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99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度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试题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

择题必

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禹鼎》记载:

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ﻩ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商业繁荣,小农经济发展 D.郡县制逐步确立

2.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

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

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

A.秦朝    B.汉朝ﻩC.唐朝   D.元朝

3.观察右侧地图,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地理常识,分析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汉武帝在②接受通判的密报

B.唐朝时在①市坊制度已打破

C.清朝雍正帝在③设立军机处

D.④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

4.“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ﻩ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5.明政府最初规定日本进贡刀的数量不能超3000把,但日本进贡数量持续增加到9900多把,最多一次达到37000多把。

原因就在利润丰厚:

明朝给每把日本刀的出价是日本本土售价的5到7倍。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明朝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ﻩB.明朝官营手工业衰落

C.科举出身官员不懂经济  D.日本刀做工极其精良

6.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

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

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

“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

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7.北京城在一年多里一共被洗劫过四次:

第一次是团民、第二次是(当时拱卫京师的甘肃地方部队)甘军士兵、第三次是联军、第四次回銮的官军。

请推测下列人士身在北京经历过上述所有“四劫”的是(  )

A.清朝恭亲王奕訢(1833-1898)ﻩB.文学家沈从文(1902-1988)

C.民主人士梁漱溟(1893—1988)  D.清朝咸丰皇帝(1831-1861)8.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末代皇帝溥仪因此得以深居宫中(1924年才搬出紫禁城)。

年轻的溥仪好奇心强烈,敢作敢为。

下列行为中溥仪不可能做出的( )

A.因仰慕胡适博士而给其打电话交流 ﻩB.亲自动手剪掉了拖在脑后的长辫子

C.为骑自行车下令锯掉大量宫门门槛ﻩD.因北伐战争势如破竹主动搬出故宫

9.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

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

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ﻩ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10.学者胡适曾说:

“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

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

……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

”胡适的中心观点是()

A.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B.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

C.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

11.“毛委员:

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敬礼。

袁文才(中共党员)叩”毛泽东收到的这封劝离信最可能的地点是( )

A.上海法租界     ﻩB.江西井冈山地区

C.遵义城郊区      D.平山县西柏坡村

12.结合下列信息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荣誉军人陈彪的伤因是( )

荣誉军人姓名:

陈彪。

籍贯:

云南弥渡。

部队:

60军184师。

职务:

上士。

受伤日期:

1938年5月4日。

受伤部位:

左上膊枪伤。

残疾状况:

左上膊上1/3切断。

残疾等级:

一等残。

负伤地点:

山东。

A.在南京保卫战中被冲锋的日军步兵所击伤

B.在追剿红军中突破林彪部防守阵地时受伤

C.在台儿庄战役中拼死守卫阵地被日军击伤

D.为掩护淮海战役的国民党军主力撤退受伤

13.1949年1月,超载的中联轮船公司客轮“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

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进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恶性竞争

C.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的脆弱ﻩD.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

15.“现美国方面托人请求和我方建立外交关系,英国亦极力想和我们做生意。

我们认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电文反映了( )

A.中共对平等互利的外交保持开放性 B.英美希望通过外交途径阻滞解放军

C.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具有偶然性D.美国尼克松政府希望打破中美坚冰

16.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 )

A.五百人议事会B.民众法庭ﻩC.陶片放逐法 D.平民保民官

17.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三款规定:

“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

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

”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   D.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

18.

(一)对日常事务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

(二)偷取同伴财物的人要被遗弃在荒岛上。

(三)严禁在船上赌博。

……(六)不许携带儿童、妇女上船。

(七)临阵逃脱者死。

……(九)战斗中致残的人可领800枚西班牙银币。

上述船规适用于(  )

A.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B.清朝订购的德制定远舰

C.大航海时期的海盗船上D.甲午战争时的日军舰队

19.这部宪法只有六千多字,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基本维持原框架,游刃有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被称为“一群天才设计的,而蠢才都能运行的制度”。

材料中的这部宪法是( )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ﻩ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0.19世纪末,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考察和开发非洲为名霸占了刚果大片土地并建立“刚果自由邦”。

下图是一位父亲呆视着只有5岁的女儿刚刚被农场主剁下的双手。

她因为当天收集的橡胶汁重量不达标而遭到了惩罚。

上述材料凸显了( )

 

“刚果自由邦”的绝望父亲

A.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B.比利时民主进程滞后

C.黑奴贸易的滔天罪恶    D.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

1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签署了《双十协定》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发布主张和平统一的《告台湾同胞书》

C

1954年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了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中俄等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广泛关注

