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章 政治民主.docx

第十章政治民主

第十章 政治民主

教学目的:

掌握:

民主的内涵和实质

熟悉:

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了解: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学时:

4学时

第一节  政治民主基础

一、政治民主的涵义

在人类政治学说史上,关于政治民主有代表性的思想主要是:

1、民主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统治。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沿袭了古希腊的民主含义,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

与此同时,他运用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的统治是通过人民对于政府组成、政府权力行使的同意来实现的,而人民的同意是根据多数决定规则来进行的。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进一步发展洛克的理论,认为人民的同意是在人民的共同意志基础上形成的,据此,他提出人民主权原则,并认为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主权的实现国。

洛克和卢梭对于民主的解释被人们称为“古典民主理论”。

洛克等人的民主观以虚构的社会契约为前提,因而显然具有唯心主义性质。

同时,它所说的人民缺乏社会历史内容,因而也是含糊不清的。

2、民主是人民投票决定权力的归属。

20世纪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把民主归结为人民统治是不现实的幻想,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都是由少数政治精英人物统治和领导的,因此,民主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人民有权通过投票决定由谁来充当政治精英。

民主是“某些人通过获取人民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

由于熊彼特的理论把民主限定于人民对于政治精英的选举上,所以又被称之为“精英民主理论”。

就其现实性来说,精英民主实际上反映了大垄断集团控制社会政治的现状。

不过,从理论上来说,精英民主理论却是西方民主理论的倒退,一方面,它把民主仅限于政治选择,大大削弱和减少了民主的政治含义,另一方面,它把少数政治寡头控制的社会政治称之为民主政治,本身就是对于民主的悖逆。

3、民主是多种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

现代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在民主社会中,人们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中,这种状况使社会公民不可能在政治问题上形成多数,同时也不存在优秀作品可以控制一切的势力,而只存在着以团体为单元的若干个少数之间就某个政治决策的相互复杂作用,民主的决策“并不是一个许多人在特定的政策上联合起来向政府庄严进军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对来说较小的集团之间的稳步的妥协的过程”。

达尔称这种民主政体为多元政体,因此,达尔的民主观又被称之为“多元民主”。

多元民主观用利益团体代替阶级,实际上掩盖了民主的内容和性质。

同时,它把民主决策看作各利益团体的相互作用,也忽视了政治权力的特殊决策地位和作用。

4、民主就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

20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者、政治学家柯尔是参与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

在其基尔特社会主义理论中,他认为,民主就是一种人民参与的政治制度,而实现这种参与的社会政治形式则是以社团为基础的自治。

柯尔的民主观对当代民主理论的影响巨大,如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据此明确指出:

“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参与民主以参与影响决策作为民主的标志,实际上忽视了民主政治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因而,它所定义的民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

政治,是人类共同体借助公共权力(或特权),管理冲突并实现特定价值目标的方式和过程。

首先,政治与冲突有关。

人类共同体有很多人,人之间意见不一致,由此发生分歧和冲突;人类共同体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建构规则和秩序。

政治就是以武力、说服、妥协等方式,解决分歧和冲突,并建立和维持秩序的方法、途径和过程。

从内容上看,分歧和冲突是由利益矛盾引起的,而利益矛盾是由利益的有限性与追求利益的无限性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政治,就是将利益分歧和冲突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使之秩序化,使追求利益的积极行为得以持续进行。

政治现象又与公共权力有关。

公共权力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合法的强制力。

解决分歧和冲突,意味着规约人们的行为,而规约人们的行为必须依赖人们普遍认同的和必须服从的约束力。

政治,就是借助公共权力使解决分歧和冲突秩序化,其核心是支配和服从支配。

人类管理冲突并建立和维持政治秩序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纵观人类政治史,人类的政治生活方式经历了神权政治、王权专制政治、权威政治和民主政治等。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

民主政治的核心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举。

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典型方式是代议制,即民众无法直接掌握和管理政权,只能选择民众中的少数精英分子代行权利。

因此,选举领导人是民主政治的第一个核心内涵。

民主政治中的选举,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是自由选举,保障选举人的自由意志,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

