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44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docx

精修版《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W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观的概念、主要功能及传统环境观与新环境观的区别。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

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基本认识,也称为②自然观,或是③人地关系论。

(2)功能:

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⑤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

是一种⑥人地对立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征服自然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

是⑧天人合一或⑨人地归一的环境观,认为⑩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⑪平衡与⑫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1.传统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对自然的认识有何不同?

答案 传统环境观的核心思想是“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而新的环境观是“天人合一”“人地归一”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2.只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吗?

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同时也必须有可持续发展观。

它是多个方面的集合体,不是只有观念的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

(1)该图展示了什么问题?

(2)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两幅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5)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答案 

(1)本图形象地展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状。

(2)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捕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3)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的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加剧。

(4)转变人类的环境观。

(5)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核心思想

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行为表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行为结果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迁移应用1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回答

(1)~(3)题。

(1)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人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3)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C.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D.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 

(1)D 

(2)B (3)C

解析 第

(1)题,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题,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更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3)题,新的环境观强调人地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类与环境是平等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人类的作用,也不能夸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限制,人类与环境应共同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提出背景:

人类经受了人口膨胀、⑬资源短缺、环境⑭污染和⑮生态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⑯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⑰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⑱可持续和⑲发展。

一是要⑳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

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

可持续。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

鼓励经济增长;二是要保证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

全面进步。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

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

中国21世纪议程》。

3.如何理解“可持续”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 “可持续”之涵义即不能损害环境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发展”指人类个体与社会不断谋求进步的生命活动。

“可持续”与“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发展”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是最终目的;“可持续”是发展的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任何片面强调“发展”或强调“可持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

——《逸周书·大禹篇》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山林菹泽(长水草的沼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管子》

(1)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人具有什么思想?

(2)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①为获取粮食多施化肥。

②东海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③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大力推广私家车。

(3)可持续发展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1)可持续发展思想。

(2)①不符合。

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②符合。

伏季休渔可促进鱼类繁殖和生长。

③符合。

生物治虫无污染,利于生态平衡。

④符合。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⑤不符合,易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基本原则。

 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要从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解,具体表解如下: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容

要发展

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基本思想

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发展)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发展)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迁移应用2 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和良性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B.发展生态农业

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D.人均收入减少

E.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F.环境退化

G.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H.提高环境质量

(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的环境观忽视了森林的______价值,可持续发展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______。

(4)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相吻合(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

答案 

(1)左边上为D,下边自左向右为G、F、A;右边上为B,下边自左向右为H、E、C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环境 方式

(4)C

解析 传统的环境观对于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往往被忽视。

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将其开垦为耕地,会导致环境退化、贫困等恶性循环。

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林牧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吻合(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

2.下列言行,反映新的环境观的是(  )

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2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符合新的环境观;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对人地关系思想更高层次的深化。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活动只能适应地理环境

C.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主宰,人定胜天

D.人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发展经济

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行为是(  )

A.用塑料袋购物,用后丢掉

B.玩具、书籍用完后及时放入垃圾箱,保持环境整洁

C.只选购价格便宜的食品,注意节约

D.在家庭里注意水的重复使用

5.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绿色奥运”都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理念。

下列叙述中,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符的有(  )

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地位

B.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都有天气预报

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和自律意识

D.2008年,北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使用清洁燃料

答案 3.D 4.D 5.D

解析 第3题,人地关系要和谐发展,在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时不能超过其承载量。

第4题,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

旧书籍应赠送他人,应购买绿色食品,不乱扔塑料袋。

第5题,“绿色奥运”的主题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6.“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了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开发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 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

“竭泽而渔”就会使鱼没办法持续利用,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7.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产生图中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化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解析 

(1)明确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

(2)结合图中信息予以作答。

(3)根据南方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活动指导 

教材P10~P11活动

提示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

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基础过关]

1.下列不符合新的发展观的是(  )

A.征服自然

B.天人合一

C.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D.人地归一

答案 A

解析 征服自然的观点强调的是人是万物臣服的精灵,是自然界的主人。

新的发展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纪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

马永顺退休后,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他带领全家在16年里共计种树46500棵,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

据此回答2~3题。

2.与马永顺早期的“砍树人”思想相似的是(  )

A.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3.下列选项符合马永顺最终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是(  )

A.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C.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 2.D 3.A

解析 第2题,D选项与“砍树人”思想都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观点。

第3题,A选项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4.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行之有效的办法是(  )

A.让下一代人去解决这个矛盾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发展科技,以便更多地开采资源

D.为保护环境,必须取缔污染企业

答案 B

解析 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行之有效的办法。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不是按“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组合的是(  )

A.丘陵缓坡

梯田

B.天然草地

人工牧场

C.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D.原始林

人工林

6.下面的人类活动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是(  )

A.森林采伐量应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

B.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

C.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

D.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答案 5.C 6.C

解析 笫5题,由材料可知本题组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是自然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其自然状态,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

第6题,森林的采伐量应控制在木材自然生长量之内,否则会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小;呼伦贝尔草原和新疆为半干旱、干旱气候,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商品粮基地,在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都会造成土地沙化。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巨大障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材料二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

(1)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庞大的人口数量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严重的环境问题

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2)结合材料一、二中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面对上述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1)A

(2)资源方面:

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环境方面: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解析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是影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一定要控制人口数量。

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能力提升]

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双选)(  )

A.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B.人口加速增长

C.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D.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9.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双选)(  )

A.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C.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8.CD 9.AD

解析 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能源利用问题。

第8题,由图看出,人口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是同步变化的,因此不能说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不同年份人口总量增速快慢不同,因此也不能说人口加速增长。

2010年~2017年期间,GDP曲线与能源消费曲线差距呈减小趋势,因此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由图可直接看出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第9题,增加煤炭使用量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节能减排,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会加大对矿物能源的消耗,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报》2016年5月13日消息: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印发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典型经济的通知》,向全国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动循环经济全面深入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循环经济的是(  )

A.秸秆焚烧还田B.矿渣生产水泥

C.垃圾转移国外D.污水灌溉农田

11.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  )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秸秆应直接粉碎还田,垃圾转移国外不能消除污染,污水不能灌溉农田。

第11题,循环经济是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型的经济模式。

12.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指导下,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B.提倡有节制的使用私家车

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低碳经济的理念可以看出,在空调房里健身,耗费的能源多,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13.读“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

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解析 第

(1)题,重在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根据图例判读四类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在我国的分布,不难得出结论。

(2)题,M地区是我国沿海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三个地区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但是京津唐的水资源不足,长三角和珠三角能源和矿产不足。

第(3)题,N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