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79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1、微生物:

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通常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

微生物个体小,数量大,种类繁多。

2、微生物十大类型:

①细菌、②真菌、③放线菌④螺旋体、⑤霉形体(支原体)、⑥立克次氏体(如牛羊心血病,人的斑疹伤寒)、⑦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引起结膜炎)、⑧病毒、⑨类病毒、⑩藻类。

3、微生物学:

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微生物的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相互作用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4、病毒结构更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但确实是一类有生命活动的生物体

5、病毒的主要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

6、柯赫氏法则(柯赫三原则)

①从动物体内分离出病原物进行培养

②回接到同样类型的动物,引起同样的病症

③再分离得到与第二步一致的菌系

7、病毒:

是一类最微小,非细胞结构,能通过滤菌器,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NA或RNA),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的超级寄生生物。

8、化学组成:

多数病毒只含蛋白质和核酸,少数还含有脂类和糖类。

①病毒蛋白质:

含一种或少数几种蛋白质。

蛋白质多数位于病毒壳粒,保护核酸免受破坏。

②病毒核酸:

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

9、病毒的基本结构:

①核酸芯髓:

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央

②核衣壳③衣壳:

包围在核酸外的蛋白质。

④囊膜:

位于核衣壳外层。

⑤刺突:

囊膜上有许多小突起物。

简单病毒(一般病毒):

核酸芯髓+衣壳=病毒粒子

复杂病毒(完整病毒):

核酸芯髓+衣壳+囊膜(带刺突)=病毒粒子

10、病毒的基本特征:

①个体微小:

测量单位是纳米,一般用电镜观察。

②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

病毒能通过,细菌不能。

高速离心机(5~10万/分钟)使病毒沉淀。

③结构简单:

不具有细胞结构。

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化学组成也简单。

④专性寄生A、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B、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增殖,只能在易感活细胞中增殖。

⑤抵抗力特殊

㈠物理因素

⑴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55℃~60℃数分钟内多数死亡,100℃立即灭活,但人的肝炎病毒需100℃30分钟。

短期保存病毒:

4℃

长期保存病毒:

-70℃或更低-196℃(液氮)

长期保存方法:

快速低温冰冻法;

⑵射线:

病毒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病毒灭活。

⑶pH、渗透压:

最适条件是等渗,中性或微碱(pH7.0~

7.2)。

强酸强碱可杀死病毒。

⑷干燥:

艾滋病病毒:

室温下立即灭活。

㈡化学因素

⑴甘油:

病毒对50%甘油缓冲盐水有耐受性,但细菌敏感,可脱水致死。

作病毒材料保存液。

⑵氧化剂:

病毒对各种氧化剂敏感,如高酸钾、漂白粉等。

⑶药物:

病毒对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治疗无效。

⑥干扰素:

阻止病毒的复制。

11、干扰素--指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使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

作用:

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能抗几乎所有的病毒和多种恶性肿瘤,可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12、毒性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过程分5个阶段:

①吸附:

吸附敏感的寄生细胞。

②侵入:

将核酸注入寄主细胞。

③生物合成:

核酸、蛋白质外壳等的复制。

④装配:

装配出新的完整噬菌体。

⑤释放:

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噬菌体。

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3、细菌的概念:

是一种个体细小,形态简单,结构约有分化,主要靠二分裂的方式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细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都在单细胞内完成。

14、细菌的形态结构仅分为3大类:

(1)球菌——球形。

(2)杆菌——杆状

(3)螺旋菌——螺旋状。

15、球菌,多数呈球形,也有肾形,豆形。

球菌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16、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菌体多数平直,亦有稍弯曲的。

杆菌又可分为

单杆菌(大多数杆菌),双杆菌(乳酸菌),链杆菌(炭疽杆菌),球杆菌(大肠杆菌),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鸡的大肠杆菌能感染肝周炎,心包炎,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引起猪肺疫。

