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018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认为:

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四大支柱。

2、社会决定和影响着个人,个人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个人通过群体(已形成的社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人的心理、个性与依赖于群体的社会性。

3、卢梭著:

《社会契约论》;达尔文著:

《人类的由来》;[美摩尔根著:

《古代社会》。

4、1824年赫尔巴特首先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主张利用观察和计算的方法来研究观念及其关系。

5、1859年,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斯坦塔尔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力求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其活动的规律。

7、1900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民族心理学》。

8、1838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首先使用“社会学”一词。

9、1898年,法国学者塔尔德出版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最早以社会心理命名的社会学书籍。

10、1895年法国学者勒邦著有《群众心理学》,1913年著有《革命心理学》。

11、1908年的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麦独孤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12、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名词解释、简答题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关。

而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动因和社会效应,分析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态度、认知、吸引)及行为(侵犯、助人、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社会规律,控制和促进社会发展。

2、社会心理学的性质

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

它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受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探讨社会心理形成、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性。

按照心理学家墨菲(G.Murphy,1972)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一只脚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之中。

3、比较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区别

参考答案:

①方法论问题实际上探讨的是研究的最高原则或指导性思想。

一门学科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指明这门学科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而尤其重要的怎样去研究。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明确指出:

方法论不同于具体的研究方法。

她认为,方法论这个术语可以表述为3种不同水平:

第一级水平:

一般方法论即一般哲学观点;第二级水平:

专门方法论即某一学科的理论观点;第三级水平:

具体研究方法。

4、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①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认识理论研究和理论构建的重要性;②查阅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开展专题研究归类工作,了解当前研究的动向和研究的基本方向;③利用理论、结合现实、综述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作好准备。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简史

参考答案:

①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

1860年出现了拉扎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F.H.Allport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W.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

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③20世纪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

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

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

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

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④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

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

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⑤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

主要表现在:

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⑥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

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6、社会心理学的分期问题

参考答案:

①按照年代的更替:

孕育时期;形成时期;确立时期;发展时期。

——我国通常的分类方法;②按照思想的主流发展:

社会哲学阶段;社会经验阶段;社会分析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1976年提出的分类方法;③按照研究的行为方式:

思辨期;描绘期;实验期。

——章志光的分类方法。

7、近代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参考答案:

①欧洲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重新思考社会问题,人们开始用“政治数学”的方式和人口统计的方法来考察人口、死亡率、家庭收入、生活状况、犯罪类型等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调查中,有不少问题都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动植物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从而推动了思维科学的发展。

③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导致了新的社会道德问题;商贸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新的管理问题和消费需求问题;竞争的加剧导致了社会犯罪问题的增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起伏促使统治者亟待了解社会舆论、群情以及对付劳资关系、社会骚动的方法。

8、美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特点参考答案:

①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②采用现代最新技术;③心理学化的研究倾向;④忽略普遍理论的研究。

9、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49年以前)参考答案:

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源自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社会心理学被取消之际)。

1924年,陆志伟的《社会心理学新论》;20世纪30年代潘菽的《社会的心理基础》;赵演翻译的F.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高觉敷翻译的勒邦的《群众心理学》;1946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撰写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了我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此外,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如张耀翔关于选举过程的民意测验、中国青年的情绪研究、迷信以及商人心理研究。

1942年,费孝通和周先庚在昆明进行的工业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应用化和具体化做出了较大贡献。

10、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参考答案:

分析学科性质,说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以美国学者奥尔伯特(1968)为代表。

主要理论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以前苏联学者库兹明(1979)为代表。

主要理论有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等。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CCSP)以美国学者特里安德斯(1980)为代表。

主要理论有文化决定论或文化相对论等。

11、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参考答案:

偏向问题:

研究者的偏向;被试者的偏向。

研究者的偏向的主要来自研究者的期望和行为暗示;被试者的偏向主要来自于被试者的行为的主观反映和对研究的担心程度。

即被试者指导自己正在进行实验或者担心实验的后果,从而导致自身行为与平时或其他非研究者的不一样的状态。

伦理问题:

自觉自愿原则;保护原则——风险最小原则;风险-利益原则;尊重原则。

12、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变量、效度和信度

13、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4、说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关于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勒温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但他所说的行为是和心理事件并提的,他的行为公式为:

B=f(PE)B:

代表行为;P:

代表人  E:

代表环境。

此公式中认为行为B等于个人P和环境E的函数f,即行为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而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环境亦可产生不同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同样环境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15、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

认知相符理论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包括“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平衡理论”(海德、纽科姆)、“归因理论”。

一致性理论也称为和谐理论,代表人物为奥斯古德(C.E.Osgood,1955)和坦南包姆(P.H.Tennenboum)。

基本观点:

人在接受新信息后,一般来说会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

影响调整的变量因素:

1、个人对信息源的态度;2、个人对信息对象的态度;3、个人对信息源关于信息对象所作的断言的态度。

一致性理论认为:

三种变量因素的基本方向和强度影响到最终的一致性。

在调整中,各个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总量与其相对的强度成反比,因此,在调整的时候,虽然各种评价都有可能变化,但一般不会改变评价最强的因素。

16、社会化的定义、任务与种类。

17、社会化的内容。

18、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

19、为什么说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20、为什么说家庭是人社会化的起点。

21、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

22、什么是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3、社会角色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

(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自致角色;(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或正式角色、非正式角色;(四)根据角色和角射箭的权利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被支配角色;(五)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可把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六)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以把角色依参与程度的高低分为若干类。

24、结构角色论和过程角色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第一,结构角色论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R.林顿。

R.林顿认为,角色概念是用作构造其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石。

结构角色论的理论要点:

A社会组织是由各种不同地位和期望的网络组成。

B每一地位上的行动者发出的行为并不单纯是地位结构的功能,而且在本质上是附着于这些地位上的各类期望的功能。

C结构角色论认为的期望有三种:

剧本期望即社会规范对于不同位置上的角色的期望。

其他演员期望即行动者在某种情境中与之互动的其他行动者的期望。

观众期望行动者的参照群体,即行动者认同其规范的、视为重要的“一般化他人”组成的群体。

D期望对自我形象与自我评价产生了影响,上述三种期望之影响程度不同,自我形象也不同。

E自我形象决定了角色的扮演能力,这种能力又制约了外显的角色扮演行为。

第二,过程角色论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J.特纳。

J.特纳的过程角色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基本出发点,主要围绕互动中的角色扮演过程展开对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等问题的研究。

主要观点:

a借用米德的“社会领会”的概念,并进行发展。

B角色领会就是角色建构。

人们往往在三种意义杀害能够建构角色。

C互动是角色领会和角色扮演过程的连接点。

25、角色学习角色学习或角色采择 指关于自己和他人角色的设想。

26、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指按常规的期望显示出来的行为,也就是个人按照他人期望采取的实际行动。

27、一个人在扮演符合他人期望的角色时会不会丧失自我呢?

参考答案:

区别不同的情况。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文化中通过训练、模仿和认同学会扮演各种角色。

只要人们真正相信他们的角色,认为应当完善地扮演,他们的行为就是真实的,他们的自我和角色就是统一的。

只有当人们不相信和不认为应当扮演某个角色,只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扮演某个角色时,才会产生不真实的角色扮演,自我和角色分裂。

社会心理学家S.朱拉德认为,这种人虽然是出于获得他人承认的需要,但实际上往往既得不到他人的承认,也得不到自己的承认。

28、角色冲突的分类参考答案:

在角色理论中通常把角色冲突区分为两类:

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角色间冲突往往与对不同角色提出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要求有关,个人不能同时满足所有这些角色要求。

角色内冲突通常与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的体现者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关。