其次,定期更换领导人。

再次,选举必须是选择行为,即选举人在两个以上候选人中选择一个人。

只有一个候选人的选举,只是推举或拥戴行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举。

这就意味着,两名以上的候选人必须竞争同一个职位,选民从中选择一名候选人。

总之,选举是体现“主权在民原理”的最为重要的环节。

    第二,各政治主体的专门化、自主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制约化。

从横向上看,政党、行政、立法、司法等政治机构是独立机构,即专门化了的、角色边界清晰而明确的、互不相属的结构。

从纵向上看,不同层级的政治机构都是相对自主的机构,而不是只听命于上级机构的下属机构。

横向的和纵向的各政治机构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某一特定政治机构控制或支配其他政治机构的单向影响关系。

    第三,不同意见的合法化。

民主是共同体成员以普遍认同的程序和规则为依托,和平地解决利益冲突,使得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的积极行为得以持续进行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行为过程。

因此,按特定程序,自由发表任何不同意见是民主的根本。

同时,不同意见的合法化,是自由、平等的选举和各政治机构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制约关系得以实际运行的根本保障。

    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方式的高级形态,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和完整的系统。

    

在第一个层面,民主是原理体系。

如,人的尊严原理、平等原理、自由原理、主权在民原理等。

    人的尊严原理,是指不论性别、地位、贫富,人的自身价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价值。

人的尊严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终极价值目标,民主主义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尊严。

    平等原理,是指人生而平等,应拥有相等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能力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可能享受绝对平等的权力,所尽的义务也不可能是绝对平等的。

但就人的价值而言,人之间应是平等的,在法律面前应是平等的。

    自由原理,是指人自主地支配自己,而不受他人的强制和支配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自由不是绝对的。

首先,一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

其次,为每个人都能获得尽可能多的自由,每个人都必须让出一部分自由给国家,由国家以制度、规则等形式制约人的行为,以保障更多的人享受更多的自由。

    主权在民原理,是指国家权力来之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因此,由人民授权产生政府,政府必须遵从人民的意愿。

    在第二个层面,民主是一系列的原则体系。

如,讨论原则、妥协原则、多数原则等。

    讨论原则。

首先,讨论原则以异议、意见、反对派的存在为前提,并以讨论的方式交流各自的不同意见,求大同存小异,制定同一政策的方式和途径。

其次,讨论是和平地解决分歧和冲突的方式和途径。

再次,讨论是公开地交流不同意见,让公众了解并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方式和途径。

    妥协原则。

是指为达成具体的目的,意见相异或对立的各方调整各自的意见,以达到相对一致的方式和过程。

首先,妥协的目的是为制定出更为创造性的政策。

其次,妥协是相互了解和理解对方的意见的过程,而不是各方只顾坚持自己的意见。

再次,妥协是各方反省自己的意见,以发现和创造共同点的过程,而不是一方盲目地、绝对地顺从另一方。

    多数原则。

妥协原则和多数原则是将讨论原则现实化的途径和方法。

讨论原则是民主主义的根本原则,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和冲突的唯一方式。

妥协原则是讨论得以和平地进行所必须的原则。

而多数原则,则是将讨论引向决策的唯一方法。

    在第三个层面,民主是宽容的心态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宽容的心态有两层含义:

一是承认自己的能力的有限性;二是承认他人的存在。

遵守规则的习惯,是指人的行为比较理智,不轻易用感情支配行为。

人类共同体有序化所必需的各种规则,自觉而普遍地得到遵守。

    宽容的心态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是民主的社会基础,是身份和习惯上的平等,是一个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状态和风气。

谁也不否认社会民主作为民主政体不可缺少的基础的重要性,也不否认基层的初级民主可能比民主的任何方面更有价值。

1

    在第四个层面,民主是一系列的制度。

制度,主要规定各政治主体的产生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相互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最基本的制度有代议制度、政府制度、政党制度、司法制度、舆论制度等。

