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4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7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教师编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过程性)(4)表现性目标取向(个性化表现,多元性,描述教育情境中的“际遇”将要干的事情,创造性)。

六、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与层次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1)认知领域;

(2)情感领域;

(3)动作技能领域。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1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即幼儿园教育目标(长远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中长期目标)

3学期目标(中期目标)4月(或几周)计划(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近期阶段目标)

5某一教育活动目标(近期具体目标)

七、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目标表述的角度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2)从儿童的角度

表述,指明儿童通过学习达到的发展。

(二)目标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

(2)表现性目标;

(3)展开性目标。

八、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时代性原则;

(5)缺失优先原则;

(6)辩证性原则。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内涵

通常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

(2)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与依托。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1)有助于儿童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2)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

(3)有助于发展儿童

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

(4)有助于培养儿童情感态度的内容。

四、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目的性原则(与课程目标一致);

(2)适宜性原则(考虑发展的适应性);

(3)生活化原则(源于生活、并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4)兴趣性原则(是儿童感兴趣的、关心的);

(5)基础性原则(要有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

(6)逻辑性原则;

(7)价值性原则;

(8)直接经验性原则(能够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

(9)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要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基本方法

(1)逻辑组织法(逻辑顺序);

例如分科教育

(2)心理组织法。

例如综合教育(心理顺序)。

(二)常用方法

(1)纵向组织法;

以先后顺序排列,螺旋式递进。

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

(2)横向组织法。

强调各种知识的融合,运用,与儿童已有知识经验连为一体。

(三)基本要求

(1)连续性;

(2)顺序性;

(3)整合性。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内涵

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计划和实施的关系)

(1)忠实取向(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忠于课程计划);

(2)相互适应取向(教师可根据课程实施

中的具体情况适当、适时加以调整);

(3)课程创生取向(教师与儿童共建课程)。

课程实施中三种取向的关系:

(1)教师应该以审慎的眼光来看待课标与教材,忠实的同时应注意

调适与创生;

调适与创生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忠实,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2)在课程实施中三种价值取向的倾向度应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三、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1)课程计划因素;

(2)一线教师因素。

四、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的内容:

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

动;

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儿童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1)教育教学计划的类型;

(2)教师拟订教育教学计划;

(3)制订计划的过程;

(4)教案的设计。

五、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手段与途径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

(1)观察;

(2)实验;

(3)游戏操作;

(4)参观;

(5)谈话、讨论;

(6)讲解、讲述。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手段

(1)实物;

(2)图书;

(3)挂图、图片、照片;

(4)幻灯片、录像带;

(5)自制教具;

(6)多媒体信息技术。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途径

(1)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游戏;

(3)日常生活活动;

(4)自我活动等其他类型活动;

(5)家、园、社区的合作。

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评价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

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做出判断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既是课程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实施的起点,它伴随着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儿童教育评价的中心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一)评价目的—为什么评

(1)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

(2)管理课程。

(二)评价内容—评什么1.课程方案评价

(1)方案以及方案中的各个要素、部分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是否以先进的课程理论为指导;

(2)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各要素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是否符合原先的指导思想。

2.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1)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反应,指主动性、参与程度、情绪表现等;

(2)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指对儿童的控制程度、课堂管理方式、教育机制和技巧等;

(3)教师与儿童互动的质量;

(4)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等。

3.课程效果评价

(1)评价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

(2)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

(3)了解教师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怎样的提高等。

(三)评价主体—谁来评

(1)发挥儿童评价主体的作用;

(2)发挥教师评价主导的作用;

(3)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着发展评价的实施。

(四)评价标准和指标—按何标准评1.课程评价标准的意义

(1)导向作用;

(2)诊断作用(3)规范和改进教育的作用。

2.科学的评价标准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

(1)准确性,指评价标准能保证所有的信息是需要的、可靠的;

(2)有用性—指评价结果具有实用价值,能为各类对象提供丰富的信息,并对课程的发展、应用推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合法性—指评价过程应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教育机构和个人的权益;

