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92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湘教版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的]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区别,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阅读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3、能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4、能收看不同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的天气状况。

5、通过对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天气符号及课后阅读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天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行为,树立环保意识。

pd[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能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难点:

理解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看图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主要天气符号(自制卡片)、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今天是10月26日。

天气怎样?

气温怎样?

昨天天气怎样?

我们常德地区的夏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一、天气

(过渡)如果你清晨上学,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天气状况了。

那么,什么是天气呢?

1、学生通过预习回答,教师小结

2、提问:

我们如果要知道明天的天气状况,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呢?

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师否经常收听天气预报。

(学生回答)

3、继续提问:

你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

我们今天上午的天气和下午的天气相同吗?

这说明了天气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过渡)多变的天气特点,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大,你能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吗?

(过渡)由于天气具有的多变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关注天气预报,那么,我们该怎样收看和收听天气预报呢?

我们首先得学会看卫星云图。

4、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P22卫星云图,说明卫星云图的几种颜色代表的含义,重点突出:

卫星云图上的黄色代表了沙尘暴天气,近来,这种天气在我国北方的天气预报次数有所增加,表明了我国北方的荒漠化问题严重。

5、读图提问:

根据卫星云图,判断:

我国的东北地区大部分是什么天气?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什么天气状况?

学校所在地又是什么天气状况?

6、设问:

在卫星云图上,能较全面的看出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吗?

(过渡)卫星云图只能大致的反映出某地的阴晴状况。

要想教全面的反映某的的天气状况,还需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图。

在天气预报图上,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天气符号,我们要学会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

1、结合实际谈谈:

电视台在拨报某地的天气预报时,往往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展示小黑板上的常用天气符号,学生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天气符号。

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识别风向和风力大小

4、学生记忆2分钟,而后教师出示自制的卡片,学生分组抢答

5、学生两人一组,拨报活动1城市天气预报,而后上台表演。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气候,那么什么是气候?

气候有什么特点?

三、天气和气候

1、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气候的含义和特点

2、教师展示表格,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含义特点

含义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

多变性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的稳定性

3、展示相关语句,学生判断哪些说的天气?

哪些说的气候?

4、指导学生阅读“大气环境监测”了解关心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5、设问:

表中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差?

为什么?

如果你是该市的环保局长,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

2、常用天气符号图

三、气候

[教学反思]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的]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理解等温线的概念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2、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及降水的类型

3、了解降水量的观测方法,掌握等降水量线的概念,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4、通过阅读气温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降水的逐月分配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等温线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及世界降水的分布

降水的主要类型

难点:

世界降水、气温的发分布规律、降水的几种类型的判断

[教具准备]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气温分布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我们感觉怎样?

(很冷,气温较低),你们想了解世界各地的气温变化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设问:

你们想知道与气温有关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主回答)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不少,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气温的测定

一、气温

1、学生欣赏P60图4-4、图4-5,设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冬季的时候,我国的黑龙江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而我国的海南岛却郁郁葱葱的椰风海韵?

(气温的不同)

(小结)气温的差异是导致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那么,什么是气温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并设问:

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学生自学P62活动,而后自主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4、设问:

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

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天气预报播放的气温是指什么气温?

是怎样测定出来的?

5、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7,认识温度计及计算日平均气温。

6、设问:

依此类推,如何计算一个月的平均气温?

一年的平均气温

7、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日平均气温=以上四个时间观测的气温之和/4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的每天的日均温相加/这个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每个月月均温之和/12

(过渡)一天之中,气温有高有地,一年之中,气温也有高有低。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一年之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

什么时候气温最低?

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

什么时候气温最低?

(讲述)由此可见,不同的时间,气温是不同的。

那么,同一时间,全球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引导学生观察P61图,找出等温线。

并提问:

根据等高线的含义,你能推断出等温线的含义吗?

2、结合板图,讲述等温线的含义并强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上所有的气温都是相等的。

1、导读P61图,设问:

从图中看,哪个大陆最炎热?

哪个大陆最寒冷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学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以赤道为起点,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往两极去,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说明了世界气温的分布与纬度有怎样的关系?

(2)观察北半球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设问:

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

那么两个明显的弯曲在哪里?

这说明了同一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是否相同?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冬夏季节海陆气温的变化规律

(3)由左到右描绘出北半球10度等温线,你会发现在哪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弯?

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这个巨大的拐弯处是哪个地形区?

有什么特点?

