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27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docx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

中心名称:

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明信息表

时间:

2010年6月18日(盖章)

中心

名称

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名 称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单位性质

1.高等院校2.科研机构

√3.企业4.其它

联系人

宋树群

联系电话

手机

地址

芜湖江东路9号

所属领域

■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社会发展领域

单位职工总数

1284(其中大专学历以上404)

主要经济指标(上一年度)

销售收入

利税

出口创汇

118970

3176

9316万美元

单位简介(200字左右)

江东船厂成立于1945年,地处安徽省芜湖市,隶属于中国外运长江航运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是集团重点骨干造船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最大造船企业。

在造船总吨位、出口船舶、船舶种类均属第一。

厂内拥有各类设备900多台套,年造船46000综合吨,生产各类甲板机械300多台套。

多年来,已向国际船舶市场出口油轮、重吊船、多用途船和快速集装箱船等100余艘。

为融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芜湖市政府关于兴建船舶工业园区的战略,江东船厂拟以新体制、高起点、快发展、早见效的策略,寻求新的战略投资者,在船舶工业园区建设江东新厂,谋求更大的发展。

备注

申报书目录

一、中心名称1

二、依托单位1

三、合作单位1

四、主管部门1

五、申报日期1

六、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1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二)建成后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5

七、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6

(一)国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6

(二)省内的现状及技术需求9

八、依托单位情况10

(一)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及成果转化情况10

(二)有关人员队伍、基础设施、试验装置等情况11

九、组建内容及实施方案设想12

(一)组建中心的目标和任务12

(二)组建若干专业设计中心14

(三)建设安徽省海船研发设计平台公共服务中心17

(四)建设海船船用电工产品验证平台18

(五)组建方案18

(六)中心的组织机构及管理运行模式23

(七)如何发挥在行业科技进步中的带动作用26

(八)有关经费预算:

包括申请财政拨款、贷款和自筹资金28

(九)主要新增仪器设备软件清单32

一、

中心名称

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依托单位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三、合作单位

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组建,合作单位为中国长航长江船舶设计院、上海船舶设计院。

四、主管部门

中国外运长江航运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

五、申报日期

2010年6月18日

六、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组建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①、该中心的组建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对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作为船舶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基本原则是:

稳定造船订单,保持生产增长。

积极应对推迟接船和弃船风险,防止出现大量撤单问题,力争船舶企业按期完成订单任务,保持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政策引导,扩大船舶需求。

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落后老旧船舶,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推进结构调整,整合造船资源。

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资源,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船舶制造业和配套业协调发展。

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船用配套设备水平,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包括:

稳定船舶企业生产。

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积极发展修船业务。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船舶企业管理。

与我国船舶工业冲刺世界第一目标同步,《安徽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该规划符合安徽经济长远发展的需求。

根据《规划》,我省将从引导省内航运企业优先在本省修造船舶;鼓励船舶配套产品间接出口;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对建造中船舶实行抵押融资;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及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船舶产业能力和水平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加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政策支持;在加强船舶专业人才培养等六方面支持省船舶工业的发展。

该中心的组建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8年世界船舶工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的发展动态。

在市场方面,散货船需求空前旺盛,吸引了大量的船企竞争,使得散货船建造企业集中度降低,趋于分散;在船型和新产品方面,受巴拿马运河扩建和许多国际新标准和规范相继生效的影响,船型正在向更大型化和新型化趋势发展;在船舶融资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亚洲航运、造船市场持续繁荣等因素综合影响,世界船舶投融资重心正在从欧洲向亚洲转移,焦点将在中国和日本。

国际船舶融资重心转移,说明各家银行对亚洲船舶融资前景表示乐观。

正是这些特点交织在一起,才使得2008年船市再现高潮,同时船市持续火爆也将这些特点烘托得更加清晰。

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全球的造船产业转移与行业景气将加快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全球主要船厂的产能已充分利用,手持订单量相当于3-4年的作业量,这使得新增订单更容易流向产能不断扩大的中国造船厂。

欧洲、日本的造船企业大都不大景气,造船业向外转移的趋势在继续,中国有望承接造船业的产业转移。

此外,中国较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造船业的稳定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近几年领先全球,与日、韩等国不同,中国的造船业可享有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6-2010年中国船舶运力增长总需求量为3100万载重吨,年均620万载重吨,2010年之后如果国际造船市场步入下降周期,中国船企仍可通过满足内需而维持发展。

