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6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docx

下半年《综合素质》真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答案:

A

解析: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2.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答案:

D

解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把学生视为独立的完整个体,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D项“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权益。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重点是“衡量的尺子”,这是在强调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多元化。

正是因为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进行多方面评价。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

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答案:

D

解析:

略。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这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答案:

B

解析:

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

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答案:

A

解析:

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是教师的义务。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其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答案:

B

解析:

张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准则。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

C

解析:

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

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答案:

A

解析:

略。

14.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

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A.廉洁奉公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答案:

B

解析:

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王老师捡纸屑的行为为学生做出了表率。

15.下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

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A.依法执教

B.廉洁从教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答案:

B

解析:

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漫画中的老师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不良行为,是违背廉洁从教的表现。

16.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

A.“取法乎下”

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

D.“无法即法”

答案:

C

解析:

略。

17.创立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玻义耳

C.居里夫人

D.玻尔

答案:

A

解析: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

18.下列选项中,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是()

A.天文望远镜

B.互联网

C.电子计算机

D.电话

答案:

D

解析: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19.下列对平面几何有关三角形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都是45°

D.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答案:

C

解析:

C项错误,常识性知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是45度或60度、30度等。

20.下列选项中,一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解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

A.基因理论

B.条件反射

C.进化论

D.细胞学说

答案:

C

解析:

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他的《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2.在我国文学史上,依次被称为“诗仙”“诗圣”“诗鬼”的唐代诗人是()

A.杜甫;李白;贾岛

B.李白;杜甫;李贺

C.李白;杜甫;白居易

D.杜甫;李白;李商隐

答案:

B

解析:

略。

23.下列选项中,由冼星海作曲的歌曲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天路》

D.《我的祖国》

答案:

A

解析: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

24.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傣族

C.藏族

D.蒙古族

答案:

B

解析:

略。

25.下列画家中,以画马著称的是()

A.齐白石

B.吴冠中

C.徐悲鸿

D.黄宾虹

答案:

C

解析:

略。

26.下列选项中,属于专用的图形图像加工处理软件的是()

A.CoolEdit

B.PhotoShop

C.PowerPoint

D.MindManager

答案:

B

解析:

略。

27.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如果要插入图片,下列不能完成该项操作的是()

A.在PowerPoint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路径和文件,点击插入

B.复制图片,在PowerPoint编辑页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

C.复制图片,在PowerPoint菜单栏中选择“编辑”/“粘贴”

D.在PowerPoint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图片”/“自选图形”,选择图片文件

答案:

D

解析:

图片和自选图形是同级命令。

28.“我要是谈了我朋友的隐私,他准会大发脾气;我朋友没有大发脾气”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我谈了我朋友的隐私

B.我朋友是个温和的人

C.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

D.我朋友为人倒是挺不错

答案:

C

解析:

否定后件能够推出否定前件。

29.“数学家希尔伯特、华罗庚都是教育家。

”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数学家都是教育家

B.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

C.教育家都是数学家

D.教育家都不是数学家

答案:

B

解析:

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

材料分析题(每题14分)

30.

材料:

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记录。

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

“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

”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

“这是只公的。

”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

”他自信地说。

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

老师及时表扬道:

“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

"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又一位同学跑来告状:

“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

”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

“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

我们应该爱护有生命的物体。

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

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

不如挖一个坑,把它安葬了吧!

”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

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来得更为深刻有效!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

答案: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

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来说,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

(2)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独特的人,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该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

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安慰学生,进而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3)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材料中该教师的角色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解析:

31.

