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99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docx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工作手册

医学类专业临床综合技能考核

教务处

二〇一四年一月

1、医学类临床综合技能考试指南··························2

2、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5

3、中西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8

4、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11

5、中药与方剂考试大纲·································17

6、医学类毕业生OSCE考核考官考务须知···················18

7、医学类毕业生OSCE考核考生须知·························20

8、医学类毕业生OSCE考场设置情况························22

9、医学类专业OSCE考核答题卡(病例分析)··················23

10、医学类专业OSCE考核答题卡(辅助诊断)··················26

11、医学类专业OSCE考核答题卡(中药方剂)·················27

 

福建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临床综合技能考试指南

一、考试简介

我校临床综合技能考试是考查医学类毕业实习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临床应用的考试,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

考试分为三个类别,即中医类别、中西医类别与临床类别。

其中七年制中医学(含中医骨伤方向)、中医学(含文科班、英语方向、临床心理方向)、针灸推拿学(含中医美容方向、康复医学方向)等专业参加中医类别考试;中西医临床医学(含骨伤科学方向)等专业参加中西医结合类别考试;临床医学(含康复医学方向、生物工程方向、放疗方向)等专业参加临床类别考试。

考试大纲参照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当年发布的《医师资格实践技能应试指南》和《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各类别的考试内容与要求略低于国家大纲要求,中医类别与中西医类别增加中药学、方剂学考核内容。

二、考试安排

1.时间与地点:

考试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前后,每年约4~5月举行,具体时间以学校当年考试通知为准。

考试地点设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旗山校区厚德楼五层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2.场次安排: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备注

实际操作考试

上午

第一场08:

20~09:

10

每场考2组(每组考生5人),同时开考。

第二场09:

20~10:

10

第三场10:

20~11:

10

第四场11:

20~12:

10

下午

第五场13:

20~14:

10

第六场14:

20~15:

10

第七场15:

20~16:

10

第八场16:

20~17:

10

晚上

第九场18:

20~19:

10

第十场19:

20~20:

10

集中笔试

集中机考

上午

第一场08:

30开始

参加“实际操作考试”第三、四场考生

第二场10:

30开始

参加“实际操作考试”第一、二场考生

下午

第三场13:

30开始

参加“实际操作考试”第七、八、九、十场考生

第四场15:

30开始

参加“实际操作考试”第五、六场考生

三、考试内容与方式

考试采用八站式,每位考生必须依次通过“八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

各类别站点的考试内容与方式见下表。

表一:

中医类与中西医类

考站

考试项目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

★第一站

病史采集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二站

内科(急救)技能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三站

体格检查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四站

中医操作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五站

外科技能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六站

病例分析

15分钟

纸笔考试

第七站

辅助诊断

10分钟

纸笔考试

第八站

中药方剂

15分钟

纸笔考试

表二:

临床类

考站

考试项目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

★第一站

病史采集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二站

内科(急救)技能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三站

体格检查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四站

妇产(儿)科技能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五站

外科技能

9分钟

实际操作

第六站

心肺听诊

10分钟

多媒体考试

★第七站

病例分析

15分钟

纸笔考试

第八站

辅助诊断

10分钟

纸笔考试

注:

标“★”为核心站点。

四、题型设计与要求

1.病史采集: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份病例,采用现场口试方式。

考官现场模拟标准化病人(SP),由考生对SP进行病史采集,主要观测学生对病史采集顺序、内容、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医患沟通能力。

2.体格检查: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道考题,采用现场操作与口试方式。

考生先回答考官提问,然后在模型人上进行实际操作并叙述,主要观测学生对体格检查顺序、内容、手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外科技能: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道考题,采用现场操作与口试方式。

考生先回答考官提问,然后在模型人上进行实际操作并叙述,主要观测学生对外科技能掌握程度。

4.内科(急救)技能: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道考题,采用现场操作与口试方式。

考生先回答考官提问,然后在模型人上进行实际操作并叙述,主要观测学生对内科(急救)技能掌握程度。

5.妇产(儿)科技能: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妇产、儿科各一道考题,考生只需选择一科考题,采用现场操作与口试方式作答。

先回答考官提问,然后在模型人上进行实际操作并叙述,主要观测学生对妇产(儿)科技能掌握程度。

6.中医操作: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道考题,采用现场操作与口试方式。

考生先回答考官提问,然后在模型人上进行实际操作并叙述,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医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7.辅助诊断:

从题库中各随机抽取2~3道考题,采用集中笔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等检查结果的判读与分析能力。

8.病例分析:

考生随机抽取一份病例资料,采用集中笔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各类别要求如下:

(1)中医类:

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完成类证鉴别、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

(2)中西医类:

同中医类要求,但不要求类证鉴别,要求增加完成西医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西医诊疗计划等测试内容;

(3)临床类:

要求考生根据病例摘要(包括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完成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原则等。

9.心肺听诊: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考题,采用机考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心肺听诊及判断能力。

