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108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docx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初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篇一: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

〔1〕学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运用审题立意步骤和方法。

3.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研习新课

1.何谓“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材料:

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指令:

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

2.那么,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3.请同学们看篇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

乌鸦、牧羊人、小孩。

乌鸦的行为:

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

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

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她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这只是乌鸦被抓住的外表原因,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他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认?

肯定,肯定了什么?

否认,否认了什么?

牧羊人,否认。

否认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

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6〕你怎样看待乌鸦的行为?

你认为乌鸦的模仿是对还是错?

请具体说明理由。

〔7〕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

〔讨论,自由发言〕

①知人难,知己更难;

②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③摆正自己的位置

④要有自知之明;

⑤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⑥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8〕总结:

回头看看,我们刚刚是通过哪些步骤,运用那些方法来确定这些立意的:

首先,我们抓住〔寻找〕材料中描写的主要对象,确定了立意的角度有三个:

乌鸦、牧羊人、孩子〔一般说来,材料中有几件事或几个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立意〕;其次我们抓住了能够说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句,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材料,从中“悟”出道理,确定立意。

这正是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板书〕

4.学以致用(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

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

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

突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

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年轻人很惊讶,问起原因,老人道:

“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

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

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

〔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

〔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4〕从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

请将你的立意写在卷子上。

老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年轻人一味关心保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般说来,较为优秀的立意是指那些立意较为新颖、认识问题较为深刻的立意

5.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运用因果推导确定立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种方法,并将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6.作业:

就以下材料写议论文,请你从不同角度审题立意,拟三个写作中心。

经过艰难的谈判,美国的约瑟先生终于和中国长江医疗器械厂的厂长达成协议,约定在第二天签订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合同。

会后,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去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走边赞许地点头。

走着走着,厂长突然觉得嗓子里像有上百条小虫在爬,不由咳了一声,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连忙用鞋底擦去,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看后,一言不发,掉头便走。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了厂长家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信中说:

“尊敬的厂长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和精明,但您在车间里吐痰的一幕使我彻夜难眠。

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

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条。

贵国有句谚语:

人命关天!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1〕从厂长角度,可以立意:

要全面提高企业领导的素质。

〔2〕从约瑟角度,可以立意:

就是要有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从整个事件角度,可以立意:

改革开放,也要注意“软件”。

【篇二:

高中语文叙事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叙事性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会泽茚旺高中陈光平

授课班级:

高三〔42〕班授课时间:

2015年12月15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叙事性材料作文的特点,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掌握叙事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

3、考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重点、难点〕

教学步骤:

一、作文阅卷细则〔摘录〕

审题:

完全离题的〔另说一事〕,20分以下;

偏离题意的,如前后有牵强“点题”的文字,36分上下;

符合题意的,文句流畅、内容适当,45分左右;

切合题意的,文笔精炼、内容充实,48分以上。

二、真题再现〔2015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

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方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分析:

在立意时,考生应紧扣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助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方法,由此可将立意定为:

①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由此可将立意定为:

③蛮干不如巧干;④要善于借助他人。

⑤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立意一:

从树的角度立意,有多种立意角度:

抓住大树“没有翅膀”“没有腿”等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不足,与飞禽、走兽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以退为进,最终靠结出甜美的果子,让飞禽、走兽把种子带到世界各地。

从这点上说,可以写要学会转弯,写要知道变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写有志者事竟成。

立意二:

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方法”这个句子,我们思考下,大树想出了什么方法呢?

显然是想出靠飞禽、走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的方法。

从这点,立意的角度有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借助外物,要注意借鸡生蛋。

立意三:

从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

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立意四:

从有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自身条件不足,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可以立意为“无心插柳柳成荫”。

立意五:

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虽然靠自己,但最终是靠合作。

大树结出甜美果实给飞禽、走兽;飞禽、走兽吃了果实,携带种子去远方,帮大树实现了旅行的心愿!

可以写要学会合作。

立意六:

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面对飞禽走的拒绝,并不灰心丧气,而是自己想方法自力更生。

我们可以写“自立自强”“求人不如求己”这个常见的立意。

还可以从树为实现理想,排除困难,坚韧不拔入手,可以从承认劣势坚持优势,寻求途

径达成目标入手;还可以立意在分享与合作上,通过与他人合作到达双赢;或者立意在“君子善假于物”上,从树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到达目标着手……

【试题分析】联系当今中国梦,我们可以写梦想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写作时,千万不要拘泥于材料,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大树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主题。

不管如何立意,落点都要归到“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上来。

出彩拟题:

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②《活出精彩的人生》③《善假于物也》④《坚持自己的梦想,方法总比困难多》⑤《心不灰,梦不灭》⑥《心假设在,梦就在》⑦《只要有梦,就能看到彩虹》

