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29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量:

120分钟满分:

150分

1、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9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对(xiào)憎恶(zēng)亘古(gèng)气冲斗牛(dǒu)

B.解剖(pāo)迸溅(bìng)黝黑(yǒu)五行缺土(xíng)

C.朔方(sù)瞥见(piē)羸弱(yíng)脍炙人口(kuài)

D.忏悔(chàn)概率(lǜ)洗濯(zhuó)不期而至(q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葺琐屑心无大志前扑后继

B.宽恕嬉闹根深蒂固因地制宜

C.睿智揩油味同嚼蜡温声细雨

D.震憾赃物不言而喻眼花燎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

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

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B.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5.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两句带给我们生动的感受,又将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悄然托出,启发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三)按要求答题(共9分)

6.综合性学习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学们在本学期“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了不少爱国人物的故事,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用一句简练的话语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爱国故事;

  (3分)

历史上有很多不朽的爱国诗人及其爱国诗词传世,请你写出你最有感触的诗人及诗人反应爱国情怀的诗作或者诗句

诗人 诗作或者诗句:

(3分)

《二十四孝图》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实践中,一定是同学们收集了解的好素材,请你简要表达对其中“卧冰求鲤”这一孝亲故事的看法或者感受(50字左右)。

(3分)

                               

2、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7分)

(一)(20分)

卖米张培祥

01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

“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看看窗外,日头还没出来呢。

我实在太困,又在床上赖了一会儿。

隔壁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母亲在厨房忙活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油烟味飘过来,慢慢驱散了我的睡意。

我坐起来,穿好衣服,开始铺床。

“姐,我也跟你们一起去赶场好不好?

你买冰棍给我吃!

弟弟顶着一头睡得乱蓬蓬的头发跑到我房里来。

“毅宝,你不能去,你留在家里放水。

”隔壁传来父亲的声音,夹杂着几声咳嗽。

弟弟有些不情愿地冲隔壁说:

“爹,天气这么热,你自己昨天才中了暑,今天又叫我去,就不怕我也中暑!

“人怕热,庄稼不怕?

都不去放水,地都干了,禾都死了,一家人喝西北风去?

”父亲一动气,咳嗽得越发厉害了。

弟弟冲我吐吐舌头,扮了个鬼脸,就到父亲房里去了。

只听见父亲开始叮嘱他怎么放水,去哪个塘里引水,先放哪丘田,哪几个地方要格外留神别人来截水,等等。

02

吃过饭,弟弟就扛着父亲常用的那把锄头出去了。

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装完后先称了一下,一担八十多斤,一担六十多斤。

我说:

“妈,我挑重的那担吧。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还是我来。

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我挑起那担轻的,跟着母亲出了门。

“路上小心点!

咱们家的米好,别便宜卖了!

”父亲披着衣服站在门口嘱咐道。

“知道了。

你快回床上躺着吧。

”母亲艰难地把头从扁担旁边扭过来,吩咐道,“饭菜在锅里,中午你叫毅宝热一下吃!

赶场的地方离我家大约有四里路,我和母亲挑着米,在窄窄的田间小路上走走停停,足足走了一个钟头才到。

场上的人已经不少了,我们赶紧找了一块空地,把担子放下来,把扁担放在地上,两个人坐在扁担上,拿草帽扇着。

一大早就这么热,中午就更不得了,我不由得替弟弟担心起来。

他去放水,是要在外头晒上一整天的。

我往四周看了看,发现场上有许多人卖米,莫非他们都等着用钱?

场上的人大都眼熟,都是附近十里八里的乡亲,人家也是种田的,谁会来买米呢?

03

我问母亲,母亲说:

“有专门的米贩子会来收米的。

他们开了车到乡下来赶场,收了米,拉到城里去卖,能挣好些哩。

我说:

“凭什么都给他们挣?

我们也拉到城里去卖好了!

”其实自己也知道不过是气话。

果然,母亲说:

“咱们这么一点米,又没车,真弄到城里去卖,挣的钱还不够路费呢!

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划算一点。

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

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

就为了多挣那几个钱,把人累成这样,多不值啊!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家里除了种地,也没别的收入,不卖米,拿什么钱供我和弟弟上学?

