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45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江总书记说: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

国家的兴亡发达,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学校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四化’建设的接班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个社会现实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必然使学生的思想、心理产生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新特点,必然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许多新问题,带来许多新困难。

这些新特点、新问题、新困难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在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所以要在新形势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必须不断深化德育改革,以改革求实效。

  我校历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九五”期间,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同时引发了学生阅读环境、阅读生活、阅读课外书籍的热情。

学校引导学生把读书与环境、生活、校园文化、做人等紧密联系起来,在与各种书籍的对话中增长知识,明白事理,提高修养,充实思想,陶冶情操。

“十一五”期间学校选择“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无疑有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是原有课题研究的深化和延伸。

  学校教育,德育是根本。

以往我们的德育教育重说教,重灌输,消泯了学生内心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忽略使学生的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

这些都与新时期对人的素质要求以及我们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

小学生活泼好动,为此,在教育中我们力求做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他律和自律相结合、明示和暗示相结合、说理教育和品德践行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接班人。

  二、概念界定

  德育的概念表述: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抵御社会的不良倾向,明辨是非,逐步确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德育的实效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它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灵魂。

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理论依据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

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

“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李岚清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指出:

学校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不同年龄段,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方式。

国内外研究表明:

实施德育目的、任务、内容的具体活动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校内有各科教学、校级活动和班队活动,在校外有家庭教育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

  四、课题内涵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都不完善,他们的可塑性强,他们特别需要成人尤其是教师的循循善诱。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活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来优化德育途径,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德育功能的发挥上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探索一些规律。

  五、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德育教育活动中强化道德体验,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开展符合队员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队员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等各个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培养队员孝敬父母,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热爱学习,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及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2、校园文化建设中优化人文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结合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创设优美、舒适、整洁、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班风,建立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

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环境的创设中陶冶、丰富学生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

  3、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德育渗透,提高德育实效。

  深刻挖掘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风气,健康的生活情趣,文明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

  六、研究方法与原则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分析,全面、准确地掌握小学德育新理论,收集有关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前沿资料,坚持批判和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吸收消化已有研究的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调查研究法。

认真调查分析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对我校德育工作作出评价,找出不足,寻找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比较研究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了解其他学校德育的经验,吸收借鉴其有用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时,德育实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对提高小学德育实效问题进行历史比较和发展预测,使之符合历史性、科学性、前瞻性的要求。

  行动研究法。

小学德育实效的研究过程,既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探索过程,需要研究我们的德育行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受到启迪,受到教育;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使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实践行为,使实践探索尽快上长升为理论成果,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研究原则。

  内化性的原则。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应用有效的教育和训练,将外在的东西通过主体转化为内在自觉行动。

  主体性原则。

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过程。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构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立体性原则。

德育是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德育活动。

因此,在研究中,积极依靠地方党政领导,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开发社会上的德育资源,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

  垂范性原则。

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性原则。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不断以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除因素的过程。

  七、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

  为了不断推进学校德育改革,我校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和情感,加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依托,让活动成为学生获得道德体验,养成文明习惯的过程;以环境为媒介,形成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互相融合的育人氛围;以课程为载体,使课程学习成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探索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约之以规的德育,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育人能力的提高。

参与研究的教师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

不仅展示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也积累了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鲜活动经验。

  1、通过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靠说教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寓目标于活动中,把他们吸引到活动中来,亲身参与其中,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近几年,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从养成教育入手,从每一天的常规入手,进一步完善《三中心小学学生基本礼仪》,进行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并开展了《小学生守则》的知识竞赛。

我们继续推行领导班子

  行政值日、红领巾值岗制度。

学校德育处特别对各班的六项常规:

“文明礼仪、勤奋学习、遵守纪律、两操活动、清洁卫生、安全秩序”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检查分数,每周进行小结,检查考核优胜班级获星级流动红旗。

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我们还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活动,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日常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我们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活动。

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画廊、红领巾广播、黑板报、晨周会和班队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五一”、“六一”、“奥运年”等重大节日开展有目的主题教育活动。

  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我们开展了“我让妈妈露笑脸”系列活动。

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学会感恩体验亲情”的活动,学生为妈妈洗脚、敲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体验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了“学雷锋,我们在行动”活动,我校高年级的全体同学走出校园,走向街道和社区,用自己的行动体验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喜悦。

  我们还结合清明节纪念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扫墓活动,请老教师为学生讲述解放中国的历史。

利用校园网播放《狼牙山五壮士》、《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优秀影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校深入开展了“书香伴成长”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开展“好书伴我成长”中队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共同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08年我校结合“奥运年”开展了“讲文明,迎奥运,树新风”系列活动。

先后举行了校园“十佳故事能手”评比、校园“十佳小歌手”评比、校园“十佳阳光少年”评比、“迎奥运,展风采”绘画作文比赛、现场书法比赛、“迎奥运,道路安全”知识竞赛、广播操会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激励他们发挥班级小主人的作用,人人为班级增光,不断提高了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08年“”大地震后,我校全体师生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捐款,我校大部分学生是新昆山人子女,不少孩子租住在车库,家境贫寒,他们将自己几个月的零用钱都捐了出来。

