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80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二至六单元教案表格式

二、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P15-16“东南西北”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难点

能说出各个方向。

教学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

二、新授

1)引入。

师:

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2)学生回答: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把记录收集整理完成“认一认,填一填”

(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

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小组活动

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三.练一练

完成p16的练一练1~5题

四.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P17-18“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

3.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4.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

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

师:

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

(板书: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

如:

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

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

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

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

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

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

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三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数一数

(一)

教学内容:

P19-21数一数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1.ppt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

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

这么多,怎么数呀?

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

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

师:

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

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

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

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

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

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

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

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

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

究竟谁

的是正确的?

生1:

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

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

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

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

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

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

第一步:

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

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

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

到一千。

(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

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

怎么数。

生:

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

),数到10个;

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

2个一百是多少?

3个一百呢?

5个一百?

9个一百?

数到10

个一百就是多少?

(出示)。

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

10个一百是一千)

2.师:

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

一千一千地数。

计算机演示:

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

到一万。

(学生一起数)

师:

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

是多少?

生:

10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

师:

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

可以怎样数?

生:

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

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师:

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

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

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

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

125个小木块。

师:

我只看到3个十?

生:

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

142个小木块。

师:

一百在哪了?

生:

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三)应用新知

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

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

你们每个小组都有

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

不能。

师:

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

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

活动要求:

老师为

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

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

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小组汇报

师:

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

我们组有963个豆子。

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组2:

我们组有972个豆子。

有9个百,7个十,2个一。

组3:

我们组有954个豆子。

有9个百,5个十,4个一。

组4:

我们组有990个豆子。

有9个百,9个十。

组5:

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

有10个百,1个十,2个一。

组6:

我们组有988个豆子。

有9个百,6个十,8个一。

组7:

我们组有995个豆子。

有9个百,9个十,6个一。

组8:

我们组有933个豆子。

有9个百,3个十,3个一。

组9:

我们组有910个豆子。

有9个百,1个十。

组10:

我们组有989个豆子。

有9个百,8个十,9个一。

师:

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哪个组比一千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

师:

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组1:

我们组有963个,还差37个,我们拿了3个十,7个一。

组2:

我们组有972个,还差28个,我们拿了2个十,8个一。

组3:

我们组有954个,还差46个,我们拿了4个十,6个一。

组4:

我们组有990个,还差10个,我们拿了1个十。

组5:

我们组有1012个,多了12个,拿走1个十,2个一。

组6:

我们组有988个,还差12个,我们拿了1个十,2个一。

组7:

我们组有995个,还差5个,我们拿了5个一。

组8:

我们组有933个,还差67个,我们拿了6个十,7个一。

组9:

我们组有910个,还差90个,我们拿了9个十。

组10:

我们组有989个,还差11个,我们拿了1个十,1个一。

师:

老师这有几个数,请你看数摆豆子。

①一百二十三

②五百四十六

③八百七十

④九百零七

师:

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

就是多少了?

生:

一万

师:

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

师生惊叹:

哇!

一万粒豆子是这么多呀!

师: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生1:

我会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

生2:

我会用好办法数豆子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数一数

(二)

教学内容:

P22-23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

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

珠穆朗玛峰。

师:

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

师:

谁能读给大家听?

生略。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

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2.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

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

较,怎么样?

生:

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

那到底有多大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

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

提问:

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回答:

一万。

教师总结: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

2.数一数

出示正方体图。

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

(一千)

3.小组数一数。

并汇报:

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

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数一数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

4.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三)完成p23练一练1~4题。

(四)总结课堂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拨一拨

教学内容:

拨一拨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活动一:

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投影)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

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1、第一类:

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

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

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

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

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

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

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活动二:

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写出横线上的数填一填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一比

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比一比

创设情境:

谁最矮?

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香山海拔约1865米

泰山海拔约1865米华山海拔约1865米

2、比大小出示

1

8

6

5

黄山

5

7

5

香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华山

如图所示,三位数比四位数要小。

3、谁最高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华山

4、黄山和泰山谁高?

谁矮?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学生填一填

()<()<()<()

5、讨论:

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6、交流:

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7、明确:

(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活动二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107484638998251025184

(1)学生独立练习

(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活动三:

试一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独立思考

(2)讨论:

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3)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4)独立完成

想一想: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

p28~29练一练1~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板演。

二次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有多少个字

教学内容:

有多少个字

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时间:

一、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08498237564184

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二、知识新授

1.让学生自读课本p30的文章。

2.学生小组估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汉字呢?

3.小组回答,指名汇报方法。

方法一:

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

方法二:

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两倍。

4.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p31“练一练”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课堂。

五、报置作业

二次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目的: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具体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几个数的排列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活动一:

看一看,读一读

(1)看图写数:

20032040

(2)读数:

二千零三二千零四十

(3)你拨我写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

找规律出示题目

(1)388,389,,,392,393

(2)3260,6370,,3290,,3310

(3)5725,5825,,,6125

1.找规律2.独立填写3.交流,评议

活动三:

说一说

1、在小组内先读数3077543717594

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4、猜一猜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活动四:

小兔吃萝卜

1、故事引入2、连一连

2、在小组内读一读,写一写4、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5、小结易错的地方。

活动五:

数学游戏转一转,比一比

活动六:

实践活动有多少片树叶?

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片,在小组内交流。

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

想一想:

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测量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活动流程]

活动一:

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

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米是多少厘米?

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

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

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

活动二:

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

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新课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

(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10毫米),板书:

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

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