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832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doc

学院:

会计

专业:

会计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

【摘要】天然气巨头安然公司的轰然倒塌震惊了全世界,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不容忽略。

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就一直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舞弊问题已然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绊脚石。

以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可能关系,许多专家学者已经给出了不同的见解。

本文将对他们的观点从会计舞弊的动因、识别、防范与治理等多方面归纳整理,以期能从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财务舞弊防范上市公司

一、财务会计舞弊的特征以及不良影响

许多学者对财务造假和财务舞弊进行了归纳:

(一)财务会计舞弊的特征:

(1)通常是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舞弊

尽管公司财务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

如果是普通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层授意,否则内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预防或事后核查;而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造假,但由于其“战线”过长,破绽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团舞弊。

(2)以会计数据作为造假的客体。

财务造假活动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

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3)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

(4)疏忽行为同属造假行为

勤勉尽责是代理人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的管理当局的疏忽行为同样应视为造假,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连续的行为

财务造假通常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造假行为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

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账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

(二)财务造假的恶劣影响

财务造假最终要表现为财务报告的造假,即向投资者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告造假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1)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而造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

(2)误导投资者

投资者若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遭投资损失。

而且,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是建立在投资者的信心基础之上,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必然会危害证券市场的发展。

(3)相关机构受害

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面临重大罚款,甚至破产,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

这些机构包括:

为上市公司提供借款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供货商,同造假公司签订合同的客户,根据造假上市公司虚报的资产而签订了合约的收购方。

(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

相关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成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5)相关人员受重大打击

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会被证券监管机构处以巨额罚款,还会成为民事诉讼中的被告,经济上和声誉上遭受重大损失,对于公司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对于公司的高管人员来说,不仅会被监管机构裁定为证券市场者,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对公司普通员工来说,凡参加养老基金、员工福利计划的员工或者其他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员工在经济上将遭受重大打击。

而且,诚实的雇员和诚实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会受牵连而影响其职业生涯。

(6)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

上市公司在大家的监督之下都造假,更不要说那些非上市公司了,投资者逐渐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了信任,对上市公司的质量失去了信心,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将日渐萧条,真正想做企业的公司将难以融资,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二、关于财务会计舞弊动因的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秦江萍专家以及学者刘宇归纳了国内外对于舞弊性财务报告的研究,认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舞弊的原因与动机、影响因素、

舞弊的技术手段以及如何才能发现舞弊等方面展开。

(一)动因理论

尽管舞弊的原因和动机不能作为公司一定发生舞弊的证据,但是研究动机有利于发现警示舞弊的相关指标。

(1)财务舞弊三角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会计学会会长Albercht提出。

他认为,企业造假是因为存在产生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形成企业舞弊。

因而,仅仅依靠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消除舞弊的机会并不能防止企业舞弊的发生,还要消除压力和借口这两种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造假。

(2)CONE理论

此理论认为,舞弊理由有G(greed)、O(opportunity)、N(need)、E(exposure)四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企业造假的风险程度。

上述四个英语单词表达了造假产生的四个条件,即造假者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只要存在机会并认为事后不能被发现时,他就一定会造假。

(3)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风险因子论由现任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Pologna)提出。

他认为企业舞弊由个别风险因素(包括道德品质和动机)和一般风险因素(包括舞弊机会、发现的可能性、舞弊后受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两大类因素共同构成。

此理论建立在前两理论的基础之上,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有关舞弊成因的理论。

(4)其它动因理论

Beneish(1999)发现高级管理人员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之一。

黑利(PaulMHealy,1995)认为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指骨节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资金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其结论获得了实证支持。

迪安哥罗(Deangelo,1994)、巴哥泰勒和迪切夫(BurgstahlerandDichev)等的研究认为处于困境的公司更倾向于操纵应计利润以保全管理人员的职位,减少公司董事会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干预。

PankajSaksena从公司内外环境的角度进行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财务报告舞弊与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Beasley(1996)从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构成以及CEO和董事长是否为同一人进行了分析。

McMullen(1996)研究了审计委员构成及其活动情况对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COSO(1999)从公司治理结构、舞弊技术等多个方面研究了财务报告舞弊。

三、如何识别财务舞弊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朱锦余和高善生专家根据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最终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将其分成三大类:

(1)虚假利润表类。

(2)虚假资产负债表类,即舞弊行为仅直接导致对外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存在重大错报,但不直接影响利润表。

(3)虚假披露类,即舞弊行为仅直接导致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附注存在虚假内容(披露存在重大遗漏或不实),但不直接影响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

虚假利润表和虚假资产负债表又合称为表内舞弊,虚假披露又称为表外舞弊。

虚假利润表的主要表现为虚增利润¾。

他们认为根据舞弊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信息披露虚假陈述(包括隐瞒披露)和侵占资产。

