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9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痴呆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Word文档格式.docx

与痴呆引起的睡眠障碍有关。

8、生活自理受限:

与痴呆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关。

9、有外伤的危险:

与痴呆引起的行为异常有关。

【重点观察】

对于痴呆患者观察要点应放在观察患者远记忆力、近记忆力及定向记忆力障碍程度,观察患者情感表现、行为及人格的改变,有无幻觉、妄想,有无失语、失认,有无语言障碍等神经症状。

1、记忆力障碍:

记忆力下降常常是痴呆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开始是记忆力下降‘随病情的发展,记忆力完全减退甚至丧失。

所以对于痴呆患者要注意其记忆力下降的程度,患者出现近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不能麻痹大意要尽快送往医院精神科检查确诊。

2、定向力障碍:

观察患者有无迷路或不认识家门,不会使用最常用的物品等定向力障碍的现象发生。

3、行为以及人格异常:

在老年痴呆不断进展的过程中,约有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如无目的走动,藏东西,反复问问题,骂人‘打人等。

异常行为的发生往往很难应对,强行制止反会使行为加重,所以加强观察,预防异常行为的发生比被动应对更为重要。

4、语言功能障碍:

痴呆患者常有语言能力的障碍,患者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话,或听不懂别人的话,也不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变得不流利,逻辑性不够,不能与外界进行很好的交流。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观察。

【一般观察】

1、饮食状况:

痴呆患者因精神症状支配可出现拒食、少食、贪食或随地捡脏食物等,护士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

观察患者进食进水的数量、质量、食物的软硬度以及进食过程中有无呛咳、误食或窒息。

2、大小便情况:

痴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注意观察大小便的次数,有无便秘或失禁,尿潴留或尿失禁。

3、睡眠情况:

对于痴呆患者,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症状,包括失眠、嗜睡、睡眠规律颠倒。

护士应加强观察,寻找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尽量消除。

4、个人卫生情况:

痴呆患者大多不能生活自理,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如头发、口腔、皮肤、会阴是否清洁,指甲是否过长等,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

5、感染:

由于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

常见的有呼吸系统感染如坠积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褥疮的形成以及泌尿系感染。

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注意患者有无发热、咳嗽、咳痰;

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和量以及皮肤是否完整等,观察是否有感染的发生。

6、安全:

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巡视病房,细致观察患者动态,防止患者因迷路而走失,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等意外事件发生。

7、并发症:

对合并高学压,冠心病,肺部疾病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早期发现严重并发症。

 

腰椎穿刺术病情观察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

一、腰椎穿刺术

主要用于取得脑脊液以检查其性质并测其压力。

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血管病、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还可以用于鞘内注射药物和造影剂以及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

⑴测定脑脊液压力。

⑵中枢系统感染:

如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炎等诊断、鉴别。

用于判断上述感染的治疗效果。

⑶疑诊原发性颅内肿瘤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颅内转移时,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⑷疑诊脑血管破裂、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⑸做脑脊液动力学实验,了解椎管内有无梗阻性疾病。

⑹通过腰椎穿刺,施行气脑造影,脊髓造影等检查。

2、治疗性穿刺

⑴经腰椎穿刺放出适量脑脊液,可降低颅内压。

⑵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部手术之后,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膜刺激症状,减少蛛网膜颗粒阻塞、蛛网膜下腔粘连及脑积水发生的可能。

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等疾病,可行椎管内注入抗生素或化疗药物。

⑷急性枕骨大孔疝,脑室穿刺引流病情无好转时,可经腰椎管内加压注入生理盐水,使小脑扁桃体复位,抢救生命。

⑸蛛网膜粘连,可经腰蛛网膜下腔适量注入气或水治疗。

⑹颅内压过低需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者。

【术前观察】

1、精神状态:

不合作患者应有助手协助保持患者体位,防止术中患者乱动折针,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

2、药物:

腰穿前2h内不宜用甘露醇等脱水剂,以免影响脑脊液的真实压力。

3、小便:

观察膀胱是否充盈,穿刺前嘱患者排尿便,在床上静卧15~30min。

4、体位:

取侧卧位,背部齐床头,头向前屈,膝关节屈曲双手抱膝,使腰椎后凸,使椎间隙增大,协助患者使动作应轻柔。

勿过度弯曲以免影响患者呼吸。

5、穿刺部位的皮肤:

穿刺部位的皮肤、软组织或脊柱感染者应禁止行穿刺。

6、血象:

如有血液系统疾病及血小板小于50×

109/L者也应禁止行穿刺。

【术后观察】

1、头痛: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4~6h,24h内不宜下床活动,多进饮料,以防穿刺后反应,如头痛、呕吐、恶心或眩晕等。