我想着这些,心里一阵阵难过起来。

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

(A)

“妈,你喝点水。

”我把水壶递过去,拿草帽替她扇着。

04

米贩子们终于开着车来了。

他们四处看着卖米的人,走过去仔细看米的成色,还把手插进米里,抓上一把来细看。

“一块零五。

米贩子开价了。

卖米的似乎嫌太低,想讨价还价。

“不还价,一口价,爱卖不卖!

米贩子态度很强硬,毕竟,满场都是卖米的人,只有他们是买家,不趁机压价,更待何时?

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

“你这个价钱,就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得卖出去,现在都散场了,谁买?

做梦吧!

母亲的脸一下子白了,动着嘴唇,但什么也没说。

一旁的我忍不住插嘴了:

“不买就不买,谁稀罕?

不买你就别站在这里挡道!

“哟,大妹子,你别这么大火气。

”那人冷笑着说,“留着点气力等会把米担回去吧!

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

“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

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

“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贱卖了?

出门的时候你爹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

“你还说爹呢!

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

人要紧还是钱要紧?

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等了一会儿,低声说:

“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吧。

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米贩子把买来的米装上车,开走了。

05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我收拾好毛巾、水壶、饭盒,催促道。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

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压着一座山似的。

突然脚下一滑,我差点摔倒。

我赶紧把剩下的力气都用到腿上,好容易站稳了,但肩上的担子还是倾斜了一下,洒了好多米出来。

“啊,怎么搞的?

”母亲也放下担子走过来,嘴里说,“我叫你不要挑这么重的,你偏不听,这不是洒了。

多可惜!

真是败家精!

败家精是母亲的口头禅,我和弟弟干了什么坏事她总是这么数落我们。

但今天我觉得格外委屈,也不知道为什么。

“你在这等会儿,我回家去拿个簸箕来把地上的米扫进去。

浪费了多可惜!

拿回去可以喂鸡呢!

”母亲也不问我扭伤没有,只顾心疼洒了的米。

(B)

06

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她向来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虽然也心疼我,嘴里却非要骂我几句。

想到这些,我也不委屈了。

“妈,你回去还要来回走个六七里路呢,时候也不早了。

”我说。

“那地上的米怎么办?

我灵机一动,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

“装在这里面好了。

母亲笑了:

“还是你脑子活,学生妹子,机灵。

说着,我们便蹲下身子,用手把洒落在地上的米捧起来,放在草帽里,然后把草帽顶朝下放在谷箩里,便挑着米继续往家赶。

回到家里,弟弟已经回来了,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

父亲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

“那些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

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

我说:

“爹,也没给你买药,怎么办?

父亲说:

“我本来就说不必买药的嘛,过两天就好了,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

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

07

母亲对我说:

“琼宝,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

“转步?

那多远,十几里路呢!

”我想到那漫长的山路,不由有些发怵。

“明天你们少担点米去。

每人担50斤就够了。

”父亲说。

“那明天可不要再卖不掉担回来哦!

”我说,“十几里山路走个来回,还挑着担子,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会了不会了。

”母亲说,“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

母亲的话里有许多辛酸和无奈的意思,我听得出来,但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我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有点想哭。

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哭去吧。

可我实在太累啦,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

7.《卖米》是醴陵籍北大才女张培祥的作品。

文中划线处都写到父亲的咳嗽,请说说这些描写是否是重复多余笔墨?

根据你对全文的阅读作出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在人物的刻画上,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对小说中(A)处和(B)处的描写进行品读,并简要赏析其妙处所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赶场”“放水”都是很地道的醴陵方言,根据你的语言积累和对醴陵方言的理解,请你用书面语言表达这两个词的含义,若是将这两个词换用成书面语言表达,你认为哪个更好?

请简单说说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段或词、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果你是文中的“琼宝”,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你有哪些方法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

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

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

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他象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

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想跑,水裹住他的腿。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

(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

“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

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他咬上了牙,郯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

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

祥子一气跑回了家。

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

(C)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

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

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

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

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

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

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

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

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2.以上几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小说《》。

(2分)

13.(A)选段文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祥子?