2010至2020年,中国总需求量将达到4200万载重吨。

该中心的组建可以推动企业自身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愈加苛刻,迫使生产企业在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通过大力提升工艺制造水平、配套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等手段,以期达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的目的。

建设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2)组建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江东船厂成立于1945年,地处安徽省芜湖市,隶属于中国外运长江航运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船舶行业向亚洲的转移,江东船厂抓住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在生产工艺上,使之进入了世界船舶的先进行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2008年中国船舶报第8期的报告,在“2007年中国造船企业三大造船指标前五十强”中,江东船厂三项指标均榜上有名,其中,造船完工为37名,占全国份额的0.14%;承接新船订单数量为33名,占全国份额的0.54%;手持船舶订单数量为40名,占全国份额的0.40%。

企业现有员工4500余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

厂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水域岸线1500米,拥有2万吨级和5万吨级纵向滑道船台以及各类造船设备1000余台套。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可达到造船5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40亿元,年利润5亿元;2020年达到造船100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80亿元,年利润8亿元。

船厂严格按国际标准管理生产,产品已获德国劳氏船级社、法国船级社等船级社认可。

我厂有建造出口船舶达15年历史,从成品油轮到多用途船、从集装箱船到大型散货船,1999年8月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正在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我厂依托中国海洋及工程船舶设计院(708所)、上海船舶设计院(SDARI)二室、四室等共同研发和引进国外新船型、机型。

先后在国内首制了出口德国的1100TEU快速集装箱船和10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曾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我厂已出口希腊的57000t散货船是安徽省迄今为止所建造的技术先进载重吨位最大的船舶。

其中12000t、57000t船均获得国家船舶设计优秀奖。

公司设有工程计划部、生产准备部、质量控制部、精度控制处、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公司在整合原有生产优势资源的同时,投入资金进行装备技术的提升及优化,使公司不断地成长扩大。

综上所述,我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技研发队伍,并具有较强的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能力及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具备建设研究中心的基础条件。

(二)建成后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

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

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与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联系,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

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有效整合技术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研究中心的组建加强了对海船及其配套的技术研发,使其带动该行业上游及下游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地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为地方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研究中心的设立,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安置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金融危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组建研究中心,提高了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但使企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而且引领了整个海船行业技术变革,带动了行业的技术发展,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海船制造方面的技术差距。

江东船厂是安徽船舶建造的龙头企业,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及装备的提升,对于增强我省船舶制造业能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推动我省船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我省船舶工业综合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扩大国内外船舶市场占用份额,实现我省船舶工业新的飞跃,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

七、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国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船舶技术向大型化、高技术化方向迅速发展,如30万吨级油船、8000-13000TEU集装箱船、17万吨-38万吨级大型散装船等。

同时,贯彻国际海事组织(IMO)新规定,安全、环保等新要求,引发了船舶配套领域技术的不断更新。

欧洲及日、韩厂商努力扩大国外市场,各品牌厂商都十分重视科研投入与技术发展,有较强的原创技术科研实力。

如船舶动力技术,差不多每半年就有新的机型或新技术推出,以适应国际新船型、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船用设备技术发展正在向高效率、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向经济、可靠、节能、环保趋势推进。

回顾2008年的世界船舶市场,国家层面呈多头竞争格局,主流船型主导船市,高附加值船形成垄断。

散货船引领船市行情,集装箱船持续兴旺,万箱级船出现“井喷”行情,油船成交量大幅回落,但新船价格加速上扬。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造船强国纷纷将目光转向了高附加值船的研发、设计与建造上,最近几年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更成为这些造船强国争夺并坚守的终极领域,一向以建造高附加值船为主业的欧洲船厂,更是想法守住这块他们船舶市场竞争的最后阵地。

欧美国家、日本和韩国造船企业建造高附加值船走过了较为漫长的道路,期间的经验十分丰富,有不少经验值得中国研发该类船舶学习和借鉴。

现就将当今世界主要高附加值船舶建造国家、建造集中度及其市场潜力的情况作以概括。

另外。

近几年国际海事组织(IMO)不断以强制性公约、规

则的形式来加强对海洋环境乃至大气环境的保护。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行业组织等也不断推出新的行业标准,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酝酿着更为严格的区域性标准,这些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推进绿色造船是未来船舶工业发展的大趋势,绿色造船主要内容及其要求包括:

绿色造船绿色设计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船舶制造、营运乃至拆解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环保问题,严格按照国际海事组织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采用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设计方式。

