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89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docx

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一期建设实施方案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

林相(低效林)改造工程一期项目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

二〇一五年十月

项目名称: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低效林)

改造工程一期项目作业设计

项目主管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农业委员会

项目建设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办事处

项目编制单位:

重庆曦紫林业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刘长亮

设计负责人:

王希金

规划编制人员:

王希金雷海清王金旺

制图人员:

王金旺

制表人员:

雷海清

调查人员:

王希金雷海清王金旺

前   言

近年来,南山街道由于受到松材线虫病入侵,街道集体林区内松树大量染病被砍伐清除,造成了许多低效林分,表现为树种单一,林相不齐,生态效益低下,绿化效果不好,森林景观差。

此外,南山街道拥有重庆市重点风景区—南山风景区,生态、景观地位十分重要。

为彻底改变南山的生态环境,迅速提高山体的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主体作用和生态功能,提高绿化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区委、区政府对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十分重视,委派区财政局现场查看后同意街道实施林相改造工程,并安排了相关资金予以支持。

根据“生态立街道、旅游兴街道”的发展思路,街道委、街道政府将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列入了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项目。

为此,南山街道办事处精心组织,及时落实人员和经费并委托重庆曦紫林业有限公司对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进行调查并编制《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作业设计》。

我公司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对南山街道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社会经济、林业情况进行收集并对项目区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认真分析,提出了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的设计思路、原则、依据和主要建设内容等。

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布局在南山街道放牛村,规划建设总规模200亩,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20万元,其中争取区级财政补助100万元,街道自筹20万元。

附表:

表1.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小班现状表;

表2.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作业设计表;

表3.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需苗量及所需物资材料统计表;

表4.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进度表;

表5.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资金概算表。

附图:

图1.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位置示意图;

图2.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设计图;

图3.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现状照片;

图4.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预期效果图;

图5.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工程一期项目设计树种照片。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林相(低效林)改造工程一期项目

项目主管部门:

重庆市南岸区农业委员会

项目建设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

项目建设地点:

重庆市南山街道放牛村

项目性质:

改建

项目建设期:

1年(即2015年11月-2016年10月)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区内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荒地、通道两侧的裸露地得到绿化、彩化,重要区位“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治理,窗口地段得到绿化。

采用色叶、观花树种,营造色彩斑斓的森林四季景观,使森林景观富于动态变化,自然景观得到改善和提高;采用防火树种,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营造混交林,大部分针叶纯林得到彻底改造,松材线虫病入侵危险性明显降低。

到2030年,项目区森林具备近自然常绿阔叶林的结构、景观和功能。

届时森林环境真正形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2项目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科学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也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不断升高的世纪。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已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中指出: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十八大会议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重庆市委四届3次全会中提出“五大功能区”,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全市在继续抓好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保护好与都市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环境。

南岸区以“三区两带”区域布局,打造以“南山是主城屏障,保护生态是首要任务”的发展目标,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使之成为集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教育科研于一体的主城中央生态公园。

南山街道位于南岸区的中心,位于都市功能拓展区,长江自西向东穿过境内。

南山街道提出了建设“生态南山、美丽南山”的发展战略,它包含着南山街道全新的形象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内涵。

1.3项目必要性

1.3.1美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命离不开绿色,人类呼唤森林。

1.3.2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启动南山街道林相改造建设项目,为建成有南山特色的、结构合理、效益充分、功能完备的林相(低效林)改造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街道不懈的努力,南山生态环境质量将会有显著改善,蓝天、青山、绿水将成为南山的新意象,美丽动人的南山将具备更大吸引力,从而提高南山的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保障居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与进步。

1.3.3提升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相改造以常绿树种为基调,采用不同高度的多种树种混交,森林树冠线层次分明、波动起伏,群落外貌色彩丰富,季相变幻明显,林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四季花果不断,使森林产生五彩缤纷的动感景致。

因此,林相改造建设是发展森林旅游业、提高景区的景观品位、充分发挥森林社会效益的需要。

1.3.4保护森林资源、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的需要

由于历史等原因,南山街道的原生植被屡遭破坏。

现存植被中马尾松林面积1542.3亩,占全街道有林地面积的11.6%,针阔混交林面积1672.5亩,占12.6%。

大多林分结构极不稳定,逆向演替的趋势已经显现,林业生态体系脆弱,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低,林分质量差,森林景观和森林环境难以形成。

通过林相改造建设,将逐步调整马尾松等人工林的树种结构、年龄结构、林种结构和林分密度,逐步恢复自然针阔混交林,最终形成支持城市持续发展的稳定森林生态体系和森林景观。

同时,良好的森林结构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自身防火能力,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

采用多种阔叶树混交方式予以恢复和发展,使森林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从而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效抑制森林病害的发生。