    在第五个层面,即实践层面,民主是一系列的行为过程。

如选举行为过程、决策行为过程、参与行为过程等。

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只有以具体而详尽的程序和规则来规范制度运行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和各政治主体的每一个具体的行为环节,政治制度才能得以现实化。

不然,政治制度将是一纸空文。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又是一系列的程序和规则。

    综上所述,民主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完整的系统,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各因素不可缺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的理解要点:

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民主既与特定的所有方式相联系,又与商品交换方式相联系。

正因为如此,在具有同样的所有关系和分配关系的社会中,民主才特定地与采取了商品生产方式的社会相联系。

  2、在民主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

在政治意义上,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

4、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

民主可以定义为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民主以代议政治为基本模式

政治民主的本义是指人民的政权或人民的统治,即一个国家的人民直接、平等地掌握或者分享公共权力。

但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民主的国家,由于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都不可能足以有效地使全体人民直接、平等地掌握和分享国家权力。

对此,积极倡导人民主权的卢梭甚至认为;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

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当推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密尔,他在《论代议制政府》中指出;既然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市镇的社会里,除了公共事务的某些极少部分外所有的人参加公共事务管理是不可能的,从而就可得出结论,一个完善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

这种在政治民主条件下的所谓代议制政府,也称代表制政府,它是代议政治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这种代议政治制度下,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所有者并不直接行使这种权力,而是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一定的代表,让这些代表们代为议政。

这样,政治民主就被赋予了更为明确具体的含义,即是指具有法定选举权的公民通过其选举的代表共同参与施政的制度。

这种代议政治是当今世界政治民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是一种间接民主制模式。

无论是现代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普遍采用了这种间接民主制模式。

虽然当代个别的欧洲小国的公民(如瑞士)可以通过“公民倡议”和“公民表决”来直接行使某些立法权,但其基本的立法权仍然由经选举产生的联邦院和国民院行使,因而瑞士也至多只能被认为采取了部分直接民主制的形式。

然而,瑞士式的“直接民主制”在当代世界毕竞只存在于极少数国家,不具有普遍意义。

由此可见,自近代以来,政治民主是以代议政治为其基本模式的。

(二)政治民主以民意政治为基本内涵。

所谓民意政治,即指遵从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这是政治民主的题中之义。

如前所述,在以代议政治为基本模式的间接民主制下,国家权力的“所有权”与“行使权”是分离的,“所有权”属于人民,而“行使权”则交给了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这也是政治民主的本质要求。

总之,政治民主要求国家或政府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反映人民的意志,服从人民的需要,这也就是 所谓的民意政治。

由于人民是一个极为广泛的集合概念,它不仅在数量上表现为众多的人员,而且在质量上也显现出复杂的成分。

因此,“少数服从多数”就成了唯一能够协调不同意志的政治原则。

列宁也指出:

政治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7]这样,民意政治的“民意”就现实地表现为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运用于现实政治生活,为所有的关系人所接受,从而使人们各自分散的意志形成为一种共同意志,这种共同意志被卢梭称之为“公意”。

所以,实际政治生活中的人民意志,应当被理解为人民基于少数服从多数而产生的协调意志。

而政治民主所需要的民意政治也正是从多数人民的协调意志的意义上来谈论和寻求“民意”的。

在承认政治民主是民意政治,即是反映多数人民协调意志的政治的同时,强调允许并保护少数人意志的存在,同样是政治民主的基本要求,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为当今世界民主政治下的民意政治,突出的是以少数人具有陈述和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为标志,而不是实行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制和强迫。

所以,“保护少数”也是民意政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总之,在政治民主条件下,既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也要坚持“保护少数”原则,这样,才能全面地、淮确地体现出以民意政治为基本内涵的政治民主的精神实质。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既要努力使多数人民的协调意志在政治进程及其结果中得到反映,并同时也要允许和保护少部分人民意志的存在,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政治民主以选举政治为基本手段

选举政治即选举制度,指人民通过投票等方式推选其代表担任国家公职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在以代议政治为基本模式的现代政治民主制度下,由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人民选举的代表来实现的,从而选举制度就成为了政治民主得以实现的基本手段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是民主共和政治的一个基本标志,而专制君主政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最高权力主体——君主是由世袭制而非选举产生。

