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85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魏书生教育理念.docx

魏书生教育理念

魏书生的教育理念

无论做什么事,你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就能够放下求之不得之苦,放下浮躁的心理,让灵魂不再流浪,思想不再浮躁,建设自己灵魂的乐园。

●        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怕慢,只怕站,久而久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一个强大的自我就出现了。

●        关于习惯

教育即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1分钟做小事。

到这个时间做这个事、到那个时间做那个事,培养良好习惯,把这个事往深去做,就会感到趣味无穷,质量不断提高。

●        狠抓习惯的三块内容:

1、 计划系统:

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 监督检查系统:

严格按计划去做。

3、 总结及反馈制度

●        对于孩子:

能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一旦这样,他越做越多,责任感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堆积起来的。

●        关于创新:

什么叫创新?

盯住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往深处去钻井,方能钻出甘泉,人最怕的是遍地挖坑。

●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

●        当你把这些极小的事情,干得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舞如歌、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时,你自然就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松、静、匀、乐——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之一

    学习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感触颇深。

关于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其中关于教师快乐工作的心态的理解印象很深。

教师这个职业既是平凡的岗位又有着不同于其它岗位的地方,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

以往社会将着眼点只放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上,却忽视了教师本身的心理。

可事实在于绝大部分的教师因为承受来自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的压力,或多或少都有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魏老师提倡教师要拥有一种快乐工作的心态。

何为教师快乐工作的心态?

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永远记住四个字:

松、静、匀、乐,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心情快乐。

走进学校松、静、匀、乐;走进办公室松、静、匀、乐;走进教室松、静、匀、乐;下班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吃晚饭当然更是松、静、匀、乐……

那如何做到拥有这种快乐工作的心态呢?

每晚睡觉前记得对自己说:

“今天发生的不管好的坏的都已经过去,明天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早上起来的时候伸个懒腰,再对自己说:

“加油!

”遇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时,就要对自己说:

“没什么大不了的!

”总之一天要尽量保持一份好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令人不太愉快的事情,比如有学生未交作业、某个学生没有遵守纪律、教学过程未能令自己满意。

这些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保持着快乐工作的心态?

自我调整吧。

深呼吸、做做运动、跟同事谈谈心换个场景,换个对象,心境会不一样的!

拥有一份快乐工作的心态,我们才能以更佳的状态去教学、去面对学生。

魏书生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得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薄。

2.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

最优秀的学生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更深更难的题。

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

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失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

近5年又提出了别超过15分钟。

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次。

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包括板书时间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20秒,以减少老师们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十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内,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

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

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地减少。

魏书生教育理念:

魏书生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理念让我们信服。

魏书生的“习惯就是形成良好品质”的思想让我们升华。

魏书生的“甘愿做人师”的风范让我们学习。

魏书生的“知人、育人观”的观念让我们佩服。

魏书生的“以法治观念施教”的教学让我们感悟。

魏书生的“高悬鞭策自警”的自省让我们反思。

魏书生的“做快乐班主任”的思想让我们安慰。

魏书生的“班级自动化”的管理让我们实践。

魏书生的“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想法让我们轻松。

魏书生的“教育惩罚艺术”的方法让我们宽容。

魏书生的“时间质量管理”的效率让我们享用。

魏书生的“管理就是欣赏、教育就是欣赏”的管理让我们感受。

魏书生的“真诚点燃希望”的心灵让我们信任。

魏书生的“有爱才有好老师”的说法让我们尽职。

魏书生的“老师就是服务学生”的做法让我们尽责。

魏书生的“师生换位教育”的方式让我们深思。

魏书生的“求实务真进取”的精神我们我奉献。

魏书生的“努力工作处处可成净土、潜心科研时时能在天堂”的作风让我们奋进。

魏书生的十四个教育观念

魏书生成功了,鲜花和掌声常伴不离。

魏书生的成功是作为教育改革家的成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双重成功,诚如辽宁省实验中学校长姬庆生所言: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是博大精深的,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如果与国外著名教育家作横向比较的话,魏书生的主要建树或优势恐怕还是在教改的实绩。