21.敲窗人Knocker-up这一种职业出现在19世纪的英格兰,当时闹钟尚未发明,所以需要Knocker-up。

敲窗人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沿街挨家挨户敲窗户,以叫醒要起床的男人们。

每个被叫醒的人会给他几便士。

材料中需要按时起床的男人们主要是( )

A.为了准时到工厂上班 ﻩB.听广播关注天气情况

C.躲避德军白天的轰炸     ﻩD.石油危机致油料紧张

22.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同仁:

“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

这说明列宁()

A.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   B.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

C.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反思巴黎公社失败教训

23.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市政府曾花费15.9万美金打造了250万身份识别手链及名牌(DogTags)发给儿童并要求24小时佩戴。

其目的显然是灾难后辨别尸体或确认迷路儿童身份等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此举引得美国诸多城市效仿。

你认为美国在预防(  )

A.二战后大量难民进入美国引发恐慌ﻩB.冷战局面可能失控而引发的核灾难

C.《北大西洋公约》的反对者大破坏 D.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全面攻击

24.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

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

据此及所学可得出()

A.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ﻩ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

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25题17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9分,共计52分。

25.(17分)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

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

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

藩禁严密,一至于此。

……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

……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

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

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

(5分)

(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

指出其弊端?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

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

(6分)

26.(16分)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批评这一派说: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所不及者维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曹聚仁著《中国近百年史话》

材料二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清末立宪运动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批评的“这一派”是哪派?

其批判是否有理?

为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张謇等人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推进现代化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6分)

27.(19分)人类历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而跨越海洋的电报就要靠海底电缆传送。

1851年英法间的海底电缆成功铺设。

大西洋海底电缆在科技和商业精英的推动及英美政府的配合下,以巨大代价耗时十年于1866年铺成。

它是人类通信史上新的里程碑,从此人类进入了越洋通信的时代。

——(美)约翰·S·戈登著《疯狂的投资》

材料二 1871年4月,在英俄列强的支持下,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并在上海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

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中国通信简史》

材料三晚清以来由外国人在中国铺设的多条海底电缆在二战中均遭破坏。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周总理与他定下了中日合作建设海底电缆的项目。

1976年,中日合作铺设的两国间的第一条海底电缆铺设成功投入使用(中国上海到日本熊本县),使我国的国际电话及有线通讯业务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梁斌·《人民政协报》,2011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大西洋海底电缆能够铺设成功的原因?

指出19世纪下半期大西洋地区的“超级霸权”国家是哪国?

它能实现霸权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9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电报通讯技术的引入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回答)(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的直接“历史契机”是什么?

这一“历史契机”出现的时代背景有哪些?

(6分)

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5:

AACDA  6—10:

DCDAB   11—15:

BCDCA 

16—20:

CDCBD   21—24:

ACBD

25.(1)王朝:

宋朝(北宋)(1分)

办法:

从权、钱、兵等三方面削弱地方力量;重文轻武。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2)特点:

藩王享受优厚俸禄而无实权;藩王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每点2分,共4分)

弊端:

藩王宗室的俸禄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禁止藩王宗室从事经营活动,导致其成为寄生阶层;对藩王宗室的约束过于繁杂。

(每点2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

(3)因素:

农民、革命党的起义,削弱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汉族地主势力兴起;列强侵略,使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下降。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罗列史实,无分析过程,给1分。

学生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观点:

中央与地方应合理分配权力,不可使权力偏重一方。

(2分)

26.

(1)派别:

洋务派(1分);

批判:

有道理(1分);

原因: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拒绝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无法真正使中国实现现代化。

(2分)

(2)思想:

依法行政(或法治);反对为一时之需,损害国家主权。

(答出任意1点给2分)

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否定了皇权、等级思想,促进了民主共和、自由平等观念的发展;教育上推行资产阶级进步教育思想,培养公民意识。

(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给4分。

其他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3)成就: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健全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增强宪法权威,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

27.(1)原因: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通信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为西方列强抢占世界市场创造条件。

(每点2分,共4分。

其他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国家:

英国(1分)。

条件:

英国率先建立了民主代议制(君主立宪制);通过殖民扩张,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最早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强大的海军;科技发达。

(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其他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2)影响:

政治上,利于开启民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为列强侵略、控制中国提供条件。

(任答1点给2分)

经济上,为传递市场信息创造条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利于密切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为列强加紧控制中国市场提供条件。

(任答1点给2分)

(3)契机: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2分)

背景:

美苏争霸、越南战争、欧洲和日本的复兴,使美国的霸权相对削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力增强,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破裂。

(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4分。

只列举史实或只有结论,每点给1分。

其他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