主要用于观赏、兼食果实。

以观赏枝叶、造型为主要目的宜选栽龙枣、大荔龙枣等曲枝品种。

观赏果实为主要目的,要选择一年生枝系有很强结果能力、结果稳定的品种,如果形奇特的茶壶枣等。

盆栽的盛器,可用土盆,也可用底部有排水孔的陶瓷盆缸,盛器容土量20~50千克,观果的品种盛器越大越好,使枣树有较大的土壤营养面积,生长健壮,结果稳定。

盆土以肥沃的沙壤质土较好。

    2、庭院和四旁栽植

    这是我国各地十分普遍的栽枣方式。

此种栽培方式需注意栽种密度、整形方式和控制树体过强的发育。

株距一般选择3~4米,使枣树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树体的形状、大小能适应庭院内外的空间状况,不会出现密度过高或与其他树种争空间、阳光的矛盾。

    3、密植园栽培

    密植是提高果园早期覆盖率、增加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新发展枣园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

枣树密植一般采用南北行向栽植,株行距(2~3)米×(3~4)米,需要用重剪或树干环剥,控制树冠大小和枝叶密度。

随着枣树栽培水平的提高,密植栽培受到普遍重视。

密植栽培的枣树品种必须具备早实性强(一年生枝系有很强的结果能力)和树体发育较小(成龄树冠径能控制在3~3.5米以内,树高控制在3~4米)的特性。

在树冠交接时,用重剪或环剥能控制树体扩展,并能保持稳定结果,而不会因重剪刺激,大量抽生无结果能力的一年生枝系,影响全树坐果,导致栽培失败。

目前,适于密植的制干、干鲜兼用良种有圆铃1号、圆铃2号、金丝1号、金丝2号、金丝3号、金丝4号,鲜食良种有大白铃、大瓜枣、六月鲜、孔府酥脆枣、辣椒枣、妈妈枣和冬枣等。

    若进行株行距为2米×(3~4)米的超密栽培时,一般采用南北行向栽植,此种栽培方式只能用于早实性很强的枣树品种。

早实性差或较差的枣树品种,因解决不了控制树体发育与发枝影响坐果的矛盾,不能采用超密栽培。

超密栽培必须进行重修剪控制树冠,利用一年生枝系结果来提高产量。

选用超密栽培方式时,必须慎选品种。

目前,可以用于超密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大白铃、大瓜枣、山西梨枣等少数大果鲜食品种。

    4、普通枣园

    此种栽培方式,栽种密度较小,枣树成龄后,行间不交接,仍有1米左右的空间通透光照,可达到树体发育较充分,结果以多年生枝系为主,产量高而稳定,而且果实大、品质优,适用于小规模集约经营优质枣的生产栽培。

株行距依栽培品种树势强弱而不同。

长势弱的品种如圆铃枣、金丝小枣系列品种和妈妈枣、六月鲜、大瓜枣等,一般采用南北行向栽植,株行距(3~4)米×(5~6)米,亩栽28~45株。

长势强的品种,如长红枣、圆铃枣、老婆枣、孔府酥脆枣等,一般采用南北行向栽植,株行距(4~5)米×(7~8)米,亩栽18~24株。

普通枣园栽植密度较小,前期产量一般较低,为克服这一缺点,提高前期产量,一般采用计划性密植。

建园时,在株间、行间加种1株或整行的临时性加密树,加密树种植年限5~7年。

当树体生长至行间、株间交接并发生空间、光照矛盾时,及时控制,缩剪加密树,直至伐除。

    为增进枣园光照状况,栽植行向应南北设置,使每行树的两侧都能受到较长时间的直射光照,提高结果能力。

长势弱的枣树高度应控制在4~5米,长势强的红枣树控制在6米以下,既可防止树体过高而降低行间光照,又便于修剪、采收和防病治虫等管理。

    5、枣粮间作

    枣树和粮食等作物长年间作,是我国红枣主产区的传统农作制度,具有以下优点:

①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增加农田产量和产值。

②降低风速和田间蒸发量,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③减轻干热风影响,有利于麦类作物稳产高产。

④枣树宽大的行距,造就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利于枣品质的提高,减轻病害,节省管理投资。

