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8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有多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老鼠逃掉了。

它掩饰说:

“我看它太瘦了,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

它装出笑容说:

“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

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

刚才到阁楼上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都是污泥。

看到同伴们诧异的目光,它解释到:

“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用这种方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

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

“你们以为我会遇到危险吗?

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

”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吹捧——________    惊异——________

掩盖——________    可能——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爱吹嘘的猫

(2)吹嘘;诧异;掩饰;大概

(3)猫的话还没有说完

(4)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不能对过失百般掩盖而不愿承认。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吹捧——吹嘘捧场。

惊异——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

掩盖——遮盖大雪掩盖着田野掩饰该受责备的或违法的事掩盖丑事。

可能——可以实现;也许;不肯定,估量。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猫的话还没有说完。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爱吹嘘的猫

(2)吹嘘、诧异、掩饰、大概(3)猫的话还没有说完(4)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不能对过失百般掩盖而不愿承认。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

季羡林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

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

(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

(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解析】【分析】

(1)第一问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第二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故答案为:

(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4)不但……而且……;不仅……还……      

【点评】

(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第二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

(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

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jiān jiàn)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xuān  xuàn)染得更蓝。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sǎn sàn)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胸襟。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chǔ chù)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智慧》2010年第5期)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ān jiàn)________

渲(xuān  xuàn)染________

散(sǎn sàn)射________

一无是处(chǔ chù)________

(2)“黑白相间”的意思是________。

像这样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尘埃有哪些作用呢?

在文中找一找,写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答案】

(1)jiàn;xuàn;sǎn;chù

(2)黑色和白色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出现;举足轻重;左顾右盼

(3)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4)存在就是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存在之理;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解析】【分析】

(1)结合语境和字义确定其读音。

(2)黑白相间的意思是黑色和白色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出现。

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与它相同词语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4)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jiàn;xuàn;sǎn;chù;⑵黑色和白色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出现;示例:

举足轻重;左顾右盼;⑶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⑷存在就是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存在之理;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2)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进行填写。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感悟。

做题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树木变成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紫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5天5夜,到第6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

(1)“然而”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减少——________          这样——________         消失——________

(3)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表示转折

(2)增加;那样;出现

(3)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解析】【分析】⑴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⑵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

减少:

去掉一部分。

根据其意思,减少的反义词可以是“增加、增长、增多、增添、添加”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消失:

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表示转折;⑵增加;那样;出现;⑶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

⑵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命题作文

请以“奇妙的旅行”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少于600字。

(3)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4)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师生姓名。

【答案】范文

奇妙的旅行

伴着清凉的微风,我在书桌前懒洋洋地写着作业。

经过三小时的奋战,作业终于写完了。

我十分无聊,便在桌上胡乱地画起来。

房间内舒适的温度让我有了一丝睡意,迷迷糊糊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神游的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化身成了一张书桌。

暖暖的阳光照在我洁白的身上,显得格外舒服。

“吱呀!

”房间门被打开了,原来是小主人放学回家了。

他径直来到我的面前,放下一大堆的课本、资料,开始写起作业来。

各式各样的书本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我使出浑身力气努力地支撑着。

好景不长,我的四条腿已经开始发麻了,又酸又痛。

我不禁感叹,原来书桌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呀!

整天费力地支撑起这些沉重的物品,还不能自由的活动。

正当我在不停抱怨自己变成书桌时,小主人拿来了水果放在我身上切,果汁流到我的身上黏糊糊的。

我十分愤怒,刚想制止小主人的行为时。

小主人拿起了一支笔在我身上作画了。

“哈哈哈,好痒呀!

主人别画了!

”我浑身不舒服的说。

可小主人似乎没有听见我说的话。

“哎呀!

瞧我笨的,我现在是书桌,怎么会说话呢?

”真是无奈,我只能静静地默默地承受着小主人的摧残。

不一会儿我洁白的身上已经变成黑乎乎的一片。

小主人似乎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看向了书桌上的一把水果刀,“噢,不!

”我大喊着,奋力挪动自己的身躯,想逃离这里,可我的身体是被嵌在墙上的,哪能挪动呢?

“嗞—嗞—”锋利的刀在我身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痕,剧烈的疼痛感使我生不如死,我很伤心,为什么小主人这么不爱惜每天陪伴他写作业的书桌呢?

为什么要……我在无限的悲伤、绝望、痛苦中晕了过去……

“呼——”我忽然醒来,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境呀!

看着自己“伤痕累累”的书桌,我仿佛感受到它的疼痛,听到了它痛苦的央求,我赶紧拿来一块干净的抹布把书桌打扫起来……

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

【解析】

【详解】

本题是命题作文。

题目“奇妙的旅行”的“奇妙”指稀奇,神奇巧妙,是本题的题眼;“旅行”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想象的,还可以是人生的成长,本题要求“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可见要写想象的旅行,力求有新意。

虽然是想象作文,但是仍然要有明确的主题,或懂得爱惜东西,或表现改变历史,或对现实的思考等,并达到题目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本题选材必须是自己最熟悉的题材,一定要典型,有利于做到想象合理。

题目要求“写一篇故事”,文体就是记叙文,写作时要突出文体特点。

【点睛】

命题作文审题具体方法:

1、重点分析“题眼”。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3、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5、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6、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

7、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

7.作文

请以“美丽的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例文:

美丽的遇见

明晃晃的太阳从云层里露出半个脑袋。

我走在潮湿的小路上,午后初晴的空气新鲜极了似乎还混合着什么特别的芳香。

抬头仰望,有一朵桃花俏立枝头一我遇见了春天。

好像被封锁了太久,忍不住要挣脱出来了似的,这明媚鲜艳的世界就倏忽间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脚下踩过的满是枯黄的、死气沉沉的旧叶,新叶已经慢慢冒出来了,它们是春天的信使。