1.4项目外业调查

1.4.1小班划分

采用1:

1万与1:

2.5万的卫星相片结合1:

5000航空相片,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等规范,根据现地各地块立地特征差异,区划成不同作业小班区域。

1.4.2调查内容

立地因子:

地类、地貌、海拔、土壤、坡度、坡位、坡向等;

植被因子:

树种、高度、郁闭度、灌木(草本)盖度,幼苗、幼树名称、高度、每亩株数等;根据小班调查内容,在现地填记小班调查设计表。

1.4.3调查方法

根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办法》(2011年)等技术规程要求对项目区进行调查。

面积调查用1:

1万地形图对坡勾绘小班,室内采用ArcGIS计算机求算面积。

立地特征调查采用深入现地调查方法,海拔调查现地用GPS结合地形图调查,坡度现地实测,土壤厚度现地钢围尺现地量取,名称及其它理化特性现地确定,其它立地因子在现地结合地形图确定。

植被因子调查采用小样方进行调查。

1.4.4调查结果

项目区内的马尾松种植于上世纪70-80年代,树龄在30-40年之间,树势生长缓慢,密度较稀,郁闭度在0.5-0.6,海拔220-265米,由于松材线虫病连年出现片、块状死亡,远观呈烧焦状。

景观破碎化严重,严重影响其生态系统的稳定,降低了景观质量并严重影响了森林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树种种类单一,针叶化、纯林化严重。

马尾松构建的群落呈现同龄林为主的格局,异质性程度低,景观单调,易受病虫危害,且树冠缺乏起伏的动态景致;林区内部分原始植被几近绝迹,多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

植被类型层次结构简单,林下地被物缺乏。

第2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北部的放牛村,北临长江、南接植物园、西到鸡冠石镇、东至峡口镇。

距江北嘴10公里,火车北站15公里,距江北机场28公里。

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处于南山腹地,以低山为主,山地坡度不大,长江自西向东横穿从边缘而过,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平坝面积小,零星分布。

2.1.3气候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平均气温为18.3℃,年平均积温为5854.4℃,年总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无霜期336天,年平均日照为1233.7小时。

水汽来源丰沛,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相对湿度的多年平均值为81%。

区内经常处于高湿状态,全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日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5%。

相对湿度的月平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0月、11月和12月,为86%;最小值出现在8月,为75%。

气候变化多样,季风气候明显,夏季连晴高温,是全区森林火灾多发期,特别是7-9月,最高气温达42.2℃,为森林火灾高发期。

2.1.4土壤

南山街道土壤类型共有3个土类,与绿化有关的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紫色土、黄壤。

规划区土壤分布以背斜核部为轴线,基本呈对称的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布。

代表地带性特征的黄壤土类主要分布在背斜低山,项目区土壤类型为黄壤。

2.1.5水文

项目区干流为长江,项目区附近有两个小型水库、有几个水塘,并有山上留下的山泉,流经项目区,可以为造林提供水源。

2.2社会经济概况

2.1.1行政区域

南山街道成立于2006年7月,由原南山镇和黄桷桠镇两镇合并而成,下辖9个村委会,4个社区。

2.1.2人口与民族

人口约5.2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

2.1.3经济状况

2014年,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1,708万元,同比增长24.10%;实现财政总收入8106万元,同比增长30.88%;农民人均纯年收入9569元,同比增长19.19%。

2.1.4交通、通讯及电力

南山街道交通条件优越,有多条公路与山下相连,交通便捷,县道纵横,村村通公路。

街道通车里程100多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电话普及率达到68.7%。

距南岸城区10km,各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简易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项目区内通信畅通,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已基本覆盖,电力供应网络完善。

2.3资源状况

2.3.1土地资源

南山街道土地总面积2189.53公顷,其中:

林业用地面积8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44%;非林业用地面积1304.13公顷,占5.56%。

2.3.2森林资源

(1)林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885.4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484.7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54.75%;针叶林102.82公顷,占11.6%。

阔叶林270.43公顷,混交林111.5公顷,竹林36.7公顷,疏林地8.03公顷,灌木林地31.9公顷,未成林地79.73公顷,苗圃地239.09公顷,无林木林地2.23公顷。

(2)森林植被

项目区涉及森林林分主要乔木树种为马尾松林。

主要优势木为马尾松,夹杂少量木荷、香樟及其他阔叶树种;灌木树种主要有山胡椒、野蔷薇、刺莓等;林地间、疏林地及其荒山荒坡植被主要是蕨类,其次是白茅、淡竹叶、马兰头、鳞毛蕨等。

2.3.3旅游资源

南山街道与重庆主城仅一江之隔,集山、水、林、泉、洞等自然景观于一体,丰富的绿色植被和清新怡人的空气构筑了名符其实的重庆绿色屏障和气候调节库,有“主城肺叶”、“城市花园”之雅称。