请结合文句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B)段文中“()”内的句子表现了“坐车的”怎样的性格特点;透过这些文字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怎样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划线句段中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小说,是一些怎样的经历让祥子从(A)段中的状态到(C)段中的表现,至少写出影响祥子的三件或以上的经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B)和(C)段中都有对环境的描写,试选择一处对其作用进行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11分)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4分)

①有仙则名()②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④无案牍之劳形()

19.翻译句子。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们常用“诗豪”评价刘禹锡,你是否认同刘禹锡作品风格具有豪气?

结合《陋室铭》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加以阐释。

【链接材料】

①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工文章,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禹锡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③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刘禹锡)

④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分)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

①阿:

指阿县。

②廪:

粮仓。

③赈:

救济。

2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两处)(3分)

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缘与商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4.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共60分)

请先将文题“这一次改变了我(他,她)”补充完整,选择好“我”或者“他”、“她”,然后再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

要求:

(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9分)

(一)1-4DBDA

(二)按原文默写

5.

何人不起故园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

化作春泥更护花

独怆然而涕下

凭君传语报平安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按要求答题(共9分)

6.例:

戚继光抗倭吉鸿昌怒对日本侵略者赵一曼至死不渝科学家钱学森回国研究两弹一星(其他属实的爱国故事均可)(3分)

.例:

杜甫《春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示儿》辛弃疾《水龙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出诗人及相应诗句或者诗作题目均可,诗人与内容要对应,否则不计分,若诗句或诗作出现书写错误则酌情扣1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祥用自己的孝悌感动了母亲、感化了母亲,“卧冰求鲤”的故事让我们感受了孝行的力量。

(孝敬父母并不是一味的没有原则的顺从,可以用沟通等多种方式在平等有爱的氛围中实现,而不一定要无原则的接受父母的苛责,敬重父母是必须的,但在平等与法治的今天,更应该是父母子女之间拥有和谐温馨的亲情关系。

(表达观点要鲜明,从不同角度阐述是可以的。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7分)

(一)

7.并不多余(1分)“父亲的咳嗽”既交代了父亲身体病弱,也暗示了一家人生活的窘困致贫的原因(1分)。

同时为“我”和母亲必须去卖米和弟弟这么小要去放水交代了缘由,也为下文卖米想买更好点的价钱打下铺垫(1分)。

8.(A)处:

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1分)形象地表现出被生活重压的母亲,由于辛苦劳作而苍老疲惫的情状,更隐含了“我”对母亲的同情。

(2分)

(B)处:

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1分)突出表现了母亲对承载着一家人生活指望的米的珍视,也表现了家庭处境的艰难和母亲在维持一家生计中的不容易。

(2分)

9.“赶场”即赶集,“放水”即给稻田蓄水(1分)。

用方言表达形式更妥帖,因为小说全文够采用平白入话的朴实语言来表现农村一家人的生活状态,用地方语言更接地气,更符合农民的身份。

(2分)

10.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妇女,从她自己挑重担而不让孩子挑,从“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这样娴熟的动作中就能看出母亲的善良和勤劳,然而父亲的生病,孩子上学,家庭的压力和重负也让母亲更加患得患失,不舍将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好米贱价卖掉,父亲看病买药急等钱用又让她不得不选择贱卖的矛盾,加重了母亲对生活的焦虑,“母亲也不问我扭伤没有,只顾心疼洒了的米”;

母亲还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当米贩子压低价格收购她的好米时,她只是被米贩子抢白,“动着嘴唇,但什么也没说”;母亲在家中能任劳任怨,关心自己的子女,也疼爱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出门都不忘给孩子留好饭菜,母亲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妇女的一员,有着劳动妇女的勤劳,善良,也有着普通妇女的怯懦;她没有更多的跟命运抗争的思考,只是如同千百年来劳动妇女的隐忍和承受。

(酌情计分)

11.当今社会,信息和网络发达,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也为更多的贫困家庭带来福音。

若我是“琼宝”,我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启网购模式,让母亲可以足不出户将米卖出去,也可以向政府申请精准扶贫的审核,争取政府的扶持。

(带上样品,然后在集市谈妥价格,让买米的上门收购等都是可行的,评卷可酌情计分)

(二)

12.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每空1分)

13.选段(A)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对生活满怀憧憬的祥子,他健壮高大,浑身有力气“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他拥有了自己的车,这一切都让他心里有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愿望,他想凭借自己的一身力气,能挣得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