宁夏一位青年教师在致魏书生的公开信中写道:

“目前您还只领我们,不,您还只和我们完成了这伟大的乐章的第一部——对教育教学规律、艺术剖理璞玉似的发现和质朴的运用,这还基本上是以方法论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2]如果我的理解不错的话,那么这里的“方法论”基本上相当于古人所说的“术”。

这位青年教师的评价有相当的代表性,事实上,除了少数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大多数人对于魏书生的兴趣更多的是在那些可触摸的操作方法上。

“可操作性”是一个比较时髦的名词,人们在提到它时往往流露出对理论、观念的不屑一顾;于是在不少人心目中,魏书生被分成虚实两面,取“实”舍“虚”也就成了学习魏书生的一种捷径。

成套的管理章程和操作方法照搬不误,在有些人那里或许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在有些人那里只是上演了一幕“皮毛改革剧”,热闹一阵子后便一切归于寂静,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我们并不怀疑只得皮毛者的取经真心,我们怀疑的是:

是否魏书生实绩的光环和操作方法的新奇掩盖了其深邃独到的思想观念?

   我们知道,仅仅是观念——哪怕最正确的观念——改革不了现实,但没有正确观念指导的实践很难避免盲目性。

笔者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做关于魏书生的文章,也许会被讥为“客里空”、“空手道”什么的,然而我却认定,如果不是类似“宗教家的精神”(吕叔湘语)支配着魏书生,他会打那么多次报告要求当教师吗?

魏书生倘若做了“厂级领导”也许会成为企业改革家,但绝不会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魏书生这个典型已经树立了起来,但一个人若在思想深处就不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即使你硬逼着他学魏书生,能学好吗?

“学习魏书生,必须研究魏书生”(姬庆生语),窃以为,研究魏书生,首先得研究其思想观念,以便在认识上向魏书生*拢时有个目标。

本文称不上研究,只是想胪列一些魏书生的教育观念,作为人们了解魏书生的参考。

魏书生说:

“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即使能奏效于一时,也决不会持久。

”[3]本文的宗旨庶几不违魏老师的本意。

   观念这东西有个层次问题,一般可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本文所提到的教育观念主要处于中观层次(有的处于中观和宏观的交界面上,有的处于中观和微观的交界面上),遗漏在所难免。

之所以回避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一是过大过小的事物难于把握和驾驭,二是过大难免笼统、空洞,过细则又容易流于琐碎。

   下面,先用主要篇幅对魏书生的教育观念作一番罗列,有些地方适当作点析评。

   一、放大显微的职业观

   情感基于认识,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以正确认识该职业的重要性为基础。

行业不同,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下之分。

魏书生主张一方面用缩小镜去看宇宙、看世界,另一方面又用放大镜、显微镜去看自己从事的职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他认为教育教学虽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一旦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那么它将显得广袤无比,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异趣纷呈。

所谓放大显微,从认识的角度是指善于将总体的事业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照、分解,使其中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细部都纤毫毕现;从情感的角度看,是将职业神圣化。

魏书生认为:

“每项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倘用一种神圣的态度去对待、去做,一定能将这工作做得很神圣。

”这并不是一种阿Q主义,而是自觉地培养职业情感。

   二、积极自重的角色观

   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多种角色的选择和不同角色的转换,魏书生主张“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

首先,他主张舍劣取优,即尽量不扮演拙劣的社会角色。

其次,他主张众优兼备,从“向善成美”的愿望出发,兼扮各种好角色。

如面对吵骂打架的学生,可以兼扮严父、慈母、兄长、亲属、良师、保健医生、心理诊疗医生等多种角色。

再次,他主张一个人要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角色转换,这里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有主动转换角色的强烈意识,二是当外力迫使自己转换角色时,心理上要有足够的准备,迅速而自如。

最后,他主张,作为教育者要善于进行“换角思维”,即善于站在不同的角色位置上进行思考。

总之,有了积极自重的角色观,就能根据教育的不同需要扮演好各种主角和配角、正角和“丑角”,就能在环境变化时及时作好转换角色的身心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魏书生认为,“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因此,学习魏书生的角色观,无疑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有利于治疗角色单一症、机械症和角色自恋症。

   三、扬长补短的发展观

   教育者首先要发展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呢?

