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6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73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文档格式.docx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在不能由工艺要求确定时,也可以按下式估算:

Qi=Qb(1-n)

Qi--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m3/d

q---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m3/万元

B—城市工业总产值;

n—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二、流量关系及调节构筑物容积——重点掌握

1.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图1

水处理构筑物及以前的设施:

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T——一泵站每天工作时间,不一定为24h

管网设计流量:

满足高日高时用水量

二泵站:

满足管网高日高时用水量

不分级供水——高日高时流量

分级供水——最高一级供水量

清水输水管:

无水塔时与管网设计流量同

有水塔时按二泵站最高一级供水量设计

2.调节构筑物容积计算

清水池有效容积W=W1+W2+W3+W4(m3)

W1——清水池调节容积

W2——消防贮水量,2h灭火用水量

W3——水厂用水量,水厂自用水量

W4——安全贮水量,一般为0.5m深

清水池的作用之一是(调节一、二泵站供水的流量差)。

——清水池的调节作用

水厂QdQh管网

最高日平均时流量高日高时流量

调节容积W1=阴影面积A或者B(m3)

无供水曲线时估取W1=(10~20)%Qd

水塔的有效容积W=W1+W2

W1——水塔调节容积

水塔调节二泵站供水量与用户用水量的差额

依二泵站供水曲线和用户用水曲线计算

或按Qd的百分数估取——教材P13

W2——消防贮水量,10min室内消防水量

3、水泵扬程的确定

A、一级水泵扬程的确定

Hp=H0+∑h——扬程计算通式

H0——从吸水池最低水位到出水池最高水位的高差

(取水构筑物吸水井最低水位——混合池最高水位)

∑h——从吸水管起点到出水管终点的总水头损失

∴Hp=H0+∑h=H0+∑hs+∑hd

B、二级泵站扬程计算

•无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

起点:

清水池或吸水井最低水位

终点:

管网控制点最小服务水头液面

•设网前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

水塔最高水位

•设对置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

设计时:

同无水塔管网

最大转输校核时:

终点:

掌握扬程计算基本公式:

Hp=H0+∑h

4、水塔高度的计算

依据能量方程,根据管网控制点最小服务水头

Ht=Hc+hn-(Zt-Zc)

Ht——水塔高度,水柜底高于地面的高度,m

Hc—控制点C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m

hn—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的从水塔到控制点的管网水头损失,m

Zt—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m

Zc--控制点C处的地面标高,m

与水塔在管网中的位置无关

Zt越高,Ht越小:

建在高处,水塔造价低

第2章输水和配水工程

用户的用水量包括集中用水量和分散用水量

1、(对分散用水量)比流量qs:

假设所有的分散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长度上,此时,单位管长向外配出的流量称比流量。

Q——设计流量,Qh

∑q——集中流量总和

∑l——管网总计算长度

l——管段计算长度:

管段配水情况

管段计算长度l

双侧配水

为管段实际长度

单侧配水

为管段实际长度的一半

不配水

为0

2、沿线流量ql:

在假设全部干管均匀配水前提

下,沿管线向外配出的流量。

ql=qsl

(与计算长度有关,与水流方向无关)

3、节点流量:

集中用水量一般直接作为节点流量

分散用水量经过比流量、沿线流量计算后折算为节点流量,即节点流量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qi=∑ql

——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的折算系数

4、管段计算流量qij——确定管径的基础

5、管段流量qij与沿线流量ql的区别:

计算目的不同,算法不同:

ql:

在假定前提下,管段向外沿线配出,其值的大小沿线减小,无水流方向问题,只有数值大小,用以定节点流量及管段流量;

qij:

是依据节点流量得出的管段内大小不变的流量,含义上qij=本段沿线流量的折算流量q+本段向下游转输的qt,依据水流连续性计算,有方向性,用来确定管径、计算水头损失

前提条件:

必须满足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满足节点连续性方程

i点的连续性方程:

qi+∑qij=0

(流入i点和流出i点的流量代数和为0)

qi——i点的节点流量

qij——从节点i到节点j的管段流量,“流入为负,流出为正”

6、管径计算

由“断面积×

流速=流量”,得

树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结合例题

管网校核

消防时

最高时流量+消防流量:

Qh+Qx

水压要求:

10m

事故时

事故供水量:

最高时流量×

70%:

Qh×

70%

水压要求同最高用水时

最大转输时

最大转输时流量:

Qt

能够供水至水塔最高水位

在各校核流量、水压要求下,较核设计时所选水泵是否能提供相应的流量及扬程

三、输水管渠水力计算

位置水头H=Z-Z0是固定的,正常供水时和事故时可利用的水头差相等;

平行设置的几根输水管若管径相同,则各条输水管的摩阻相等;

输水管分段若是等分的,则各段的摩阻相等;

事故供水量应为设计水量的70%以上。

平行2根输水管,通过连通管等分成3段可满足事故时供水量Qa≥70%Q设计

正常供水时:

事故时:

又H1=H2,则n=≈4段

第3章取水工程

1、进水孔格栅面积的设计(P55)

F0=Q/K1K2v0

F0—进水孔或格栅面积,m2

Q--进水孔的设计流量,m3/s

v0--进水孔的设计流速,m/s

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

K1=b/b+s,b为栅条净距,s为栅条厚度(或直径)

K2--格栅阻塞系数。

采用,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1m

2、平板式格网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P56)

F1=Q/K1K2εv1

F1—平板式格网的面积,m2

Q—通过网格的流量,m3/s

V1--通过网格的流速,m/s一般采用~0.4m/s

K1=b/(b+d)2,b为网眼尺寸,一般为5*5~10*10mm,d为网眼直径,一般为1~2mm

K2--格栅阻塞系数。

一般采用,

ε—水流收缩系数,一般采用~

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2m

3、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P57)

F2=Q/K1K2K3εv1

F2—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

V2--通过网格的流速,m/s一般采用~1.0m/s

K3—由框架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

一般采用

旋转格网在水下的深度:

H=F2/2B-R

H—格网在水下部分的深度,mm

B--格网宽度:

m

F2--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

R—网格下部弯曲半径,目前使用的标准滤网的R值为0.7m

当为直流进水时,可用B代替式中的(2B)来计算H,水流通过旋转格网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30m

第4章给水处理

1、速度梯度G

G=√P/μ

G——速度梯度,s-1;

p——对单位水体的搅拌功率,W/m3;

μ——水的动力粘度,Pas。

2、速度梯度计算

机械搅拌:

N—电机功率,kw

η1--搅拌设备机械效率:

约为

η2—传动系统的效率:

约为~

η总—总效率:

水力搅拌:

ρ—水的密度(约为1000kg/m3,详见P98表1-4-5);

h—流过水池的水头损失,m;

T—水的停留时间:

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3、G、GT值范围

混合池:

G=500~1000s-1

T=10~30s,(<

2min)

絮凝反应池:

G=20~70s-1

GT=104~105(10~30min)

例题:

P98

4、混凝剂的投加

(1)投加量——通过实验确定

(2)投加系统

湿法投加:

固体-溶解池-溶液池-计量设备-投加

固体储存量15~30天(规范)

*溶解池容积W1=~W2

溶液池容积W2=aQ/417cn

W1,W2—m3;

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Q—处理水量,m3/h;

c—配制的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按固体重量计),带入公式时为5~20;

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规范7.3.4、)

五、混合设备

混合要求、G、T值范围

混合方式

机械混合:

水泵叶轮混合(取水泵距反应池100m以内)、机械混合池

水力混合:

管式静态混合器、压力水管混合(投药点及流速要求P102)等

絮凝要求;

G、GT值范围;

反应池出口做法

絮凝池分类:

机械搅拌、水力搅拌

1、机械搅拌絮凝池:

水平轴式、垂直轴式

分3~4档,串连流过

各自的适用范围及设计参数及例题P103

例题P103

六、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1、水温

原因:

水温影响混凝剂的水解

提高低温水混凝效果的方法P107

2、浊度与悬浮物

浊度大小决定了混凝剂的投量和矾花的核心

高浊水、低浊水所需混凝剂量都较大

提高高浊水、低浊水混凝效果的方法P107~108

3、水的PH值

每种混凝剂都有其最佳的PH值范围

铝盐、铁盐水解时产生H+离子,消耗水的碱

度,碱度不足时投加石灰,石灰投量公式:

AL2(SO4)3:

【CaO】=3【a】-【x】+【δ】

FeCL3:

【CaO】=【a】-【x】+【δ】

式中【CaO】-纯石灰CaO投量,mmol/L;

【a】-混凝剂投量,mmol/L;

【x】-原水碱度,mmol/L,按CaO计;

【δ】-剩余碱度,一般取~L,按CaO计。

原水总碱度为L(以CaO计),投加精制硫酸铝(含Al2O3约16%)26mg/L。

若剩余碱度取L,试计算水厂石灰(市售品纯度为50%)投量需多少mg/L

(已知原子量Al=27,O=16,Ca=40)

解:

投药量折合Al2O3为26×

16%=mg/L

Al2O3分子量为102,故投药量相当于102=L

则【CaO】=3【a】-【x】+【δ】

=3×

-+=mmol/L

=×

56mg/L=mg/L

水厂需投加市售石灰=mg/L

沉淀

1、离散颗粒的沉淀速度(自由沉淀)

三个区的沉淀速度公式P109

例题P110

2、理想沉淀池中u0与表面负荷q0的关系

L=vt0

H=u0t0

u0=Q/A=q0

理想沉淀池的基本特性:

特定颗粒沉速在数值上等于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但两者在物理意义上完全不同)

u≥u0的颗粒被全部去除,其去除率为1-x0

u<u0的颗粒能够部分去除

三、沉淀池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设计参数

1、基本结构:

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污泥区

2、沉淀池基本设计参数

(1)基本设计参数

u0(q0)、H、T、v,q0是最基本参数

(2)参数取值

若u0由试验得到,则u0设=ηu0试

η=~

查设计手册得到的u0值可直接应用,已考虑安全系数P117

3、平流式沉淀池

结构、优缺点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的参数及要求P118

衡量沉淀池水流状态的参数:

Fr(弗劳德数)和Re(雷诺数),希望Fr大、Re小(方法,设隔墙,减小水力半径)Fr:

一般在1*10-4~1*10-5,Re:

一般在4000~15000,

Fr=v2/RGg:

v—水流速度

R—水力半径

g—重力加速度

设计方法

选u0(q0),再从H、T、v中选2个(按规范要求)

V=18mm/s,B=3H,Fr=×

10-5。

在池的1/3,2/3处各加一道隔墙,忽略隔墙厚度,求新的Fr。

(1)Fr=v2/Rg

(2)

(3)Fr2/Fr1=(3H/5)/(H/3)=9/5=

Fr2=×

10-5×

10-5

3、斜板(管)沉淀池

(1)斜板(管)沉淀池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根据Ei=ui/u0=ui/(Q/A)=uiA/Q

A越大,Ei越大;

若Ei不变,A也不变,池中加隔板,原池A=BL,新池A=BXn,

则X=L/n。

(n为层数),在去除率不变的情况下,池深越浅,池长就越短,池容越小————浅池理论

(2)斜板沉淀池产水量计算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式1-4-23

式中η斜=~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式1-4-24

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式1-4-22

从公式看出:

斜板沉淀池的产水量远大于同体积的平流式沉淀池

斜板沉淀池的液面负荷q斜=Q/A,A为斜板区池面面积,与平流式沉淀池中的表面负荷概念基本一致。

表面负荷U0=q0=Q/A斜。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q斜=~

斜管沉淀池利用q斜计算,见《给水工程》P306

斜管中水流速度:

v=Q/(A'

sinθ)