同时,从现代政治民主的实践也可以看出,选举制度在一个国家政治体制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以及选举制度本身的合理和完善与否,都客观地表明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发展程度。

由此可见,没有选举政治,就没有政治民主,没有完善的选举政治,就没有完善的政治民主。

以代议政治为基本模式的现代政治民主,其实质是一种间接民主制,这就决定了人民主要是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因此,选举制度就既成为了政治民主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手段,同时也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说,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具有虚伪性,其主要表现之一也就在于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是虚伪的。

这是因为,尽管在法律的形式上资产阶级的选举是全民的、公开的、平等的,而在实质上却是金钱的、不乎等的、是限制劳动人民而有利于资产者的。

正因为如此,从而也就造成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广大人民政治上的冷谈主义和投票率不断下降的趋势。

这种选举的虚伪性也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虚伪性,也从反面证明了选举制度对于政治民主实现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实现的基本手段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 它的选举制度是真实的、公正的、民主的、平等的。

但也必须看到,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民主发展的程度还不高,在选举制度的规定和选举活动的具体运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是在代议政治这种间接民主制度下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任务。

(四)政治民主以责任政治为基本保障

责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

专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在专制政治下统治者对其行为不负任何责任,在民主政治下统治者的行为则必须对人民及其民意机关负责(对民意机关负责即间接对人民负责)。

政治民主要求以责任政治为其基本保障,这是根源于“人民主权”理论。

根据“人民主权”理论、统治者的权力是由人民的原始权力所委托的,因而受委托者就有责任就其行为过程及其后果向人民作出交代,特别是要承担由于自己主观原因而产生的不利的政治后果,这就是政治责任。

所谓政治责任,其基本的规则要求是,任何具有政治权力的主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向产生这一权力主体的人民或人民的代表机关负责。

而一般所说的政治责任,主要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

具体说来,就是政府的行为必须直接受到代议机关从而也是间接受到选民的制约,并直接对代议机关从而也是间接地对选民负责。

这种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1、政府必须回答代议机关的质询;2、政府如果失去了代议机关的支持和信任,政府就必须为此承担不受支持、信任的责任,就要被解职或自动辞职。

与此相适应,政府的政治责任一般也就由代议机关给政府以监督予以制度上的保证,而代议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方式主要有质询、弹劾和进行信任投票几种。

由此可见,有了责任政治,政治民主的实现才有了切实的保障。

总之,政治责任是政治民主的必要保障,也是政治民主的基本标志。

因此,实现政治民主化,就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政治责任制度,以便每个政府职务都具有必要的职权和相应的责任,从而促使每个政府公职人员都具有他所担任职务而产生的高度的责任感。

罗斯金认为今日的民主制是一种政治系统,该系统为定期更换政府官员提供合乎宪法的机会;一种社会机制,该机制允许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在政治职位竞争者中作出选择, 以影响重大决策。

合乎宪法意味着政府是有限的。

对权力的合法使用的限制不仅适用于人民,他们通常必须等到选举的时候才能更换他们的领导人;而且也适用于政府,它只能以特定的方式来行使权力。

代议制民主有几个基本要素

人民对政府的支持。

政治竞争。

权力交替。

民众的代表。

多数原则,持异议和不服从的权利。

政治平等。

征求人民的意见。

新闻自由。

三、政治民主的基础

现代国家—般都把民主视为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序与制度。

规则有了,作为实现民主手段的代表制也建立起来了。

但是,在实践上,民主有时可以完全成功,有时却完全失败。

能取得何种程度的成功,这与实现民主必须具备的各种基础有密切关系。

民主的基础是多佯的,能实现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一)、经济基础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一种国家形式,属政治上层建筑领域。

列宁认为,民主的形式必然随着统治阶级的更换而更换。

从根本上看,民主形式的变化和民主程度的提高,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促成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生产方式在任何时候都“为整个社会结构。

