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754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经典诗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

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

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

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

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

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题诗后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1、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这两句话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2、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知音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睡大觉了。

绞了三年的脑汁,才做成二句诗,每一吟咏,就为之热泪双流。

贾岛曾以“推敲”故事留名,有感而作此诗,含有讽刺,也有自恋意味。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枫桥:

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2、江枫:

水边的枫树。

渔火:

渔船上的灯火。

3、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

望韩公堆

崔涤

韩公堆上望秦川,渺渺关山西接连。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1、秦川:

今陕西省一带古时属秦国,所以称这一带的大地为秦川。

2、关山:

今甘肃省境内的陇山,又名关山,自古就是中原大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塞。

作者崔涤,本是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士,当时身处三秦大地,站在韩公堆上,举目一望,连绵不断的峰峦翠嶂,往西延伸一直与关山相连接。

此时此境,使他油然而生孤寂之感,思乡之情。

他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远在千里之外,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飒飒:

形容风吹过的声音。

2、西风:

秋风。

3、青帝:

掌管春天的神。

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花蕊寒、香味冷,蝴蝶难得飞来。

菊花的遭遇这样冷清,是多么不公平啊!

诗人豪迈地写道,如果将来我成为掌管春天的神,一定让菊花也在春天开放,与桃花争奇斗艳。

桃花是春天的使者,菊花是秋天的象征,诗人却要改变他们的命运,显示出一种豪壮威武的气概。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词》:

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

2、夜光杯:

雕琢精致的玉杯。

3、沙场:

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

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黄河:

指黄沙

2、孤城:

指玉门关。

3、怨杨柳:

指吹奏出哀怨的《折杨柳》曲调。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王之涣的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废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长歌行

汉朝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长歌:

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2、行:

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3、长歌行:

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元二:

作者的友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2、使:

出使。

3、安西: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4、浥:

湿润。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

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

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平羌: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

出发。

4、清溪: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

山中多寺观。

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

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峨眉山月歌》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这一首诗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

本诗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

前出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挽弓:

拉弓。

2、强:

指坚硬的弓。

拉这种弓要用很大力气,但射的远。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

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

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

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从军行:

为乐府《相和歌·

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西京:

长安。

3、牙璋:

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

4、凤阙:

皇宫。

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赏析】 

报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动地风声裹着鼓声。

我羡慕百夫长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彩云间:

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2、朝:

早晨。

3、辞:

告别。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

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

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征铎:

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2、槲:

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此诗描写诗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赶路的情景。

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蜀相:

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

现四川省成都市。

3、自:

自然。

4、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

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

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

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绮窗:

精美的窗户。

2、著花:

开花。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的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人独独挂念窗前的那树梅花,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全诗质朴隽永而诗味浓郁。

酌贪泉

吴隐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1、贪泉:

广州的一处泉水名,传说人喝了此泉水,就会变得贪得无厌。

2、歃:

喝,饮。

3、夷齐:

伯夷和叔齐,传说是古代的两位隐士,为了坚持气节,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双双饿死。

传说喝了贪泉的水,就会贪得无厌,永不满足,但如果是伯夷、叔齐这样志向高洁的人喝了,一定不会改变志向。

诗人在历史上廉洁著名,为在官期间,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好事。

他对自己的品行充满自信,所以不怕迷信传说,当众喝下贪泉水,并写下这首小诗自勉。

三年级下学期

《三字经》

(一)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每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只是由于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处境不一样,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的性情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异。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贵在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从前,孟子的母亲曾多次搬家,就是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她就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孟子:

学习和织布一样,需要日积月累,不能半途而废。

窦燕山教育儿子也很有办法,他的五个儿子长大后,都成才立业,声名远扬。

《三字经》

(二)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诗文解析】:

从前,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

古代的圣贤,尚能如此勤奋学习,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加倍努力。

宋朝的赵普,一生酷爱读《论语》。

即使做了宰相以后,仍然很勤奋的学习。

汉朝时,路温舒将蒲草编成书册,借书抄在上面阅读;

公孙弘将竹子削成竹简,抄书学习。

他们都没钱买书,尚且知道勤勉学习。

晋朝的孙敬,晚上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吊在屋梁上;

战国的苏秦,读书困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他们没有人督促,自己都能勤奋苦读。

《三字经》(三)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狗能守夜看门,鸡能黎明报晓。

人如果不学习,还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能吐丝,蜂能酿蜜,人如果不学习,那就连动物都比不上啊!