这说明了世界气温的分布又有什么规律?

(4)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等温线的弯曲情况,谁的等温线更平直?

为什么?

5、小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6、展示相关的练习,使学生会灵活运用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

见基训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导入新课)展示几副景观图片:

热带沙漠气候景观、热带雨林气候景观,设问: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吗?

三、主要的降水类型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降水的形成过程

2、结合教材,讲述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并补充说明:

小水滴要相互碰撞,使体积能增大到凝结出来的程度;空气在上升运动是,空气的温度才能下降

(过渡)科学家根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2、学生认真阅读P63-64的文字初步了解三种雨的形成过程,分析三种鱼形成的基本条件。

3、教师结合板图,讲述三种雨的形成过程及多发地区

 

4、设问:

家乡夏日的暴雨属于哪种降水类型?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属于什么类型?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属于什么降水类型?

(过渡)各地的降水量有多有少,那么降水量的多少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5、学生自学P64“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测定,并推算:

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各是怎样测定出来的?

(过渡)通过世界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的测定发现,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多,如印度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最高达26406毫米,被人们称为世界雨及,而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有时甚至几‘年不下一滴雨,河流稀少,被人们称为“无流国”,那么。

世界降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一、世界的降水

1、导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而后学生讨论完成P65活动1、2、3

2、教师结合挂图小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穿过的大陆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侧为例,重点讲述此规律)

(3)中纬度地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在世界地图上,展示相关的点,由学生判断降水的多少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4、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学校所在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

并回答当地的降水量能否满足当地人们的生活需求

[小结]

教师结合挂图和板图,引导学生小结本堂重点

[作业布置]

见填充图册

第三课时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

(复习导入)

降水有哪三种基本类型?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或等值线等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的气候特点

一、如何绘制气候资料图

1、提问: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气温和降水)

2、板画空白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引导形式观察纵坐标和横坐标所代表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一年的12个月,纵坐标左侧表示气温,用摄氏度表示,纵坐标的右测表示降水,用毫米表示

3、结合板图,讲述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而后根据美国落杉机的气候资料,师生共同绘制气温曲线

4、结合板图,讲述降水拄图的绘制方法,而后根据美国落杉机的气候资料,师生共同绘制降水柱状图

二、如何分析气候资料图

以已经绘制的气候资料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资料,使其掌握方法:

1、看气温曲线:

查找气温的最高月分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并注意出现的季节,而后计算气温年较差

2、在图上查找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降水各是多少毫米?

特别注意年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3、根据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洛杉机的气候特征

4、学生讨论完成P66活动1、2,并归纳分析两地的气候特征

[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

见基训

[板书设计]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含义及表示方法

2、测定

(1)日平均气温=4个时间段的气温相加/4

(2)月平均气温=每天的日均温相加/该月的天数

(3)年平均气温=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和/12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规律(略)

二、主要降水类型

1、对流雨

2、地形雨

3、锋面雨

三、世界的降水

规律略

五、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

1、如何绘制气候资料

2、如何阅读气候资料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分布规律,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培养学生探求规律的能力

3、通过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

[教学设想]

先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太阳光线的特点,再对比观察高、低纬度太阳辐射的热量差异,然后得出不同纬度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最后得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教具准备]

地球仪、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地图册P29图片,提问:

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气候呢?

(出示投影)让学生整体感知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学生朗读该段文字,从整体上感知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联系实际提问:

从早上到中午到晚上,什么时候气温最高?

什么时候气温最低?

为什么?

(因为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

(过渡)由此可见,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角度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地表的气温就越高。

3、讲述太阳高度角的含义,而后板画两副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图,判断:

哪副图的太阳高度角大?

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4、板画:

同一速太阳光线照射的地平面的三点,判断三点获得的太阳光线是否相同?

为什么?

(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的,三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同)

(过渡)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相同吗?

6、教师可用手电筒照射地球的低、中、高纬度,由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纬度越高,光斑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纬度越低,光斑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

6、设问:

为什么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呢?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7、设问:

由此可见,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其形成的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

与全球气温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

8、小结:

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表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低,气温越低;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9、举例判断:

下列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其影响因素是()

A15SB66NC85ND5N

12、联系实际提问:

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节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

[小结]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教学目的]

1、掌握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析图视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疑点:

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地球的形状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不但地球的形状影响气候,而且地球的运动也影响着气候?

