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080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 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一地理第二章复习湘教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

A.岩石B.矿物C.矿床D.矿产

2.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A.石油B.天然气C.汞D.石英

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与被组成关系正确的是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地壳--------岩石

4.下列矿物中,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A.石英B.石墨C.刚玉D.金刚石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变质岩B.沉积岩C.喷出岩D.侵入岩

读下图,完成6~7题。

 

6.由造岩矿物方解石集合而成的岩石是

A.石英岩 B.大理岩  C.砾岩  D.砂岩

7.图中,地表起伏的直接成因是

A.火山活动  B.地壳运动C.流水侵蚀   D.风力堆积

在家庭装修中,各种大理石(岩)已越来越被广大用户选用,请回答8-9题。

8.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变质岩B.岩浆岩C.侵入岩D.沉积岩

9.大理石(岩)被广泛使用于家庭装修,主要是由于

A.大理石(岩)价格低廉,适合广大的普通居民购买力

B.大理石(岩)较好地调节室内小气候,使室内冬暖夏凉

C.大理石(岩)坚固、美观、耐用

D.大理石(岩)能释放出对人体有用的稀有元素

10.下列物质属于矿物的有

A.生铁B.铜丝C.玻璃D.方解石

11.花岗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

A.大理石、长石、石英B.长石、石英、云母

C.方解石、石英、云母D.石灰石、长石、石英

1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A.大理石、板岩、石灰岩B.石灰岩、砾岩、页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D.玄武岩、砾岩、片岩

13.下列非金属矿产中,属于能源类矿的是

A.萤石B.石油C.石膏D.磷灰石

14.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物质循环是

A.水循环B.大气循环C.地质循环D.生物循环

15.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太阳辐射能B.地球内部的放射能C.天体间的潮汐能D.生物能

16.地质循环发生的范围是

A.岩石圈和它以下的软流层之间B.水圈和地幔之间

C.地壳和地核之间D岩石圈内部

17关于沉积岩不同种类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B.由沙砾组成的是砾岩

C.由化学沉积而成的是砂岩D.砂岩主要是由生物沉积而成

18.岩浆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必须经过

A.搬运作用B.变质作用C.喷出作用D.熔化作用

二、综合题

23.根据所学知识,将矿物、岩石、矿产分别填入下表的方框内。

24.读古诗并回答: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按成因属于岩。

(2)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地貌。

25.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___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__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剥蚀作用B.沉积作用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

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

3.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③D.①④⑤

4.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部的热能B.太阳辐射能

C.地球表面的水能D.大气运动的风能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世界大陆分为六大板块B.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D.全球海洋分为六大板块

6.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A.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

7.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8.下列板块中,几乎全在大洋上的是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

9.下列板块之间属于消亡边界的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10.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A.海沟B.孤岛C.海岭D.海岸山脉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岩浆活动D.火山喷发

12.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褶皱、断层B.地壳运动、地震

C.高山、峡谷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

13.褶皱的基本形态是

A.地垒和地堑B.背斜和向斜C.地堑和背斜D.断层和节理

14.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之一的庐山,其成因是

A.地堑成山B.向斜成山C.地垒成山D.背斜成山

15.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新疆的风蚀城堡B.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C.泰山的块状山地D.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16.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是

A.褶皱成山B.地垒成山C.断层成山D.地堑成山

二、综合题

21.读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

2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B,C。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原因是。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4)新华社3月25日消息,多灾多难的阿富汗发生里氏6.0级地震,至今已知有4800人死亡。

试分析其原因。

23.读褶皱构造与地貌图回答:

 

(1)图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处地貌是:

_______________,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的是

A.花岗岩B.砂岩C.玄武岩D.大理石

2.主要由外力沉积作用造成的是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峡C.桂林山水D.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3.位于印度洋板块上的陆地有

A.澳大利亚大陆B.马达加斯加岛C.新加坡D.中南半岛

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5.我国吐鲁番盆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

6.澳门陆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地面抬升B.板块挤压C.海水水位下降D.围海造陆

7.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利的是

A.荷兰的围海造陆B.长江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

C.大量开垦温带草原D.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开荒种地

8.下列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喀斯特地貌B.东非大裂谷C.恒河三角洲D.风蚀蘑菇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

后经开采,原油喷出。

本地区地质剖面如右图所示。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

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A.老—新—老B.新—老—新

C.无规律D.新—较新—较老—老

10.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气、水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A.aB.bC.cD.d