按信息披露是否定期,又可将信息披露虚假陈述分为及时信息披露虚假陈述和定期报告虚假陈述。

舞弊性财务报告属于定期报告虚假陈述。

上市公司及时披露的重大信息也可能是构成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因此,上市公司为掩盖及时信息披露的虚假陈述,也往往会导致舞弊性财务报告。

学者黄慧同时认为,从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重点首先在于利润,其次在资产和负债。

利润可表现出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水平、抗风险能力等,企业根据表现自己经营业绩的需要,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同时为了资产重组或贷款的需要,也会虚增资产,隐匿负债,从而导致财务报表不实。

专家任莹认为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很多,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通过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或钻会计准则的空子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屡见不鲜。

常见的有:

(1)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

当处理同一业务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时,公司管理当局往往利用会计方法的这种可选择性,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来调节权益,如通过对长期投资核算中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对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的变更,对存货计价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选择等手段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目的。

(2)操纵收人:

A.提前或延后确认营业收人:

如在销售完成之前或货物起运之前或客户推迟购货时就确认收入的实现或相反。

B虚构营业收入:

如在年末通过虚设客户增加销售收人或同客户串谋搞假销售、假出库、假挂帐等方式操纵收人。

C.虚列其他业务收人、营业外收人:

如通过将本公司的优质资产出租等业务获得偶然收人;将接受捐赠实物资产收人、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收人不通过“资本公积”核算,而直接计人营业外收人等方式调节利润。

(3)操纵费用对费用资本化的操纵:

如在资产先交付使用、后办理竣工决算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利润,把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时间作为资本化终止的时间,于是在借款费用继续资本化的同时,又可不提固定资产折旧,达到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的目的。

(4)利用四项计提

根据《股份公司会计制度》规定,上市公司要计提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但不少土市公司在计提范围、计提标准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为了逃避ST或PT的处理,常利用四项计提自欺欺人。

学者秦江萍认为会计舞弊还可能出现在利用利用关联方交易。

她认为上市公司与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这些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另一条新径其常见的手段有:

(1)虚构交易

为了体现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在年度终日前将产品大量销售给关联方以虚增公司年销售利润,到下年初又以“销售退回”方式冲减下年度销售利润,以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

(2)转移价格

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从事购销及资产和股权置换活动,或以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的利润从事资金往来活动,以及向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等方式,调节财务费用或利息收人

(3)费用转嫁

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转嫁或分摊共同费用(如广告费等)的方式操纵各个子公司的利润等。

四、如何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

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范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

学者杜勇列举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必须在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公司管理当局必须披露的财务信息内容(包括表外信息)、格式、披露责任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其次,要尽快制定出一系列有关公司盈利信息生成的具体会计准则,包括资产重组会计处理准则等,规范上市公司盈利信息生成行为,避免操纵利润:

最后,必须严格限制会计一方法的选择条件,强调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原则。

(二)完善上市公司配股审核条件

在我国的配股条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盈利方面的唯一要求,而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的计量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基础之卜的,易受非常因素影响,常给粉饰报表者有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完善上市公司配股资格审核条件,建立多参数财务控制指标,如增加主营业务收益率指标。

采用该指标可剔除资产重组所得和政府补贴等非常项目对公司绩效影响。

学者骆阳也进行了评述,认为应该增强外部监控机制。

他提出了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l)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信息、披露虚假等.则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

(2)形成经理人的代理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人市场,使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人市场中挑选合适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

宋绍清,张侠认为在信息披露方面应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约束力度,他们提出了如下观点: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了解并熟悉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各种手段,对处于盈亏临界点或配股资格线附近的上市公司以及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等业务中有操纵利润嫌疑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更应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要求,谨慎行事.确保注册会计师的超然独立性.充分发挥注册计师监督监证职能,以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证券商、交易所等中介机构监管力度,明确券商对拟上市公司申请股票发行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规范股票发行程序,为控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爽.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J].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秦江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5,6(5).

[3]刘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治理对策--鞍山信托出售资产案引发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5

(2).

[4]黄世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1,10(349):

2011.

[5]杜勇.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痼疾”——财务报表粉饰[J].科学与管理,2003,23(4):

46-47.

[6]任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甘肃科技,2010(014):

107-108.

[7]骆阳.刍议财务报表粉饰动机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8]宋绍清,张侠.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

理论版,2009

(2):

6-9.

[9]黄慧.浅论以财务报表分析的视角发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若干途径[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1(4).

[10]张慧,张茂德.债务结构,企业绩效与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证研究[J].改革,2003,5:

77-80.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签字

评分

优秀文献综述复核意见

复核人

签字

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