魏书生认为,一是发展自己的长处,一是借鉴他人的长处。

魏书生提倡教育教学的民主化,并切实有效地实行了民主化,照他自己所说的,“原因在于我有‘商量’的长处”。

魏书生搞教育教学的科学化,也正是因为他有对现当代教育科学了解得颇为深入、全面的长处。

在借鉴问题上,魏书生认为学习别人“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

针对全国学习魏书生的热潮,魏书生诚恳地告诫人们:

“衷心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他主张在“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长处并进而“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

这当中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但又何尝不富含着真理的因子呢?

  四、轻物重心的幸福观

   魏书生的成就是苦干加巧干干出来的,“巧”赖于“苦”,“巧”生于“苦”。

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4]。

是什么使魏书生能如此吃苦耐劳呢?

是他高尚的幸福观。

他说:

“我总感觉,幸福应该是精神上占的面比较大。

在教学期间,我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他认为,“幸福不能规定一个物质的尺度”,“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是幸福的。

”魏书生还将幸福与自身改造、特别是心灵的洗礼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真正的幸福感来自战胜自身“某种狭隘的东西的感觉”,“人最强烈、最持久的幸福感就是征服自己惰性之后产生的幸福感”。

学习魏书生,如果不能接受其幸福观,多半会慕名乘兴而来,遇难扫兴而归的。

有人说魏书生教语文轻松,魏书生的学生学语文却需超常负重(这当然是片面的),我想,魏书生的学生正是接受了魏老师的幸福观才以苦为乐的。

   五、利在增能的负重观

   这一点与第四点有些联系,单独立项旨在予以强调。

工作上拈轻怕重是一种自私,也是一种“本能”。

针对不少青年人总希望工作担子越轻越好,魏书生从独特的思维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不少青年人能力差,工作平平,原因恰在这个观念上,工作挑轻的,力气是省了,增长力气的机会也放过了。

”他坚信,“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推掉工作担子“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质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

他认为“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

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因为如果工作量不足,剩余的时间没法消磨,便只好用闲思、忧伤、牢骚、闲话或打扑克、打麻将来打发,“一年又一年重复着自己低水平的工作。

”魏书生教龄不长却成绩斐然,有些人执教数十年几无可以称道的建树,负重观的不同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呢?

   六、笑对人生的境遇观

   人对自己的境遇有时是没有选择权的。

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来都是一个令人难解愁眉的话题,失败感、怀才不遇感常常缠绕着教师们的那本就脆弱的神经。

魏书生倡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有一段话早已成为供料议论文的经典材料,大意是:

生活像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

魏书生主张笑对人生,人在无法逃避环境时只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以便在适当的时机改造环境,而适应、利用和改造都需要有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

因此,他认为应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

他主张淡化世俗功利,从宇宙意识的高度,“采取一点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小视自己。

他建议用笑使人生的不幸减半,用多做实事和情感迁移来排解忧烦苦恼。

笑对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心理诊疗。

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能真正接受笑对人生的境遇观,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及时调整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乐观的心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七、着眼未来的人才观

   魏书生教育教学的一个特色是,注目于世界科技动态、教育动态,经常向学生介绍科技信息,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知识。

于漪在谈到学习魏书生时说:

“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教师不仅要跟着时代步伐走,思考的问题还应该比生活的年代更远一些,否则就无法教育孩子”。

[5]于漪认为魏书生是具有高远教育目光的典型。

魏书生十分重视培养创造性的、面向未来的人才,他说:

“一位负责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知识,更要培养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魏书生的学生眼光高远,知识面宽,整体素质高,适应能力强,难道是偶然的吗?