颅内压较高者不宜多饮水。

2、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如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散大、心率减慢、呼吸异常等脑疝前驱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脑血管造影病情观察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

脑血管造影舒适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将含碘造影剂注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来了解脑血管本身的形态和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1、脑出血患者而有手术抢救指证者,但血肿位置不明确,需要做脑血管造影。

2、脑出血疑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者。

3、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所致。

为了明确诊断,以便手术治疗,必须做血管造影。

4、脑瘤患者有中风发作,不能与脑出血、脑梗死鉴别时,也可以考虑做脑血管造影以帮助鉴别诊断。

5、颈内动脉颈外段病变时,有手术条件者,应进行血管造影。

【检查前观察】

1、心理状况:

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配合检查。

2、过敏试验: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无过敏史者用30%泛影葡胺1ml静脉注射,行碘过敏试验。

阴性者方可接受检查。

3、饮食:

检查前禁食4~6h,防止注射时恶心、食物返流进入气道,引起窒息。

4、心率和血压:

如患者出现心衰或是中高度高血压者应禁止行脑血管造影。

【检查后观察】

1、穿刺部位:

局部沙袋压迫6~8h,卧床24h,无特殊情况可半卧位至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穿刺部位如出现血肿应行冷敷。

血肿过大时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故应密切注意呼吸及颈部情况。

全脑血管造影应注意有无血肿形成,指的温度、颜色以及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波动有无变化,如有明显供血不佳者应报告医生。

2、肢体活动:

注意有无肢体瘫痪,失语和癫痫发作。

意识和瞳孔有无变化。

3、生命体征:

血肿过大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故应密切注意呼吸情况,同时监测体温,脉搏3次/日,连续3d,术后当日连续测血压3次,无异常者可停测。

4、疼痛:

局部疼痛明显者,可给予止痛剂等对症处理。

肝豆状核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

肝豆状核变性是以青少年为主的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

其特点为肝硬化、大脑基底节软化和变性、角膜色素环(Kayser-FIerscher环),伴有血浆铜蓝蛋白缺少和氨基酸尿症。

又名WiIson病。

1、消化道症状:

消化不良、暖气、食欲不振等,脾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类似肝炎,迁延不愈。

以后肝脏缩小、质硬、表面有结节,发展为坏死性肝硬化。

2、精神症状:

常表现为性格异常、忧郁、癔症样发作,以及智力、记忆力减退、言语等表达能力障碍。

3、神经方面症状:

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主,不自主运动、震颤、共济失调,甚至肌强直、全身痉挛。

4、Kayser-FIerscher角膜色素环:

铜浓缩在溶酶体中,肝铜含量显著增加。

血铜蓝蛋白浓度降低。

铜在红血泡内沉着引起溶血性贫血和黄疸。

白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明显减少。

5、肾脏损坏:

主要表现为氨基酸尿、尿中铜、尿胆素原、钙、磷酸和尿酸的排泄量增加。

磷、钙的丢失可引起骨、关节异常。

1、肌张力检查:

可见肌张力强直,轮替动作不能,作指鼻式试验时可引致粗大震颤。

腱反射可亢进,感觉系统正常。

2、K—F环:

常先在角膜上或下缘呈棕绿色半月性沉积,在裂隙灯下最为清晰。

3、血液:

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0.2g/L,血清铜氧化酶活力<0.2光密度。

4、尿液:

24h尿铜>100pg。

患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神志清,但在行为上常常有改变,如吐字不清、流涎、手足不自主运动、进食困难等,可产生自卑感。

1、语言沟通障碍:

与铜代谢异常引起的中枢神经损害有关。

2、肢体活动障碍:

3、知识缺乏:

与信息来源受限,认识水平低有关。

4、自我形象絮乱:

与产生言语、行为改变有关。

5、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铜代谢障碍引起肝脏损坏有关。

1、黄疸、腹水及水肿: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预防食管静脉曲张所致出血倾向。

因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致病因子造成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影响铜在胆道中的排泄。

正常铜蓝蛋白结合体的减少的正常含铜酶的缺乏使肠道摄取的铜量增加,造成铜在肝脏中沉积,引起肝功能损坏,脾脏肿大并有脾功能亢进。

2、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肝功能减退、肝硬化、腹水,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神经系统及精神症状:

如患者出现躁动不安、谵妄、神志不清,应警惕肝昏迷的发生。

4、药物的观察:

患者需长期服青霉胺,该药可治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过敏试验,阴性后方可服用。

口服药常见过敏反应为发热、厌食、皮疹及关节痛等。

停药1-2周上述症状可消失。

长期服用该药可使皮肤变脆出血。

白细泡和血小板降低、血尿等。

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有无以上副作用,经常查血、尿常规,必要时可行骨髓穿刺,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一般饭后服用可减轻对肠胃黏膜的刺激。

