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879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精细化”管理方法,来自于企业管理,成功者抓住细节,因为精细化管理而带来企业效益。

而在现今“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教育观念要求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一、精细化管理应是一种全面管理

学校需要精细化管理在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但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的事情林林总总,到底哪些方面需要精细化管理还有争论。

我认为,精细化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的延续,那它就应该是一种全面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精”要“全”,对学生的教育要全面的“精”:

室内的管理要“精”,室外的管理也要“精”;校内的管理要“精”,校外的管理也要“精”;行为的管理要“精”,精神的管理更要“精”,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的达到,影响的才不仅仅是学生的行为,而是他的精神。

同理,学校的各个管理机构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部门之间的负责范围往往交叉影响。

一个部门的管理出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全校的管理混乱。

因此,全校各个部门都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事事有人管,事事才有人做。

所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应该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细化管理也不可能同时全面地开展,需要一个过程。

二、精细化管理应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

1、校长在精细化管理中应起到“领”与“引”的作用。

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往往是一校之长,所以校长在精细化管理中一定要发挥“领”的作用,在管理上要指明方向,在细节上也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应该看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到了学校教育的不同方面。

强调的正是以“细”做“精”,宣扬一种校园文化,培养一种校园精神,培植一种校园情结。

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涉及的领域也有局限,所以只靠校长一人,其他人不参与进来,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做到更“精”、更“细”,这就要求校长在“领”好的基础上还要起到“引”的作用,“引”出其他领导、教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热情和重视,“引”出学校管理的更好的点子,“引”出一个共建和谐校园的美好局面。

2、教师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起到执行和维护的作用。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各项制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更要依靠更细更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最终还需要教师来执行。

以往的制度往往是领导层制定,教师只是执行者,遇到教师不理解、甚至是不满的制度,那执行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维护制度就更无从谈起了。

精细化管理要真正地得到落实就应让教师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来,一可以聆听教师的心声,提高教师主动参与管理学校的积极性;二可以真正了解到学校最直接的管理漏洞和细化的需要;三可以拉近教师和领导的距离,使制度合乎校情,也合乎人情。

只有合乎教师情理的制度才能得到教师的坚决执行,并且能维护制度的地位,校园因精细化而和谐。

3、学生应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受益者。

学生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主体,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拓展学生自我管理的渠道,在管理的过程中自觉实现不同角色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既是为了学生就应“以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比如:

人走开灯浪费电,那就责任到人每班两名关灯负责员;教室前面小树常遭踩,那也分到个人,一人照看一棵小树苗;食堂吃饭有些乱,那就每桌一个小领导,吃完一起才能走。

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时间长了当到达“不管自理”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培养和锻炼的时候,真正受益的还是学生。

同时,精细化管理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管理一定要建立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否则“管”只能成为禁锢的枷锁。

比如一段时间,戴红领巾和校园卡成了一项十分严格的制度,炎热的夏天也要照戴不误,否则就得扣分批评,所以学生只能难受的戴着。

胆大的就耍起了小聪明,检查时戴一下,检查后立刻摘了下来。

三、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精细化管理重点是“细”

老子说: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凡事都是由许多细节组成,只要把细节做好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很容易完成了。

1、制度的制定要“细”。

学校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一套细致的管理制度,要细化现有的一些制度的条条杠杠。

制度要能给教师学生以明确的指引,不能模糊执行者的概念。

比如班级值日生制度就应细到不仅分清哪些是室内值日生哪些是室外值日生,还要明确谁扫哪一组,谁负责哪一层的扶梯,倘若只笼统的宣布你们几个打扫室外,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初级阶段,制度的制定还是更细些的好,但也要科学,要以人为本。

2、管理者的心要“细”。

学校的事务纷繁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一颗细心,善于全面地观察,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要能准确地分析问题,及时地拿出解决的方法。

只有管理者的面面俱到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减小制度执行的难度。

(二)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是“小”

1、起点小。

精细化管理不需先讲一堆大道理,就要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什么民族教育、情感教育、爱国教育的大帽子先拿掉,只是要让学生做到升国旗的时候要站好不能乱动,吃完饭后记得抹干净自己的桌子,离开学校了卓凳要摆放整齐……我提倡的是找个小事先去做,等做好了才讲道理,也许到了那时也不需要再讲什么了。

2、动静小。

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精。

既是简单又平凡的事那就无需弄出什么大的动静,认认真真落实、平平淡淡做好。

假如搞出什么大的动静,难免有造势、形式主义之嫌,现在普遍的认为是雷声越大雨点越小。

(三)精细化管理的亮点是“精”

我们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提高他们的素养,培养他们的品格。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精细化管理做“精”,让它成为一种校园文化,让在校的师生通过制度、环境、提示、监督等手段时刻感受到精细化管理的存在。

让来校的客人通过细节、言行、面貌感受到本校精细化管理的个性。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不过是规范化管理的一个延续。

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性化管理,具有个性才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才是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只有把精细化管理做“精”才会找到个性化的突破口,达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双赢的局面。

四、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态度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在教师队伍、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态度,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个性,这种个性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

一个教育者只有用“精细化”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最终教好人、办好学。

东兴小学

张在义

2011年3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