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54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

课练36 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

[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C.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

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

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  )

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

3.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

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

”以下对“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丰富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D.爱因斯坦比牛顿更受人们尊敬

4.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由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

这一说法(  )

A.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B.是对世界的一种全新认识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5.“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苏(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这段话最有可能是对哪一科学成就的评论(  )

A.达尔文的进化论B.哥白尼的“日心说”

C.牛顿的运动三定律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英国国教曾发表声明:

“查尔斯·达尔文,在将迎来你200周年诞辰之际,英国国教就误解你并之后鼓励他人也误解你,而欠你一个道歉。

我们希望换回‘信念寻觅理解’的旧时美德,并愿此举能对以往作出补偿。

”这一道歉声明表明了(  )

A.宗教和科学由对立走向了统一

B.英国国教放弃了神学创世说

C.科学在同宗教的斗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D.英国国教承认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

7.彭新武在《造物的谱系》中声明,“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

该思想最有可能出现在(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天体运行论》

C.《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D.《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8.“拿破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倘若接受了这项发明,他或许已战胜了英国。

法国士兵已站在英国海滩上了。

”“这项发明”是指(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富尔顿的汽船

C.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D.诺贝尔的炸药

9.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1倍多。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涌入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10.“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11.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城市化快速发展②交通工具数量和类型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2.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

一位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与之相似的“蒸汽机+”的现象:

蒸汽机运用于陆路交通,产生了火车,运用于水路交通,产生了轮船。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蒸汽机和互联网最重要的共性在于(  )

A.工具性B.创新性

C.实践性D.时效性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衡阳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

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只有异端的布鲁诺(1548-1600年,意大利人)等革命知识分子赞成哥白尼的见解,而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

布鲁诺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

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

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因为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廷烧死。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

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

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探测到了引力波。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

虽然引力波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

……引力波天文台的执行官说:

“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发现的过程。

(10分)

 

14.(2017·北京丰台统考)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07年

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76年

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1895年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03年

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1913年

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

1969年

互联网问世

以“交通、通信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与美国相关的材料进行论述。

(12分)

 

[练高考—找规律]

1.(2013·课标Ⅰ,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2015·课标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功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2014·课标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练模拟—明趋势]

4.(2017·豫东、豫北十校联考)英国科技史家W.C.丹皮尔评述一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时说:

“他仿佛是靠了巫术的符咒似的,把新行星从天空咒了出来。

”这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是指(  )

A.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

C.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D.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5.(2017·合肥模拟)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说明伽利略对近现代物理学最大的贡献是(  )

A.第一次提出惯性和加速度的概念

B.第一次提出相对性原理

C.第一次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

D.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6.(2017·太原模拟)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下列属于牛顿的科学成就的是(  )

A.首次提出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发明反射式望远镜,并独立研究出微积分

C.确立了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力学体系

D.提出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7.(2017·济南模拟)下面两幅图片与哪一物理学理论有关(  )

A.自由落体定律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D.量子论

8.(2017·天津十二区县一联,10)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

“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

”对此观点进行修正的是(  )

A.相对论力学B.地质力学理论

C.量子论力学D.光电效应理论

9.(2017·江苏南通一调,19)“现在,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这一描述反映的科学理论(  )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D.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10.(2017·四川成都三诊,33)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

这表明(  )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11.(2017·湖北武汉四调,32)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

“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12.(2017·焦作一模)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近代科学体系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13.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

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

这种观点(  )

A.正确。

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

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

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

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14.(2017·天津模拟)瓦特的无数次失败使他处于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的境地。

为了获取继续试验的经费,瓦特不得不去找一位想制造蒸汽机的老板借钱。

老板说:

“我借给你1200英镑,如果试验成功,我享受三分之二的专利权。

”瓦特接受了这个苛刻的条件。

这表明当时(  )

A.发明与创造得到政府的支持与扶助B.当时社会对新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

C.社会重视对专利技术与契约的保护D.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5.(2017·襄阳五中模拟)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写道:

“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

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

”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16.(2017·湖北七市(州)3月,35)下表反映出(  )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技

成就

基础研究

年代(A)

应用研究

年代(B)

生产推广

年代(C)

B—A

年差

C—B

年差

C—A

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17.(2017·湖北八校联考)什么是工业4.0?

“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

结合下面图片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历程,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工业1.0创造了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工业2.0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时代

C.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

D.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练纠错—提知能]

易错点1 不能全面认识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

18.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提倡实验科学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分析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9.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

“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

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

”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开创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易错点3 不能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影响

20.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课练36 近代以来世界物理学、生物学

的发展及从蒸汽机到现代信息技术[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1.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学的特征。

根据材料“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可知,都体现了数学公式,B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2.A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经典力学的创立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后期成为自然科学进步的阻力,故选A项。

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说法错误。

3.A 17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该物理学家才认为爱因斯坦比牛顿更伟大,答案为A项。

4.B 根据所学知识,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的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A项错误;“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此前没有人提出过,这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论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C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项错误。

5.A 本题考查进化论。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即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选A项。

6.D 本题考查进化论。

注意材料中的“英国国教”“误解”“道歉”“补偿”等关键信息,这说明英国国教承认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故选D项。

英国国教虽然承认进化论的正确性,但宗教与科学还未走向统一,英国国教未放弃神学创世说,更不能说科学取得最终胜利,排除A、B、C三项。

7.D 本题考查物种起源思想。

从材料中“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可知这一思想是生物进化论,故选D项。

8.B 从“拿破仑”可判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从“英国海滩”可知应该是航海工具,因此选B。

9.B 本题考查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

从时间上来看,主要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题目所问是“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显然B项符合,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并采用工厂制组织生产,促进了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而A项的“黑奴贸易”是将劳动力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D项明显错误。

10.B 由材料信息可知科学理论为科技发明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

11.D 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城市化、交通工具数量和类型增多、电力技术广泛应用有关。

二战后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排除④,故本题选D。

12.A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指的是用互联网来发展经济,把互联网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和蒸汽机的作用有些相似,都具有工具性,A符合题意。

13.

(1)不同:

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其所信奉的宗教泛神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及其指导下的重要科学预言,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

(8分)时代背景:

布鲁诺的时代,欧洲受神学统治,文艺复兴虽然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但近代自然科学刚刚兴起,科学发展还未能摆脱对神学的依附;爱因斯坦的时代,科学已彻底打破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呼唤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

(7分)

(2)评述:

对引力波的探测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50年前设定的目标最后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重大前提3分)这一成果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的最后空白,作为基础领域的理论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成果意义3分)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政府的政策支持、原有的理论基础、国际合作、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科学家的辛勤付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对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成功经验4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由“布鲁诺相信宇宙是无限的……不是因为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分三步作答。

预言,由于有爱因斯坦的预言,现在的科学家才能确定目标,坚定不移地进行研究;探测,这次探测实现了爱因斯坦50年前的伟大预言;发现,引力波的发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这一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结果。

14.新式交通与通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各选材料中一个与美国相关的交通与通信现象进行论述。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整体世界的进一步发展。

(12分)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应从表格中找出与美国相关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美国的成就有:

富尔顿发明汽船、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互联网问世,这些成就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交通通信工具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以网络的形式将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论述时,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语言学科化、言简意赅。

[加餐练]

[练高考—找规律]

1.A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表现,不符合“独立宣言”的特征。

2.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

或提出新公式

一等

(12~9分)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二等

(8~5分)

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满楚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型试题。

注意准确提取材料信息,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说明。

注意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1)特点:

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

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