   八、辩证全面的学生观

   教育工作者必然面临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

魏书生的学生观未必是新鲜的,却至少没有机械、片面之弊。

我们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是平等的人,即将学生放在与老师平等的位置上,人格上尊重他们,教育教学中信赖他们。

民主化的教育思想正是以平等的学生观为基础的。

魏书生的学生敢于提醒老师制怒,是平等学生观的必然结果。

魏书生主张教师的心灵应向学生敞开,让学生监督老师的言行,是更深层次的师生平等观。

第二,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即承认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优良个性。

当学生的个性不适合教师的口味时,魏书生主张克制自己,“迁就”学生。

第三,学生是发展的人。

魏书生反对用静止的目光评价学生,好学生固然会继续进步,差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魏老师不仅承认差生可以进步,还允许学生在进步过程中出现反复,他认为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可以作第101次的转化工作。

第四,学生是内心世界复杂的人。

魏书生认为,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是广阔的世界,心灵是复杂的宇宙,他承认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矛盾性、多面性,他让学生进行“两个自我”的“斗争”,他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

第五,学生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再调皮再淘气的学生也不会令人厌恶。

可以肯定,要学魏书生,不接受魏书生的学生观是行不通的。

   九、少斗多助的人际观

   魏书生对好斗喜批的文革遗风一向反感,他几乎不遗余力地提倡人与人之间少斗多助,呼吁大家“少琢磨人,多琢磨事”。

魏书生的人际观可分成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人斗人双方均无好处,因而主张不斗人;二是被人斗了不还击,免得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三是多将精力用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少批评别人的短处;四是为人处世应奉行“尊人者,人尊之”的原则。

魏书生认为好斗喜批不仅空耗时间精力,而且影响团结协作,养成吹毛求疵的坏毛病,每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应当力戒此病。

他要求每个学生自觉培养“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信任人、原谅人的品质”。

魏书生认为,评价他人,应立足于采优取善,“少看他的短处,多看他的长处”,因为“看不到别人的短处,自己并不失去什么;别人的长处没学来,就失去了充实自己的机会”。

一个人要想干点事业,没有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很困难的,魏书生的人际观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十、持恒守一的养成观

   养成观就是养成教育观。

魏书生认为,在教育上企图一蹴而就,一气呵成,毕其功于一役是幼稚的,违背了养成性原则。

他十分重视习惯的作用:

“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

”他主张“巧妙地利用惯性。

”魏书生认为好的习惯只能来自持久专一的训练、培养。

他强调一件事只要做了,就要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学生会成为内驱力充足,意志坚强,感情丰富的人”。

魏书生坚持让学生进行身体长跑和道德跑(写日记),坚持十数年办班级日报、练气功,坚持每天抄记格言警句一条,“每天点燃一盏思想明灯”……这些都是持恒守一的养成观指导下的教育实践。

世界上许多事情难就难在每天如此,难在长期坚持,魏书生的养成观正是治疗“五分钟热度”的特效药。

   十一、多边选择的方法观

   魏书生教书育人点子多,称得上是教育界的点子大王。

像他想那么多点子,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吕叔湘语)。

因为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懒汉意识使很多人将多边选择的方法观堵在了门外。

所谓多边选择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办任何事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二是在多样的方法中必然有优劣之分,有优与更优之别,办事者应有尽可能选择“最优”的意识。

魏书生常常跟学生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件事都有100种做法。

”魏书生搞教育教学改革,就是搞的多方数法,在比较中选优。

他坚信,“人的思想从一种模式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天地也十分广阔,方法非常之多”。

因为事物在发展,方法在更新,我们目前运用的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再往前去寻求更好、更科学的方法。

”正是充满创新意识的方法观使魏书生的许多做法异于他人,也正因为魏书生把这种方法观灌输给了学生,他的学生才有了固门防风的十种不同措施,才有了吃感冒胶囊的数十种方法,才有了开阔的思路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十二、惜时重果的效率观

