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261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doc

课题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中国文化的起源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2.原始陶器艺术,甲骨文

难点: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2.图腾崇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先秦:

指我国自有人类居住直到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讲授新课

第一节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一.我国的原始社会

1.早期人类

问:

什么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

(元谋人)

原始社会我国境内主要的人群:

元谋人(一百七八十万年前、最早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70-20万年前、最为世界闻名、头盖骨、原始石器、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使用火、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2.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三万年前、体型、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物业、手工业;固定的房屋;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晚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3.神话和传说——黄帝、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

二.夏、商、周奴隶王朝 (1600多年)

禹建夏(公元前2070年、——汤灭夏)

商(汤BC1600年—BC1046年迁都武王伐纣)

周(西周、东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三.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东周(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初税亩;

四.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

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利事业:

都江堰、郑国渠

2.各国的变法——重点商鞅变法3.战国七雄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在原始人群阶段的旧石器遗址这中,迄今还未发现可能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

中国最早的艺术品,现有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开始创作于已经进入了氏族公社的山顶洞人时期。

一.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1.山顶洞人的装饰艺术——中国文化的起源

2、原始陶器艺术*

河姆渡陶纹,半坡彩陶,红山陶塑,卡诺陶绘等分别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3、原始玉器艺术

4、原始音乐

5、图腾崇拜

图腾:

是英文Totem的译音,原为北美印弟安人的语言,意为某一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图腾崇拜的原因

6.占卜

二.我国的文字的起源

1.文字的起源

2、甲骨文*

3、金文;

4、小篆

三.黄帝的传说与中华文明

1、黄帝的传说

2、中华文明

总结本课知识重点

布置作业

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

2、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先秦时期的概况及文化。

课题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三节科学技术

第四节哲学和教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天文历法和金属技术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

难点:

1.诸子思想理论,尤其哲学观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

文字的演变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习中华文明象征之一的文字演变历史和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传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文明勃兴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讲授新课

第三节科学技术

一.我国早期历法和天文、数学成就

1.历法:

夏历和殷历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

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规律,确定一年为12个月,还出现了历书:

《夏时》和《夏小正》。

殷历在夏历的基础上,已趋于完备。

它以月亮之圆缺一次为一月,有闰月和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太阳温凉寒暑的演变为一年。

战国时期人们测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天文:

天象观测和天文著作

看资料推断

资料一:

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

资料二:

“(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据你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呢?

“天再旦”是何意?

中国学者借助本世纪最后一次实地观测机会,破解“天再旦”之谜,将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上推至公元前899年4月21日.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

春秋时的鲁国天文学家有许多关于恒星的观测记录,还观测到37次日食的现象。

最可贵的是公元前613,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期,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申记录了121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

3.数学:

勾股定理和九九乘法口诀

《周髀算经》成书于西汉时期,是我国最古的一部科技著作。

书中记载了西周初年周公和著名数学家商高关于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对话,提到了勾股定理的内容。

春秋时期,数学更有发展,出现了现今通行的“九九乘法口诀”

总结:

恩格斯说过:

天文学只有藉助于数学才能发展。

天文历法要准确、可靠,必须建立在数学的精确测量、计算基础之上。

二.医药学的发展

医药学是在古代先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医和用草药治病。

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商朝,针灸—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四诊法—战国的《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三.金属冶炼技术和工艺

青铜器:

夏朝时,青铜农具普遍使用

商朝的青铜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鼎

西周春秋时期,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莲鹤方壶。

三星堆出土的商朝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冶炼技术的发展:

西周时出现铁器

春秋后期,发明了生铁铸造技术,铁器得到广泛使用。

春秋战国之交,铸铁柔化技术,比欧美早两千年。

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

以上史实证明,中华民族在先秦时代就取得了多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具有伟大的创造力。

第四节哲学和教育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

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著名的古代哲学家老子。

老子生平:

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政治主张:

进步性,赋税太多,社会不均

消极性,“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回到古代氏族社会,认为社会达“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才是理想境地。

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代没落阶级的无奈和消极情绪。

哲学思想、朴素的辨证法:

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讨论“塞翁失马”的故事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

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

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

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

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

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

5年后逝世,终年73岁。

孔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和“德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伤害别人。

“苛政猛于虎”,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对暴政虐民。

重视礼,“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习”、学“问”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此外,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讨论“颜回输冠”

三.百家争鸣

1.墨子生平: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

墨家创始人。

思想:

兼爱(“兼相爱,交相利”)、提倡有力者用力助人,有财者以财分人

尚贤,不管分富贵贱,选举贤能的人做天子等

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相互攻打。

节用、节葬,强调节俭

简介墨子和公输班的故事

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

墨子赶到楚国,希望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国欺侮小国,墨子与公输班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

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

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

”墨翟说:

“我知道你还有最后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

”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

“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门徒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

”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2.孟子的生平:

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

“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

名况,赵国人。

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斗转星移、暑往秋来都是自然现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还提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庄子:

名周,宋国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归隐。

著有《庄子》一书。

思想:

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极。

(无为、无己、绝圣弃智)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5.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

思想:

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事异,事异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6.孙武:

春秋晚期人,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军攻破楚国。

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膑:

孙武后代,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

代表作《孙膑兵法》

总结本课知识重点

布置作业

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

2、收集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课题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节文学、艺术和史学

第二章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诗经》,屈原和《离骚》;《尚书》《春秋》和《左传》以及先秦青铜雕塑、绘画和音乐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

《诗经》和屈原难点:

《诗经》和《离骚》的艺术特点

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西汉前期社会空前繁荣与强盛的原因。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五节文学、艺术和史学

一.《诗经》

1.来源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春秋末年,又经过孔子亲手整理,编订成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我国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末年的305篇诗作。

反映了西周春秋时代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生活。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篇:

1.《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

反映了这个劳动人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2.《诗经·魏风·伐檀》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译:

那些不稼不穑、不狩猎的剥削者们,有什么理由获取大量的粮食和猎物呢?

表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愤怒的反抗情绪。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让我时刻放心上。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人儿在何处?

在那河的那一旁。

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

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艺术成就

第一,现实主义精神。

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古代现实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社会,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学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比、兴的表现手法。

比:

比喻、打比方。

;《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用鼠比喻剥削者。

兴:

烘托、衬托。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兴的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第三,结构上使用章叠句。

使诗歌增加了音乐美还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与诗词的邂逅理解,要相信内在有一种灵韵策动,像某日晨起看见窗前水仙花已开,满心自如和惊喜。

倘若你着急去读懂它,就像被攀折的花一样美感渐失。

对《郑风风雨》的印象,是早年看《神雕侠侣》时无意间留下的。

程瑛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以真面目示人。

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纸上反复写着一句话: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喜),以杨过的聪明,对程英的心思当下有所感知。

因是喜欢程英人淡如菊心似水的从容,隐带娇羞。

也爱这样情感的表达,含蓄丰满端然可亲,所以记得这两句。

后来读诗经,亦觉得郑风里最美的两句是: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自有一种欲言又止,眼波流转的韵致。

原诗是这样的: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膠膠。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窗外天色昏暗,鸡儿不住啼叫,在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等待的人心里是惴惴不安的:

这样的天气,他会不会如约前来呢?