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上可辅佐君王,下可造福百姓。

只有这样,才能声名远扬,使父母受人敬重;

不仅光宗耀祖,而且可以惠及后代。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

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

2、感时: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诗文解析】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

指春雨。

2、乃:

就,马上。

3、发生:

下起雨来。

4、潜:

暗暗地,悄悄地。

5、野径:

乡间的小路.

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灯火一闪一闪的。

第二天早上,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成都市。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梁燕语多:

指栖于梁头上的燕子不停地喃呢。

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谙:

熟悉

2、红胜火:

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一首诗。

岭外音书断,“断”又做“绝”。

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知:

理解。

2、遣:

动词,使,令。

这首诗写的时间是春风初到,柳条未青的早春,地点是劳劳亭。

它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表达人间离别的痛苦。

前两句以极其洗炼的笔墨直接点出中心思想。

不过最得力之处还是后两句。

后两句就“痛苦”二字展开描述:

是春风故意不让柳条发青。

春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深知”离别之苦啊!

村居即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子规:

杜鹃

【简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

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地图画。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

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3、鳜(guī)鱼:

即民间所说桂鱼。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杂兴:

各种兴致

2、耘田:

在田间锄草。

3、绩麻:

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

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兰溪:

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

2、柳湾:

种着柳树的河湾。

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

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

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题原作“夏”,据《全唐诗》改。

2、蔷薇:

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人杰:

人世的豪杰。

2、鬼雄:

鬼中的英雄。

3、项羽:

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辱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江东:

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项羽的根据地。

【解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南宁统治者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豪杰、死了也一定要做鬼中的英雄的冲天气概,以及宁愿自杀也不愿投降活命的不屈精神。

爱国深情,溢于言表;

英雄气节,充塞天地。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潇潇:

形容雨势急骤。

2、抬望眼:

抬头远望。

3、等闲:

轻易,随便。

4、靖康耻: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

“靖康耻”即是指此而言。

5、贺兰山:

在今宁夏西,此处借指为金人所在地。

6、天阙:

皇帝居住的地方。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阵阵风雨刚刚停歇,作者登高远望,天际苍茫,不禁心神激荡,仰天长啸。

南征北战,披星戴月,功名如尘土,未减报国情。

不要将那青春消磨,等到年老时徒自悲伤。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还未洗雪;

国仇家恨,何时才能消除?

一定要驾上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彻底消灭他们。

待收复山河后,高奏凯歌还。

全篇风格豪放,语调激越,气壮山河,“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平明:

天刚亮。

2、白羽:

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3、没:

嵌入。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国殇:

为国而死的人。

国家危难,才能体现出臣子的气节;

时局动荡,才能分辨出忠义贤良;

投身危难,报效君王,为国效力,即使死了,也是为国而死,为大义而死,死得壮烈。

全诗语句精练,大义凛然,饱含着一腔爱国热忱,读来使人热血沸腾。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衰庸:

衰老而无能,自谦之词。

2、以:

付与。

生死以,即将生死付与国家。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发配到新疆伊犁。

诗人在与妻子离别时,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写道自己历经操劳已神疲力竭,然而为了国家的利益,则愿意为国献身,而不计个人得失。

这种舍已爱国的崇高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从军行》是描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

2、青海:

这里特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东北部。

3、雪山:

指祁连山。

4、玉门关:

古关塞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

5、穿:

磨穿,磨破。

6、金甲:

铁甲,铠甲。

7、楼兰:

古国名,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这里泛指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漫天的乌云笼罩着青海湖,湖的北面是常年积雪的祁连山脉,越过绵延千里的雪山,玉门关这座孤城横卧在荒漠之中。

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在这里摆开阵势,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

铠甲虽然早已磨穿,但无法磨蚀的是消灭敌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不破楼兰终不还”,铿锵誓言所表现出的忠勇和慷慨,虽历经千年,依旧虎虎生风。

三年级推荐书目

1、《小兵张嘎》

内容简介

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的是: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边一个小水庄子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张嘎[1].他热爱八路军,八路军们也很喜欢他。

住在他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叔,常常讲英雄故事给他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