17、螺旋菌,菌体弯曲或呈螺旋状,两端钝圆或呈尖突状。

螺旋菌又可分为弧菌(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螺菌(有多个弯曲,猪痢疾螺旋体)

19、观察工具有:

①普通光学显微镜②暗视夜显微镜③相差显微镜④荧光显微镜。

20、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方法:

①压滴法②悬滴法③菌丝埋片法。

21、细菌的染色法,可分为死菌和活菌的染色,活菌直接用美兰等,死菌有可分为,正染色和负染色,负染色包括荚膜染色法,正染色又包括,简单染色法和鉴别染色法,鉴别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和吉姆萨染色法。

23、细菌细胞的结构,

一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体。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肽聚糖和脂质的含量决定了染色的颜色。

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紫色主要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主要含脂类。

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胞外形,调节细胞内物质的交换,影响细菌的染色特征,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样。

24、特殊结构:

包括芽孢,荚膜,鞭毛,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纤毛(菌毛)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25、芽孢:

一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由细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以个内生孢子,未形成芽孢之前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

26、芽孢的位置有,1中央位置,(位于菌体中央,炭疽杆菌)2顶端芽孢,位于菌体顶端,破伤风杆菌,3偏端芽孢,(偏向菌体一端)4游离芽孢。

27、芽孢的特点

(1)多呈次的结构,

(2)结构坚实,(3)含水量少,

(4)代谢极低,(5)呈现一种休眠状态。

这些结构都具有保护细菌,

提高细菌的抵抗力。

芽孢的抵抗力非常强大,细菌繁殖体加热到60℃死亡。

28、荚膜的功能:

㈠保护作用。

⑴保护细菌免受干燥损害⑵防止细菌体的吸附和离解⑶致使病菌免受宿主细胞白细胞吞噬。

㈡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㈢附着作用㈣堆积代谢废物。

29、细胞荚膜的使用意义:

1)鉴定菌种,2)菌胶团用于处理污水,3)提取葡聚糖——代血浆。

30、鞭毛:

生长在一些细菌体表丝状蛋白质附属物。

一至数条,具有运动能力。

31、菌毛:

一些细菌除表毛外还长出一些比鞭毛短而直的的绒毛。

可分为

①普通纤毛,帮主细菌吸附在动物细胞上,有助于感染。

②性纤毛,雌雄细菌结合——帮助质粒的转移——是转移遗传物质的通道,

32、螺旋体--一群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革兰氏染色阴性

(G-)的单细胞微生物。

它是界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一类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原核、二分裂繁殖等。

无鞭毛但能运动。

33、霉形体—是目前所知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态,能通过细菌滤器,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形成细小菌落。

它是界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①动物的病原体--犊牛肺炎、猪喘气病、鸡慢性呼吸道病。

②人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病引起典型肺炎。

③二分裂繁殖,也有芽生、丝状断裂繁殖,与形态多样性有关。

第一章,真菌

34、真菌:

指细胞有壁,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微生物。

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

35、真菌分为3个类群,1)酵母菌,2)霉菌,3)担子菌。

36、真菌的作用:

有利一面:

1)分解各种有机物,纤维素,木质素并利用他们。

2)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转化中将有机物进行分解。

3)运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有害一面:

①饲料、食品霉坏变质②霉素致癌③真菌病

④许多真菌含有有毒物质。

第1节:

酵母菌(霉菌)

37、酵母:

单细胞的微生物

分布:

通常分布在含糖量高和偏酸性环境中,如水果表面、酒曲及果园的土壤,空气及一般土壤少见。

①基本形状:

球形、卵圆形(啤酒酵母)、椭圆形(葡萄酒酵母)

②.特殊形状:

长形

③存在的形式:

单独存在、母子相连、呈簇呈团、呈假丝状

④大小:

细菌:

1纳米左右----油镜观察酵母:

20-50立方纳米------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以无性繁殖为主。

无性繁殖芽殖(主要方式)、裂殖

38、芽殖:

在成熟母细胞表面的某一端,向外突出形成一个小芽,小芽由小变大,称芽体;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

39、裂殖:

少数酵母菌种类像细菌一样,分裂方式。

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

第2节霉菌

40、霉菌:

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统称为霉菌。

41、霉菌细胞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互相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42、无隔菌丝:

菌丝无隔膜,一个菌丝内有许多核,生长中只有单细胞核分裂和原生质的增长,细胞的数目不增加,称为单细胞霉菌。

43、有隔菌丝:

菌丝有隔膜。

44、基内菌丝:

深入基质吸收营养的菌丝,又称营养菌丝。

45、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

有营养菌丝向上生长到空气中的菌丝称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顶上再生长出孢子,称繁殖菌丝。

46、霉菌的繁殖方式:

(1)无性繁殖①孢子囊孢子,孢子囊内有包囊孢子

②分生孢子:

节孢子、摩登孢子。

(2)有性繁殖①卵孢子②结合孢子③子囊孢子④合子

47、曲霉

①曲霉的形态特征及繁殖方式:

菌丝有隔膜,基质菌丝的细胞壁变厚叫足细胞,基质菌丝生长出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顶囊,生长出放射状的瓶形小梗,一层(粗生小梗)或两层(次生小梗),顶端上生着分生孢子,一担孢子变老后落到到处四处飞散。

②曲霉作用:

分解有机物、耐高浓度糖、耐干燥。

48、青霉

形态特点:

扫帚枝(重点)

49、担子菌

担子菌大约有2万四千个种,与人类、动物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

1植物病原菌:

如黑粉菌、小麦杆锈菌等

2有毒野生菌长具备以下特征:

色彩鲜艳度高、伞形蘑菇等表面呈鳞状

3各种有益菌:

食用菌、药用菌

4畜牧生产方面:

利用分解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担子菌来分解粗饲料,提高饲料的

营养价值。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代谢及生长繁殖

50、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在生长中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利用,获得能量和合成细胞的物质,称微生物的营养。

5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水分、碳水化合物、氮素化合物、无机盐类、生长因子。

52、无机盐类:

功能:

①构成细胞的成分②调节细胞渗透压级PH值

③维持酶活性④作为能量来源

微生物培养的环境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能超过0.1ppm(百万分之一),如超过则引起毒害作用。

53、生长因子: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包括微生物、氨基酸等。

 

54、微生物体内外物质的运输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55、基团移位:

运输过程中基团会发生化学变化,仅适用于糖转移,由磷酸酶介导系统将细胞外糖转移到细胞内变成磷酸糖

56、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①自养菌②异养菌:

光能营养菌和化能营养菌。

第3节、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57、生长-----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后,通过代谢合成新的细胞成分,使菌体的重量增加,体积长大。

58、繁殖-----菌体数量增多的现象。

59、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

①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②温度③PH④气体。

60、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指一个微生物的个体从幼年到老年的一个生长周期,但微生物个体微小,不易观察,以观察群体量的增加代表生长曲线。

61、适应期的意义:

①如降低温度,延长,有利于食品和饲料的长期保存。

②若此时杀菌,杀菌效果好。

③饲料发酵工业需尽量缩短适应期。

62、对数期:

细菌代谢量最旺盛,生长迅速,菌数呈几何级数增加。

意义:

①生长上作为接种的种子②实验室作为试验材料。

63、稳定期:

代谢物质积累,营养物质消耗,PH改变,新增加的菌数与死亡数趣语平衡状态,但细菌总数高。

意义:

生产上进行有效杵也能够分的提取,制备菌落。

64、衰弱期:

死亡数超过新生细菌数,含菌量下降,如不立即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全部死亡。

第五章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65、消毒:

杀死物体上某些病原微生物方法称消毒(芽孢和非病原性微生物不一定被杀死)

66、消毒剂:

用来消毒的化学药品称消毒剂(如碘酒、各种消毒药品等)

67、灭菌:

杀死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68、无菌:

指一定空间或物体上不含有活菌。

(无菌室,手术室等)

69、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等的操作技术。

(如无菌接种、动手术等)

70、防腐: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食品的长期保存)

第一节物理因素

71、适宜温度:

一般病原微生物37℃霉菌22-28℃。

高温:

细菌超过40℃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

利用高温可杀灭微生物。

低温:

微生物代谢降低。

①高温:

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煮沸消毒法、

流通蒸汽灭菌法、间歇灭菌法、巴氏消毒法(61.1~62.8℃30min71.7℃15~30min)

高压灭菌法。

②低温:

微生物对低温的耐受力强,一般在-20℃甚至-130~-253℃,-196℃的液氮,一旦恢复常温仍能生长繁殖。

食品:

低温储藏。

低温保存细菌0~4℃:

病毒-20~-70℃

72、渗透压

①等渗溶液:

微生物生长有利

②高渗溶液:

微生物失水

③低渗溶液:

微生物破裂死亡

73、紫外线:

波长210~320nm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在265nm时杀菌最强。

杀菌机理:

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74、电离辐射:

杀菌原理:

破坏DNA

75、过滤除菌法过滤器适用范围:

血清

76、各种消毒剂可按作用分为三类

①高效消毒剂:

灭杀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节繁殖体、芽孢、结核杆菌、真菌和病毒。

②中效消毒剂:

除细节芽孢外,灭杀各种微生物如乙醇、酚、含氯消毒剂和碘消毒剂等。

2低效消毒剂:

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有囊膜病毒,不能沙漠细菌芽孢和大部分病毒。

77、化学消毒剂作用原理:

①破坏微生物细胞蛋白:

菌体蛋白变性、凝固、沉淀等②破坏微生物细胞酶系统该表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

降低表面张力。

78、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易受酸碱的影响、无腐蚀性、无毒、不残留、价格低、便于运输、可长期保存。

第七章免疫

青霉素治疗革兰氏阳性菌链霉素治疗革兰氏阴性菌。

79、免疫:

机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识别自我物质和排除异己物质,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自身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称免疫

免疫特性:

①识别自身和非自身②特异性③免疫记忆。

80、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①免疫防护:

消灭和清除侵入的病原微生物,使机体免受污染

②自身稳定:

及时清除衰老或受损细胞,维持机体内细胞的均一行

③免疫监视:

不断识别清楚体内经常发生突变的细胞,制止肿瘤的发生

81、免疫类型:

1)先天性免疫:

动物先天具有对病原微生物及产物的不敏感型

2)获得性免疫:

动物生后获得对某种病原体及其产物的不敏感

82、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骨髓、法氏囊(禽类)、胸腺。

外周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定居和发挥功能的场所:

脾、淋巴结和相关。

2)免疫细胞

(1)免疫活性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2)抗原提呈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

(3)免疫辅助细胞:

NK及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83、抗原(AG):

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产物(抗体)或者能与免疫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

①特异性②分子大小③化学构成,结构复杂。

第六章微生物在生物圈内物质环境中的作用

84、发酵:

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借助微生物大量繁殖积累对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称发酵

85、淀粉的分解:

微生物分解淀粉的两种基本形式

1)磷酸化酶的作用

磷酸化酶

淀粉——————————葡萄糖

(曲、根、毛霉等)

2)淀粉酶的作用

淀粉酶水解麦芽糖酶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曲、根、毛霉等)

86、糖的分解:

1)己糖的厌氧分解

酒精的发酵:

在厌氧条件下,酵母分解己糖产生乙醇的过程,称酒精发酵

酵母菌、无氧气

己糖————————————乙醇(水果败坏、酿酒)