   重视效率已是一个常识,魏书生只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效率观。

首先,他把效率感的有无看成是造成事业上极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其次,他把讲究效率提到了延长生命的高度上:

“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就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

”又其次,他认为,“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没有敏锐的效率感,是不可能搞好自学的。

”再次,他以为:

“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有目的培养的效率感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

最后,他甚至认为效率意识的强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民族素质的优劣。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思想高度,魏书生才有了一系列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他主张通过抓紧时间,减少犹豫,形成习惯,利用生物钟,重视计划,科学量化,多搞竞赛等来提高效率。

他的学生刘诗奎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魏书生老师培养我们的效率感》,对此介绍颇详。

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学习“一分钟调完全班位置”“两分钟收好书款”,而不注重培养自身的效率感,即只能是舍本而逐末。

   十三、重律崇心的管理观

   魏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大体说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时代性,主张吸取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是承认管理方法的普遍性,主张学校、班级可以适当借鉴工厂企业的管理措施。

三是重视计划性和有序性,他认为科学地制订计划,严格地按计划办事,形成有序的操作规程,必然会事半功倍。

四是主张管理要合情适心。

他说“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

这一点尤为重要和可贵,因为这实际上是提出了强制与自觉(或外制与内克)的统一,制度约束和道德自律的统一,合理性和适情性的统一。

它不仅仅是深刻的,也是最为“现实”(哲学意义)的。

第五方面,他认为搞好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更为新颖的是,魏书生并不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管理人才,作为管理人才需要“必备的职业素质和天赋条件”,也许有人认为讲“天赋”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事实上这一提法也许更唯物,更符合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十四、积极明智的沟通观

   这里的“沟通”特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不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魏书生由于兼职多、会议多,“近十年来……基本不和家长联系”,因此他自谦在这方面“属于做得最差的人”,“没有发言权”。

这种坦诚本身就是难能的。

然而,若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他有较为独特的沟通观,其中有不少可取之处。

第一,他反对把手段当目的。

他认为,“和家长联系是手段不是目的,只要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不用这个手段也可以”。

他说:

“不能单纯用家访次数、召开家长会次数来评定班主任的工作效果。

”他主张:

“尽可能不去打搅家长”,这样双方“都节省时间”。

联系我们身边只注意统计家访次数的形式主义,联系那些导致师、生、家长三方均不满意的“打搅”,魏书生的这一观点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二,魏书生反对教师担任告状者的消极角色,主张扮演学生与家长之间调解者的角色。

他说:

“我从来不越过学生向家长告状”。

第三,他主张教师要把力气用在“引导学生体验自己为父母分忧解愁做实事之后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上。

第四,魏书生认为,当家长体罚学生后,教师应充当学生保护者的角色,向家长讲明体罚之弊。

总之,魏书生认为,在沟通教育上,教师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一原则。

   上述十四种教育观在排列时并无严格的逻辑依据,大体说来一至六项更多的指向教育者自身,七至十项侧重于指向他人,十一至十四项则主要与方法、操作相联系。

其中有些交叉和重叠,这是本文作者无力避免的。

魏书生的许多观念,普通人并非不能理解,但感觉有强弱之分,理解有深浅之别。

不妨套用足球比赛的一个术语来说,比起魏书生,我们许多人在教育教学方面“临门一脚的意识”确实逊了一筹。

因此,对于魏书生的教育观念,如果是他有我也有的,则强化之;如果是他有我无的,则增补之;如果是他对我错的,则舍己就彼。

当然,如果是他无我有、他好我更好的,也不妨发展之。

   

魏书生简介魏书生,1950年生。

18岁上山下乡,19岁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至今。

由于成绩卓著,他先后被评为省先进班主任省先进班主任省先进班主任省先进班主任(1981年)、省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1982年)、特等特等特等特等劳动模范劳动模范劳动模范劳动模范(1984年、1987年)、特级教师特级教师特级教师特级教师(198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