另外,因青霉胺有拮抗维素B6的作用,故应同时补充维生素B6,以免维生素B6缺乏。

1、观察铜对肾脏的损害,可造成磷钙缺失,骨质疏松,患者表现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蛋白尿、血尿等。

2、饮食:

本病的治疗原则之一就是低铜饮食,另外,如患者吞咽困难易引起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又加重肝脏损害,故饮食护理极为重要。

一般给予低铜饮食,每日铜的摄入量限制在1.5mg以下,可给予瘦猪肉,去皮鸡或鸭肉、净白面粉、牛奶、萝卜、芹菜、马铃薯等含铜低的食物。

尽量避免含铜高的食物。

如巧克力、豌豆、蚕豆、玉米、坚果类及甲壳类食物、螺类蟹类等,还有各种动物肝脏和血等。

禁用铜制餐具。

饭后服用硫酸锌10ml可通过竞争机制拟制铜在肠道的吸收,致使粪铜排泄增多。

此外,高氨基酸、高蛋白饮食能促进尿铜的排泄。

有腹水者应给与低盐或无盐饮食,以食入含铁多的蔬菜遏制铜的吸收。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

各种原因导致的外伤性或非外伤性颅内出血,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各种年龄均可以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患者突然起病,有情绪激动、用力等诱因,头痛、呕吐和颈项强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大主症。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或伴有抽搐及昏迷等。

由于血液刺激了神经根,也常引起神经根刺激症状,如腰背疼痛等。

个别患者还可出现小便困难及尿潴留。

1、CT或MRI检查:

一般出血5d内可发现脑沟或脑池内有高密度影,有时脑室内也有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时可见有动脉瘤或血管畸形。

出血10d后或出血量少者,CT检查可阴性。

2、腰穿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呈均匀一致血性。

3、脑血管造影:

可明确动脉瘤或动脉畸形的部位和供血动脉。

由于该病起病较急,临床表现症状比较重,患者多伴有恐惧、焦虑等情绪。

临床护士应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减少探视,保持环境安静,以较少各种因素对患者的刺激,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舒适的改变:

头痛,与颅内出血、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2、昏迷及意识障碍: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代谢障碍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再出血,与出血后血管尚未修复,各种诱因诱发再出血有关;

便秘,与长期卧床、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肺部感染,与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多不能有效排痰有关。

4、发热:

与感染或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吸收热等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有关。

6、生活自理受限:

与意识障碍、要求绝对卧床有关。

1、有无再出血: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头疼的情况,病后2周复发率最高,意识障碍加重或者头疼加剧都是病情恶化的征象。

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应避免搬动和用力,头部置冰袋。

因此这类患者不管症状轻重,必须坚持绝对卧床4-6周。

精神症状严重、躁动不安、头疼、呕吐的患者,应根据医嘱适当给予脱水剂,可使患者减轻头痛安静入睡。

2、有无脑疝的的发生:

除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外,应特别观察瞳孔、头痛、呕吐和抽搐等情况的变化。

在护理工作中细致观察,提高警惕,通过与患者接触观察其特殊反应,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必要时科借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及角膜反射等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轻重。

如患者有脉搏、呼吸减慢,同时有意识障碍、头痛剧烈、瞳孔不等大、呕吐频繁并呈喷射状、烦躁不安等就有可能发生脑疝,要及时告知医生。

3、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肺部并发症,对昏迷患者尤其重要。

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注意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预防误吸或坠积于肺部而发生肺部感染。

1、饮食:

保证营养素的供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清醒着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喂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

神志不清、吞咽困难者应鼻饲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每天注入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食物。

2、心理护理:

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心理障碍,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求,给患者多讲疾病相关知识,在治疗操作、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上千方百计为患者排忧解难,抱以同情心和耐心,对不同性格的患者采取与其相适应的心理护理。

并树立战胜疾瘸的信心。

3、并发症的观察:

①应激性溃疡:

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征象,如胃内有咖啡样液体或出现柏油样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和凝血药。

②褥疮的预防:

鼓励和协助卧床患者定时更换卧位,每2h翻身、叩背1次,定期用50%乙醇或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并给予气垫床。

③呼吸道并发症:

因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卧床,咳嗽无力,痰液及分泌物排出不畅,易发生坠积性废炎,应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若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应及时行超声雾化吸入及吸痰。

④泌尿系感染:

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尿布,或使用接尿器。

小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按时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

脑梗死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

由于脑动脉硬化。

官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

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一般发生于中年以后.6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多见,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病程经过缓慢,逐渐进展,呈阶梯性进行,发病后1-2d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有头痛、癫痫病发作。

