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91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docx

1501民间文学概论资料文档

1501-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

1、中国先秦时代记录文化发明神话最广的是( )(1分)

A:

《尚书》

B:

《淮南子》

C:

《归藏》 

D:

《世本·作篇》

2、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是()(1分)

A:

迁徒史诗

B:

英雄史诗

C:

创世史诗

D:

文化史诗

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1分)

A:

生活谚语

B:

风土谚语

C:

农业谚语

D:

时政谚语

4、由阿尔奈编撰,经汤普森增订的,已轻成为检索世界民间故事的通用工具书的是()(1分)

A:

《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B: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

C:

《原始思维》

D:

《比较故事学》

5、中国神话学上的第一篇文章是1921年蒋观云发表的()(1分)

A:

《原始心理与神话》

B:

《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

C:

《摩罗诗力说》

D:

《破恶声论》

6、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1分)

A:

自然时间

B:

文化时间

C:

历史时间

D:

生活时间

7、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的是()(1分)

A:

《罗兰之歌》

B:

《故事海》

C:

《五卷书》

D:

《卡勒瓦拉》

8、提出神话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上实用的特许证书”的是()(1分)

A:

马林诺夫斯基

B:

汤姆斯

C:

维柯

D:

丁乃通

9、汉代典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是()(1分)

A:

《山海经》

B:

《史记》

C:

《搜神记》

D:

《汉书》

10、反映各地的名山胜景、人文掌故、珍贵特产和民俗风情的谚语是()(1分)

A:

生活谚语

B:

风土谚语

C:

农业谚语

D:

时政谚语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11、民间歌谣的特征有()(2分)

A:

情真意切,袒露心声

B:

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C:

运用多种方法抒情

D:

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E:

夹叙夹议,说理透彻

12、在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庞大的创世史诗群有()(2分)

A:

纳西族的《创世纪》

B:

彝族的《梅葛》

C:

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

D:

壮族的《布洛陀》

E:

佤族的《司岗里》

13、农业谚语的特点有()(2分)

A:

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B:

一般实话实说

C:

少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D:

不必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E:

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4、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在于()(2分)

A:

民间传说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

B:

民间传说以人拟神,民间故事以神拟人

C:

民间传说是时间艺术,民间故事是空间艺术

D:

民间传说贵浅显,民间故事重机趣

E:

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民间故事中可以张开幻想的翅膀虚构故事

15、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是()(2分)

A:

《罗兰之歌》

B:

《故事海》

C:

《五卷书》

D:

《卡勒瓦拉》

E:

《佛本生故事》

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

16、传奇性是民间传说的生命力所在。

(2分)

A:

正确

B:

错误

17、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变异性“所决定的。

(2分)

A:

正确

B:

错误

18、民间文学是叙述体的口头文学。

(2分)

A:

正确

B:

错误

19、国务院决定,从2021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2分)

A:

正确

B:

错误

20、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特指的。

(2分)

A:

正确

B:

错误

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

21、名词解释:

风俗传说(4分)

22、名词解释:

宇宙起源神话(4分)

23、名词解释:

民间笑话(4分)

24、名词解释:

民间抒情长诗(4分)

25、名词解释:

民间小戏(4分)

26、民间文学传承人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特点是什么?

(5分)

27、简述民间文学的美学蕴涵。

(5分)

28、简述民间谜语的特色。

(5分)

29、什么是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的特征有哪些?

(5分)

30、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民间故事的特征。

(10分)

31、试析评书、评话的文化内涵。

(10分)

32、试析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10分)

1501-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

1、【考点】文化发明神话

答案:

D

解析:

先秦时代的《世本·作篇》记录文化发明神话最广,故选D。

2、【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英雄史诗是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故选B。

3、【考点】时政谚语

答案:

D

解析:

时政谚语:

反映阶级对立和社会斗争的现实状况,表现人民大众的觉醒意识和褒贬时政的谚语。

这类谚语大都直接描绘特定的社会现实状况,表明人民大众对社会现实的评价态度,反映出强烈的爱憎情感,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讽刺色彩。

4、【考点】历史地理学派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研究民间文学的自己的一套方法是芬兰人发明出来的。

这就是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

由阿尔奈编撰,经汤普森增订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简称AT分类法),现已成为检索世界民间故事的通用工具书。

5、【考点】神话研究概况

答案:

B

解析:

1921年,清末留日学生蒋观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成为中国第一篇神话学论文,故选B。

6、【考点】时间

答案:

A

解析:

首先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

其次,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虽然是自然时间,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