⑤管理较简便,适于规模化集约经营。

    枣粮间作在利用日光能、土壤肥水和空间方面虽有一定矛盾,但如采用枣粮间作的优化模式合理规划和加强田间土肥水管理,就能解决矛盾,达到枣和间作物双丰收。

枣粮间作的优化模式研究设计的主导原则是合理布局枣树和间作作物,既能保持粮食等作物高产,又能获得较高的枣果产量,达到大幅度增加农田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种模式适于整县、整乡规模的大面积种植,不影响农作制度和作物种类的调整。

主要栽培要点如下:

   

(1)枣树行向与密度:

枣粮间作宜采用南北行向,树冠两侧和间作地,在1天内的光照量和光照时间大致接近。

若采用东西行向树行南侧光照充足,北侧因树冠的遮挡,导致枣树和间作物减产。

如东西行栽植,树高5米的枣树行向,北侧3.5米以内的间作地,5~10月直射光照时间缩短6~8小时,导致间作的冬小麦减产7.7%~15.7%,夏玉米减产30%左右,枣树树冠北部的坐果量低于南部20%~30%,全树产量比南北行向的低10%~15%。

为此,在平原地区,枣园和枣粮间作地,枣树的行向应尽量选择南北向的,以获得良好的产量和效益。

有风害的地区,可酌情变通,并每隔100~200米加设与主体树行相垂直的间隔行,提高枣树行的防风作用。

山区枣粮间作,枣树种于梯田坝堰的内侧,行向随梯田走向,不强调方位。

    从间作地经济效益分析,枣行距15~20米的间作优化模式,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可保持在纯粮田产量的90%左右,仍处于高产水平,对农业生产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而在这种栽培行距下,枣树的产量却可达到较高的水平。

如金丝小枣等树体中等的品种,以株距3米,平均株产干枣20千克的产量水平计算,每公顷间作地可产干枣3000~4500千克。

若行距增大,作物产量增长幅度不大,但枣树密度减小,价值高的枣果产量相应下降,间作地总体效益明显也随之下降。

     枣树株距既影响枣树的密度,又影响树体发育和单株产量,因而也是影响间作地效益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树体中等的金丝小枣、灰枣3米为宜,树体较大的圆铃、赞皇大枣4米为宜。

枣树成龄后,株间轻度连接,枣行呈带状群体,充分占据空间,可提高生产效益。

    

(2)树高和干高:

树高是影响行间光照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枣树行距15米时,树高由6米每增加或减少1米,行间每天的直射光照时间缩短28分种或增加24分钟,累计直射光量减少3.7%或增长3.2%。

行间如要获得同等的光照条件,树高每增加1米,行距需增加3~3.5米。

从间作地总体经济效益分析,树体5~6米是最佳树高。

这样既可使树体充分发育,发挥每株生产能力,又可使枣树达到较高的密度,提高间作的总体效益。

     枣树干高除影响树冠大小、冠下空间大小以外,还影响冠下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枣树冠下土地的间作利用。

实测结果表明,间作地枣树干高以1.4米最好,既可使树体充分发育,又可使冠下空间的光照强度达到能间作大豆、小豆、黍子等低矮耐阴作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

    (3)作物布局:

间作地距枣树植株的不同地带,可划分为冠下区、近冠区和远冠区3个带区。

各带区的空间大小、光照强度和土壤因素有很大差异,优化模式应按各带区的特点,间作相宜的作物种类,减少矛盾,充分发挥间作效益。

     冠下区是指枣树冠下的带区,宽5米左右,占间作地面积25%~30%。

其特点是空间小、光照强度低,枣树根系密度高,间作物可利用的土壤肥力较低。

因此,只宜种植低矮、耐阴、浅根,并在枣采收前收获的早熟作物种类,如早熟豆类、黍子和多年生的黄花菜等。

     近冠区是枣树冠以外2米的带区。

其特点是紧邻树冠,可利用的空间高度也仅1米左右,一天中直射光照时间比自然状态短1.5小时左右。

该区宜种谷子、棉花、豆类、麦类等矮秆作物,不宜种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

远冠区为近冠区以外的间作地中心地带,空间大,光照近似自然,土壤中枣根密度不高,可以任意种植矮秆或高秆作物。

    (4)肥水管理:

间作地枣树和一般作物在肥水上没有明显不适应的矛盾,但肥水耗用量比单作时间相应增加。

要发挥间作的优势,使枣和作物都生长好,间作地肥水管理应按下列原则进行;一是按照枣树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用肥用水的时间和数量,全面满足两者需求;二是按照枣和作物根系分布的特点,确定各自的重点施肥区,在枣树冠下,分布了枣树1/2左右的根量,根系密度大,应以枣树需求为主进行施肥,兼顾冠下作物的需求。

冠外为作物根系的主要分布区,枣根密度小,应以作物需求为主,兼顾枣树施肥。

 

新疆高寒地带红枣树早期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呼图壁县位于北疆昌吉市北12公里,距乌鲁木齐约70公里,参考本地其他果树埋土防寒越冬的经验,采用红枣树平茬培土防寒等技术,进行了栽培试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试验场地基本情况

 

  呼图壁地区接近北纬45度。

年均气温6.8℃,历史极端低温-38℃,年有效积温3513.8℃,无霜期171b,年降水176.7mm,日照时数3135.1(71%),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地表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较好。

基本能够满足红枣树喜温喜光的特性。

但是,冻土层深达1.8m,属高寒地带,适应红枣树的生长但越冬困难,之前,没有大面积栽培红枣树的历史。

试验场地设立在呼图壁县城北约12公里的之洲园艺试验场,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为戈壁地土,厚度30cm左右,试验场面积100000㎡。

2002年设试验园面积750㎡。

 

  2、品种的选择

 

  我们先后引进了临猗梨枣、七月鲜枣、金昌一号、金铃园枣等进行栽培试验,最后证明:

寒地红枣树栽培只能选择生长期短的、耐寒的红枣树品种,以鲜枣果实发育期不超过100d的品种为宜。

后来,我们选择了原产地气候与本地相似的、已经通过国家审定的、耐寒新品种-朝阳金铃园枣,作为主要推广品种。

 

  3、平茬埋土越冬防寒技术

  

  红枣树落叶后,地表上冻之前,在行间取土打碎,培在红枣树的基部。

培土的土堆宽高不低于40cm,并拍打严实。

来年4月20日(谷雨)前后,日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撤除防寒土,立即在嫁接口以上10-15cm处平茬,剪口涂漆,截干套袋即行灌水,随后覆盖地膜,以利保墒和提高地温,促使红枣树隐芽尽快萌发。

 

  4、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技术

 

  4.1、矮化、密植方法:

  每667㎡根据土壤和环境等条件设计栽植222-444株,行距不应少于1.5m,以利取土防寒。

栽植方法,按行距先开60cm宽×20cm深,长度适当的栽植沟,然后在沟内定点。

栽苗时,挖成40cm方圆的小坑,栽前将苗木浸泡24h,10cm截干,栽植后踩实,沟内放水浇透,随后用70cm宽地膜将60cm宽的沟面全部覆盖,对10cm主干套袋保温防虫。

 

  4.2、夏剪技术:

  4.2.1、控制主干高度:

根据栽培密度,将新发枝主干控制在60cm-90cm左右,及时摘心。

  4.2.2、控制侧枝(结果枝组)数量:

根据主干高度,保留5-9个左右结果枝组,并控制在地面以上40cm-60cm上下。

  4.2.3、控制侧枝长度:

根据栽培密度,将侧枝长度控制在30cm-50cm左右,及时摘心。

  4.2.4、控制枣股着生枣吊数量:

枣股选留健壮枣吊三条左右,枣股新发枣头时,为提高木质化枣吊结果的比例,可去除基部枣股,选择枣头延长枝上的三条侧枝作为结果枝,可实现高产的目的。

  4.2.5、控制枣吊长度:

对枣吊及时摘心,更有利于树体营养集中转向枣果发育。

  4.2.6、随时控制整个树体任何部位孽生萌芽,

以上技术措施可保花保果,实现稳产丰产,取得较高单位面积产量。

 

  4.3、肥水管理

  4.3.1、每年秋季落叶前每株树地下施用腐熟农家肥5-10千克,生长期根据观察叶面颜色,确定营养缺乏情况,及时补充速效肥,可地下或叶面间隔施用。

  4.3.2、红枣树虽然是抗旱树种,缺水时会影响果品质量、产量。

干旱时,每年必须浇封冻、开化、果实膨大期三遍水。

 

  4.4、病虫害防治

  经过呼图壁试验园多年试验观察,已经发现的病害有:

枣锈病、缩果病。

虫害有桃小食心虫、红蜘蛛、枣黏虫等,应注意及时防治。

 