绿色生产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工艺,推行精细化和数字化造船,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和材料的利用率。

绿色材料选择容易回收、便于加工、无毒无害、性能高效的材料。

绿色管理在造船生产管理过程中,不断改善作业环境、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同时采用先进设备,高效使用材料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省内的现状及技术需求

安徽发展船舶工业优势明显,安徽岸线资源丰富,长江贯穿全境343公里,适宜造船的岸线约152公里,现用于造船的仅约37公里,不到1/4。

人力资源充裕和区位等方面,安徽也很有优势。

“十一五”以来,安徽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接长三角船舶产业梯度转移,船舶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08年,安徽全省造船企业107户,直接从业人员3.6万人,已成为我国内河造船重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安徽造船能力快速提升。

全省具备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资质的企业,从1个市3户企业发展到6个市31户企业,最大船型为5.73万载重吨散货船;造船能力从50万载重吨上升到130万载重吨。

2008年(应上报2009年数据),全省造船完工量121.4万载重吨,完成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2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33倍;实现出口交货值19.5亿元,增长1.4倍;手持船舶订单260万载重吨。

目前,安徽造船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已形成芜湖、巢湖、安庆、马鞍山、池州、铜陵等沿江地区6个万吨级造船产业集群,宣城和蚌埠、阜阳、淮南、六安等沿淮地区5个千吨级造船产业集群。

安徽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船舶配套发展缓慢、骨干企业优势不明显、人才缺乏等问题日益显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远洋船舶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新船订单开始减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企业融资日益困难,安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为此,安徽要求以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产业转移良机,实施错位发展,稳定造船订单,提高配套能力,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推动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骨干优势企业,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实现安徽船舶工业“双千工程”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八、依托单位情况

(一)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及成果转化情况

我厂目前在造船领域已经研究、开发了12000T吨多用途船、1100TEU快速集装箱船、10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和目前安徽省建造吨位最大的57000吨散货船。

其中12000T多用途船已经承接定单22艘,建造了19艘,交付使用了16艘,倍受国外船东青睐。

由于甲板承载能力的增加和起吊能力增至150吨的这些特殊的设计开发,拓宽了船运市场,再者,我厂自行完成送审设计的10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采用冰区油漆,能在零下20℃冰区航行,能在蒲氏6级风力打开整片舱口盖装卸,采用了65°大舵角舵机,增大了靠离码头,慢速航行时的回转性能,填补了我国该类船型的空白,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中还作出了专题报导。

目前该船一次性承接订单12艘,出口至德国,创汇数亿元,并获得零八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57000DWT散货船是我厂近年来与上海船舶设计院共同研发,并自行进行生产设计的我省迄今船舶建造吨位最大的船舶。

该船的技术特点是:

能够满足目前最新散货船的规范要求,即按CSR(共同结构规范)要求和燃油舱的双壳保护要求,通过采用有限元计算,采用一定比例的高强度钢,对船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空船重量,增大了该船的载重量。

其中,该船自行研制成功的艉管总成,轴、舵系的工艺、工装设计,大轴颈精度抛光机和多功能镗孔机,均通过省科技厅“查新”程序,正在申报实用型专利。

公司拥有多项专利,自主研发的有:

船舶机械放线系统、纵向船台滑道气囊辅助下水装置、自动倒桅机构、集装箱船球鼻艏分段平移小车、活动式货架、带有油水阀的电动空压机储气筒、柴动空压机用储气筒等专利。

合作开发的有:

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金属型模具夹紧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的结晶振动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金属型模具合箱定位装置、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差动齿轮减速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水冷装置、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风冷装置、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等专利。

(二)有关人员队伍、基础设施、试验装置等情况

江东船厂组建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领衔,配有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8人,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了160吨程控肋骨冷弯机等,2004年自行研制设计大电流发生器解决了定相校核的难题,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和用电安全,此项成果获得交通部QC成果奖,近年来,我厂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海洋船舶设计院(708所)、上海船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艺研究院(611所)等产学研联合关系。

中心产品研发团队人员结构合理,多人曾独立完成各种重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主要研发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曾独立或协助组织过很多项目的成果开发,因而研发队伍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有能力完成本中心的研发工作。

我厂具有开发和生产特种船舶及7万吨级以上船舶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企业的工艺工装和检测手段基本齐全,生产与试验设备可满足工艺研究试制阶段基本的试验需求。