乳酸的发酵:

己糖通过微生物(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的作用分解为乳酸,称乳酸发酵

根据发酵过程和发酵产物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1)正型乳酸发酵:

产物单纯

发酵

葡萄糖————————————————2乳酸

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

(2)异型乳酸发酵:

产物复杂

发酵

己糖——————————————乳酸+乙醇+甘油+甲酸+二氧化碳+氢气

大肠杆菌、短乳酸杆菌

发酵

己糖——————————————丙酸+二氧化碳+醋酸等

丙酸细菌

丁酸发酵

糖——————————————甲酸+乙酸+丁酸+二氧化碳+

无氧

2)己糖的需氧分解

柠檬酸发酵:

霉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分解己糖形成柠檬酸

87、纤维素分解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二糖→(纤维素二糖酶水解)→葡萄糖

葡萄糖→厌氧的条件下→丁酸发酵生成→丁酸氢气甲烷

有氧条件下→CO2H2O

88、氨化作用:

含氮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氨的作用。

①尿素的氨化作用:

尿素→(微生物尿酶)→碳酸铵→分解→氨CO2

枯草杆菌曲霉根霉

②蛋白质氨化作用

蛋白质→(微生物酶)各种氨基酸→(微生物脱氨基酶)氨

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等有的分解彻底有的课形成中间产物

含硫氨基酸→(微生物脱硫)→H2S

89、硝化作用:

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氨转化成硝酸、硝酸盐。

硝酸的形成作用:

由硝酸吸混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硝酸盐

90、反硝化作用:

在无氧的条件下,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氨和氮气的作用。

硝酸还原为亚硝酸硝酸还原为氨硝酸还原成氮气。

91、自生固氮微生物:

①需氧型自生固氮微生物②厌氧性自生固氮微生物

92、根瘤菌形态特征:

人功能培养呈杆状,G-能运动(有鞭毛),菌体呈环节状

93、根瘤的形成:

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毛→通过侵入线→到达皮层深处→刺激皮层细胞加速分裂皮层加厚形成根瘤

94、碳疽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野生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

①最急性型:

数分钟至数小时死亡

②急性型:

1~2日③亚急性型:

2~5日

特点一、粗大杆菌,竹节状排列。

死于炭疽的动物尸僵不蜷缩血液不凝固天然口出现黑色胶状物。

预防治疗使用青链霉素预防治疗

特点二:

体内形成荚膜,体外形成芽孢

特点三:

营养要求不高。

100倍镜检呈卷发状

特点四:

抵抗力非常强大

直接镜检:

血、血便——涂片——染色——镜检:

短链呈竹节状带荚膜的大杆菌可确诊为炭疽病

分离培养:

病料接种普通琼脂板培养后观察是否有炭疽杆菌

动物实验:

小白鼠接种病料;取耳朵研碎成乳剂接种小白鼠24-48小时死亡

血清学实验:

炭疽沉淀反应

公共卫生:

皮肤炭疽,死亡率较低.

肠炭疽,死亡率较高.

肺炭疽脑炭疽。

95、禽流感病毒:

动物疫病:

是指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就会造成流行和爆发的某些动物的疾病(疾病包括内科、外科、产科、寄生虫、传染病)

动物传染病:

主要由细菌和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

一类疫病:

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的预防

二类疫病:

三类疫病:

96、流行性感冒病菌的种类:

A型(甲型)、B型(乙型)、C型

97、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

是甲(A)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血清型的特点:

根据病毒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基酸酶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170多个血清亚型,其中H5和H7为国际上公认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今年H9血清亚型对家禽的致病力有增强的趋势。

免疫检测要包括:

H5、H7、H9HDHb(新城疫的抗体效价)

按最长潜伏期对疫病区进行消毒封锁。

21天

98、高致病性禽流感症状:

高度沉郁、昏睡、张口喘气、流泪流涕、冠髯发绀,出血(水禽患情流感后会有神经症状)、头颈肿大、急性死亡。

病理变化:

眼结膜出现浑浊、角膜出血、翅膀嗉囊部出现出血、脚的皮出现出血状况、腹部的皮肤出现出血和肿大脾脏肿大胰腺出现白色出血坏死点法氏囊出血(鸡胃包括腺胃和肌胃)。

诊断㈠假定性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临床诊断指标:

1急性发病死亡②脚鳞出血③鸡冠出血发紫坏死

④水禽要注意有神经症状

㈡确定性诊断:

①实验室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性检测。

②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快速。

③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99、猪瘟病毒主要性状:

单股RNA病毒,圆形,胞浆内复制,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猪瘟病毒用荧光显微镜用以快速诊断。

采样部位为:

肾、脾、淋巴结含毒较高

诊断:

①血清试验A、琼脂扩散试验B、荧光显微试验。

②本动物接种。

③分子生物学诊断:

PCR试验。

第三节鸡新城疫病毒(鸡瘟)

100、鸡新城疫是付粘病毒科、付粘病属代表病毒,120~300nm、单股双链RNA病毒,有囊膜诊断

①病毒抗原:

取病、死鸡的脑、脾进行鸡胚接种,测病毒的血凝价(HA试验)。

②分子生物学鉴定PCR鉴定。

症状:

病鸡鸡冠发紫、呈观心状、张口呼吸、腺胃和肌胃上出血坏死、整个消化道充血出血、产蛋鸡出现软壳蛋、破损蛋。

101、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是引起牛、羊、猪等偶蹄兽的口蹄疫(FMD)(口蹄疫病毒是现在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诊断牛不停的流口水、口腔出现水泡、后期水泡破裂、整块皮掉下、蹄部出现溃疡、溃烂猪的鼻胫出现水泡、溃烂饲料微生物饲料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附着有大量的微生物。

102、饲料微生物(饲料是微生物最良好的培养基)

植物饲料采割→失去天然屏障作用→休眠状态的腐败菌、真菌、丁酸菌→大量生长繁殖消耗营养→饲料变质→腐败性霉味→动物难以消化和吸收有害健康。

收割植物性饲料→青储饲料和各种发酵→长期保存和增加适口性及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103、青储饲料:

厌氧条件保存青饲料、多汁饲料技术。

泡菜:

厌气条件下保存蔬菜的技术。

糖化饲料:

秸秆饲料加工的一项技术(蚯蚓饲养的秸秆利用技术)。

104、青贮饲料概念

青贮—将新鲜植物转化成酸性饲料的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

青贮饲料的制备:

新鲜青饲料→切碎→填入压紧在青贮窖或青贮塔→密封→微生物发酵→调制成多汁、耐储存,供家畜全年使用的饲料称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青贮塔或青贮窖的原理就是形成厌氧环境。

原理:

①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青饲料,多汁饲料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座位养料,生长繁殖,经乳酸发酵产生乳酸。

②乳酸菌的乳酸:

抑制腐败菌或丁酸菌等杂菌生产。

③厌氧环境:

抑制霉菌的活动,达到长期保存的青饲料多汁饲料的效果。

青贮饲料中的微生物:

㈠有益生物:

⑴乳酸菌

包括:

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

兼性厌氧菌。

作用:

①分解青贮饲料中的糖类,产生芳香性的酸味。

②利用青贮饲料中的氨基酸合成菌体蛋白,增加生出的氮素营养

⑵酵母菌:

①有益:

利用糖进行酒精发酵→乙醇刺激食欲。

②有害:

利用糖来维持生命。

青贮饲料糖分不足,酵母菌生长消耗大量的糖,抑制乳酸菌的繁殖,产生乳酸的量降低,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

㈡有害微生物

⑴肠道杆菌:

大肠杆菌和产气细菌等,参与异性乳酸发酵

作用:

①对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