  4.5、在当地选择农药使用上,应严格遵守无公害防治的原则,逐步过渡到绿色、有机食品标准,提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在北疆栽培红枣树还应注意的几个技术措施:

 

  4.5.1、栽植嫁接苗时,应注意选择嫁接部位较低的苗木,平茬时,应注意保留接口以上至少10cm。

  4.5.2、在土层厚度不足30cm的戈壁地上、或砂砾地上,应加深开沟还表土、客土,还必须有足够的防寒土。

  4.5.3、北疆每年4月中下旬常有倒春寒发生,应视气温回升情况尽量晚一些撤防寒土。

 

  5、栽植效果

 

  金铃园枣在试验地生长健壮,开花坐果正常,三年生时亩产1000千克鲜枣。

通过四点做好冬枣树种植管理

冬枣树修剪整形的技术原则是冬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剪(生长期修剪)相结合,随树造形,主要是解决通风透光问题和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关系,也就是解决枣头、枣股和枣吊“三套枝”的平衡关系。

枣头是生长旺的长发育枝,它是发展扩大树冠和辅养根系的主要枝条,也是形成新枣股的唯一枝类,新枣股着生在枣头二次枝上,新枣股寿命可达数年,枣股顶端有顶芽其周围有副芽(侧芽),枣股实际上就是一个短缩的结果母枝,枣股顶芽每年向上生长若干毫米,其周围副芽就发生若干个枣吊,也叫脱落性果枝。

果枝的叶腋产生枣花,开花结果。

如在老枣股上一节上重截,可刺激枣股顶芽旺长发生新枣头(发育枝),新枣头的每节上的副芽可发生二次枝(枣拐),二次枝每节上的芽微微生长形成新的短缩枝即新枣股。

每株冬枣树上每年都应产生新枣头、新枣股才能产生大而多的枣吊,大枣吊上才能开花和结大枣。

这就是沾化冬枣树“三套枝”的平衡关系。

 

  一、保花保果

 

  冬枣树虽然花期长、花量大,但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率一般只有1-2%。

由于开花结果期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营养物质的争夺激烈,各器官之间矛盾突出,所以除加强肥水管理外,还要对树体养分分配进行调整,改善授粉条件,以提高坐果率。

 

  1、开甲,即环状剥皮。

也叫“枷树”,是提高坐果率的古老方法。

切断韧皮部,暂时中断有机营养下运,满足开花坐果及幼果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可提高坐果率和枣果品质。

 

  2、环割(环切)。

冬枣幼树主枝(或主干)环割(切)也能明显的提高坐果率。

 

  3、摘心。

枣头摘心可控制生长,减少幼树枝叶对养分的消耗,缓解新梢和花果之间争夺养分的矛盾,对提高坐果率有明显效果。

 

  4、摸芽。

待枣芽萌发后(5月上旬),对各级骨干枝、结果枝组间萌生的过密枣头从基部抹去。

抹芽能节省养分,增强树势,提高坐果率。

 

  5、喷施赤霉素。

赤霉素,又名“九二0”,是提高冬枣坐果率的一种生长调节剂,它不仅能促进花粉发育,还能刺激未授粉的枣花单性结实。

赤霉素的使用时间以盛花初期为好。

即在一般结果枝开5-8朵花时喷20ppm的赤霉素+0、3%的尿素混合液2-3次,能明显提高坐果率。

 

  6、花期喷水。

枣树花粉萌发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为75-85%),但是冬枣开花期正处于6月初的干旱天气,空气湿度低,严重影响产量。

因此,花期喷水对提高坐果率有很大作用。

喷水一般在枣花盛花(约有60%的花量开放)时,每隔3-5天用喷雾器向树冠喷一次清水。

在一天中以傍晚为好,上午次之,中午和下午的效果最差。

 

  二、病虫害防治

 

  冬枣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枣尺蠖、桃小食心虫、枣粘虫、枣芽象、枣瘿蚊、枣龟蜡蚧和枣锈病等。

在摸清这些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结合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以保护天敌,防治环境污染,节约费用。

化学防治时应抓住关键时期,选准药剂,掌握好浓度,做到喷施均匀细致,才能取得治早、治好的效果。

  三、修剪整形 

 

