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1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带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试题精校版

语文I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佛系青年”一词其实是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文化”的。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佛系青年”与“丧文化”有之处,都是通过网络集群性行为和网络狂欢的形式来个性,宣泄对处境的不满。

A.演绎一脉相承展示

B.演变异曲同工彰显

C.演绎异曲同工展示

D.演变一脉相承彰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注重如下几点:

首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思考;其次是对近义词辨析,进行同中求异的比较,找出差别来。

辨析的具体角度主要是从词语的色彩、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等三方面去考虑。

本题围绕“佛系青年”这个话题,主要讲到它的发展流变以及与“丧文化”的共同点。

第一空,“演变”指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演绎”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结合语境,本空前后讲的是“佛系青年”一词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推理方法,所以排除AC两项。

从第一句话可知“佛系青年”一词与“葛优瘫”为代表的“丧文化”有源流关系。

而“一脉相承”多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观点之间有继承关系。

“异曲同工”多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

这个词语侧重于“工”,也就是“精彩、绝妙”的意思。

所以,第二空应该填“一脉相承”。

所以排除B项,从而锁定答案为D。

第三空可以用来验证初选答案的正确性。

从上下文看,横线后是一个名词“个性”,待选项都是动词,所以要从动宾短语的习惯搭配角度思考。

显然“彰显”与“个性”更符合表达习惯。

所以,再次明确本题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

因此,。

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

①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②进行有意识的整理与维护

③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④乡村记忆也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⑤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⑥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A.③①④②⑤⑥B.⑤①④②⑥③C.⑤④①②③⑥D.③④①②⑥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就是看句子间衔接是否顺畅。

做这种题我们通常要整体浏览语段,得知其大意,把握住话题中心。

然后,根据选项的设置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瞻前顾后,尤其是注意句式的对称和关联词的呼应等等。

本段文字围绕乡愁、乡村记忆展开。

第一句话是这个语段的中心句。

“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接着语段抛出一个背景“城镇化建设中”,这个矛盾就出现了。

一方面,我们要推进城镇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保存“乡村记忆”。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该围绕保存乡村记忆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得“留住它”,不让它被城镇建设湮没。

故横线处第一空应填⑤,从而排除了AD两项。

接下来,思维向纵深发展,“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这句话说明,“呵护”比“留住”重要,因为“仅仅只是留住乡村记忆”它会失去原有魅力,即第二处应该填④。

其实,从做题的角度,就可以锁定答案C了。

我们顺着思路,再看既然“呵护”如此重要,那么该怎么做呢?

这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上下文可知,“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是非物质遗产类;而“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是物质文化类。

对于“非物质遗产类”应该用“维护”即选②;而对“物质遗产类”应该是“维修”,也就是填③。

最后一空,其上句“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下句肯定是“让……”,答案只有句⑥符合。

综上分析,本题只能选C。

3.小荷文学社成员从他们喜爱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并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下列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

《包身工》《祝福》《卖火柴的小女孩》《童年》

第二组:

《老人与海》《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甘正传》

第三组:

《陈情表》《与妻书》《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

A.别样人生生活百态家长里短

B.苦难记忆命运抗争绵绵悲情

C.苦难记忆生活百态家长里短

D.别样人生命运抗争绵绵悲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首先必须知道这三组文章的大概内容,包括作者、作品主人公、主要故事情节或主题等等。

很明显,第一组的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他们遭遇了苦难的折磨,在他们的记忆中那是深深的烙印。

所以第一组应概括为“苦难记忆”,由此排除AC。

第二组的人物,都有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和斗志,故第二组可归纳为“命运抗争”。

最后一组,都是充满着悲哀的情感,挥之不去,绵绵不绝。

故最后一组归纳为“绵绵悲情”。

4.阅读下图,对寓意概括最精当的一项是(3分)

A.凡事须谨慎,后悔来不及B.节俭是美德,善小何不为

C.多一点乐观,少一些悲观D.既往莫可悔,当下犹可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做这种题一定要整体把握,不能为表象迷惑。

图画中,面对被打碎的酒瓶,消极悲观的人,慨叹“全完了”;而“乐天派”却说“幸好还剩点儿”。

ABD选项的角度都有些偏差,比如“谨慎”、“节俭”、“活在当下”等。

因此,漫画的最佳立意是“多一点乐观,少一些悲观”,即选C。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顾允成,字季时。

性耿介,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

对策中有曰:

“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

请立东宫,进封王恭妃,非报罢则峻逐。

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

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

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二。

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

二则易间,一难图也。

”执政骇且恚,置末第。

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

偕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抗疏劾之。

略言:

“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

臣等自幼读书,即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

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

”因劾其欺罔七罪。

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

而政府庇之,但拟旨谯让。

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愆,且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