2007年,江东船厂转变原有的造船模式,推行精度造船,不断创新工艺,优化流程,刷新多个原始造船纪录,成功打造了新形势下的“高技术造船企业”。

2008年底,我厂又研发出5.7万吨散货船,该产品首次采用韩国产的大型低速柴油机,其中推进装置系统采用了6项技术专利项目,分别获得长航集团、安徽省政府2009年度重大科技进步的奖励,属安徽省目前建造的最大吨位的船型,在国内居领先地位,2008年企业已进行5万吨级船台滑道、舾装码头技术改造,预计达产年可新增3-7万吨级级船舶5-6艘。

九、组建内容及实施方案设想

(一)组建中心的目标和任务

研究中心坚持“科技兴企”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公司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

加强市场调研和发展研讨,掌握国际同行业科技发展动态,捕捉适合企业产品发展的市场信息。

通过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及与各大院校建立的“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合作研发平台。

建立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每1~2年造就一个新产品,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应为领先水平,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发展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的工作,力争使技术中心拥有开发5~10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具备相关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及二次开发能力。

公司技术中心通过扩建,建设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发展规划如下:

(1)公司将技术中心进行扩建,不断完善技术中心设施,将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技术先进、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研究中心。

中心下设:

技术委员会、中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

中心办公室下设三大部门:

研究开发部、财务部、共建办公室。

(2)建立安徽省海船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及培训学校,对行业或领域进行人员培训,培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中心对外开放,接受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任务。

(3)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心海船建造的工艺设计,使中心的工艺设计水平符合海船工业发展的需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引进国际一流的加工生产流水线、国际先进的检测、试验设备,生产海船及其配套产品,实现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中心总体研发水平在同行业居领先水平,特别是向高效率、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向经济、可靠、节能、环保趋势推进。

(5)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接纳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到中心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

(6)为适应IMO国际海事组织的“PSPC”新的涂层标准要求,计划建立涂层标准试验基地,管系、模块化安装试验基地和分段无余量建造、合拢试验小组等三大试验中心,努力与国际造船新技术接轨,为安徽的海船工业再创佳绩。

(7)在激光焊接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船舶设计理念,为船舶制造的低成本、轻自重、大载量做好技术保障。

同时,实现激光焊接技术在船舶建造中的全面实施,提高大功率激光焊接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稳定性。

(二)组建若干专业设计中心

设计是现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环节。

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涉及船舶水动力性能及船舶结构——性能技术,是船舶设计的热点,主要包括船舶航行性能预报和优化设计技术,是确保船型具有优秀的航行性能和结构性能的保障,是新船开发的关键着眼点。

随着船舶不断向专业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设计水平,缩短设计周期,设计出经济、高附加值的船舶已是相当必要的。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整船设计平台建立及应用、整船建造及其工艺关键技术、船舶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六大领域组建一批专业设计中心。

1、船舶技术系统设计中心

设计内容:

具有性能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功能模块的船舶技术设计系统,能进行海洋不锈钢危险化学品船、多用途集装箱船、成品油船等船型的设计,以及内河豪华游船内河货滚船等标准船型设计研究。

目标与经济技术指标:

具有性能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功能模块的船舶技术设计系统和海洋船舶的设计能力;完成特殊海洋船舶的技术设计并通过中国船检认证;设计船与母型船同比结构重量降低2~3%,阻力同比降低1~2%。

2、船舶三维数字化生产设计中心

设计内容: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三维数字化生产设计平台;该平台能全面完成三维船体放样、三维管路和电气布置、三维舾装设计、整船(或分段)虚拟装配、生产数据输出等功能;利用该平台进行特种船舶三维生产设计的应用研究。

在船舶三维生产设计软件平台上,针对特种船舶三维生产设计特定需求,二次开发专用平台并对外承担设计。

船舶三维数字化生产设计中心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特种船舶船体、管系、管系托盘、电气、支架等基础件三维模型库建立;

(2)肋骨线、结构线生成与型值表输出,数控切割数据输出等专用软件;

(3)管系托盘管理表、管系安装图库、管子安装图图线生成等专用软件;

(4)电缆清册生成、电缆拉敷册数据生成,电气安装图图线生成等专用软件;

(5)船舶生产设计数据输出与数据库集成软件;

(6)海船和特种船舶生产设计过程和数据管理软件;

(7)二次开发的软件在特种船舶三维生产设计中的应用。

目标与经济技术指标:

海船三维生产设计专用平台,覆盖船体、管系、电气、托架、电缆拉敷、生产设计数据输出、生产设计过程管理等专用软件功能;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