  冬枣树的修剪整形一般是随树造形,大体上是“三稀三密”的自然圆头形,在密植条件下是小冠圆头形。

冬枣树喜光,因此要疏除交叉枝、直立并生枝、过密的下垂枝、衰老枝(老枣股多的,发不出大枣吊的)和病虫枝。

对下垂枝(因结果多而下垂的老枝)和衰老枝进行重截回缩,会促发新枣头。

新枣头的长度以30—80厘米为适合,丰产树上要有一定比例(40—50%)的枣头才能保证正常树冠大小和大批新枣股和大枣吊的形成,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过去农村对冬枣树不作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导致“三套枝”不平衡,产量低微,品质低下。

 

  四、肥水管理

 

  冬枣树的施肥时期,是根据冬枣树各生育期的需肥要求,肥料性质,土壤、养分状况等因素来决定。

生产上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和根外施肥三种。

基肥施用要早,追肥要巧。

 

  1、基肥(有机肥)在秋季施用为好,时间应在枣果采收后,越早越好。

基肥施用量一般是估计产量的1倍或亩施土杂肥2500公斤左右,才能保证既增产又长树。

 

  2、追肥(化肥)主要分3个时期。

一是抽枝期:

多在4月早芽萌发时,施入磷酸二铵,以促进抽枝、展叶和花芽的进一步形成。

二是初果期:

在6月上旬开花坐果盛期,对氮素需求量大,追施一定量的尿素为好。

三是果实膨大期:

以磷、钾肥为主,施入磷酸二铵、硫酸钾,以促使枣果膨大和增强树势。

 

  3、根外施肥,可单独喷洒液肥,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把枣树所需的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加入药液向枝叶喷施的方法。

实践证明,叶面喷肥简单易行,用肥量少,见效快,增产效果显著。

不同时期枣树冬季修剪法

1、老枣树的更新修剪。

随着树龄的增大,骨干枝逐渐枯萎,树冠变小,生长明显变弱,枣头生长量小,枣吊短,结果能力显著下降。

对这种老树需进行更新修剪,复壮树势。

更新程度要按有效枣股(即活枣股)的数量多少而定。

当枣树上有效枣股在300—500个时应进行重更新,就是在骨干枝上选向外生长的壮股处,锯掉骨干枝总长度1/2—2/3,停止开甲,养树2—3年;当有效枣股在500—1000个时可采取中更新,锯掉骨干枝总长度的1/4—1/3,停止开甲,养树1—2年;有效枣股在1000—1500个时,可进行轻更新,锯掉骨干枝总长度的1/7—1/5,照常开甲。

  2、结果初期的枣树。

这时期树冠尚未形成,仍以营养生长为主,但产量逐年增加。

这时期修剪应以疏间、回缩、短截和培养为主,按照“四留五不留”原则进行修剪。

“四留”即外围的枣头要留,骨干枝上的枣头要留,健壮充实有发展前途的枣头要留,具有大量二次枝和枣股、结果能力强的枣头要留,以达到不断扩大树冠,逐年增加产量的目的。

“五不留”指下垂枝和衰弱枝不留,细弱的斜生枝和重叠枝不留,病虫枝和枯死枝不留,位置不当和不充实的徒长枝不留,轮生枝、交叉枝、并生枝及徒长枝不留。

短截3年生以上不作主枝延长枝的枣头和不再继续延长的主枝枣头。

对光秃的骨干枝,要逐渐进行回缩更新。

  3、盛果期的枣树。

这时期树冠已经形成,生长势减弱,树冠基本稳定,结果能力强。

后期骨干枝先端逐渐弯曲下垂、交叉生长,内膛逐渐枯死,结果部位外移。

因此,修剪宜采用疏缩结合的方式,打开光路,引光入膛,培养内膛枝,防止内部枝条枯死和结果部位外移,注意结果枝组的培养和更新,延长结果年限。

新疆枣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1 生物学特性 

  1.1 枣树喜光、喜温,根深、叶稀,抗旱、耐瘠薄,属落叶小乔木。

在无霜期160天、年均气温8℃以上,极端最低温-28℃、极端最高温47.6℃,空气相对湿度30%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树木生长良好。

沙土、沙壤土和轻粘壤土均能栽培。

 

  1.2 枣树有5大特性:

(1)三种枝(枣头、枣股和枣吊)、两种芽(主芽和副芽),作用各不同。

(2)开花多坐果少,随果枝伸长不断分化花芽。

(3)开花坐果要求较高气温。

(4)发芽晚、落叶早,树冠枝叶稀疏。

(5)根系稀疏,水平根易生根蘖。

 