(4)可行性—指切实可行,投入的人力、物力适宜有效。

(五)评价类型与方法—怎样评

(一)评价类型

(1)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上划分,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从课程评价的方法划分,可以将课程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课程评价划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4)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以将课程评价划分为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

(5)根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评价方法

评价应该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应该根据评价目的与内容,综合采用观察、谈话、测

验、作品分析、调查、档案分析等多种方法。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

(2)差距评价模式(普罗沃斯);

(3)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

(4)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

(5)CIPP评价模式(斯塔佛尔比姆,背景,熟输入,过程,结果)。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实例

1、档案袋评价(嵌入式评价)2、多彩光谱评价方案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和费尔德曼的认知发展,包括了七个智能领域15种能力

2、作品取样系统—表现性评价,包括三个部分,发展指引与发展检核表,作品集,综合报表等

第六节中外着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

国外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斑克街

始于米切尔对杜威的影响,关注点集中在进步主义和心理健康,基本理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其个性发展不可分离,社会学习是其方案核心,发展-互动模式,主题网和课程论是其常用工具。

二、蒙台梭利

1、由生活联练习,感官训练(触觉训练是核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四个方面组成。

2、教师是指导员

3、其课程模式长处为,对儿童的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的观察,及时的给予指导。

三、海伊斯科

1、基础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2、课程实施由“计划-做(工作)回忆”三个环节组成

四、瑞吉欧

1、理念来源于三个方面,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心理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受杜威,克伯屈,艾沙克斯等的影响

2、“集体学习”包括儿童和成人,三个主要参与者,儿童,教育者,家庭。

缺一不可。

3、方案活动是其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马拉古兹称之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4、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

5、项目活动是其教育方案的核心和灵魂。

如果眼睛能够越过围墙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我国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陈鹤琴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教师,教材是教育三大要素,他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主要有:

(1)学期课程结构“五指活动”。

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

(2)课程实施,“整个教学法”游戏法使整个教学法更具体化(3)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混合法。

二、张雪门行为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及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自主与主体特质”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整合性;

(2)生活性;

(3)趣味性;

(4)动态性。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1)从活动的结构角度可分为学科领域结构的教育活动和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

(2)从活动

的特征角度可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

(3)从活动的内容领域角度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教育活动;

(4)从活动的性质角度可分为儿童自主生成活动和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

(5)从活动的组织形式角度可分为集体活动、区角(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是对一系列外部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儿童的学习。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

(1)对学习活动目标的设定;

(2)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3)对学习情境的发展;

(4)对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对学习过程的安排和调整;

(6)对学习对象行为的预测和评估等。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表扬、批评、惩罚、奖励等方式是强化的基本手段;

(4)注意榜样对儿童学习的影响。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1.知识的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表现为:

(1)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

(2)强调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和反省;

(3)教育要适合不同水平儿童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2.最近发展区理论

(1)社会交往对于儿童知识建构的价值;

(2)“最近发展区”和“鹰架教学”。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渗透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内容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分析

(一)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

(1)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2)儿童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各领域的教育目标;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不同目标取向

(1)行为目标;

(2)生成性目标;

(3)表现性目标。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1.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目标表述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行为、条件、

标准。

2.目标表述的具体要求

(1)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

方法来取代;

(2)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3)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

(4)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内容分

(一)教育活动内容的类别

教育活动内容可分为认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儿童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

(2)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配合

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4)能引发和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

(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

(1)从兴趣入手;

(2)从经验入手;

(3)从教材入手;

(4)从联系入手。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概述

(一)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1)教师;

(2)儿童。

(二)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1)灵活性原则。

①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

②灵活处理“抛球”与“接球”的关系;

③灵活处理角色身份;

④灵活调整活动节奏。

(2)主导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性策略

(一)观察策略

(二)导入策略

(1)激趣导入;

(2)游戏导入;

(3)情境导入;

(4)问题导入。

(三)提问策略

(1)启发式提问;

(2)分散式提问(发散式提问);

(3)层叠式提问。

(四)回应策略

(1)重复;

(2)反问;

(3)提炼。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1)尊重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情境性原则;

