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994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国学经典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教案.docx

《国学经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经典教案.docx

国学经典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一例

  教学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牢记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了《孔子拜师》一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部经典著作,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发,尤其是学习方面,更是留下了几句流芳百世的名言,请问,这本书名称是什么?

(《论语》)你能否背上几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希望同学们能像孔子说的一样,学习才能更加扎实,长久。

  2、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三字经》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而且当中涉及的知识非常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字经》中,去触摸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

  二、学习第六节上半段

  1、出示幻灯片:

经既明......及老庄。

  2、全班齐读。

  3、学生自读理解。

  4、同桌互相讨论。

  5、自由回答。

  6、教师插讲(幻灯片出示):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六经》——《诗》《书》《易》《礼》《春秋》《乐》属于儒家经典;“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他们写的就称为“子书”)。

  三、学习下半段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学习如同蜜蜂采蜜一样,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们如果学了经书和子书后,就可以去学习史书,因此这下半段的第一句说“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幻灯出示)

  

(一)1、全班齐读。

  2、请同学们大概说说意思。

  

(二)、出示幻灯:

“自羲农……最长久”。

  1、全班齐读。

  2、个别读。

  3、自由交流。

  4、自由回答。

  (三)接受挑战:

  1、挑战第一关——文中知识关:

在我们学习的这一段三字经中,隐含着许多知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幻灯出示):

(1)“三皇”是谁?

(伏羲氏、神农氏、黄帝)

(2)“二帝”指谁?

(唐尧、虞舜)(3)“三王”指谁?

(禹、汤、周文王)(4)家族天下从什么时候开始?

(夏朝)

  2、挑战第二关——文外知识关:

(出示唐诗)

  公子行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

  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

  五帝三王是何物。

  问:

“五帝三王”是指谁?

(五帝:

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唐尧、虞舜;三王:

禹、汤、周文王)

  3、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吗?

(炎帝和黄帝的后人,同喝黄河水,又称龙的传人。

教师顺插讲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4、你听说过“大禹治水”故事吗?

(插讲“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

(夏朝)

  6、在周文王、周武王与商纣王发生的战争中,有一部神话小说就反映了这段故事,这部小说是什么呢?

(封神演义)你知道其中的一些故事吗?

(让学生说说这其中的一些故事,然后导出歇后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幻灯),再引出周朝江山八百年的传说)

  (三)指导朗读、诵读

  四、齐读全文、背诵

  五、谈学后感受。

  六、齐唱《历史朝代小曲》

  (教师出示自作词作曲的歌让学生唱)

  历史朝代小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师小结:

让我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七、布置作业:

搜集秦朝到晋朝的历史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本教学把握《三字经》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设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新知,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学习历史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一、采用“挑战”的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次“挑战”让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课外,实施了知识学习的迁移。

其二、涉及的知识面广。

有关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有关于古代传说的故事,有涉及小说,有涉及朝代,有歇后语的积累等。

其三、以歌曲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历史的朝代,可谓独具匠心。

其四、以诵读促记忆。

《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字三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握读的节奏,便于学生记忆。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崔兴君

一、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

(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

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

(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

(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

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

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

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

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

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

真有礼貌!

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

带着大家齐读。

生2:

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

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

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

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

我知道了!

“履”的本义就是鞋子!

师:

真聪明!

学贵有疑!

但还要善读书。

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

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特级解说”,你试试向它求解!

……(学生读书自学)

[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

(相机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默读故事)

[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3页)

4.“特级拓展”(见《弟子规》第53页)

(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

(完成习题,交流)

(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5.自由创编

(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

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

(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

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

(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

(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

[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6.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完全读完了。

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

(自由背)

(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

(分男女生比赛)

[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是“加油站”。

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

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

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高嵩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

(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

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见《三字经》第136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

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

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

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