如双亲对女大学生的期望与男大学生对女大学生的期望不一致,造成女大学生的角色内冲突。

29、什么是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或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30、性别角色的功能参考答案:

男女性别角色在群体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帕森斯的特殊功能论认为,男子主要发挥工具性功能;女子主要发挥表达性功能。

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男女性别功能也会得到逐步定型化。

31、性别角色的由来参考答案:

第一,性别角色是社会化的结果;第二,是自我意识的认同;第三,性别角色来自于早期的社会分工。

32、性别角色差异的主要表现参考答案:

性别角色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攻击性(侵犯行为、支配性(支配行为)、自信心(自我评价)、人际交往(交往方式、交际空间)焦虑程度、智力差异、成就差异。

33、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社会心理学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峙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成分: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4、自我意识的特征与功能?

参考答案:

自我意识具有矛盾性、形象性及独特性等主要特征。

自我意识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自我意识的形象性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

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决定于自我意识的性质,即主动进取性或被动消沉性。

自我意识中包含的两个重要成分——自尊心与自信心对个人行为有重大影响,对个体的学习与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35、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包括G.W.Allport的自我发展理论、G.H.Mead的自我发展理论和E.H.Erikson的自我发展理论。

36、产生认知失调的原因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产生认知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造成认知失调的行为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已经深深投入,会引起认知失调。

(2)你的行为对别人有影响力。

也因此,态度或行为比较容易被改变,产生认知失调。

37、什么是社会认知?

参考答案:

社会认知也称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

所谓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观点的一种心理活动。

38、社会认知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防御性、认知的完形特性。

39、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与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参考答案: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包括:

第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1)仪表的认知;

(2)表情的认知;第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第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包括:

第一,认知者因素。

(1)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知识经验、情绪、个性等都会有相应的影响。

(2)原有经验(3)价值观念(4)情感状态(5)认知偏见;第二,认知对象因素,

(1)从认知对象因素来看,认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是否具有“突出”信息以及认知对象自我表露的愿望与水平都会影响认知;

(2)所谓“突出”信息:

是指符合认知“吝啬者”假说(即最小努力原则),表现为在社会活动中以最小努力最快得到对他人的印象。

第三,认知情境因素

(1)认知情境因素主要强调认知对象与情境的协调性。

(2)空间距离(3)背景参考。

40、什么是社会印象,社会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社会印象是人们对关注的对象的某些属性作出的判断。

社会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第一,评价的中心性——对一个人的印象都蕴含评价,

(1)社会特性——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

(2)智能特性——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敬佩程度、尊重程度;(3)错误效应——偶尔犯一点小错误会增强能力超群者的吸引力,也会降低一个能力平庸者的吸引力。

第二,评价的一致性。

(1)一致性——会把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一致的印象,使认知协调起来;

(2)人为别人找借口,其实也是为了使自己的认知协调起来。

一个有太多矛盾信息的人,不会有太多的吸引力。

第三,评价的中心特性作用。

第四,评价的负性效应。

41、印象形成有哪些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仁慈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42、什么是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的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一群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概括的看法。

社会刻板印象的意义:

①积极意义:

简化认知过程;②消极意义:

容易造成对个体的偏见。

43、印象管理有哪些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戏剧论、情景统一性理论。

44、形象印象管理的因素与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形象印象管理的因素:

认同群体、交往对象、交往情境。

印象管理的策略有: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迎合、恰当的自我表露。

45、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有哪些?