(5)个别化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对儿童学习的评价内容

(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2)儿童的情感态度;

(3)儿童的学习方式;

(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5)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6)儿童的学习习惯。

(二)对儿童发展的评价

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儿童的发展性指标加以整理,从不同的智能发展领域出

发,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儿童能力发展评估项目和内容相结合,这样的评估是给每位儿童准备的,也是可以通过对若干次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其他活动来加以记录和做出总结性评价的。

(三)对教师“教”的评价

1.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1)统一性;

(2)整合性;

(3)针对性;

(4)可操作性。

2.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1)适宜性、有效性;

(2)针对性、挑战性;

(3)多元性、整合性;

(4)自然性、开放性。

3.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1)适宜性。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考虑学科

性质和教学情境;

③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

(2)有效性。

①对儿童经验的提升;

②对提问策略的把握。

4.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

(1)相宜性、启发性;

(2)多样性、开放性。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式

(1)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

(4)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5)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

第三章学前健康教育

第一节学前健康教育概述

一、健康的含义与标志:

一是身体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

三是社会健康。

二、幼儿健康的特性

幼儿健康是指儿童期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能较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

性格开

朗,情绪乐观,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智力发展正常。

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布拉姆)

(1)环境(化学,物理和社会环境)

(2)生物学因3)生活方式4)保健设施的易得性(卫生保健)。

四、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

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园健康教育主要是指:

在幼儿园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儿童健康认识、改善儿童健康态度、培养儿童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儿童健康为目的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五、学前健康教育的意义

(1)学前健康教育是保护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需要;

(2)学前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

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前健康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学前健康教育目标

一、确定学前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

(1)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

(2)儿童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是确定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直接依据。

二、学前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及要求

《纲要》明确指出学前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三、学前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

包含终极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层次。

学前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包括:

(1)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身心

健康发展;

(2)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儿童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

(3)帮助儿童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四、学前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一)幼儿园、家庭、社会多通道实施

(1)学前健康教育;

(2)家庭健康教育;

(3)社会健康教育。

(二)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相结合

第三节学前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前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儿童身体健康教育

(1)体育锻炼;

(2)生活卫生习惯;

(3)饮食与营养;

(4)安全自护。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2)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4)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5)性教育;

(6)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二、选择学前健康教育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的内容与目标要保持一致;

(2)教育内容与儿童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

(3)教育内

容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吻合;

(4)教育内容适当考虑社会因素;

(5)教育内容要为儿童一生发展服务;

(6)教育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三、实施学前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5)全方位渗透原则。

第四节学前儿童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具体参看《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八节“学

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二、学前儿童动作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具体参看《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第三章第一节“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婴儿手的动作发展

(1)本能抓握;

(2)手眼协调;

(3)动作逐渐灵活;

(4)精细动作的发展。

(三)儿童动作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1)粗大动作技能的发展:

①走路、跑步能力的发展;

②跳跃能力的发展。

(2)精细动作的发展:

①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②手动能力的发展。

(四)动作技能发展的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

(1)年龄差异;

(2)性别差异。

第五节学前儿童身体锻炼与体育活动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遵循0~6、7岁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增

强其体质,发展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二、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目标

(1)激发学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前儿童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发学前儿童的运动潜能;

(2)激发学前儿童活泼、愉快的情绪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培养学前儿坚

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3)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发育、机能协调发展,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

(一)基本动作

(1)走;

(2)跑;

(3)跳;

(4)投掷;

(5)钻爬与攀登;

(6)平衡。

(二)体育游戏

1.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1)游戏前的准备①熟悉教材,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制订计划;

②物质准备;

③其他准备

(2)游戏开始①集合学前儿童;

②分队(组)和分配角色。

(3)游戏进行中①讲解新游戏。

②学前儿童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③小结讲评。

④游戏进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调节活动量,注意孩子的发展;

第二,注意动作的发展;

第三,注意培养学前儿童遵守规则的行为,重视品德教育;

第四,注重安全问题。

(4)游戏结束①整理活动;

②讲评;

③组织部分学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