5月19日14:

28组织全体师生向灾区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以向遇难者表示深切的悼念。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我们全体师生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净化,再次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体会到“大灾”显“大爱”的伟大壮举。

  2010年开展了“迎世博,讲礼仪”专题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板报评比、橱窗布置、主题班会等活动,传播世博知识和文化,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综合能力,规范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形成,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实效,学校对每天十分钟的晨会活动进行了改革,由教师为主的“说教”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活动,每周一精心组织师生国旗下讲话,周二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周三安排学生自主晨会,周四由学生主持红领巾广播,周五赏识自我教育。

自主晨会上,学生们交流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比如:

课余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新闻等;而赏识自我教育,则讨论关于自我的话题,比如:

认识自己、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等。

每个学生都可以当晨会课的主持人,话题可以自选,形式可以是即兴访谈,也可以是歌舞表演。

在这个自主晨会活动“空间站”,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对话,相互交流思想,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

  首页

  上一页

  2

  4

  下一页

  尾页

  几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大部分学生积极上进、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具有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学生课间井然有序,见到老师立正敬礼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纸屑垃圾不随地乱扔,中午用餐安静文明,路队秩序安静有序。

进入课堂,同学之间互助合作蔚然成风,班级之间争先创优你追我赶。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通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育德能力。

  教师首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广大教师通过参与德育实效性的课题研究,增强了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性。

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

全体教师都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高尚师德影响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都能自己做到。

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增强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

教师高尚的师德,使学生在富于形象化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3、通过建设品位高雅的校园环境,优化了育人氛围

  校园是师生生活、教学、娱乐和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空间。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

学校的一切为了育人,首先应创建一个赏心悦目而有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氛围。

  

(1)科学规划,体现整体性。

校园是整体,是一幅科学、精美的画卷。

用几何学、美学、教育学相结合的观点,审视校园空间、地形、建筑物体,规划环境设置,使校园环境有一种整体美感。

  

(2)布局合理,体现科学性。

对校园的室内、外,从地面到墙面、从花草树木的选种到小景点的确定,从校风、校训的设置到名人格言的张贴,从橱窗板报的布置到教育成果的陈列,合理恰当,幽雅充实,既不重复堆砌,又不空泛无物。

  (3)精心设计,体现教育性。

校内花草树木上悬挂相关知识介绍,草坪过道旁及布置文明礼仪格言,师生的每一视野无不蕴含教育的寓意特点,有情感的呼唤,有意志的激励,有品格的昭示,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引起思索,受到启迪,催人奋进。

  (4)讲究特色,体现艺术性。

艺术性愈强,校园文化氛围愈能感染师生,让师生留下难忘的记忆。

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餐厅等,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设置。

每一空间构思新颖,选择高雅,比例恰当,色彩调和,呈现出浓郁的育人氛围。

  通过几年来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学校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变。

进入校园,随时可以见到环境整洁优美,校园鸟语花香,草坪上、过道旁名人格言、友情提示、知识介绍扑面而来,让你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不仅为学生创设优美、舒适、整洁、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4、通过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构建了家校区一体化的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苏州网上家长学校”的作用,以这一“网络平台”为载体,加强与家长的信访力度,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家在校时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使学校德育教育涉及面更广,针对性更强,反馈更及时,沟通更便捷,从而很好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组织二次集体家访活动,指导家长科学地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让家长对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少批评,少指责,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同时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及子女的动态,使家长和老师面对面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出更多的经验。

学校还邀请社区、派出所法制宣传员来校作法制讲座,以生动翔实的案例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学生法制意识、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5、通过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推动了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按照“理论辅导——实验研究——研讨交流——成果推广”四个步骤稳步开展工作;每学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得失,交流探讨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也积累了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鲜活经验;学校结合新课改,深化实践性课题研究,推进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四年多来我校教师执教课题研究实践课300余节,其中市级实践课20多节。

在昆山市课题研究“双优”评比中先后有两位教师获一等奖,两位教师获二等奖。

我校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得到升华,四年多来,我校教师结合德育科研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已有6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评比中

  /

  首页

  上一页

  2

  3

  5

  下一页

  尾页

  获奖。

  八、研究后的思考

  1、德育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德育活动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把德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形式,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尝试,但德育活动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是什么,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原则,怎样提高活动的育人效益,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2、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反思能力还相对较弱,从而直接导致了教科研能力和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的不足。

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都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者怎样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德育实际问题,实现日常德育工作和德育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实现德育工作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转化,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3、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体现在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上。

小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要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必须在德育功能的发挥上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这些方法和途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充实。

如何与日俱进,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也是今后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

  《小学德育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

  首页

  上一页

  3

  4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