症状的轻重度取决于栓塞的部位和范围。

梗死多数好发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可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表现;

少数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栓塞,则表现为眩晕、面部和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吞咽困难、步态不稳等。

1、脑CT扫描:

起病24h内CT图像无改变,24-48h后可见低密度梗死区。

2、MRI:

脑MRI成像可较早发现梗死灶,特别是对脑干和小脑的病灶,对鉴别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有决定性意义。

3、脑脊液检查:

大多数正常,可有少量细胞,压力可增高。

由于该疾病的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的仍然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所以从心理上都会发生变化,由发病时的恐惧、焦虑逐渐发展为后来的悲观、失望等。

1、生活自理缺陷:

与偏瘫、意识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咳嗽无力或疲乏有关。

3、肢体活动障碍:

4、活动无耐力:

与身体虚弱、卧床时间过长、肌力下降有关。

5、语言沟通障碍:

与失语、意识障碍有关。

6、焦虑:

与健康状况、环境改变以及经济压力过大有关。

7、潜在并发症:

①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营养状良有关;

②肺部感染,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有效排痰有关;

③泌尿系感染,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留置尿管有关。

8、外伤的危险:

与肢体活动障碍、躁动或精神障碍有关。

1、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改变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

首先,应了解患者发病时的意识状态,是清醒、嗜睡、还是昏迷。

嗜睡者要定时唤醒,昏迷患者应注意观察昏迷时间的长短、昏迷程度的改变。

2、生命体征的观察:

注意体温的改变,若体温过低,四肢厥冷,说明有休克的可能;

若体温过高,则警惕脑部继发病变或继发病感染。

观察脉搏的次数、节律、强弱及紧张度,脉搏缓慢,说明有颅内压增高的趋势;

脉搏细弱。

提示可能有循环衰竭的现象,应及时处理。

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浅程度,呼吸变慢,可能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

而呼吸不规律或出现叹息样呼吸,说明脑干受损害,病情危重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并准确详细地记录于特护单上。

及时测量血压,颅内压增高市时常引起血压升高而血压过低,则可引起脑供血不足,者都有可能加重脑部病变,故应作相应处理,以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3、注意瘫痪的部位和瘫痪情况:

对复发性瘫痪要立即采取措施,进展性瘫痪,说明病情变化尚未稳定。

4、头痛、呕吐情况:

脑梗死患者头痛多为隐痛,疼痛躲在梗死部位,若出现剧烈头痛,提示颅内压增高。

抽搐患者应先观察抽搐出现的部位,发作次数、间隔时间、持续时间、抽搐时是否伴有昏迷。

呕吐患者应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状、次数,如为咖啡色,说明有消化道出血,应留取标本送检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眼球的位置和瞳孔的变化:

观察眼球的位置是否居于中线,有无斜视、凝视、眼球分离、凝视麻痹。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放射是否存在,是否迟钝。

对确定受损部位和程度有帮助。

若两眼向病变侧同向凝视,两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提示展神经麻痹,是脑桥梗死。

若出现同向凝视、锥体束征时,提示脑桥延脑受压,有大范围小脑梗死。

必须细心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6、并发症的观察:

①呼吸系统感染:

因患者长期卧床,咳嗽、排痰不畅,易病发坠积性肺炎等肺部感染情况,注意观察体温、咳嗽、咳痰等情况。

②泌尿系感染:

该病患者有可能长期置留尿管,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定期进行化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③消化系统: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干梗死的患者,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如胃内有咖啡样液体或出现柏油样便,提示消化道出血,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和凝血药。

④压疮:

脑梗死患者由于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以致肌肉持续性缺血、营养不良,极易发生皮肤溃烂和组织坏死而形成褥疮,因此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1、心里:

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使患者克服焦虑及悲观失望的心理,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卒中后抑郁,有效地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摆脱药物所无法医治的痛苦,得到全身心的康复。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情况,故建议采取低盐低脂饮食,日常生活中还应适当摄入一些豆制品、海带、黑木耳等可以降低血脂的食物。

急性脊髓炎护理监测及注意事项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以青壮年多见。

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以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1、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

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病变水平以下呈驰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变反射也可引不出来。

2、感觉障碍:

脊髓受损以下肌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

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3、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由于骶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

当膀胱过度充盈是,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

1、血象变化:

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2、腰穿:

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患者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影像学检查:

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信号异常。

【心里状况】

急性脊髓炎患者多有焦虑及恐惧心理,因本病为突发起病,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患者多有过度紧张。

故护理人员在救护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尽量关心安慰患者,并同时做好家属的心里安抚工作。

与肢体瘫痪有关。

2、废用综合症:

3、感知改变:

与脊髓受损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