辖区内文峰塔、老君洞、涂山寺、南山寺、大金鹰、黄葛古道、宋代瓷窑、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南山植物园等人文景观一直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在南山“一棵树观景台”观赏重庆夜景闻名全国。

南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优美的自然风景,南山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依托南山风景区这块大招牌,由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乡村蜕变为一个以旅游餐饮服务业、旅游观光业为主导产业,在重庆乃至全国集聚知名度的旅游名街。

第3章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1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重庆的“五大功能区”以及南岸区“三区两带”精神为指导思想,依据南山街道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城市化现状,在因地制宜、因景制宜的基础上,建设集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逐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特色森林景观的目标。

3.2设计原则

3.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工程规划与建设要充分考虑干线通道、村庄周边、库区、景区的林分现状、立地条件、主导功能等特点,在分类指导,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景观、防火、防虫、苗木、人力等因素,统筹安排,做到经济、实用、可行,保证林相改造规划的可操作性。

3.2.2体现特色、突出重点

充分发挥项目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优势,充分挖掘各地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植物资源,体现区域特色,保持绿色过渡。

注重森林景观效果的时空变化,通过森林景观的斑块特征、垂直结构、水平分布、季相变化,达到绿化、彩化、美化、自然化效果。

3.2.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把工程布置在最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地段;在树种选择上,坚持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以获得最大的稳定性;保留林下原有阔叶树种,丰富植物资源;在景观设计上,以森林生态学、森林美学理论为指导,重视彩化树种的林学特性、生物(态)学特性和美学特性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实施生态经营措施,讲求实效。

3.2.4保护性改造、造管并重

在林相改造过程中,应以现有植被为基础,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保持当地地带性森林群落特征的同时,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林相改造必须以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为前提,力戒改造过程中的暂时性破坏,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既要大力植树造林,又要加强森林的抚育管护和防火、防虫,确保建设成效。

3.3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9)林业部《造林调查规划设计规程》

1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07)

11)《重庆市南岸区林业发展规划》重庆市南岸区农林局2009

12)《重庆市南岸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重庆市林业规划院2013

13)重庆市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等级》

14)《重庆市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15)《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

16)《重庆南岸区财政局关于下达2014年林业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南财政[2015]289号)

17)《重庆南岸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山林相改造一期项目的批复》(南财政[2015]289号)

第4章建设规模、布局及进度

4.1建设规模和布局

布局在放牛村腊梅园公路沿线,建设总面积200亩,根据立地条件、林分类型、林相状况和便于施工、管理的原则,项目区分16个小班,施工内容分为土壤改良50亩、林地清理150亩、造林、抚育管护(200亩)等。

其中公路沿线的4、5、9、11、12号小班共50亩土质不好,没有马尾松,进行土壤改良,不需要林地清理,其余小班土质较好,有马尾松林,需进行林地清理。

4.2建设进度

第5章景观设计

根据南岸区人民政府提出的“绿意南山,重庆的养心殿”发展战略和建设“山城花冠、绿色屏障”的要求,本项目以腊梅园公路沿线为重点建设对象,以提高景观质量为目标,兼顾生态安全、经济效益,通过对补、改、造、封、抚等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林相改造建设任务。

5.1现状分析

沿路区域布局放牛村腊梅园公路沿线,公路全长2公里,下接慈母山2号隧道,距离沿江高速、朝天门大桥较近,交通方便,该道路人流量大,出镜率高,既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南山的名片,也是南山文化的体现,对森林景观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连接人与自然纽带,是生态系统间物流、能流和物种流交换的廊道。

5.2设计理念

(1)通过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强化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的作用,改善公路环境,减少污染,并与附属设施相结合,巧借自然山水、地形、地貌,通过植物造景组织疏密有致、封闭与通透相结合的绿化空间,随着视点、视野的变化,造成车行景移、引人入胜的动态景观。

在土地利用、树种选择、林带结构配置和栽培技术等技术环节上要科学合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2)在空间配置上首先要力求多样化,要大乔木和小乔木、观花和观叶相结合,使不同类型林分的风景不规则地交替出现,给人以“步移景异”的感觉;在时间配置上应按照植物生态习性,集中成片配植不同季相的树种,做到春季、夏季有花、秋季、冬季有彩叶;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应根据通道等级、性质、土壤及绿化目的,原有植被等不同情况,并考虑路域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客观因素),兼顾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美观性、抗污能力、季相差异等因素;在植物配植上实行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与珍贵树种相结合,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

(3)沿路绿化要区别于园林等其它景观建设,它以宏观效果为主体,每一个景观单元要求有一定规模,景观单元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又要有较显著的景观差异。