三、学情分析:

根据材料中的涉及的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三类,多则材料,多个人物、多个对象对多个事件。

五、立意方法详解

(一)、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

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

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

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具体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概括事件;

第二步,抓关键句;

第三步,由过溯因;

第四步,探究深意。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株雏菊生长在小河边。

每天,住在河边木屋里的小女孩儿都来给雏菊浇水。

然而有一天,小女孩儿一家搬走了,雏菊开始担忧没有水怎么办。

突然,一片花瓣从它身上掉落下来,风把花瓣吹落到了小河里。

“小河”它兴奋地喊道。

于是它开始把身体往小河的方向生长,但这太艰难了,它

的身体根本无法长得那么长。

可怜的雏菊可以看到小河,但就是无法触摸到小河,它只好恢复原样。

“总会有方法的。

”雏菊鼓励自己说。

它陷入了沉思。

突然,它的脑子灵光一闪,然后开始向下生长它的根。

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了清凉而甘甜的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粗壮,开出新的花朵。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分析:

学生为什么审题失误?

一是学生眼睛盯在局部了:

雏菊把身体往小河的方向生长,但就是无法触摸到小河,然后开始向下生长它的根,品尝到了甘甜的水。

于是有的学生立意为找好方向,或者学会转变,或者坚持,其实,这只是雏菊成功的一个原因,还不是重要的原因。

它的这些行为,是受什么思想支配的呢?

显然是受“总会有方法的”支配的,因为它有这样的信心,所以不断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指挥行动,没有思想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

学生没有深入的分析,没有问问它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是知道审题应该抓住关键词语,可是什么是关键词语,不太清楚。

由于关键词语的含意不太清楚,导致抓不到真正的关键词语。

其实,抓到了关键词,也要注意:

1、有的材料关键词语不止一个,2、注意关键词语之间的关系,谁是主要的,谁是次要的。

主要矛盾是什么。

三是知道因果分析,找出立意,可是分析得不到位。

这个材料的结果是:

雏菊找到了水,长得越来越粗壮,开出新的花朵。

原因呢?

一是雏菊不断的寻找水源,二呢?

它有一个信念,就是“总会有方法的”,所以才在困难的情境中,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了。

这个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立意转变、坚持,如果问一下,雏菊为什么转变找水的方向,雏菊为什么坚持?

最正确立意是不难找到的。

它的自我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困难的时候,坚定必胜的信心,就一定会走出逆境。

审题失误直接导致作文分数在40分以下。

作文就判两点,一是立意是否准确,二是文章写得如何。

立意失误,就是40分以下,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行。

(二)、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主体事件只有一个。

具体做法为:

第一步:

找出有效对象。

第二步,概括有效对象的行为。

第三步,分析其行为所表达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

【例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

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

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

!

与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

“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方法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一篇作文。

不要脱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角度

1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

〔第一观点〕

〔第二观点〕

〔错误观点〕

命题

〔跑题〕创造一念之间选择

〔偏题〕学会追随

〔合题〕态度决定命运

〔切题〕环境与命运逆风飞翔〔形象,有诗意〕

〔好题〕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三)、多则材料多个故事对同一主题:

材料中出现多则材料,粗略一看发现,材料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内容很庞杂。

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第一步:

找出材料中涉及的事物或现象

第二步:

找关键句〔抓住对象的特点、态度、行为及结果〕

第三步:

明确概念,明确材料的核心话题

第四步:

自选角度,准确立意

【例3】: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有一片菜园,长势煞是喜人,但每到夏天,经常有麻雀乌鸦等一些害鸟前来偷吃,导致产量大减。

农夫忙于其他生计又无暇顾及,因此他常常为此发愁。

农夫有一头踏实能干的驴子,它自告奋勇愿意前去看管菜园。

于是,农夫打算让驴子看守菜园,驱赶害鸟。

他的妻子却不赞同,但农夫没有理会,仍然决定让驴子看管菜园。

驴子来到菜园后忠于职守,既不偷吃,又不偷懒。

只要有鸟飞过来吃菜,它就奔过去把鸟赶跑。

秋天到了,农夫的菜园收获却很少。

原来,驴子在赶鸟的时候,横冲直撞,把菜都践踏死了。

农夫很生气,对驴子又骂又打。

农夫的妻子说:

“驴子虽然有过失,然而你为什么要叫它来看守菜园呢?

要知道它本来就不胜任这项工作啊!

审题: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教师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进行写作指导,对作文审题进行了如下的点拨:

1、这是一则寓言型新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审题重在对寓言寓意的准确把握。

2、这道试题提供了一则“驴子看菜园”的故事,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整合含意,但允许考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并可“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那么,这个故事包括那些侧面〔或者说那些角度〕呢?