1、整体感知:

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方式:

自转和公转

2、展示表格,学生回顾旧知,复习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知识

自转

公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地球绕太阳不同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或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现象

3、教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以北京为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地球自转使北京产生了怎样的地理现象?

4、设问:

北京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气温相同吗?

什么时候气温最高?

5、小结:

正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全球各地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人们在经历昼夜交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6、设问:

昼夜交替能否该为“昼夜现象”?

为什么?

7、教师结合地球仪,让学生明白:

即使地球不自转,在地球上仍然存在着昼夜现象。

(过渡)那么,地球公转会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8、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B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是直着身子转还是斜着身子转?

C结合P69图思考:

地轴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

(过渡)正是地球地轴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存在66。

5度的夹角,这就使的一年内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上有规律的来回移动,从而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9、引导学生读图4-20,思考:

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地球上的哪两条线之间来回移动?

10、展示表格,学生阅读图4-19,讨论完成: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有无极昼极夜

春分日

3月21日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日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日

9月23日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日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注:

对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看P69大图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而后联系实际生活说明。

(讲述)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样就使得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因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尤其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

在春秋季,由于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无论是对于南半球来说,还是北半球,都会感到春暖球凉,而在夏至日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多些,因此北半球进入炎炎夏日,而南半球则是一年中获得太阳光热最少的时候,是冬季。

而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少,因而进入寒冷的冬季。

(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始终只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就使得全球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全球划分为“五带”

11、学生讨论完成P70活动4、5题,教师结合板图,讲述五带的范围,特点。

 

12、学生口答P71活动6、7

(小结)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地球各地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因而是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也不相同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的能力,利用图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海陆气温变化的差异

疑点:

海陆分布和地势除了对气温有影响外,还对降水有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使得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地区气候各不相同。

那么。

同纬度的所有各地气候是否一样?

不一样的原因又是什么?

四、海陆分布与气候

1、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夏天赤脚走在水泥路面上和赤脚走在水中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过渡)根据以上原理,夏季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哪里的太温度升得块,气温高。

2、继续提问:

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在中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也不同,那么,哪儿较早?

哪儿较晚

(过渡)海陆分布不仅影响着气温,也影响着降水

3、复习旧知,提问:

中纬度地带,沿海和内地的降水有什么不同?

(过渡)除了前面的因素外,地形中的山脉对气候的影响也很明显,首先表现在山脉对太阳的屏障作用。

4、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讲述: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产生很大的差异。

5、教师板画秦岭山脉南北两测的气温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

 

6、复习提问:

地形雨是这怎样形成的?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有什么不同?

7、引导学生观察图4-23和4-24,分析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形成的原因。

(过渡)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

6摄氏度。

8、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P30“山地垂直景观示意图“理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9、设问:

赤道地区有可能出现雪峰吗?

10、学生讨论完成P72活动1、2

11、反馈练习: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过渡)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比较大。

人类的活动,既能够改善局部环境,也能破坏环境

1、学生分组讨论:

人类有哪些活动能够对气候产生有利的影响?

哪些活动对气候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结合教材小结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三个表现

3、结合P72图4-25,重点讲述城市热岛效应

4、设问: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

[小结巩固]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光线的特征与地球形状的特征

2、地球上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及与气温的关系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气温越高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公转产生季节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图略)

(1)地球公转使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地球公转使得赤道以外其他各地发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3)地球公转形成四季的变化

(4)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二、海陆分布与气候

1、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三、地形地势与气候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

2、山脉对低层空气的阻挡作用

(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积极影响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消极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目的]

1、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掌握世界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做一个简洁的描述

3、通过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观赏自然景观,唤起学生珍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各种气候的分布、特征

难点: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疑点:

如何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以外的数据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

(导入)复习提问: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各地的气候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世界气候的差异

(讲述)习惯上,人们常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但这并不具体。

科学家们则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组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1、展示投影,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世界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气候差异

1、学生观察P744幅热带景观图,讨论描述四种热带景观的景观特征并分析原因,从而引入热带气候类型的学习

2、判断:

从四副景观图中,你能判断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中降水量的多少吗?

3、阅读P75四幅气候资料图,猜测各代表了哪种热带气候类型

4、教师结合图4-30,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热带气候资料来分析其气候特征:

先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而后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归纳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5、学生根据上述方法,判断第四幅图反映的气候特征

6、学生分组讨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观察时注意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而后学生总结两种气候的特征

7、设问:

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资料,有什么异同点?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