10.中药方剂: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6味中药的编号,需辨识与不需辨识的中药各3味,采用集中笔试方式,要求写出药物的名称、类别、药性、功效、应用等,其中需辨识的中药若识别错误,该题不得分。

同时再随机抽取2首方剂的编号,采用集中笔试方式,写出方剂的药物组成、用法、功用、主治等。

五、合格线与成绩管理

1.通过标准:

每个类别都有五项核心站点和三项非核心站点。

要求核心站点必须全部通过,非核心站点应有两站通过;总评成绩将去掉非核心站点最低分,余下7项进行加权平均。

未能满足以上条件者,必须进行单站补考。

2.成绩公布与复查:

考生成绩于考试结束的次日公布。

考生对成绩若持有异议,应于成绩公布后2日内向教务处提出复查成绩的书面申请。

教务处根据学生陈述理由同意受理后,将组织专家调阅考生评分表和现场监控录像进行复核,并在2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

3.补考安排:

对考生未通过的考站,允许考生有一次补考机会,于考核全部结束后间隔1~2日进行,经补考仍未通过者,将延期毕业。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证诊断能力

  (三)类证鉴别能力

  (四)确立治法的能力

  (五)选方与用药能力

  (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地仓下关头维天枢

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通里神门后溪

天宗听宫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

至阴涌泉太溪照海内关大陵中冲外关支沟翳风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行间太冲期门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1.毫针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晕针

(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

  (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滚法2.一指禅推法3.揉法4.摩法5.推法6.按法7.拿法

  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

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癎病10.胃痛

11.呕吐12.腹痛13.泄泻14.痢疾15.便秘16.胁痛17.黄疸18.头痛19.眩晕

20.中风21.水肿22.淋证23.癃闭24.阳痿25.郁证26.血症27.消渴28.内伤发热

29.虚劳30.癌病31.痹证32.痉证33.痿证34.腰痛35.乳癖36.蛇串疮37.痔

38.脱疽39.肠痈40.崩漏41.痛经42.绝经前后诸证43.带下病44.胎漏、胎动不安

45.产后发热46.不孕症47.肺炎喘嗽48.小儿泄泻49.水痘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51.桡骨下端骨折52.颈椎病53.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外科洗手2.戴无菌手套3.手术区消毒4.穿脱隔离衣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6.伤口换药7.脊椎骨折搬运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9.心肺复苏术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常用辅助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4)过早搏动(5)心房颤动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房室传导阻滞

  2.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气肿(3)胸腔积液(4)气胸(5)长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

  

(2)红细胞沉降率

  (3)肝功能(ALT、AST、γ-GT)

  (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5)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β2-微球蛋白)

  (6)血糖

  (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8)血清钾、钠、氯

  (9)淀粉酶

  (10)心肌酶(CK,LDH)

  (11)抗链球菌溶血素“O”

  (12)甲胎蛋白

  (13)类风湿因子

  (14)漏出液,渗出液

  (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能力

  五、西医病种测试范围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慢性支气管炎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支气管哮喘

5.肺炎6.肺结核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心力衰竭  9.心律失常

10.风湿热11.高血压病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急性胃炎

14.慢性胃炎15.消化性溃疡16.溃疡性结肠炎17.上消化道大出血18.肝硬化

19.急性胰腺炎20.细菌性痢疾 21.病毒性肝炎22.急性肾小球肾炎

23.慢性肾小球肾炎24.肾病综合征25.尿路感染26.慢性肾衰竭

  27.缺铁性贫血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糖尿病

31.类风湿关节炎32.脑梗死  33.脑出血34.急性阑尾炎35.乳腺囊性增生病

3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7.先兆流产38.产褥感染39.盆腔炎

40.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41.围绝经期综合征42.小儿肺炎

43.小儿腹泻44.过敏性紫癜45.水痘46.流行性腮腺炎47.桡骨远端骨折

48.颈椎病49.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证诊断能力

  (三)确立治法的能力

  (四)选方与用药能力

  (五)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孔最2.列缺3.少商4.合谷5.曲池6.肩髃7.迎香8.地仓9.下关10.天枢

11.足三里12.条口13.丰隆14.公孙15.三阴交16.地机17.血海18.神门

19.天宗20.听宫21.肺俞22.膈俞23.胃俞24.肾俞25.委中26.秩边27.承山

28.昆仑29.至阴30.太溪31.照海32.内关33.大陵34.外关35.支沟36.风池

37.阳陵泉38.悬钟39.行间40.太冲41.期门42.命门43.大椎44.百会45.水沟

46.中极47.关元48.气海49.神阙50.中脘51.膻中52.四神聪53.夹脊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毫针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晕针

(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

(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滚法2.一指禅推法3.揉法4.摩法5.推法6.按法7.拿法