7、【考点】和《佛本生故事》

答案:

B

解析:

《故事海》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

8、【考点】第一节什么是语境

答案:

A

解析:

提出神话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上实用的特许证书”的是马林诺夫斯基,故选A。

9、【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

答案:

A

解析:

从古籍记载来看,以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为例,书中不仅提到许多不同的国民和族名,而且介绍了大量各地不同的神灵形象与祭祀方式,且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神话系统。

10、【考点】风土谚语

答案:

B

解析:

风土谚语:

反映各地名山胜景、人文掌故、珍贵特产和民俗风情的谚语。

喜用“三宗宝”构成形式。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11、【主考点】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副考点1】四句头

【副考点2】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答案:

ABCD

解析:

民间歌谣的特征有情真意切,袒露心声、​格调优美,形式多样、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2、【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

答案:

ABCDE

解析:

中国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体系,其中各种不同的神灵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出不同的世界,繁衍出不同的族群。

如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壮族的《布洛陀》,佤族的《司岗里》和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

13、【考点】农业谚语

答案:

ABCE

解析:

农业谚语的特点:

语言朴实,通俗易懂、一般实话实说少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4、【考点】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答案:

AE

解析: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民间故事中可以张开幻想的翅膀虚构故事

15、【考点】和《佛本生故事》

答案:

BCE

解析:

印度的《故事海》、《五卷书》、和《佛本生故事》是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

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

16、【考点】传奇性的情节

答案:

选项A。

传奇性是民间传说的生命力所在。

17、【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答案:

选项B。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

18、【考点】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学形式

答案:

选项A。

文字出现以前,不存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严格区别,只有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口头文学形式,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称谓的具有原始意义的“民间文学”。

19、【考点】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

答案:

选项A。

国务院决定,从2021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20、【考点】艺术特征

答案:

选项B。

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

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

21、【考点】风俗传说

答案:

(1)是以某个流行的风俗习惯为中心构建的民间叙事。

(2)作为民众对民俗知识的解释,表现了浓厚的人伦色彩。

22、【考点】宇宙起源神话

答案: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23、【考点】民间笑话

答案:

(1)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2)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凸显民众智慧和才干,具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

24、【考点】第一节民间长诗界说

答案: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

25、【考点】民间小戏的概念与特征

答案:

(1)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

(2)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属于代言体。

26、【考点】时间

答案:

(1)民间文学传承人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

(2)民间文学传承人在表演中的时间虽然是自然时间,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

27、【主考点】民间文艺美学的悠久历史积淀

【副考点1】民间文艺美学的广阔衍生空间

【副考点2】审美范畴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体现

答案:

(1)悠久的历史积淀。

(2)广阔的衍生空间。

(3)多样性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范畴。

28、【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

答案:

(1)从结构形式上看,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2)从语言特色上看,谜语的词句质朴清浅,比喻贴切形象,最突出的特色是对谜底作比喻描写。

(3)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法、蝉联法、谐音法。

29、【主考点】民间传说的界定

【副考点1】可信性的内容

【副考点2】传奇性的情节

答案: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特征:

(1)具有可信性的内容。

(2)具有传奇性的情节。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30、【主考点】内容特征

【副考点1】艺术特征

【副考点2】传承特征

答案:

(1)在内容上,民间故事主要借助幻想来构建内容和情节,即使是切近现实的生活故事,其中也一定带有某种程度的幻想与理想化虚构。

(2)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

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民间故事的情节构思具有类同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在传承方面,民间故事的传承活动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时间与场所,传承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

具有民间故事传承人。

(4)结合作品分析。

31、【考点】说故事类

答案:

(1)评书、评话是说故事类的民间说唱形式,是采用散文叙述形式的作品。

(2)评书、评话展示了社会万象,它如同一面镜子,深刻而生动地反映纷繁杂沓、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世人面前勾勒出一幅自古至今的中国历史画卷。

(3)体现了传统美德,从美学意蕴来看,它所涉及的伦理道德观念比较复杂,既反映社会生活本身蕴涵的道德观念,歌颂真、善、美,同时又敢于取舍,讲出说书人的思想倾向性。

(4)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不是俯敞字宙作出宏观议论,而是把民众的世界观附着于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具体事物而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32、【考点】口头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案:

(1)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2)民间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不需要文字作中介,更不需要造纸、印刷等技术媒介来传播,广大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没有过多条件限制。

(3)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诉诸于口头媒介,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生活场景被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讲唱者与听者之间平等地双向交流,整个创作与传承活动充满了生活意蕴。

(4)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在口头程式理论和表演理论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