材料:

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

完成13-14题。

 

13.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B.位于板块张裂带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D.位于大洋海沟处

14.乙、丙两地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A.距离越来越近B.距离越来越远

C.距离不会有变化D.形成高大山脉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种地貌

A.迎风坡坡度陡B.背风坡坡度缓

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16.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A.黑龙江B.新疆C.四川D.山西

二、综合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名称。

甲,乙。

(2)欲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择处。

(3)据甲乙两地质构造,可知该地地质史地壳曾有运动。

甲乙两地上部岩层缺失,又有上覆沉积物,说明该地地质史上曾有运动

22.读“地貌示意图”,回答: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第三节大气环境

课时一

一、单项选择题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回答1—2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

2.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3.、一天中,近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A.太阳高度角最大时B.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时

C.地面辐射强度最大时D.大气辐射强度最大时

4.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

A.-9.4℃B.-72℃C.-50℃D.-34℃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8题。

5.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B.②C.③D.④

6.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

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

大有关()

A.①B.②C.④D.⑤

7.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8.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

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①B.②C.④D.⑤

9、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是因为:

(  )

A、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B、近地面温度,低纬高,高纬度低

C、水气含量低纬度高,高纬度低D、高空气温低纬度低,高纬度高

10、300km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  )

A、卫星是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1、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  )。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B、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D、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位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下图并回答第12~15题。

 

12.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层层空洞出现在:

(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13.臭氧层位于:

(  )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14.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15.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16.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16.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城市与对流层高度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新加坡、吉隆坡──17~18千米  B.北京、南京──17~18千米

  C.长春、沈阳──8~19千米   D.莫斯科、乌兰巴托──7~8千米

18.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19.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

  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

  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

  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20.各国交通部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是:

(  )

  A.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B.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散射有关

  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有关   

D.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有关

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臭氧层的高度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22.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  

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C.甲乙两处同为上升气流

D.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的是甲处

23.俄罗斯的一架侦察飞机在莫斯科上空执行任务,它由14000米爬升到18000米,飞行员可能遇到下列哪些情况?

()

A、随高度升高气温不断下降      B天气晴朗,大气平稳,能见度很好

C、出现雨雪天气,能见度差      D、随高度升高气温急剧升高

24.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二、双项选择

25.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各项要素成正比的是:

(  )

  A.太阳高度           B.地理纬度  

C.大气厚度           D.大气透明度

26.飞机适宜在离地面30千米以上的空中飞行,这是因为:

(  )

  A在暖层中,温度适宜 B空气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

  C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  D在高空中对流层,利于改变航向

27.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A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B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很高

  C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D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28.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

(  )

  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大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

三、综合题

29、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下图回答: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 D.Ⅲ层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30、(2003年辽宁、河南)读下图回答:

 ⑴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_____、_____(填写代表的英文字母)的存在。

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

 ⑵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⑶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1、(2000年广东)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时。

⑵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

课时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

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

C.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

D.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

3.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也高

C.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D.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就低。

4.关于气压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规律

C.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5、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

6、在三圈环流中,处于上升气流的位置是()

A.南北纬30°附近地区B.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

C.极地附近D.副热带地区

7、三圈环流中,近地面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在()

A.赤道附近B.30°附近C.60°附近D.极地附近

8、图2—2中气流运动是由热力原因引起的a、b、c、d

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a、b、c、dB.b、d、c、a

C.a、c、b、dD.d、c、b、a

9、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

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逆风飞行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

图2—3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此分析回答11—13题。

10、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11.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场带到郊区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12.图2—4中正确表示图2—3乙处等压面图的是()

13.由上海飞往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的班机,在8000m的高空,突遇雷暴天气,下列几种应急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A.迅速着陆B.保持原高度飞行

C.迅速抬升至本航线的上限高度11kmD.降低飞行高度

14.读右图,正确反映伦敦、莫斯科、华盛顿、乌兰巴

托四个城市气压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①乌兰巴托②华盛顿③莫斯科④伦敦

B.①伦敦②莫斯科③华盛顿④乌兰巴托

C.①乌兰巴托②莫斯科③华盛顿④伦敦

D.①伦敦②华盛顿③莫斯科④乌兰巴托

15.地球上的赤道地区并非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赤道并非太阳高度最大的地区B.赤道地区大气厚度大

C.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D.大气的密度大,大气的吸收作用强

16.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