久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

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

允成历任南康、保定。

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

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

“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

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

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

臣等实喜且慰。

不意陛下出禁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

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得创之。

”当是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

帝震怒,戍极边。

维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

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行”。

已而竟寝。

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

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

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

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

皆乞假归,不复出。

(选自《明史》,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厉名节厉:

砥砺B.年来无敢再渎者渎:

亵渎、渎职

C.已而竟寝竟:

竟然D.皆乞假归假:

假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

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D项“皆乞假归”的意思是都乞求能请假回家,此处是官员们请求告老还乡之意。

所以“假”,在句中是“假期”的意思,作“乞”的宾语,而不是形容词“假意”。

故本题选D。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工部:

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C.御史:

中国古代一种官名。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D.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共48年,为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干支、年号纪年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识记能力。

B项“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些职责的是“户部”,而不是“工部”。

工部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

(5分)

(2)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愆。

(5分)

【答案】

(1)前一时期张居正欺骗皇上搞营私活动,陛下认为他不可信,把朝政托付给二三个行为不正的人。

(采分点:

“顷”“罔”“以为”“匪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等接到顾允成等人的奏疏,说房寰已遭到严厉的责备,顾允成他们不应当越出本位胡乱地进言,夺去三人的官服,回家自省罪责。

(采分点:

“切”“让”“省”“愆”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要结合上下文所在语境,先整体把握大意;然后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或采分点抓住。

所谓的采分点主要是文言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罔”,比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

翻译的过程中提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句的采分点是“顷”,译为“不久”,表示时间短暂;“罔”,欺骗的意思;“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匪人”在这里指的小人。

第二句的采分点:

“切”,译为“深切地”“严厉地”;“让”,是“责备”的意思;“省”,反省;“愆”,译为“过失”、“罪责”。

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人物形象。

(4分)

【答案】直言进谏,忠心耿耿;(2分)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归纳。

全文多次写到传主顾允成直言进谏的事情。

从参加殿试作对策,就大胆指出郑贵妃擅威弄权、张居正欺上专权;当房寰连连上疏诋毁海瑞,他气愤异常,连忙上书指责房寰嫉妒贤明、丑化正直的人,简直没有廉耻之心。

从这些事迹,可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就是:

直言进谏、忠心耿耿;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参考译文】  

顾允成,字季时。

性格耿直清高,砥砺名誉与节操。

考取万历十一年(1583)会试,十四年才去参加殿试。

在有政事、经义设问的应考试卷上他写道:

“陛下因为郑妃勤于奉侍,册封她为皇贵妃,朝廷大臣私下担心不已。

请求册立太子,晋封王恭妃,这些人不是得不到皇上答复就是受到严厉的贬谪放逐。

假如不幸而郑贵妃擅威弄权,她的亲戚左右也窃取权力猖獗起来,朝廷内外的危害如何说得完。

前一时张居正欺上专权,陛下认为他不足以信任,而把朝政交付给二三个行为不正的人。

恐怕张居正的专权,还与陛下分成两样。

而这些人的专断,就和陛下合而为一。

分成两样容易离间,合而为一就难以图谋。

”执掌朝政的官员感到吃惊和愤恨,将他列入进士甲第中的最后一等。

适逢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连上疏诋毁都御史海瑞,顾允成气愤异常。

与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上疏弹劾他,大意说:

“房寰嫉妒贤明、丑化正直的人,不懂得人间的廉耻。

我等自幼读书,就了解并钦慕海瑞,认为他是当代了不起的人。

房寰大肆贪污,听说海瑞的风范,本应当感到羞愧而死,而现在却反过来胆敢制造谣言诬陷,我等为此深表痛心。

”因而弹劾他欺君罔上的七条罪状。

”房寰奏疏刚出来时,朝野之士大多感到愤怒。

但执政者偏袒他,仅仅起草了圣旨加以指责。

等到接到顾允成等人的奏疏,说房寰已遭到严厉的责备,顾允成他们不应该越出本位胡乱地进言。

削夺了顾允成等三人的官职,让他们回家自省,而且命令九卿约束处理事务的进士,不要擅自议论朝政。

  

很久以后,南京御史陈邦科请求录用顾允成等,皇上不答应。

巡按御史又说到此事,皇上下诏许他作为教授使用。

顾允成历任南康、保定等县教授。

后为国子监博士,升为礼部主事。

三位皇子一同封王的命令下达后,顾允成与同任礼部主事的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奏上疏劝谏说:

“册立大典多年来没有再敢亵渎的,因为已奉有二十一年颁行的明令诏书。

如今已到了规定的期限,群臣没有不殷切盼望的。

而内阁首席辅臣王锡爵星夜赶到朝廷,一见到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就告诫他们不要说,慷慨地独自担负起事情,我等实在感到欣慰。