三、中医常见病证测试范围

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胃痛10.呕11.腹痛

12.泄泻13.痢疾14.便秘15.胁痛16.黄疸17.头痛18.眩晕19.中风20.水肿

21.淋证22.癃闭23.郁证24.血证25.消渴26.内伤发热27.虚劳28.痫证29.中毒

30.痹证31.腰痛32.乳癖33.脱疽34.肠痈35.崩漏36.痛经37.绝经前后诸证

38.盆腔炎39.胎漏、胎动不安40.产后发热41.不孕症42.肺炎喘嗽43.小儿泄泻

44.水痘45.痄腮(流行性腮腺炎46.桡骨远端骨折47.颈椎病48.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外科洗手2.戴无菌手套3.手术区消毒4.穿脱隔离衣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6.伤口换药7.脊椎骨折搬运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9.心肺复苏术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常用辅助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4)过早搏动(5)心房颤动(6)室性心动过速(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房室传导阻滞

  2.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气肿(3)胸腔积液(4)气胸(5)长骨骨折

(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3.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

(2)红细胞沉降率

  (3)血氨

  (4)肝功能(ALT、AST、γ-GT、胆红素)

(5)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β2-微球蛋白)

  (7)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清糖化血红蛋白

  (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9)血清钾、钠、氯

  (10)淀粉酶

  (11)心肌酶(CK、LDH)

  (12)抗链球菌溶血素"O"

  (13)甲胎蛋白

  (14)类风湿因子

  (15)漏出液、渗出液

  (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五)常用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五、西医常见病种测试范围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慢性支气管炎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5.支气管哮喘6.肺炎7.肺结核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心力衰竭10.高血压病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急性胃炎13.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14.慢性胃炎15.消化性溃疡  16.溃疡性结肠炎17.胃癌  18.肝硬化19.急性胰腺炎20.细菌性痢疾21.病毒性肝炎22.急性肾小球肾炎23.慢性肾小球肾炎24.肾病综合征25.尿路感染26.慢性肾衰竭27.缺铁性贫血28.再生障碍性贫血2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糖尿病 32.类风湿关节炎33.脑梗死 34.脑出血35.癫痫36.有机磷杀虫药中毒37.急性阑尾炎38.急性胆道感染39.乳腺囊性增生病40.前列腺增生症41.盆腔炎4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围绝经期综合征44.子宫内膜异位症45.小儿肺炎46.小儿腹泻47.流行性腮腺炎48.桡骨远端骨折49.颈椎病50.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职业素质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病史采集

  

(一)发热

(二)皮肤黏膜出血

  (三)疼痛:

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腰背痛。

  (四)咳嗽与咳痰(五)咯血

  (六)呼吸困难(七)心悸

  (八)水肿(九)恶心与呕吐

  (十)呕血与便血(十一)腹泻与便秘

  (十二)黄疸(十三)消痩

  (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六)血尿(十七)抽搐与惊厥

  (十八)眩晕(十九)意识障碍

  三、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况:

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

  2.皮肤

  3.淋巴结

(二)头颈部

1.眼:

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

2.口:

咽部、扁桃体。

  3.颈部:

甲状腺、气管、血管。

  (三)胸部

  1.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胸围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胸部叩诊:

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

  4.胸部听诊:

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5.乳房检查(视诊、触诊)

  6.心脏视诊:

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7.心脏触诊: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8.心脏叩诊:

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

  9.心脏听诊:

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10.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

脉率、脉律。

(2)血管杂音:

静脉杂音、动脉杂音。

  (3)周围血管征

  (四)腹部

  1.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外形、腹围

  (3)呼吸运动(4)腹壁静脉

  (5)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4)腹部包块

  (5)液波震颤(6)振水音

  3.腹部叩诊

  

(1)腹部叩诊音

(2)肝浊音界

  (3)移动性浊音(4)肋脊角叩击痛

  (5)膀胱叩诊

  4.腹部听诊

  

(1)肠鸣音

(2)血管杂音

(五)脊柱、四肢、肛门

1、脊柱检查

  

(1)脊柱弯曲度

(2)脊柱活动度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检查

  3.肛门指诊

 (六)神经

  1.神经反射

  

(1)深反射:

跟腱、肱二头肌、膝反射。

  

(2)浅反射:

腹壁反射。

  2.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3.病理反射(Babinski征)

  四、基本操作

  

(一)手术区消毒、铺巾

  

(二)手术刷手法

  (三)穿、脱手术衣

  (四)戴无菌手套

(五)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缝合、结扎、止血。

  (六)清创术

  (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八)脓肿切开术

(九)换药与拆线

  (十)吸氧术

  (十一)吸痰术

  (十二)胃管置入术

  (十三)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十四)导尿术

  (十五)动、静脉穿刺术

  (十六)胸腔穿刺术

  (十七)腹腔穿刺术

  (十八)腰椎穿刺术

  (十九)骨髓穿刺术

  (二十)脊柱损伤的搬运

  (二十一)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术

  (二十二)心肺复苏

  (二十三)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二十四)穿、脱隔离衣

  五、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2.窦性心动过速3.窦性心动过缓4.房性期前收缩5.心房颤动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室性期前收缩8.室性心动过速9.心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11.左、右束支传导阻滞12.左、右心室肥厚13.急性心肌梗死

  

(二)X线平片影像诊断

1.正常胸片2.肺炎3.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