通过不同的林相体现景观差异,在水平布局上采用树种、林种差异形成不同的景观单元;在垂直布局上,通过大乔、小乔木,林龄结构差异构成空间景观效果。

(4)沿路绿化同时要结合森林防火需要,营造防火阻隔带。

既要对现有森林植被进行保护,又要考虑景观效果,景观设计要与所处环境相协调,讲究自然、特色。

5.3景观设计

该区域由于腊梅园公路通过,是下山的主要通道之一,其景观多属于动态视景类型,视频率高,是森林景观的重点加强区。

由于距公路较近,在沿线布置蓝花楹—合欢景观林,在离公路较远的地方,补植阔叶树,和原有的针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夏季常绿,秋冬观叶的景观。

在措施上,根据森林类型的特点和主导功能的要求,采用地带性树种和阔叶林进行适地适树的小群落改造。

对于局部区段,距公路100~300米以内的生态风景林,按自然式分散斑块景观的思路处理,以原有优势树种做本底,采用花、叶富于季相色彩变化的适宜树种进行斑块状小群落改造,而且不同路段斑块的主色调应各有侧重,使沿路森林景观斑斓锦绣。

通过中、远景与近景的巧妙处理,让人感到自然、真实、充满野趣。

在远处的山体上,树木成林、郁郁葱葱,最终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表4沿路林相改造重点工程模式设计

编号

区位特点

现状

目标景观

建设途径

01

沿路及公路较近区域

主要是以马尾松林疏林地、无立木林地,无观花树种,土地裸露、景观破碎,缺乏美感。

春季有花、夏季有绿叶、秋天观黄叶、冬季落叶飘飘。

达到车移景异的动态景观。

通过抚育改造、更新改造和补植等措施,选用蓝花楹、合欢等常绿观花景观树种,构建公路沿线观花林带。

02

公路较远区域

以马尾松林、次生林及少量慈竹林,景观单调,视觉效果差。

自然镶嵌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林,点缀彩叶观赏树种。

补植黄山栾树、枫香、北美红枫等彩色树种,构建浅色调与深色调相间的多元景观。

以自然混交方式,营建粗线条景观。

03

和国有林场相交区域。

以马尾松林、次生林,景观单一,缺乏季相、色相的动感变化。

景观单调、有火灾隐患。

选择防火能力强,树形好、又可以观花的树种,营建防火林带。

种植木荷树种形成阔叶复层混交林观花防火林带。

第6章造林设计

6.1树种设计

6.1.1选择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对有条件的树种要达到种源、家系或品种水平。

(2)生物多样性原则:

依据群落生态学原理,构造立体的、综合的、稳定的生态经济系统,使其景观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相结合,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

树种选择上以彩叶植物为主,适当考虑经济树种。

(3)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按照重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重点树种和经营模式,工程树种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能体现地方传统文化,为生态南山建设服务。

(4)良种优先原则:

收集、整理、综合最新林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现有优良树种的优良家系、优良种源、优良无性系或新品种,调查、提升成熟的典型模式。

6.1.2重点应用树种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生态林相改造工程建设范围内的立地条件、功能要求和树种生物学特性,选择如下参考树种(特性见下表)。

(1)景观观花树种:

蓝花楹、合欢、栾树;

(2)景观观叶树种:

北美红枫、枫香等;

(3)景观防火树种:

木荷。

表5选用树种特性表

序号

名称

拉丁名

花期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1

蓝花楹

JacarandamimosifoliaD.Don

一年两次花期,第一次花期5-6月,第二次花期9—10月。

落叶乔木,高13-14米,最高可达20米

阳性,喜高温干燥气候;抗风,耐干旱,不耐寒。

2

合欢

AlbiziajulibrissinDurazz

花期6~7月,果期9~11月。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

喜阳光,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气候,不耐水涝。

生长迅速。

3

黄山栾树

KoelreuteriabipinnataFranchet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高可达20余米,黄花、红果、绿叶子。

稍耐半阴,耐寒耐旱耐瘠薄。

深根性,生长中速。

4

枫香

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花4月上旬开花,10月下旬果实成熟

落叶大乔木,树高达40m,树干通直

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喜酸性、较耐干旱贫瘠。

常见于疏林、林缘。

5

北美红枫

AcerpalmatumThunbf

春季新叶泛红与红色花朵相映成趣;夏季枝叶成阴;秋季叶片为绚丽的红色,持续时间长。

落叶大乔木,树高12—18米,高可达30M,冠幅10M,叶掌状3-5裂,手掌状。

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强,能容忍半阴的环境。

耐寒、耐旱、耐湿。

酸性土壤使秋色更艳,彩叶树之王。

6

木荷

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

5-6月开花,花单生枝顶叶腋或成短总状花序,白色,具芳香。

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高达30m。

幼苗需庇荫。

忌水湿,能耐干旱瘠薄土地,深根性,萌芽力强。

防火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