你仿佛看得见,她倚门而立,蹙眉遥望。

她等待的那个人,应是沾衣不湿杏花雨似的温雅君子。

这诗中“风雨如晦”的意境很为王国维所赞赏。

风雨如晦,它并不是真晦,只是阴惨得很凄凉而已。

“风雨潇潇,鸡鸣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都是这个意思。

四乡如墨,一灯如豆,这时才显出“晦”的影响如此之大。

鸡鸣不已,你的心情也变得焦急——他终是来了,未负初约,踏雨而来,青衫不湿。

这样有信的男子,即使是风雨如晦看不清楚面目的时候,露出的风仪也令人心折。

有道是“风雨最难故人来”,来的又是令人心仪的君子,无怪那女子欢欣雀跃,低低吟唱: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他的到来如透过云层的光线,原先因为天气阴霾带来的压抑感一扫而空。

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有一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历来为人称道,然而也可以从《风雨》中找到根源。

读诗经就有这种好处,它告诉你所有的艺术都有迹可循,无谓过度迷信崇拜,只是语言的天才,他会将文字表达得落花无声,踏雪无痕。

天将雪未雪,也是一种晦。

在这有点期待又有点寥落之际,突然有人对你说,我已准备好新酿的美酒,点燃了温暖的火炉,这么阴寒的天气,不如到我家来共饮一杯吧。

这种温暖妥帖的邀请,在寒冷的天气里是尤其令人无法拒绝的。

那个隐在诗后的男子,他是被邀请和等待的人,应该也有刘十九这样的惊喜和温暖。

心怀期待地行在路上,眼前微微地烛光摇晃。

夜行的人,所不能拒绝的正是远方坚定的等待。

诗中未说女子准备胶胶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窗外天色昏暗,鸡儿不住啼叫,在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等待的人心里是惴惴不安的:

这样的天气,他会不会如约前来呢?

你仿佛看得见,她倚门而立,蹙眉遥望。

她等待的那个人,应是沾衣不湿杏花雨似的温雅君子。

第四,《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起点和源头,滋养了一代代文人学子,成为中国文化的光辉经典。

二.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诗人。

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三.艺术

1.青铜器2.绘画3.音乐

四.《尚书》《春秋》《左传》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

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

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

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

如它记载的三十七次日食,就有三十次同现代天文学推算完全符合,证明《春秋》确是当时信史,绝非后人所能杜撰。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1]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左丘明所著。

第二章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一.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1.秦的统一

复习提问:

师: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生: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但秦王嬴政的优点还不仅体现在秦的统一,在统一后,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

2.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把全国划分成36郡,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秦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秦的统治。

在思想上,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是好的,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秦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在南方秦开挖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强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派兵50万进军岭南,历时数年,终于征服了越族,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

接着迁徙中原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族杂居,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3.秦朝的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二世残暴统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

分两段,一是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是刘邦、项羽起义。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秦咸阳,秦朝灭亡。

二.两汉政治、经济的发展

1.西汉的建立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双方进行了时达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最后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王朝,都城长安。

2.西汉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汉高祖实施“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2)文景之治,

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奖励农桑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以德化民约法省禁,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结合书本介绍由于国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粮食/串钱的绳子),史称“文景之治”

3)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业比前代更加发达。

兴修水利,修治黄河,农耕和农具方面取得了若干新成就。

手工业出现了许多发明,提花织布机,用煤冶铁。

商业、城市的新发展,长安、洛阳人口达到数十万至百万。

4)汉武帝加强封建统治。

强化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思想;发动对匈奴的猛烈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平定西南。

5)王莽改制

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不许买卖。

改变币制,以限制大商富贾的财产。

主观目的在于抑制豪强,避免民众大起义,却由于触动了贵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所以社会更加混乱。

加上接连发动匈奴、西域、东方高句丽和西南诸国的不义战争,王莽政权呈现倾覆之势。

6)东汉的建立

绿林、赤眉起义;东汉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课题

第二章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二节科学技术

第三节哲学、宗教与史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

张衡对天文学地震学的贡献;张仲景与华佗;蔡伦改进造纸方法;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重点:

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影响;王充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司马迁与《史记》

难点:

对中国古代历法的理解;董仲舒和经学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特点。

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是秦汉文化昌明的原因。

讲授新课

第二节科学技术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贯为中国古代人们所重视的天文历法、算学、医药等又有了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