不想陛下发出宫中秘密的文书,竟然给了王锡爵私人,三王同时分封的朝议于是达成;即使次辅赵志皋、张位也没有预先听说。

天下的事并不是由一家个人的意见决定的。

皇长子封为王,祖宗以来没有这样的礼仪,王锡爵怎么能独自专断,陛下怎能倡导这样的事。

”在这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的奏疏先前已呈上,皇上震怒,将他们流放到极边远地区去戍守。

朱维京的同官涂杰、王学曾接着上疏,被削职为民。

等到这时,劝谏者越来越多,皇上知道不可以全部罢斥,就只是回答“按照圣旨行事”。

随后封王的事终于作罢。

没有多久,吏部尚书孙鑨等因为考察中查出过失的事而遭到指责。

顾允成认为张位实际上操纵了这件事,上疏极力谴责张位,于是求牵涉到了王锡爵。

张纳陛也上疏竭力而坦直地陈述意见,而且指责了攀附执政者的人。

皇上发怒,将顾允成贬为光州判官,张纳陛降为邓州判官。

他们俩都乞求告假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春蝉

【唐】元稹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

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

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

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

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9.诗歌对蝉的态度有何变化?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诗人开始厌恶春鸠的声音,期待听到春蝉鸣;②等到在商山道听到蝉鸣,又觉得吵闹不堪忍受;③诗人最后希望天降大雨,改变山中之气,让蝉鸣消失。

(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中作者对事物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中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本题中,诗人对蝉的态度由期待到觉得吵闹再到希望让蝉鸣消失。

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10.诗中将“朝阳凤”和“春鸠”、“春蝉”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答案】“朝阳凤”是吉祥鸟,是贤士的比喻;(1分)而“春鸠”、“春蝉”都是聒噪的鸟禽,比喻朝中无真才实学却尸位素餐的人。

(1分)作者运用比喻、对比和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1分)对朝廷奸佞当道的现实的愤懑和控诉,并希望能“荡涤”这股污浊的空气,迎来“晴明”宜人的空气。

(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从“朝阳凤”和“春鸠”、“春蝉”之间的对比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

首先,必须细读诗歌,搞懂这三种鸟的比喻意义;然后,结合诗句去分析作者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3),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4),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5)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6)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7)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8)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言笑晏晏

(2)小人长戚戚(3)朝菌不知晦朔(4)扪参历井仰胁息(5)决眦入归鸟(6)成由勤俭败由奢(7)佳木秀而繁阴(8)举匏樽以相属(每空1分,句中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识记、理解和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名句名篇的考查分为:

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两种,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的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侧重于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对语句熟练灵活运用的能力,兼顾了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需要学生平时反复诵读,达到烂熟于心的效果。

书写时,一定要写正确,多从汉字的构造特点,即以形声字为主的特点入手,从字的偏旁部首入手去理解、去区分。

本题属于识记性默写。

写错或写漏或添加字均不得分。

本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

(1)“晏晏”,欢乐的样子;

(2)“戚戚”,悲伤的样子;(3)“晦”,月末;“朔”,月初;(4)“扪”,摸(从“手”);“参历井”星宿名;(5)“决眦”,意思眼眶睁裂了;(6)本句是有关“勤俭节约”的千古佳句,“成功”来自勤俭;“亡国”多由于奢侈腐败;(7)是对偶句。

“佳木”对“野芳”;“幽香”对“繁阴”;(8)“匏樽”是形似葫芦的酒器。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一张打湿了的人民币

葛取兵

刚考上市一中的女儿无意中翻开了我的相册,相册里有一张陈旧的人民币。

这是一张曾经湿透了的人民币。

这是一张有故事的人民币。

我应该把这个故事告诉她。

三十年前的夏天,在一个静谧的小山村,一切尚在睡梦中,一个叫斌的少年被他的母亲轻声叫醒。

斌睁开眼一看,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天上还有几颗闪烁的星星。

母亲说,今天是你上学的日子。

斌是村子里唯一考上县城高中的学生。

斌立马起床、穿衣、洗漱。

父亲早早起了,正蹲在院子里喝着母亲煮好的稀粥。

院子里停着一辆板车,已码好了小山似的粮包。

母亲说,今天正好顺便把粮食送到粮站卖了。

斌一听,有点不悦,嘟囔道,不是说好了,用单车送我去学校的吗?