从而也为主权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的独特的国家形式,找出最深的秘密,找出隐蔽的基础”。

[8]因此,只有从社会经济关系出发,才能找到民主形式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基础对民主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所有制决定民主的性质。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治统治都是以持定的所有制为基础并为其服务的,因此,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还是多数人的民主,是实际的民主还是形式上的民主。

列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无产阶级民主比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

其次,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民主的程度。

从奴隶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程度的不断提高,民主推广到全社会,这是因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实现的。

在历史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椎动了民主程度的提高。

商品经济以平等、自由和契约为原则,它完成了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或者说由特权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

政治的平等和自由首先要求经济的平等和自由,而商品经济的本质就是平等交换物。

商品经济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原则。

比如,商品经济中的主体的利益原则,表现为民主政治中参与者的政治权利原则;商品经济中的自由平等原则,表现为参与者权利平等和自由原则;契约原则表现为法治原则。

因此,商品经济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政治民主,高度的民主政治有赖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其政治民主发展的程度也不会很高,民主制度也不可能完善和完备。

在商品经济发育不成熟的社会,如果用政治权力强行推进政治民主化,会导致社会非正常发展,政府要么集权,要么软弱无力。

确立和发展商品经济,不仅提供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最佳的配置方式,使劳动力成为商品自由流动、不被专制特权束缚,而且政府作为商品经济的干预者,首先必须尊重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和适度干预。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国家政治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证。

再次,经济利益决定民主的选择。

民主制容易使政权获得合法性,是统治阶级稳定统治的一种好的政体。

不仅如此,资产阶级选择民主制,还有利于实现和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当民主制难以保证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时,民主制就会被抛弃。

(二)法制基础

近代民主是商品经济的结果,但民主政治制度要有法律的保障,统治阶级以法律的形式把有利于自己的民主制度固定下来,以法律的方式来维护这个制度。

这也就意味着,在与近代民主对立的专制社会,虽然合法律和法律制度,却不是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而完全是根据个人的意志进行统治,专制君主可以随时废除法律和颁布新的法律。

因此,法律与法律制度只为实行民主政治提供了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保障民主政治。

我们说民主的法制基础,一方而是指民主制度要靠法律来保护,另一方面是指出其所依赖的平等原则和自主原则都蕴涵在法律之中。

在某种意义上,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因为在不平等的特权社会,不可能有贸易的自由,当然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只有在契约原则、法制关系建立起来后,自由才能得到保障。

专制者也可以给予臣民一定的自由,但他可以随时收回这种自由,况且臣民永远不可能有分享权力的自由。

因此,我们把作为民主基础的平等与自由放入法律条件上加以讨论。

平等主要指政治上的平等参政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都要靠法律来保护。

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侵害时,一律平等地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保护,同时,所有公民,都应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无例外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规定。

唯有如此,“宪法”才表现为“宪政”,而不是名义上的宪法。

因为宪法不仅规定了政府的运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限制着政府的行为;若政府不受制于宪法,肯定会破坏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

自由的涵义有很多,但作为民主基础的自由是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这就是说,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现代各国宪法—般都赋予公民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政治自由主要指自由的参政权,公民能自由地投票,自由地参加选举。

民主的政府必须在宪法中对此加以保证。

(三)社会自治

无论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其实现程度均有赖于社会自治。

作为多元化的资本主义民主,更是直接受限于社会自治。

美国的政治多元主义的代表罗伯特*达尔对此有一精辟的论述,达尔说:

“独立的社会组织在一个民主制中是非常值得需要的东西,至少在大型的民主制是如此。

一旦民主的过程在诸如民族、国家这样大的范围内被运用,那么自主的社会组织就必定会出现。

而且,这种社会组织的出现,不仅仅是民族、国家统治过程民主化的一个直接结果,也是为民主过程本身运作所必需的,其功能在于使政府的强制最小化,保障政治自由,改善人的生活。

”[9]达尔认为,多重独立的社会组织的存在。

提供了一种相互控制的机制,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权力的扩张和支配性。

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要民主,其本质就是要完成社会向完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