一般来说,寓言中有几个角色,就有几个侧面。

农夫显然是主要角色,他的妻子也贯穿情节的始终,而闯祸的驴子,也要负上几份责任。

所以可以选择这三个角色中的任何一个,然后采取以果溯因法,提炼出作文要表达的观点。

首先来看农夫

农夫在驴子的主动要求下,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和研究,贸然决定要驴子看管菜园,他全然不去考虑驴子的体大身重,在种满娇嫩菜苗的地里,怎样腾挪辗转,以至酿成严重后果,这是何等的鲁莽武断和用人不当。

确实,驴子有勤劳踏实的优点,但却不适合看菜园的岗位,农夫仅凭对方的一腔热情和平时的良好印象就拍脑袋决定,这和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的历史教训何其相似。

因此,我们可以提炼出:

立意一:

领导要知人善任,对人才应该合理使用,只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人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一家之主,农夫在家庭中的地位自然是位高权重,这就好比单位领导,有关单位的重大事宜当然要他们主动决定,但既然牵扯到单位发展的重大利益,是否也应该虚心听取一下成员们的意见?

专制必然导致腐败,专制也必然导致重大失误,民主决策的最大好处也就在于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过错。

但农妇对妻子的正确意见臵假设罔闻,一意孤行,从而酿成后果。

由此,我们又可提炼出:

立意二:

在做决定时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部门领导更应该加强民主管理,防止刚愎自用,才能使组织正常健康的发展。

农夫任用驴子本来就有争议,结果任用期间,整个夏天都过去了,他对驴子的工作情况竟然没有进行任何考察,使本来可以防止的损失最终还是发生了,联系到最近发生的矿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深圳歌舞厅火灾事件等等,显然,“农夫们”的不作为,官僚主义,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立意三: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负起领导责任,勤于政事,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防微杜渐。

其次,再看农夫的妻子

农夫的妻子在整个事件中有两次表现,一次是事前曾对丈夫的决定表示反对,一次是在事后对丈夫的批评。

应该说这两次他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正面得出:

立意四:

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

立意五:

应勇于和不合理现象做斗争。

农夫的妻子虽能于事前提出合理意见,但不能坚持说服丈夫,且事中没采取任何主动措施及时纠正丈夫的错误做法,在明知驴子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在长达一个夏天的时间,任由事态发展,直到严重后果出现,才用一切皆在意料之中的智者口吻对丈夫提出批评意见,难道她非等到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时,才能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吗?

所以,我们又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六:

要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

立意七:

看法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最后,来看看驴子

驴子在主人碰到难题时,能主动分忧,勇挑重担,还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这种态度还是要加以肯定。

所以可以从正面得出:

立意八:

要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精神。

但常言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驴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它虽然有勤劳踏实,忠于职守的优点,但并不是适合任何岗位,而驴子却自我膨胀,最终所用非所长,好心办了坏事。

由此,我们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九:

人贵有自知之明。

立意十:

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五、课堂小结〔叙事性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与方法〕

三大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

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

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大方法:

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

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注意:

角度问题

1、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

2、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

3、有几种情感、态度,就有几个角度;

角度分优劣:

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的角度,自己驾轻就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正确角度。

【篇三: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学案】

总分值作文是这样“炼”出来的——审题篇

班级:

_______:

_________上课日期:

__________备课人:

秦文静

1、什么是作文?

作文是鼓励自己的话语。

在失落或受到挫败时,拿起笔,写下一些激励自己的话,使自己重新变得自信,燃起奋斗的意志,从失败走向成功。

作文是发泄愤怒的最好方式,一天下来,受了委屈,憋了一肚子的火,不知怎样才能消气。

这时,拿起笔,把你所有的愤怒都写下来,发泄在之上,是否决的心情已经好多了呢?

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人关心着我们,保护着我们。

我们也曾经被他们所感动。

感动的感觉也许一晃而过,但我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就能永远地记下这些事,永永远远地去感谢他们。

作文是心灵的释放。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许多话我们说不出口,但我们可以用写的呀!

对父母的感谢不知该如何说出口,就写一封信给我们吧!

对同学的抱歉,说出对不起,会脸红害羞,没关系,用写的吧,相信同学能够理解而且会很感动,因此你们的友情将更坚固!

作文离我们并不遥远,不,应该说就在我们身边。

感慨吧!

能有写作这么一个好方法,可以记下我们精彩的人生!

2、作文的题型:

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3、写作的基本程序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修改

4、、中考作文审题技巧____六审四瞄看分明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

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