  2 新疆红枣种植技术 

  2.1 主栽红枣种类 

  

(1)灰枣

(2)冬枣(3)哈密大枣(4)赞皇大枣(5)梨枣(6)骏枣。

 

  2.2 栽植时间 以春季定植为主。

因枣树发芽较晚,且对气温要求较高,过早栽植会影响成活。

一般情况下,和田、喀什地区以4月5日~15日栽植为宜。

阿克苏、巴州地区以4月5日~25日栽植为好。

再往北移,可再推迟1周栽植。

 

  2.3 栽植模式 枣树栽培宜采用密植模式。

生态枣园(枣草间作)株行距以1m×4m,1.35m×4m,2m×4m为宜。

纯枣园株行距以2m×3m为宜。

 

  3 树型整形 

  3.1 自由纺锤形 栽植50株/667m2以上,宜采用此树形。

主枝8~10个,主枝上不配置侧枝。

主枝分枝呈水平状,均匀排列在中心干上。

主枝长1m左右,主枝间距20~40cm。

树高2.2~2.5m,干高35~40cm。

此树形适合于矮化密植整形。

 

  3.2 小冠疏层形 栽植50株/667m2以上,宜采用小冠疏层形。

树高2.5m,干高30~40cm,全树有主枝5~6个,分3层着生在中心干上。

第1层主枝3个,主枝水平夹角120°,主枝与中心干夹角70°。

第2层主枝2个,层间距80cm。

第3层主枝1个,层间距70cm。

主枝上培养1~2个侧枝,其余枝条培养成辅养枝或结果枝组。

此树形适合于矮化密植整形。

 

  3.3 开心形 开心形树高2.5m,干高40~60cm。

主干上着生3个主枝,主枝间水平夹角120°,主枝开张角40~50°。

没有中心领导干。

每个主枝上配置2~4个侧枝,其余枝条培养成辅养枝。

此树形树体较小,结构简单,容易整形,通风透光良好,便于管理。

 

  4 枣树修剪 

  4.1 夏季修剪 在展叶至盛花期进行,以疏梢、摘心为主。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枣头营养消耗,促进坐果。

 

  4.1.1 摘心 萌芽展叶后到6月份,对枣头一次枝、二次枝、枣吊进行摘心,阻止其加长生长。

这样有利于当年结果和培养健壮的结果枝组。

枣头一次枝,摘心程度依空间大小和长势而定,一般弱枝重摘心(留2~4个二次枝),壮枝轻摘心(留3~5个二次枝)。

矮密枣园,可对二次枝和专吊进行摘心。

二次枝摘心一般在长出3~5节时进行,也叫摘边心。

枣吊摘心一般在6~8月进行。

当枣吊坐果2~4个时,对枣吊适当摘心。

 

  4.1.2 开张角度对角度小、生长直立或较直立的枝条,用撑、拉、吊等方法,把枝条角度调整到适当程度,以缓和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4.1.3 抹芽 各类枝条上的萌芽,需要的保留,多余的抹除,以减少营养无效消耗。

 

  4.1.4 清除根蘖 枣树水平根上萌生的根蘖苗,大量消耗母株营养,应及时清除。

 

  4.2 冬季修剪 落叶后至萌芽前均可进行。

一般在枣树萌芽前修剪为宜。

主要是对定干后的枣树进行短截、衰老骨干枝回缩,调节通风透光条件,调节根冠养分,恢复树势,增加产量。

 

  4.2.1 短截 指对当年生枣头和二次枝的修剪保留2~3个二次枝称中短截,适用于发展空间不大的枣头。

只保留基都潜伏芽的修剪称重短截,适用于枣头生长势弱、有发展空间的枣头和二次枝。

 

  4.2.2 回缩 是把生长衰弱、枝条下垂和影响骨干枝生长的结果枝条, 在适当部位短截回缩。

抬高角度,复壮树势。

 

  4.2.3 疏枝 是将密挤枝、交叉枝、竞争枝、枯死枝、病虫枝、细弱枝及没有发展空间的各种枝条从基部剪除。

要求剪口平滑,不留残桩,以利愈合。

 

  5 病虫害防治 枣树病虫害种类较多。

新疆主要有枣大球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