那时村子还没有通客车,村子到县城只有一条弯曲如蛇的山路,可以走拖拉机、板车。

村人的出行只能是步行了。

村子里唯一的一辆单车,是村主任的。

村主任原是一名退伍兵,单车是他在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时,立了一等功得的奖励。

村主任也有一个小孩,叫勇,与斌同龄。

斌十分羡慕勇,他们一家有时去县城,勇的父亲骑着单车,他母亲坐在后面,勇坐在单车的前杠,不时张开双臂,像飞翔的燕子,神气!

前不久,村人在晒场上纳凉,勇的父亲说,勇考了乡高中,就用单车送他去学校。

然后又说,村里的孩子考上高中的,可以借单车送孩子上学。

要知道,勇的父亲视车如女人。

当时,斌的父亲反问了一句,当真?

勇的父亲拍着胸脯说,一言为定。

斌听到了,心里就有一种渴盼。

当收到通知书,斌做梦都在想坐单车的那一刻——张开双臂,像一只飞翔的燕子。

可是,今天父亲拖着一辆板车不说,还有一车的粮包。

母亲看出了斌的不悦,悄悄地说,快喝了粥,好赶路,要几个小时哩!

斌不再言语,只是低着头,打着手电,跟着父亲出了村子。

刚出村口,父亲说,忘记了盖塑料布。

八月的乡村,凉爽,露水也很重。

很快斌就发现自己的眼睫毛、头发上都凝结了一粒粒晶莹的露珠。

一路上,斌与父亲边走边歇,赶到粮站,刚好八点钟,开门收粮。

斌的父亲排在队伍中的第三位。

轮到父亲了,收粮的是一位中年女人,胖胖的,像是打了气似的。

胖女人打开父亲的粮包,一捏谷子,说,有点润,差点儿火候,还得晒个太阳。

父亲说,我的谷子干得很,是今天早晨的露水湿润了点。

胖女人眼睛一横,哪来这么多空话,卖不卖,不卖,请便,没人拦你。

父亲立刻说,好,好,好。

然后忙把谷子一袋一袋倒出来,摊在晒场,金黄金黄的。

父亲有些埋怨,哎,瞧我这记性,要是盖了塑料布就好了。

十点半,父亲捧了一把谷子,跑过去对收粮的胖女人说,您看看差不多了吧,我们还等着拿钱送孩子上学报名,您多多关照。

父亲用眼睛瞟了下我,似乎有些愧疚。

或许是后半句话,打动了胖女人,她抬抬眼皮说,好吧。

父亲赶紧开始收谷,一袋袋装好。

阳光下,父亲的头上脸上满是汗水,衣服也湿透了。

斌好几次要上前帮忙,父亲总是让斌在树阴下歇着,语气十分坚决。

一个小时后,父亲卖完粮,匆匆带斌赶到学校,办理报名手续。

交学费时,父亲拿出卖粮食的一沓钱,斌突然明白了,父亲送粮原是为了攒够学费。

斌有点后悔出门时闹的小脾气。

交钱时,有一张湿透了的人民币被退了回来。

办完手续,父亲把余下的钱全部塞进了斌的手中,包括那一张湿透了的人民币。

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校门外,斌的眼泪哗地掉了下来。

斌舍不得用掉这张人民币,因为它凝聚着父亲的汗水,一直留着,一留就是三十年。

正是这张人民币,激励着他在人生的路上奋力前行。

讲完这个故事,女儿眼中满是泪水。

(选自《2018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张曾经湿透了的人民币”背后感人的亲情故事。

B.“我”给女儿讲述这个故事的用意是,告诉女儿要珍惜钱财,不要乱花,要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C.全文不着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涌动着浓浓的父爱,这正是文章的旨趣所在。

D.收粮的中年女人,胖胖的,像是打了气似的。

她打开父亲的粮包,一捏谷子,说,有点润,差点儿火候,还得晒个太阳。

这些细节描写,活画出上世纪体制内的工作人员的俗气、刻板的形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这种题我们的通常做法是:

先整体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其次,根据选项的表述,进行推敲琢磨、比较分析。

如果是选择题要看清题干的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本题B项,错在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有偏差。

全文通过对“一张打湿了的人民币”的故事的讲述,彰显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13.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答案】勤劳质朴;省吃俭用;忠厚善良;爱子心切。

(答出三个即可,每个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既要从作品中找出表现他特点的语句,如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更要善于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的特点。

另外,对于小说,我们还要从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同时结合主题去分析。

从文中可知,“我”考上县上的高中,为了筹齐学费,父亲把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拿去卖,目的是希望儿子有个好前程。

这说明父亲爱儿子。

后面他把卖粮食的钱,全给了儿子,包括那张“打湿了的人民币”,也说明了他爱子心切、省吃俭用。

当胖女人刁难的父亲的时候,他默默地按照要求把粮食在太阳下晒,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