材料:

何老师班上的小龙,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还欺负同学。

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何老师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向他父母告状。

到小龙家时,何老师惊奇地发现他正在做家务,见到何老师,小龙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回房间。

在同小龙父母交谈后,何老师了解到小龙家庭贫困,父母早出晚归,于是何老师把本来要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第二天,何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小龙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在家能做家务,希望同学们能向小龙学习。

接下来,何老师安排他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给予表扬。

没过多久,小龙在课堂上认真多了,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还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

材料中,何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1)何老师的行为遵守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何老师多次对小龙批评教育无果,并没有放弃对小龙的教育,而是决定到小龙家去家访,何老师见到小龙父母后并没有说小龙在学校表现不好的事,而是说小龙很懂礼貌,表扬了小龙。

这些都是何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表现。

(2)何老师的行为遵守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何老师根据小龙愿意帮家里干活、勤劳的特点安排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使他的学习成绩提升,体现出何老师对小龙的因材施教和诲人不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教书育人的要求。

解析:

32.

材料: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

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古松的面目。

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

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

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劲拔的古树。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

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摘编自朱光潜的《谈美》)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园里)“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

(4分)

(2)请另举一例,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的理解。

(10分)

答案:

(1)因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客观存在的,另一半将随着观者的性格情趣和观点态度而展示出不同的面目。

(2)对于极客观的东西,它们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情趣和性格的差异呈现出迥异的面目,其主观成分的缘由是观者的主观色彩知觉,对于文中的客观事物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种人群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主观色彩认知——实用态度、科学态度、美感态度。

比如,对于生活中极客观的茶壶,实用主义者研究它的生活实用价值,可以用来泡茶、解决口渴问题。

商人会考虑到做茶壶买卖是否会带来利益;养生家会考虑茶壶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其化学成分,用此类茶壶泡茶是否有益身体健康;艺术家则会全副精神倾注于茶壶本身,不计实用,不推求关系、条理和因果,只是感知它的形式、花样、颜色的优美。

观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用三种不同的感知——实用态度、科学态度、美感态度,使得客观东西的形象带有主观色彩。

解析:

写作题(每题50分)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的期望,也是他师范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

有人说:

“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学高’太重要了。

”有人说:

“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身正’最重要。

”……那么,你的看法呢?

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不少于1000字。

答案:

【审题分析】

(1)审题:

文体——议论文;题型——材料作文;要求——字数要求。

(2)立意:

确定文章的观点/中心思想。

材料表面上让考生选择“学高”重要还是“身正”重要,其实根据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建议考生立意时两方面都兼顾,分别强调两者的重要性,不要偏颇。

(3)选材:

从阐述原因、举例子、反面论证、援引观点等方面进行搜索材料。

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等。

(4)布局即议论文的结构。

【参考范文】

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常言道:

“活到老,学到老。

”知识是测量一个人一生走过的路的标尺,学问高者自是有一番指点江山的气魄,然而“身正”才德高望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言明学问高者可以为师,行为正派者所以为范,为做人的品格。

这句话是陶行知对教师的殷殷期盼,也是作为师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应该具备的风骨,正是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师者,即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知识渊博所以成为教师,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

孔子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即你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用去刻意命令,别人也会去模仿,去学习;当品行不正、举止不端的时候,即便是你去命令别人,甚至责罚,也并不会起到多大作用。

在这里,有一个特定的对象,即老师,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肯定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即开篇所讲的“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行,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在学生心里,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那么,“学高为师”也不是那么可有可无,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应当是有长流水”,便也是这个意思了。

学问高者从不自满,因他知道自己总会有所欠缺,而越是学问不精深者,越是喜欢到处夸夸其谈,以此来掩饰自己不知道许多问题。

为人师者,不能仅仅只给学生一杯水,而是要教会他们自己去取水,并成为一条河,成为一片海,教会他们升华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所谓“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是好的教师所教育出来的最好成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为教师最好的注解,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师者,我们的民族也需要这样的师者。

所以我认为,这两者密不可分,失去了学问的老师不再有教育学生、给予学生未来的能力,而没有德行的教师则失去了言传身教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失去一个就是现出一个苍白的空洞,空洞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随时间消弭。

既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一直紧密相连,我们便不能武断地将之分开,师范师范,取的也正是这个意思,即教师,既要拥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又要做到德高望重,言传身教,以自身为标杆,飘扬起道德的旗帜。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