海德的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凯利的三度理论、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46、简述凯利的三度理论。

(1)行为的三种原因:

客体、主体、情境;

(2)归因的三种信息:

区别性信息、一贯性信息、一致性信息;(3)三种归因判断。

47、主要的社会动机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的社会动机包括:

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

48、恋权情结的心理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

恋权情结的实质是对权力的崇拜和趋从。

恋权情结的心理表现有畏权、慕权、清官梦、升迁梦、滥用权等。

49、构成挫折情境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第二,判断发生偏差,使动机欲求得不到满足;第三,行动者自身心理素质的缺陷。

50、受挫后的行为反应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包括:

退化、补偿、压抑、投射、认同、文饰、冷漠、反向、隔离、否认、曲解、摄入等都是个体遭受挫折之下容易出现的行为反应。

51、态度测评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

态度的测评有三种主要方法:

总加量表法、累积量表法、等距量表。

52、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参考答案:

人际关系有两个基本维度,情感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工作导向和非工作导向”等是人际关系中的次要的维度。

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A.P.Fiske)提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模式,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共享:

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2)权威排序:

依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3)对等互惠:

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4)市场定价:

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克拉克(M.Clark)与米尔斯(J.Mills)的观点:

他们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即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前者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与对策,后者关心对方的幸福,讲究需求法则,而且不希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报。

53、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1)J.B.Jacobs认为从关系基础和感情的角度,可以分为既有关系和交往关系。

1980

(2)黄光国从儒家伦理和西方社会交换理论出发,分为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

1988(3)杨国枢根据亲疏远近,分为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

1993(4)阎云翔根据可靠性程度和互惠原则、社会网络,分为核心区、可靠区、有效区。

2000

54、什么是人际吸引?

参考答案:

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按吸引强度可以分为亲和、喜欢、爱情。

55、人际吸引的条件有哪些?

人际吸引的条件有:

情绪上被激发、接近、相似、外貌。

56、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包括:

相貌吸引、正面的互动、相似性或互补性。

57、如何理解人际吸引中的得失效应?

参考答案:

理解人际吸引中的得失效应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点:

决定对赞美者喜欢程度的不仅是赞美的总量,还有量的变化;这种改变属于同一属性;改变是渐进式的。

58、阿得曼的社会渗透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阿德曼(I.Altman)等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

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性;情感探索阶段:

基于双方的好感而进一步的交往;情感交流阶段:

建立在基本信任基础之上的彼此较深的情感卷入;稳定交往阶段:

双方成为密切的朋友,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

59、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参考答案:

斯滕伯格(R.J.Sternberg)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亲密、激情与承诺。

亲密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喜欢、亲近的感觉;激情是指相互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包括性的吸引;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保持关系,长期厮守的决策。

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的不同结合,可以得到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分别是喜欢:

只有亲密;迷恋:

只有激情;空洞的爱:

只有承诺;浪漫的爱:

亲密与激情的组合;友谊式的爱:

亲密与承诺的结合;昏庸的爱:

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完美的爱:

同时包含以上三种成分。

60、利他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

有益于他人;自觉自愿;不求任何回报;具有自我牺牲性。

61、什么是旁观者效应及认知决策过程参考答案:

旁观者效应:

在需要助人的情景中,在场目睹的人数越多,任何一个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旁观者是否出面相救有五个步骤组成的决策过程:

1.是否注意到该紧急事件2.如何解释该事件:

解释为紧要的事,救助的可能性就大3.对个人责任的评估:

觉得责任重大就有可能相助4.是否知道如何相救,相关的救助知识5.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最终对事件的的评估从而作出是否救助。

62、什么是侵犯行为,产生侵犯行为的原因?

参考答案: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产生侵犯行为的原因:

对侵犯行为的反击;工具性侵犯行为;本能性侵犯行为;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行为;模仿引起的侵犯性行为。

64、对侵犯行为的正确应对措施。

65、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有:

个体因素、群体因素和刺激物因素。

66、如何理解去个性化现象?

参考答案:

研究发现,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比在稀疏地区存在较高的去个性化,即会有较多人做出一些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来。

去个性化现象一般有三个原因:

(1)匿名性;

(2)丧失了责任感;(3)群体的淹没性。

67、简述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人类文化通过一代代人遗传而形成的、在群体生活的深层起作用的无意识现象,它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分不开。

在荣格那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原型,即是最初的模式的意思,所有与之类似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