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102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doc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

学院: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分工说明及“诚信书”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

诚信书

本人按照拟定计划,如实完成了调查任务,独立撰写了调研报告,如有调查作假、报告复制等,愿接受“作弊”处理。

承诺签字:

注:

(分工由团队调研者填写,个人调研者勿填;本表仅供教师评定成绩参考!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

(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务必综合考虑选题、调研难度、申请书等因素!

2015年2月27日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生活中,在这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二十一世纪,电脑已经进入了家家户户,成为了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大学生对电脑也再熟悉不过,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一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新生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和热情,加上他们旺盛的精力和无畏的探索精神,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们趋之若鹜,纷纷“触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截至2003年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其中3100多万大学生中网民数量占了近50%,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而就这样庞大的高学历网民群体,他们的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将会影响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同时也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影响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聊天和游戏基本上成了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

网上虚假、黄色、谩骂与欺诈他人等不文明现象日趋增多,据。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它以其快捷的传递方式迅速传递着信息和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异质性和虚拟性,传播各种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

为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积极探讨大学生使用网络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方法,我们对我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因此,2015年冬季,我们对重庆市市两所高校即重庆工商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两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

二、相关范畴及现状的概述

电影《黑客帝国》为人们描述了未来黑客的雏形。

对于黑客现象,有站做过调查78.5%的公众认为黑客凭借着高深的网络知识,侵犯了他人的利益,扰乱了网络秩序,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是一种网上犯罪行为;也有5.7%的人认为这些人精通网络,并值得尝试。

有14.5%的被调查者当过黑客,有8.8%的被调查者制造过病毒,9.8%的人散发过垃圾邮件,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调查中指出,27.2%的人偶尔浏览不健康网站,8.5%的人经常浏览这样的网站。

在“你认为浏览不健康网站算不算道德败坏”的调查中,52.3%的人认为不能完全算,大学生懂得分辨和抵抗;12.4%的人认为大学生应具有开放思想;也有20.9%的人认为这是素质低下的表现。

对于在机房或者网吧发现的黄色链接,44.4%的人选择不看也不举报;23.5%的人选择不一定看,但一定不举报;41.7%的被调查者认为肯定不会对色情网站中的内容想入非非。

从以上调查不难看出,公众对黄色网站以及网上的一些不健康信息具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趋于平等,范围也更加凸显无国界化,这对传统的FTF(Facetoface)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48%的上网者经常上网聊天,联系朋友、消磨时间、无聊等成为了公众选择上网聊天的主要原因。

70.8%的人拥有网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不快时,17.3%的人选择向网友倾诉,寻求别人的安慰。

76%的人拥有自己的QQ号码,并且33.3%的人认为已经离不开QQ等聊天工具了。

大学生使用QQ等聊天工具主要是用于和老同学、老朋友联系,并且总是用一个号码真诚地聊天。

由最初的聊天室到如今的QQ2004、MSN等方式,网络聊天也在发生飞速的变化,网上交际已经在顷刻间变为了现实。

由于电话费用较高,很多同学在与远方的朋友、同学交流时,更多地借助了网络这个既经济又方便的传媒。

三、调查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调查

调查发现我校在校生中,网龄在6~24个月的居多,占52%,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的上网经历是从大学开始的。

在上网的地点选择上,41.26%的学生选择网吧,35.67%的学生选择学校机房,18.48%的学生选择宿舍,1.86%的学生选择院(系)机房,2.72%的学生选择在家上网。

可以看出,网吧依然是大学生上网的首选地点。

由于网吧价格低廉、网速相对而言较快,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网吧管理相对自由,上网时完全不受别人的干扰,所以近半数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

2.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调查

调查显示,10.8%的学生每天都上网,27.2%的学生每隔2~3天上一次,34.4%的学生每周上一次,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在1~3小时。

每天上网的同学大都是自己拥有电脑,可以随时在宿舍上网,其余同学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网吧或学校机房上网。

在上网的时间选择上,34.1%的学生是在周末上网;29.4%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晚上和假期上网;也有23.1%的学生没有规律上网,当有上网的需求时,随时调整自己的上网时间。

对于学生上网的原因,36.3%的学生选择为获取更多的信息,15.3%的学生选择向外部发布信息(BBS等),11.7%的学生认为是好奇心的驱使,也有20.9%的学生选择游戏和聊天。

在问及“你查阅最多的是哪类信息”时,23.4%的学生选择文化科研学术类,33.5%的学生选择体育休闲娱乐类,19.1%的学生选择政治新闻类。

以上信息表明,学生在上网的习惯上、时间上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将上网作为一项娱乐和消遣的手段,部分同学是为了开阔视野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在上网的时间上,绝大多数同学比较有节制,对各类信息和知识的渴求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原因。

在网络的利用方面,11.1%的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31.5%的学生打算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

在关于电子邮箱的调查中,31.5%的学生认为电子邮箱太重要了,没它不行,同学之间的联系、交流主要依靠邮箱;53.7%的学生有邮箱,但不常用;也有14.9%的学生认为电子邮箱没用,没有自己的邮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正在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最大影响时,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网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模式,利于个人成长。

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最大影响时,47.3%的同学认为网络增加了学习资料的来源,17%的同学认为网络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仅有10.9%的同学认为网络“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调查表明,学生对网络的不满,主要表现为网络拥挤、网速太慢、费用太高、内容空洞。

对于网络的发展前景,50.5%的人认为网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并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3.网络文明状况调查

对网上不文明现象(谩骂、恐吓、欺诈),54.7%的同学称偶尔遇到,21.8%的同学经常会遇到,只有23.5%的同学称没有遇到,这说明网上的不文明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在对上述不文明行为的态度上,27.5%的人认为当时有点生气,25.5%的人表示很气愤,28%的人认为应该严惩,由此看来,如今的大学生还是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对于网络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还是持强烈抵触态度的。

本次调查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总计为以下几点:

1、频繁上网。

2、上网时间偏多3、上网购物的花销:

4.上网目的分化严重5、对于网络游戏看法不一6、关于网上交流

(二)成因分析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

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

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

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像一般认为的:

大一的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

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

大二、大三同学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

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

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

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

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

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

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

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3、“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4、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

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

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5、.政策层面的影响因素

网络管理不力已经是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

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

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

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

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

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政府角度而言可采取的具体办法

1、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关闭各种有害信息的进出路径,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在网上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学生要及时给予警告,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要教育大学生懂得遵守网络行为规则,维护网络社会的秩序。

学校也将加强管理,规范校内上网秩序和净化内部网络资源,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积极联合和呼吁社会各界和部门,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构建健康网络环境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

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一)从高校角度而言可采取的具体办法

1、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

当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和高中以前相学习压力比减轻很多,其学习动机就已经开始分化了,因此,大学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性特征非常重要,它们会影响到大学新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依靠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

在学校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当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和高中以前相学习压力比减轻很多,其学习动机就已经开始分化了,因此,大学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性特征非常重要,它们会影响到大学新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依靠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

2、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

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

网络就是这样!

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

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

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

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刘熙.莉莉对网络文化的思考[期刊论文]-计算机2010(6)

朱方圆.郑蕾芸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高秉功对构建网络文明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

张红岩.史清华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期刊论文]-福建社会科学2004(3)

附件一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问卷及统计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