我穿过几棵桂树,迎面是一片花的海洋,它们回应着绿色的召唤,一个个都醒来了。

满树的桃花冰清玉洁,花瓣是透红的白色,令人不由得联想到了雪。

我放慢了脚步,这一抹白色点缀得恰到好处,有随风的花瓣到处飞,有麻雀停留在树枝上叫着,闹着。

这一动一静的景致,似乎足以沉醉其中了,可我当我看见那些含羞待放的樱花时,却又觉眼前一亮。

深深浅浅的粉色似乎在咯咯地笑着,远远望去,像是薄薄的绸子。

白色、粉色的春花互相映衬,更显春天的可爱。

春天的阳光使人发困。

一阵阵风吹来,细细聆听,四周的树叶全都发出沙沙的细语,水面像褶皱了似的,越发觉得梦幻。

那里面映照出来的蓝天,也像水一般得透明、清澈,有白色的流云飘过,春天在天空中也撒下了花。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一切都被这快乐的精灵感染了,她笑盈盈地站在阳光下,抚摸每一朵花,踩在绿得动人的嫩草上。

当她掠过我的身边时,我似乎也获得了一股新鲜的力量,成为了春天的一部分。

历经沧桑的长城因它的历史而美;破茧新生的彩蝶因它的艰难而美;小桥流水的江南因它的柔情而美。

当我与春天遇见时才发现,她因她明快的活力而美丽。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遇见,指相遇,遇见的一方,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总之一切能体现“美丽”,能给予写作者惊叹、遐思、回味、憬悟的东西皆可为文。

所以,本命题的主旨是让写作者在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发现、思考,表现其印象最深、最难以忘怀的“美丽情缘”,解读“美丽”,呈现“美丽”。

在文章中要渲染、表达出相遇对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某物多了新的认知等等。

在选取素材方面,还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为佳。

比如,选择与亲人朋友的相遇,书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与书籍相遇,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与风景相遇,带领读者一起体会风景的美丽以及从此引发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8.写作

请以“就这样,认识了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体特征应鲜明。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答案】就这样,认识了你

他是冠绝中华不可多得的书法名作,他是才华横溢流传千古的盛世名篇,他亦是你情趣高雅德行馨香的写照,他便是《兰亭序》。

从这我认识了你——闻名于世的王羲之。

仔细揣摩,我认识到你的书法精妙绝伦,堪称一流。

你的字体飘逸通达,一气呵成,给人以清新圣洁之感。

每一笔流畅自如,宛若行云流水般掠过绢布,灵动异常。

看到你的字,我仿佛置身于葱郁山林间,体验到瀑布飞流直下的快意,不凡的气势直逼眼前;我触摸到舒畅清凉的泉水,通透安宁直达心扉;我闻见鸟儿栖息枝头的清脆歌声,天然与自由的颂歌在我耳畔奏响。

一瞥一捺,一提一顿无不透露出你卓然不群的书法造诣,不拖泥带水,不刻意雕琢,一切皆是你随性而为,字里行间藕断丝连,互相呼应,沉稳却又洋溢着灵动气息。

你的绝世之作让多少人惊叹艳羡,让多少人敬仰珍藏,让多少人望尘莫及,《兰亭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行书”。

悠悠品读,我认识到你的闲情雅致,悠然自得。

你与群贤邀约至会稽兰亭,把觥筹置于潺潺溪水之中,流觞曲水,飘转沉浮。

当酒杯在你面前缓缓停住,你笑之伸手自水中取出一饮而尽,遂潇洒自如信手拈来写就这样一篇旷世佳作,情味盎然。

你的悠然,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问尘世,不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与世隔绝,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安逸隐忍,而是走进自然,贴近生活,融于尘世,却又高于尘世,洋洋洒洒,浑然天成,妙手偶得。

饮酒赋诗,好不惬意!

悉心探索,我认识到你才思敏捷,勤于思考。

你衣袖间的儒雅才气,眉宇间的傲然正气,我在拜读过你的名篇后尽数获悉。

在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的暮春三月,你不只流连于美景更从中思索人生。

你俯仰天地,观览浩瀚宇宙,感叹人类渺小,不过沧海一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造化决定的人生中,世事变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都应乐观面对。

你从容淡定看待生死无常,心境在昼夜更替中沉淀平静。

你这般明理、睿智、豁达、洒脱的才子,有几个能如你在历史沉浮中光芒不灭?

细细品味《兰亭序》,我似乎穿越时空,结识了你——王羲之。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就这样,认识了你”。

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

“你”是个第二人称单数的代词,不能扩大为“你们”或“他们”“自己”之类。

“你”可指具体的人或物,也可指抽象的东西。

具体的“人”指自己身边的人(亲人、朋友等)、当代的人(球星、歌星、影星、运动员、时代的风云人物等)、现代的人(鲁迅、李叔同、谭嗣同、孙中山等)、古代的人(孔子、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板桥等)、外国的人(凡高、贝多芬、李斯特、莫扎特等)等,具体的“物”指小屋、一条河、一座山、一首诗、一本具体的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抽象的东西指某种好的品质(诚信、谦虚等)、某种处世态度(如寂寞等)、酸甜苦辣的生活等。

“就这样”表明要交代清楚认识的具体过程。

选择最有感触的素材,抒写自己的认知过程,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

【点睛】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

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

其次要立意深刻。

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第三,选材要精当。

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

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