(3)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适用范围:

浊度小于1000NTU

设计参数:

P124(或设计规范)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能力20000m3/d,平面净尺寸10×

10m,结构系数,斜管长1m,安装角60度。

求斜管内轴向流速。

(斜管中的停留时间)

《给水工程》教材P306

(1)v=Q/(A'

式中Q--沉淀池流量

A‘--斜管净出口面积

θ--斜管轴向与水平面夹角

(2)A‘=(10-×

10/=

(3)

过滤

沉淀(澄清)池出水浊度10NTU以下,滤

后可达1NTU以下,可去除2~5μm以上的颗粒。

一、过滤原理

1、过滤技术分类

(1)表层过滤--机械筛滤

(2)深层过滤--机理为接触絮凝

滤池工作机理:

接触絮凝和机械筛滤,前者为主

2、强制滤速--用于校核滤池设计是否合理

全部滤池中的1个或2个停产检修或反

冲洗时,其他滤池的滤速。

不要太大。

平均强制滤速:

三、滤料

1、滤料材质与规格

(2)滤料规格

表示滤料规格的参数

dmax和dmin

有效粒径d10反映细滤料尺寸

不均匀系数K80越大,对过滤和反冲越不利

K80=d80/d10>1

我国采用dmax、dmin和K80(新规范采用d10和K80)

四、滤池的基本构造

1、滤料层

2、配水系统和承托层

(1)大阻力配水系统

构成:

“丰”字型穿孔管+卵石垫层+冲洗水泵或高位水箱

参数:

开孔比为~%

v孔,h孔,d孔,h总=6~8m等,P140

优缺点:

配水均匀;

所需反冲洗水头大

(2)小阻力配水系统

底部进水空间+穿孔板(滤头或滤砖)

h总=1m左右

不需设反冲洗设备;

配水均匀性比大阻力系统差

(3)中阻力配水系统

开孔比为~%

消毒

一、消毒概论

1、消毒目的

消毒标准:

细菌学指标

2、消毒方法

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

优点及问题

3、消毒剂的投加点

滤后加氯(清水池前投加)

出厂补充加氯(二泵站处)

预加氯(取水口或水厂入口,防止藻类繁殖),目前不提倡,改用KMnO4、O3、H2O2等。

中途补氯(用于大型管网)

二、氯消毒

1、氯消毒原理

液氯转化为气态投加

若水中无氨,则生成HOCL和OCL-,+1价的CL具有氧化、杀菌作用。

氯消毒原理P157,HOCL起主要作用

HOCL和OCL-的比例与水的PH值及水温有关,

低温、低PH值消毒效果好

若水中有氨氮,则生成氯胺,消毒原理仍为HOCL杀菌。

各种氯胺的比例与PH值及氯、氨比有关

有效氯包含:

自由性(游离性)氯(HOCL和OCL-)

化合性氯(各种氯胺)

余氯--剩余的有效氯

2、加氯量

加氯量=需氯量+余氯量

规范规定P158

3、氯消毒工艺

(1)折点氯化法

水中氨氮含量少时采用。

经验:

原水氨氮含量小于L时折点加氯;

(2)氯胺消毒法

持续杀菌能力强;

减少消毒副产物

先氯后氨----有大型管网时

清水池前折点加氯,出厂时加氨;

CL2:

NH3=3~6:

1(重量比)

化合性的氯胺消毒法---原水氨氮含量高时

清水池前投加氯,利用清水池接触(大于2h);

含氨量不高时,可氯、氨同时投加

4、加氯设备

加氯要求规范7.7.1(新规范强制条款很多)

储氯量15~30天

地下水除铁除锰

一、含铁含锰地下水

存在形态:

Fe+2、Mn+2,常共存,

一般浓度Fe+2>Mn+2

二、地下水除铁除锰原理

1、除铁原理

(1)原理

Fe+2+[O]→Fe+3,Fe(OH)3→过滤

(2)方法

空气氧化P165式1-4-42

要求:

PH>6,最好>7;

含硅水PH<7

特点:

属自催化氧化

药剂氧化(CL2),需CL2计算P166

2Fe2+Cl2

1x

2、除锰原理

Mn+2+[O]→Mn+4,MnO2→过滤

空气氧化P166式1-4-47,需O2计算

药剂氧化(CL2)P166式1-4-48,需CL2计算

(3)特点

反应慢,需自催化,滤料为锰砂

要求PH>

铁锰共存时,先除铁后除锰。

Fe+2、Mn+2浓度低时,采用一个滤池,上层除铁下层除锰;

浓度高时,采用2个滤池

二、地下水除铁除锰工艺与设备

1、处理方法

(1)原水曝气→接触氧化过滤

(2)原水曝气→氧化→过滤

(3)药剂氧化→过滤

2、处理工艺流程

各种工艺流程的适用条件

3、曝气设备

4、过滤设备

滤料与过滤工艺参数P170

1)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的选择性

强酸性阳树脂与水中离子交换的选择顺序(低浓度):

Fe3+>Al3+>Ca2+>Mg2+>K+=NH4+>Na+>H+

强碱性阴树脂与水中离子交换的选择顺序(低浓度):

SO42->NO3->Cl->HCO3->OH->HSiO3-

2)离子交换平衡与可逆性

RH+Na+RNa+H+

软化时,RH→RNa

再生时,由于H+浓度很大,RNa→RH

RH,RNa通过的流量(RH以Na+泄漏为运行终点,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酸水)计算:

Q(1-H%)A原-QH%S=QA残

式中浓度均为当量粒子摩尔浓度

适用范围:

P181

3)除盐工艺流程

基本工艺流程P182~183

RH放在ROH前面的原因

3、离子交换软化除盐设备

1)固定床

顺流式、逆流式

计算:

Fhq=QTHt

式中F-离子交换器截面积,m2;

h-树脂层高度,m;

q-树脂工作交换容量,mmol/L;

Q-软化水量,m3/h;

T-软化工作时间,(软化开始至硬度泄漏)h;

Ht-原水硬度,当量粒子mmol/L。

2)连续床

3)混合床

二、冷却塔热力计算的设计任务与基本方法

1、基础资料:

1)、冷却水量Q(m3/h)

2)、冷却水进水温度t1(℃)

3)、冷却出进水温度t2(℃)

4)、气象参数:

干球温度θ1(℃):

当地空气温度θ

湿球温度τ1(℃)或相对湿度(ψ):

代表了在当地的气温条件下,水通过湿式冷却所能冷却到的最低极限温度。

也即冷却塔出水的理论极限温度。

大气压力P(Pa)

风向、风速

冬季最低气温。

5)、淋水填料试验和运行资料,包括淋水填料热力特性和空气阻力特性

三、循环冷却水系统

1、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污染

沉积物--结垢(无机盐沉淀)

--粘垢(微生物)

--污垢(悬浮物、腐蚀剥落物等)

2、要求水质稳定,控制指标:

腐蚀率、污垢热阻

1)、腐蚀率计算:

CL=*(P0-P)/ρFF

式中:

CL--腐蚀率,mm/a

P0—腐蚀前金属重,g

P—腐蚀后金属重,g

ρ—金属密度,g/cm3

F—金属与水接触面积,㎡

t—腐蚀作用时间,h

2)、经水质处理后腐蚀率降低的效果称:

缓蚀率

η=(C0-CL)*100%/C0

C0—循环冷却水未处理时腐蚀率

CL—循环冷却水经处理后腐蚀率

3)、污垢热阻

Rt=1/Kt-1/K0=1/ψtK0-1/K0

式中:

Rt—即时污垢热阻,㎡·

℃/kJ

K0—开始时,传热表面清洁所测得的总传热系数,kJ/㎡·

Kt—循环水在传热面经t时间后所测得的总传热系数,kJ/㎡·

ψt—积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